標籤:

『大唐玄奘』|一步一如來

大唐玄奘

△圖片來源網路

(一)

國產電影已經很少有未映而讓我期待的了,《大唐玄奘》就是其中之一,它上映時我人在尼泊爾藍毗尼,昨天回來約了閨蜜去看,不出意料的喜歡,兩小時的觀影猶如禪修,所以熬夜也要寫完這篇長影片,就當做是禪修之後的心得筆記吧。

很多很多年前,我在書架上看到一本薄薄的舊書,書名叫做《大唐西域記》,作者是玄奘。可惜,那個時候的我,處於寒暑假被《西遊記》反覆洗腦的天真蠢萌期,正史小說傻傻不分,對玄奘的印象還停留在啰嗦無能的唐僧階段,翻了幾頁就撂下了,提不起太大的興趣。

後來,在外公的影響下開始讀《六祖壇經》,《金剛經》和《心經》。三本經書中,《壇經》最好讀的,《心經》是最容易背的,260個字,教幾遍就會了,然而也不解其意。

《心經》是玄奘法師所譯,我那時並未正式皈依成為佛教徒,對佛理也稱不上了解,不過是耳濡目染,拿佛經當閑書看罷了,江南這地方,初一十五到廟裡上香吃齋的氣氛倒是很濃郁,要說是正經系統的學習佛法,就我目力所及,那是很少見的。

△圖片來源網路

再後來,是去了洛陽和西安,去了白馬寺和大慈恩寺大雁塔,朝拜了這兩處地方,尤其是看了玄奘法師的雕像,看到他輕裝簡行的形象之後,才對歷史上真正的玄奘大師升起真實的興趣。

然而,是真正的成為佛教徒,開始修法之後,才對玄奘大師升起無比的尊重和敬畏。

如果說,佛陀求道和成道的經歷對普通人而言邈遠的跟傳奇一樣,似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這樣的高僧大德千辛萬苦,求法傳法的經歷卻是青史有載,千真萬確的。

真是難!不是《西遊記》里的九九八十一難,而是真正的難,困難的難,難得的難。世上信徒有萬千,僧眾有萬千,真正能坐立起行,尋求正法的,又有幾人?

人們會說,這是信仰的力量。其實不止,信仰會讓人捨生忘死,不懼艱險,卻還不足以讓人明辨真理,生出智慧,發願要了知生命的實相和宇宙的真理。一個有信仰的人,同樣會幹出愚蠢殘忍的事,而一個心有正法的人,才會循著心中的光明,走上正確的道路,找到終極的答案。

故事的一開始,是大唐的都城長安,盛世方興未艾。即使是在明君的治下,天災人禍仍不可免。

△圖片來源網路

那一年,玄奘決意從現世安穩的幻夢中走出,放棄他已經小有成就的安穩寧靜的修行生活,只身前往遙遠的佛國——天竺。

電影中,長安的郊外,出現兩條路,一條是災民蜂擁前往的俗世,通向暫時的溫飽和長久的掙扎,另一條是玄奘的求法之路,通向生死莫測和真正的覺悟。

此時的玄奘已是中土小有名氣的論師,他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又善於學習,遍訪名僧,有「佛門千里駒」之稱,即使是靠著專研前賢留下的精神遺產,也足夠讓他聲名鵲起,深受信眾愛戴。可是他知道這對一個修行人來說,遠遠不夠。眼前卷帙浩繁,書中眾說紛紜,越是潛心鑽研,他越是困惑。

不執文字幻相,那泛黃的經卷,只是表面的真理,不是究竟。他知道他離佛陀,離真正的佛法還有不小的距離,他知道自己必須重新出發。

舍浮名,去偽經,求真經,如佛陀當年決意從王宮中出走一般,他們都有莫大的勇氣和決斷。為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為了生命的真相,打碎自己固有的安穩狀態。哪怕此刻出現在眼前的全是阻力,哪怕前路茫茫,一無支持,哪怕來日路遙天寒,人疲馬亡,他也要以夢為馬,奔走天涯,沒有絲毫的退卻和動搖。

我看見玄奘法師猛烈的出離心,出離不是指出家,單純的捨棄財物,捨棄名聞利養,而是指隨時隨地能從固有的意識形態和生活狀態中出走,這才是真正的出離,是出離中的出離。

(二)

△圖片來源網路

黃曉明一開始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我是略擔心的,原因是,他帥,他也知道他帥,一個太帥的人,難免執著色相,不能因色見空,因空見色,這不符我們對高僧的認知和期待。

實事求是的說,從長安行至涼州、瓜州、玉門關、五烽燧的黃曉明,眉峰微攢,眼神用力,多少還存著有些飈戲的心勁兒,不是徹底融入到玄奘的角色中,隨著後面單獨的戲份越多,他的表現越自然順暢,到了穿莫賀延磧沙漠那一段,黃沙劈面,灰頭土臉,也顧不得帥不帥了,此時他才真正融入角色,成為彼時的玄奘法師。

出玉門關,走莫賀延磧,行至野馬泉死中求生這一段,在電影中是重頭戲,《大唐西域記》里也是寫得令人印象深刻。玄奘法師著述回憶道:「莫賀延磧長八百里,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伏無水草,顧影唯一。四夜五日,口腹干焦,幾將殞絕。四顧茫然,夜則妖魅舉火,燦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若時雨。」

《西遊記》里將此地描繪成「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浮不起,蘆花定底沉。」的流沙河,還安排了個沙和尚在此等候取經人,比起玄奘法師九死一生的真實經歷來說,還是輕描淡寫。

△圖片來源網路

在長安時的玄奘,以其自幼清凈苦修,佛理通達程度來說,應該是到了見道的次第,然而還不夠,冥冥之中,這西行的數萬里,才是真正的加行。

由此想來,真是心生敬畏,凜凜然一身汗,真正的修行真是萬般不易啊!絕不是簡單的參禪打坐就可以完成的,如果不明白此中真諦,枯坐一室,就算把自己坐成了木頭樁子,坐到生根發芽,也是以磚磨鏡,緣木求魚。

不經萬苦,不見真心,不經萬難,不立大信。不破生死關隘,哪能輕易明心見性?

西行的每一步,無不艱險重重,即使發心堅定如玄奘,也不由的感喟,比想像中更艱難。每一步都印證著四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漏皆苦、涅槃寂靜」,亦都是在歷練這佛子的心。

△圖片來源網路

大漠風熱,滿布流沙,人走其間,莽莽無涯。他卻不慎將水囊掉落沙中,整整四天未有滴水入喉。玄奘他是人,不是神,他在生死關頭亦曾絕望,心有不甘,他有著最原始的渴求,那就是活下來。

我知道結局,知道他不會退轉,可設身處地的想,換作是我等,怕是早就動搖退轉了吧!就像電影里蒲巴甲飾演的胡人嚮導石磐陀,他曾皈依三寶,依止玄奘,也曾赤誠追隨,想要藉此破除心中的恐懼,卻依然敗給了未知和恐懼。

不能苛責什麼,這世上,如石磐陀的人多,如玄奘般的人少。我們都有善心善念,卻缺乏一往無前的勇氣。時時顛倒夢想,刻刻心有掛礙。我們的雄心壯志就像小孩手中的玩具寶劍,沒有實際的用途。

(三)

△圖片來源網路

這從心開始的旅程,一開始就不是順遂的。彼時,大唐與突厥大戰在即,皇帝不準出行,他沒有官方的身份,沒有護照,沒有簽證(通關文牒),從開始就是個偷渡客,好在有諸佛的加持,他西去路上雖然險阻重重,可是更多的,卻是那些不計個人風險得失的守關將士、普通的施主、西域諸國的國王們。

看到玄奘受難,我感同身受。看到他轉危為安,我心生歡喜,看到眾生善念不絕,護持著取經人,我同懷感恩,同沐法喜。

那行行停停中的剛猛精進,生命以流動的形式綻開,盛放,每一步都在趨近真理,每一個當下就是在體驗無常。在在處處,無不有佛,無路之時,赫然有道。

文官象徵著世俗的法則,武將訴說著生命被困縛的煩惱。心懷異志的弟子意喻著嗔恨和動搖,異族少女眼中的淚光暗藏著情執。有情眾生皆有煩惱,玄奘不忘他們,是不舍有情眾生。當他在恆河邊救度了受難的奴隸,則意味著他獲得可以幫助世人解脫苦難和煩惱的能力。

這因緣相依相續,因果鏈上環環相扣,缺了誰都不能成就這取經大業。諸佛在虛空中凝視著眾生,一定是因為這些善緣的存在,佛陀才會示現在人世,佛法才能長久住世啊!

「寧可西行一步死,決不向東半步生」,一次次擁抱死亡,體驗死亡,身後繁華富麗的長安,是處處可見的生機和安穩,就像我們世俗的關係和家庭,無時無刻不在召喚著他迴轉,而萬里之遙的聖地天竺,卻像是荒漠中的海市蜃樓一般能致人死地。不取真經,不至天竺,不會死,可是取經是會死的呀!

△圖片來源網路

他豈是不怕死的?只是,他更害怕生死流轉中的黑暗和無明啊!他豈是不思鄉的,只是他更嚮往正法的所在啊!除了生關死劫,現實中,難道就沒有富貴誘惑著他,也有啊!高昌國王願舉全國之力,奉他為國師,如果他心念動搖,留下當個國師,也可以弘揚佛法,誰也不能說他錯。

然而他絕食以明心智:「西行只為求法。」

遠離顛倒夢想,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多年之後,遠行歸來的玄奘,面對著故國長安情難自抑,淚如雨下。「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是他魂牽夢縈,須臾不忘的地方,這是他求得真經之後,仍要回歸的家國。

出世覓道心,入世擔道義,出家人不是無情,而是不舍有情啊!

同樣的,世俗的溫暖和依戀不是罪!不需要刻意迴避或丟棄。你只需要認清,任你萬般眷戀,時辰到了都會消散——要從最親密,最眷戀的關係中認知到無常,愛而不執,從中知曉有更澄澈的存在,更久遠的智慧。如此這般,去除我執,已有的不會失去,而得到的,將會更多。

(四)

△圖片來源網路

孤身走過煉獄一般的荒漠,率眾翻越凌山雪山,凍死凍傷十有三四,翻過蔥嶺,到中亞,再至天竺,一步一如來,這劫後餘生的生命從此都是額外的恩賞賜予了,要以萬倍的熱情來償還。

抵達那爛陀寺,夢寐以求的聖地,在戒賢法師座下學法,得遇名師,他如饑似渴,精研經律論三藏,如自己從未接觸過那般熱切(他在中國時便通曉梵語,留學期間語言不是問題)。

那年在那爛陀寺中,熱愛嘮嗑的印度人湊上來聊天,得知我們是中國人,連聲說,你們知道《西遊記》嗎?你們國家的玄奘很棒!我說,是的,是的!心中倍感自豪。

玄奘法師在此學有所成,通曉三藏,以留學生身份擔任了那爛陀寺的副校長。他在戒日王所舉辦的無遮大會上講論,名震五印,以所學折服了當時印度所有的高僧大德,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

他將因明學的邏輯思維方式,大乘有宗(瑜伽行派)的唯識理論系統的轉譯到中國來,形成法相宗(唯識宗)。是因為有他,佛法在中土才有了新的傳續,影響到日本佛教。上承漢魏,正本清源之外,下啟宋明理學,開啟了中國思想史的新篇章。

△圖片來源網路

電影的後半段,著黃色僧衣的黃曉明姣姣然如朝霞舉,愈加靜定,相好莊嚴。他不是玄奘,但他是真的用心的貼近玄奘,體會取經人的精神,體會佛陀的精神。

演繹僧人,尤其是玄奘這樣青史在冊的高僧大德,要比尋常任何一種角色難的多。他心如止水,是靜定從容,而非死氣沉沉,心如槁木;他剛猛精進,堅毅果斷,慈悲柔善,卻又莊重威嚴。最重要的是,他不可無情,又不可有世俗之情。換一個人,當真能比黃曉明演得更出色嗎?我不能斷言。

相好莊嚴,貌如蓮花都是福報,能夠飾演玄奘大師本身就是宿世的因緣,巨大的福報不是嗎?電影里走這一程,演繹千古一僧,對他而言,是身與心的淬鍊和加持。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為一個同樣被國產電影虐了千萬遍的人,作為一個佛教徒,我也難得寬容,難得堅定的說,不要再故作高深的挑剔《大唐玄奘》的不足了!

導演,編劇,演員都是十足虔誠用心的。忠於歷史,沒有光怪陸離,令人尷尬症頻發的劇情,敘事語言收斂,沉穩,無所用情,處處用情,節奏張弛有度。音樂和畫面極美,每一幀都可以截出來當明信片。攝影光效,場景還原也都盡最大可能去貼近原貌。再要挑剔,無非是些細節,以此證明自己的偉光正罷了。

觀影的時候,我想起《金剛經》里的句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圖片來源網路

我們要體悟的,是《大唐玄奘》傳達的正法奧義。

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別人沒做到什麼?而是我們自己又做了什麼?

無須泄氣,也無須爭論,佛法本就難聞。豆瓣上的評分不是佛教徒心中的評分,票房的高低,不代表境界的高低。以佛法的殊勝,以佛陀遍世之智,尚不能度盡眾生,我們又如何能強求人人都來認同這部誠意之作呢?

給你兩個小時,你是願意去看爛俗的毫無邏輯的青春愛情電影,還是願意跟著玄奘的腳步,回到千年的大唐,天竺,開始一場取經之旅,這一切都隨你。

我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向法向善的人會意會歡喜,頂禮膜拜的作品(無論你此刻是不是佛教徒)。它探尋正法,餘韻深長,它讓玄奘持仗而行的身影從歷史的風塵中走出,風骨錚錚的回到我們眼前,它存在的本身,就是佛法對眾生莫大的加持和迴向。


推薦閱讀:

玄奘真的成佛了嗎?
玄奘拿的棒子是什麼東西?
第二部分之五:唐僧
請問人有利根鈍根差別,鈍根人能否進步轉變成利根人?

TAG:玄奘 | 大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