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五行學說(2)
陰陽和五行在時空運動變化中,既是可分的,又是統一的整體。二者自成體系,又互為系統。陰陽中有五行,五行中有陰陽。「五行即陰陽之質,陰陽即五行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陰陽之氣也。……天地者,陰陽對恃之定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者,陰陽流行之次序。對峙非流行不能變化,流行非對峙不能運行,此五行以流行於天地中而為用也。」以上說明五行出於陰陽,太極之下的陰陽之氣,必然分出五行之氣(即四時五方之氣)。陰陽在交錯變化的情況下,必須參以五行的方法才能具體揭示萬物之間的的規律。由此可見,陰陽是五行的基礎,五行是陰陽的具體化。它們二者互為補充,從而形成一個內蘊生克之機,穩定的、動態的自控自調節系統。進而言之,陰陽學說是研究宇宙萬物最一般、最普通的動因和規律,即用陰陽相對統一、消長變化來揭示客觀世界的本質、生成、發展、變化等普遍規律。五行學說則深入研究宇宙萬物的系統結構,其特點是以四時五方為樞機來揭示宇宙萬物的功能變化結構規律。陰陽五行都是從宇宙本原上、氣的層次上、功能結構上、整體關係上來研究和把握宏觀和微觀世界。因此陰陽五行之間既相對獨立,又不可分割。
陰陽五行理論的確立,是人類信息科學史上的偉大創舉。正是由於陰陽五行學說的完善,才使我國古典醫學早在先秦、兩漢之際就達到了輝煌燦爛的水平,至今還與現代醫學並駕齊驅、交相輝映。
四、五行八卦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古代聖人經過高度概括,將木、火、土、金、水比喻成宇宙萬物的五種基礎物質,並由太極陰陽變化而來。張景岳說:「其實之初,只一太極,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天得一個四,地得一個四,又各有一個太極行乎其中,便是兩個五行而已。」後來,便根據河圖的天地生成數,安排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次序,並總結出:「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的功能特性。中醫以五者的不同特性作為事物的歸類方法,來推演事物間的相互聯繫及其變化,解釋人體臟腑的生理病理現象。五行學說,像陰陽學說一樣,作為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五行與八卦作為自然界的五種或八種物質要素,都是源於自然,系統歸納,抽象而成。五行中的水與火和八卦中的坎卦之水離卦之火相同;五行中的土和八卦中的艮山及坤地其意類似;五行中的木和八卦中的巽風、震雷亦有關聯;五行中的金和八卦中的乾兌之性可以比附。所以說兩者可以相互包容,從自然分類上是相互一致的。
另外,五行與八卦,均有一定的方位及四季配屬,其順序又均按照五行相生,從而構成文王后天八卦的方位。五行八卦的配屬如下:
水 → 坎卦
木 → 震卦、巽卦
火 → 離卦
土 → 坤卦、艮卦
金 → 乾卦、兌卦
五、用陰陽五行理論說明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五臟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繫著的,它們的某些功能之間存在著資生與剋制的關係。
1.五臟之間的資生關係:
(1)肝氣疏泄利於心血運行,就是肝資生心(木生火)。
(2)心的陽氣推動血行以養脾,就是心資生脾(火生土)。
(3)脾運化水谷精微以養肺,就是脾資生肺(土生金)。
(4)肺清肅下降,利於腎主水納氣,就是肺資生腎(金生水)。
(5)腎藏精以滋養肝之陰血,就是腎資生肝(水生木)。
2.五臟之間的剋制關係:
(1)肝氣條達,可以疏泄脾臟的壅郁,以利於脾主運化功能的發揮(木克土)。
(2)脾主運化,一方面運化精微,使腎精充足,另一方面又運化水液,以制止腎水泛濫以保證腎主水功能的正常進行(土克水)。
(3)腎的精液充足,可以使心陰充足,以抑制心火亢烈(水克火)。
(4)心的陽氣,可以剋制肺氣宣降太過,以保證肺主氣功能的正常進行(火克金)。
(5)肺氣肅降,可以抑制肝陽上亢,以利於肝主疏泄功能的發揮(金克木)。
推薦閱讀:
※五行精紀 | 五行精紀 卷七 | 廖中著 |
※納音五行合婚、婚配法!
※陳益峰:各五行的旺衰與日干強弱
※八字算你的五行有沒有什麼問題
※陰陽、五行、合婚等手抄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