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泰山精神

泰山精神 2013年07月24日12:19大眾網-齊魯晚報 我有話說

  

□吳官正

  我多次到過泰山,今日又住泰山腳下,隔窗眺望泰岱之巔,有些感慨,對隨行的幾位說:「泰山的海拔高度在五嶽中次於華山、恆山,為什麼成為聲名赫赫的『五嶽獨尊』呢?我覺得泰山之尊,在其文化,在其精神,在其風骨。今天我們議議『泰山精神』。」

  小琥興奮地說:「我在泰安工作的這幾年,也注意積累了一些有關泰山的知識。剛到泰安時,李洪峰市長就對我講:『泰山不僅自然風光雄奇壯美,更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精神氣質。泰山的地理特徵和自然風貌與中國人的意志、追求、性格相契合,在我們的心目中折射、感悟、積澱為精神元素。』我想,這大概就是恩格斯所說的『自然力的人格化』。泰山崛起於華北平原東部,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與周圍平原、丘陵的地勢有1300米的相對高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有『東天一柱』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泰山盤卧426平方公里,基礎寬大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產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的威儀。所謂『穩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它的自然特徵在人們心理上的反映。因此,從古至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尚、堅毅、穩重、壯美的形象加以熱情歌頌。泰山現存古遺址近百處,古建築群二十多處,岱廟的天貺殿被稱為『中國三大宮殿』之一。泰山石刻碑碣兩千多處,是中國所有名山中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從《詩經》的『泰山岩岩,魯邦所瞻』、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開始,歷代名人不斷注入登臨泰山、歌詠泰山、寄情言志、抒發情懷的文化因素。這些因素逐漸豐富、演變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氣質。」

  小何說:「我是河南人,對中嶽嵩山了解得多一些,對泰山也很仰慕。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東方朔認為,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群山之最。《新唐書·韓愈傳贊》中譽韓愈『自愈之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雲』。自此便把有大聲望的人喻為『泰山北斗』。不過,在泰山人格化的過程中,也曾有濃重的神化、迷信色彩。六朝任昉《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死後,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盤古頭向東方,化為東嶽,泰山自然就成為五嶽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五行』、『五德』學說創作的神話故事。因為旭日東升,古人即認為東方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的地方。東方按『五行』為木,『五常』為仁,『四時』為春,在《周易》八卦中屬震,在『二十八星宿』中為蒼龍。泰山由此被譽為吉祥之山、神靈之宅、紫氣之源、萬物之所。帝王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一和君權神授的象徵。不少帝王為答謝天恩,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秦漢以前,就有72個君王到泰山封禪,此後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和乾隆等都曾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欲借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治,使泰山的神聖地位被抬高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老茅說:「民間同樣對泰山有許多神化和迷信。我的家鄉聊城一帶至今流傳著『吃了泰山靈芝草,返老還童人不老』的諺語。許多人千里迢迢來泰山燒香拜神,拴繩壓枝,求生貴子,甚至有愚信農婦從泰山挖一小塊石頭碾成粉末,做中藥引子吞服治病。」

  我聽了幾位的議論後說:「我們談泰山文化、議泰山精神,要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溫故知新,汲取精華,繼往開來,弘揚泰山文化的優秀傳統。你們可再作點分析。」

  小琥說:「有人總結過,說泰山精神是『正氣蒼茫,浩然屹立』的崇高品格,是『萬物包容』的博大胸懷,是『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概,是『負重致遠、腳踏實地』的挑夫精神,是『櫛風沐雨、本色不改』的青松品質,是『登高望遠、山外有山』的創新意識。」

  老茅說:「我更傾向於認為,泰山文化最重要的內涵是『國泰民安』的民本精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以『國泰民安』的喻義而凝重。國泰民安不是靠泰山保佑,更不是靠敬天祈福。愛民、為民、富民、安民,國家才能安定,社會才能和諧。歷代帝王來泰山封禪的不少,而唐太宗李世民就聽從魏徵的建議沒做這件事。貞觀之初,朝中一些大臣為討好唐太宗,表奏封禪。這一建議遭到魏徵的極力反對,他認為皇帝封禪,會加重人民的負擔。太宗聽從了魏徵的建議,打消了封禪泰山的念頭。貞觀六年,文武百官又以初平突厥、連年豐收為由,重提封禪泰山之事,唐太宗說,我只想天下太平,老百姓能家給人足。如果老百姓衣食不足,國家不富,邊疆不寧,即使到泰山封禪,與殘暴的夏桀、商紂又有什麼不同呢?秦始皇及秦二世自認為天下一統,功高蓋世,登封泰山,勞民傷財,也沒保住江山。漢文帝躬行節儉,輕刑文治,不事禮泰山,而成為一代有德之君。《禮記》中說:掃地而祭,只是表達一種至誠至信的心情,何必非要登上高山告天,在那三尺土壇上祭地呢?唐太宗從善如流,力排眾議,沒有到泰山封禪,不愧是一代明君。」

  小何說:「泰山又名岱宗,《水滸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的發音與之相同。梁山好漢被招安後,戴宗沒有接受朝廷封的兗州府都統制,而是納還了官誥,到泰安州岳廟,陪堂求閑,終了一生。大概他看透了皇帝昏庸、奸臣當道,才拒官不受,歸隱泰山。」我思考了一下戲說:「料定奸臣害忠良,納還官誥閑陪堂。征戰未死著官服,招安乞榮焉不亡?」大家微笑著點點頭。

  小陳說:「我多次爬過泰山。有一次,一位江蘇老鄉特意要我陪他去看馮玉祥泰山紀念館,我們看了以後印象很深。後來,我又了解到不少馮玉祥在泰山的故事。他於1932年到1935年間先後兩次隱居泰山。其間,在普照寺設了個研究室,請進步教授講授馬列主義,以及天文、地理、憲法等課程。除了積極投身抗日救國運動以外,還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事。他給附近的一些貧寒家庭送面、送肉、送菜,為黃河決口災民捐助麵粉和棉衣,買來大量蘋果、茶、核桃等樹苗分給百姓種植,還專門請來專家指導。他陸續辦了15所學校,實行免費教育,宣傳抗日愛國,教育學生要自立、自愛、精忠報國。他的陵園選在泰山腳下,是中央根據他生前的意願而確定的。」

  老茅想了想又說:「我覺得,泰山文化的包容精神,尤其有價值。秦李斯在《諫逐客書》中稱『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正如古語所云『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泰山精神中包含著深刻的生態和社會發展哲理。它的自然生態多姿多彩,有峰巒崖嶺、深淵幽谷、綠樹雜花、溪泉暢鳴、飛鳥雲集……它的人文景觀也異彩紛呈,胸襟博大、兼容並包、儒釋道相融、思想不擇流派……」

  小陳接著說:「我曾有幸看到泰山日出。最欣賞那種蓬勃之氣。岱頂觀日,太陽噴薄而出,光芒四射,令人渾身充滿活力。『曙色俄開萬里長』,生動體現出泰山文化追求光明的勃勃生機。徐志摩在其《泰山日出》一文中,形容泰山像一位巨人『仰面向著東方』,『盼望』、『迎接』、『催促』著光明的到來。」

  小琥說:「『泰山石敢當』是人們心目中正義的化身,扶正壓邪的敢當正氣,也是泰山精神的重要方面。傳說泰山腳下有一人,姓石名敢當,武功高強,非常勇敢,愛打抱不平,在泰山周圍名氣很大。後來,老百姓紛紛在石頭或方磚上刻『泰山石敢當』,立在街口村頭或嵌在屋牆上,以鎮妖避邪。」

  小何說:「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中指出,『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更賦予『重於泰山』以新的內涵。我們常說『責任重於泰山』,強調的就是對人民負責的精神。我覺得,視人民利益重如泰山的價值取向,也是泰山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

  小琥說:「我工作之餘有時登山,尤其對泰山松情有獨鍾。歷經滄桑的泰山松,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比如,普照寺的六朝古松,距今已逾1500年;玉泉寺的『一畝松』,樹齡已過800年;雲步橋上的五大夫松,樹齡超過500年。後石塢的古松漫山遍野,簡直是蒼松的海洋。泰山松歷經寒霜洗禮,依然蒼勁挺拔。《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京劇《沙家浜》中的一句台詞『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頂天立地傲蒼穹』,把革命者堅忍不屈的精神與泰山松聯繫了起來。」

  老茅說:「泰山精神豐富博大,我們也說不全,有些精神元素很難作出恰當的概括。比如形容見識淺陋、不辨真才為『有眼不識泰山』。據傳,魯班有一名弟子叫泰山,天資聰穎,心靈手巧,做活總是別出心裁,不遵師訓,被逐出『班門』。後來有一次,魯大師在集市上見有精巧別緻的竹器出售,非常驚愕,一打聽,原來這竹器精品正是泰山所編,慚愧地感嘆:『我真有眼不識泰山!』又比如,形容不屈不撓的精神為『泰山壓頂不彎腰』;形容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為『人心齊,泰山移』;形容目光短淺為『一葉蔽目,不見泰山』。泰山有『呼吸宇宙、吐納風雲』的胸懷。文化是一條流動的河,時代會給它注入新的源頭活水。我們應當弘揚泰山文化兼收並蓄、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開拓創新,不斷豐富內容,達到更高境界。」

  時近午夜,我說:「你們對泰山精神有領悟,有認識,從不同角度作了概括,但我覺得『會當凌絕頂』的攀登意志,應是泰山精神的精髓之一。泰山拔地通天,激發人們攀登向上,正是在不斷攀登的過程中,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泰山的壯美,領悟到自強不息、努力進取的精神。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在我們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征途中,只要不畏艱難,勇於登攀,我們就會達到『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的境界。相信大家能夠用泰山精神激勵自己。」

  本文選自作者《閑來筆潭》一書

  (原標題:泰山精神)


推薦閱讀:

婚姻生活2—心理精神科主任的文件夾
離婚要賠70億!豪門「李英愛」錯嫁渣男:精神貧窮的男人,不能嫁!
聖靈充滿體內是什麼樣體驗?
女人精神不獨立,就是死路一條
如何理解「商人應該在商言商,不談政治」?

TAG:精神 | 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