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禁書題解(屈原賦)楚國.屈原作.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

《屈原賦》◇一屈原,名平,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他出身於與楚王同姓的貴族家庭,最初曾得到楚王的信任,擔任了左徒的職位。《史記》記載,這時,他「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他曾兩次出使齊國,主張聯合抗秦,收復被秦國侵佔的土地。然而,他在朝廷內卻與一些人產生了矛盾。《史記》載:「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於是屈原在政治上失勢了。屈原失勢後,楚國的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楚懷王聽信了秦國使臣張儀的欺騙,與自己的軍事盟國齊國斷絕了關係,結果使楚國陷入孤立。楚懷王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後,惱羞成怒,兩次出兵伐秦,都遭到了慘敗。到了晚年,楚懷王受人慫恿,又親自去秦國講和,結果被秦扣留,終於死在秦國。頃襄王繼位後,秦軍先是奪去了楚國的上庸和漢北地區,後又攻下了郢都,最後終於滅亡了楚國。屈原失勢後,曾兩次遭到放逐。第一次大約在楚懷王二十五年,被放逐的地點是漢北一帶;第二次是在頃襄王十三年左右,被放逐的地點是江南一帶。第一次放逐的時間較短,第二放逐的時間較長。在第二次放逐中,他從郢都順江而下到了陵陽(今安徽青陽縣南),然後到達了辰陽、漵浦(今湖南沅陵一帶),最後渡湘江而到了汨羅。在汨羅時,秦國軍隊已經打進了楚國。他不忍見自己的祖國為秦所滅,不忍見自己的家鄉父老遭受亡國之難,為了忠於自己的理想,屈原憤而投江自殺了。屈原的作品,秦漢人稱之為賦,按班固《漢書·藝文志》所記錄的篇數,是二十五篇,但沒有標出具體篇目。見於《史記·屈原列傳》的有《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懷沙》。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是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屈原以及其他楚國詩人的作品集,其中標明屬於屈原的作品有《離騷》、《九歌》(十一篇)、《天問》、《九章》(九篇)、《遠遊》、《卜居》、《漁父》,總數是二十五篇,與《漢書·藝文志》上合。但是,王逸所列的屈原作品是值得懷疑的,因為像《招魂》這篇作品,《史記·屈原列傳》明言是屈原所作,而王逸所列的二十五篇作品中卻沒有這一篇。《卜居》、《漁父》從內容看,很難令人相信是屈原親筆所作,而王逸卻認定是屈原所作。這就告訴我們,現存的屈原作品需要認真甄別。不過,大多數的屈原作品還是可信的。◇二屈原的作品,秦漢人稱之為賦,這是不恰當的,因為賦是屈原之後才產生的文體。今天,我們一般都稱之為楚辭。這一名稱來源於漢代。西漢劉向在整理古代文獻時,把屈原等人的作品彙編成集,稱為楚辭。從此,楚辭作品不僅有了專集,而且楚辭這一名稱也就一直流傳下來了。楚辭是一種新詩體,按其本義來說,是指楚地的歌辭,它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是屈原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新體詩。宋人黃伯思曾解釋說:「蓋屈(原)、宋(玉)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詞。」魯迅也說:「戰國之世,……在韻言則有屈原起於楚,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後人驚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產,故稱楚辭。」(《漢文學史綱要》)可見,楚辭作為一種不同於《詩經》,也不同於漢賦等文體的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的新詩體是無可懷疑的。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離騷》,這是一首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情詩,全詩只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全詩從自述世系、祖考、生年、美名開始,然後寫自己具有眾多而美好的品質以及希望楚懷王改邪歸正,自己能為國家出力的願望。接著描寫自己的政治抱負以及受到小人們嫉妒、排擠、打擊的經過。在這裡,詩人一方面感到了遭受讒毀打擊,抱負無法施展的痛苦,另一方面,他又堅持忠諍直諫而企求楚懷王的理解。接下來自訴自己早年的政治抱負。他培養了大批人才,準備為國效命。然而群小競進貪婪,人也變質污穢,不免使人悲傷。但為了追求理想和維護自身的高潔,必要時決心仿效古代的彭咸去自殺。接著描寫了自己內心的苦悶,同時也表明了自己堅持鬥爭到底的決心,那就是「亦余心之所善信,雖九死其猶未悔」,寧可「伏清白以死直兮」,也不與人同流兮污,取容當世。然後再寫屈原他為了顯示與他人的區別,不惜穿上奇裝異服,理想雖然可以被人破壞,但絕不放棄,「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經過上述描述後,詩人緊接著描寫一個名叫女Ч的女人對他進行勸戒,勸他與其過於剛直,自取其禍,還不如放棄理想,一切從俗,不殊於眾。但他不以為然。為了證明自己的行為的正確,他到古代帝王重華(舜)那裡去陳述,他的陳述得到了重華的肯定,於是他更加自信。他又上到天上去,希望能找到一條通向「哲王」的道路。他去叩帝閽(天門),守門人卻閉門不納。他又去央求佚女去為他通報消息,也沒有成功。在一系列的挫折、打擊之下,他感嘆道:「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閨中既從邃遠兮,哲王又不寤。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與此終古!」在極度的苦悶彷徨中,他又去找靈氛占卜、巫咸降神,向他們請教出路。靈氛勸他離國出走,另尋可以施展抱負的地方;巫咸則叫他趁年華未晚,不妨去尋找合於自己主張的人。於是他決心去國遠遊。正當他駕飛龍、乘瑤車,在天空飛翔的時候,卻忽然看到了自己的故鄉楚國,他不忍離去,終於留了下來。欲進不能,欲走不行的詩人痛苦萬分,最後感嘆道:「已矣哉!國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合,吾將從彭咸之所居。」表示了以死殉國的決心。《離騷》是一首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傑作,是屈原用心血和生命寫成的不朽篇章。詩中自始至終都充滿了對黑暗勢力鬥爭的激情。通過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忠貞的鬥士和不屈的愛國者形象。詩人在理想遭受挫折後,雖然也有苦悶、彷徨和動搖,但他始終沒有妥協。他與現實的矛盾越尖銳,他越是要勇往直前,甚至不止一次地表示不惜以死來捍衛自己的理想。正是他這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這種為實現理想不惜一死的可貴品格,使《離騷》迸發了前所未有、後世罕見的光輝。司馬遷說:「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這種「怨生」,他的行為與品格,已經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情感發了,從而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因而千百年來令人嗟嘆,受人景仰。正是屈原的不朽促成了《離騷》的不朽,而《離騷》的不朽,又使屈原獲得了永生。《離騷》的結構宏大而嚴謹,情節曲折,想像大膽豐富,神話傳說運用自如,誇張、幻想比比皆是,詩中的比興更是一大創造。諸如此類的因素,構成了《離騷》瑰麗奇特的獨特風格。不愧為一篇與天地同壽的傑作。《九歌》是屈原在楚國民間神話的基礎上,利用民間祭歌的形式寫成的一組詩歌。「九」泛指多數,「九歌」就是多重樂章的意思。《九歌》共有十一篇,除最後一篇《禮魂》是送神曲外,其餘各篇各以祭歌的形式寫一神:《東皇太一》寫的是最高天神,是神中之帝;《雲中君》、《東君》寫日、月之神;《湘君》、《湘夫人》寫湘水之神;《大司命》、《少司命》寫生命之神;《河伯》、《山鬼》寫河神和山神。只有《國殤》是寫人鬼,而非天神地祗,是為悼念楚國陣亡將士而作。在《九歌》中,描寫人們對天神的熱烈禮讚的《東皇太一》、《雲中君》、《東君》表現了人們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和歌頌,也表現了中國古人對大自然的美好想像,其中的某些場面描寫形象生動。在《九歌》中,最具文學意味的是那些描寫神與神、人與神相戀的作品。這些作品簡直不是在寫神,而是在寫年輕男女的戀愛。因此,與其說這些作品是祭歌,還不如說是戀曲。如《湘君》、《湘夫人》、《山鬼》等。《湘君》、《湘夫人》寫湘君和湘夫人這對戀人(或夫婦)怨別傷離,思念萬千而終不得一見的憂傷惆悵。其中的《湘夫人》寫得尤為出色。詩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開頭,借景情,用景物描寫渲染出一種凄清氣氛,以襯托憂傷之情,然後描寫湘君久候湘夫人不來的失望之情,最後寫湘君失望至極,一氣之下,「捐余袂兮江中,遺余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真可謂愛之深,因而恨之切。此詩的心理描寫和環境都很出色,一直備受稱讚。《山鬼》則是描寫一位山中女神對愛情的追求。詩中寫女神懷著熱切的期望去赴約時:「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既緊扣了山鬼的特點,又寫出了她作為戀愛中的女子的特有心態。然而,當她興緻沖衝去赴約地點時,卻沒有看到自己的戀人,她無比失望,卻又自我安慰:「君思我兮不得閑。」最後,詩以「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作結。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得十分出色,堪稱情景交融的典範。《九歌》除《國殤》外,都是神話題材的作品,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其篇章一般比較短,詩中授贈往還,談情說愛,重疊迴環,反覆歌唱,具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九章》是屈原的另一組組詩,它包括九篇作品,即《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頌》、《悲迴風》。這不是屈原一時一地之作,它原是單行的散篇,後人因其內容、形式大致相似,集為組詩,冠以《九章》之名。大多數人都認為,《九章》是西漢劉向最初編輯《楚辭》時加上去的。《九章》的內容頗似《離騷》,大都是敘述屈原自己的身世遭遇,表現他的政治理想和懷才不遇,放逐江南的感慨。其中的九篇作品各寫一事,合起來看,則比較完整地表現了屈原在各個時期的生活。《桔頌》在《九章》中是比較特殊的一首詩,它以詠物的方式,通過對桔樹斑闌奪目的外表及對堅定不移的內美所作熱情歌頌,表現了詩人對高尚人格的肯定與追求。《哀郢》在《九歌》中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表現了楚國首都郢都被秦將白起攻破之後,人民四處逃散,詩人哀痛萬分的情況。詩中既有對楚國統治者的責問,又有詩人無處託身、人民流離失所的描寫,也有詩人對故國的深深留戀。詩的最後幾句:「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感人至深。《涉江》是《九章》中另一有代表性的作品。這首詩表現了詩人被放逐江南的歷程和心情。詩中充滿了被逐去國的憂鬱和憤慨,對黑暗政治和時俗的混濁表示了徹底決絕。因為詩是從「濟乎江湘」寫起的,故名「涉江」。而詩中具體寫出了詩人放逐經過的地區,因而這首詩又是了解屈原生平的重要資料。如果說《九歌》是以浪漫主義為基調的話,《九章》則以現實主義為主要風格。詩中較少誇張、想像之辭,更多的是寫實之語。《天問》是屈原作品中最為奇特的一首詩。它由一百七十多個問題構成,全詩共三百七十四句,一千五百五十三字,以四言句為主,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舉凡宇宙生成、天文星象,地物變遷、人類起源以及遠古神話傳說、朝代興亡等,都有所發難,有所涉及。如詩一開頭就寫道:「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系?無極焉加?」這一系列問題就涉及到宇宙的起源、人們對宇宙的最初認識等。《天問》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神奇作品,不僅形式奇特,而且內容複雜,也非常艱澀難讀。《招魂》也是一首內容奇特的作品。其作者和作意自古就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作者是宋玉,但司馬遷說是屈原,問題就不會太大。招魂是楚國的一種民俗,多用於死者。這首作品很可能是屈原替人招魂而非替自己招魂。《招魂》這種作品在湖南、湖北的某些地方至今尚存。它「外陳四方之惡,內崇楚國之美」,勸戒魂靈定守故土,不必到別處去,因為無論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非託身之地,充滿險惡。例如,它寫道:「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豺狼從目,往來亻先々些;懸人以矣,投之九淵些;致命於帝,然後瞑些。歸來歸來,往恐危身些。」屈原的作品是《詩經》之後中國文學的一大發展,它們根植於楚國的土壤,再經過屈原的創造,因而充滿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及鮮明的個性特徵,成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源流之一。屈原的作品及人格均可與日月同光,與天地同壽。然而,在秦代,它們也屬被毀之列。


推薦閱讀:

**屈原的古詩名句
戰國 ?屈原 ?《離騷》
如何理解木心在文學回憶錄里說的「屈原寫詩,一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
求屈原的《離騷》全文是什麼?
[原創]屈原是何時成為愛國詩人的? 【貓眼看人】

TAG:中國 | 歷史 | 屈原 | 詩人 | 偉大 | 禁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