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伸縮 講究內外 進退閃賺 規矩更多(續一)
06-02
起落伸縮 講究內外 進退閃賺 規矩更多(續一) (2017-01-02 10:51:55)轉載▼標籤: 武術史 武學 有人說:老童你把一個抬胳膊就寫出那麼多規矩,這胳膊還怎麼抬?你抬下試試?答:前篇短文並沒有把初練太極拳時抬胳膊的要點都寫出來,主要針對抬胳膊時手和胳膊的狀態做個大致介紹,其實拳中一動,儘管外形甚微,都要涉及整體,都有在做這個動作時關係內外整體各部分的規矩要求。還是以抬胳膊這下為例,於內,有關於意氣方面的講究,雖然對初學者而言,還沒有涉及先天真一之氣和無意中之真意的狀態,但是作為引子,涉及到呼吸與動作的關係,以及呼吸時意氣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引導。於外,不僅關係手和胳膊的狀態,還關係到身體重心以及胯、膝、足的狀態。抬胳膊這下,不僅是胳膊隨重心而動,而且兩腿不能處於獃滯不動的狀態,胯、膝、足的狀態不僅有微動之意,而且有微動之形。有內有外,於是就產生勁意,所謂勁意,就是這把勁是蓄在身上的,蓄勢待發,將發未發的狀態,動作並不彰顯出來。抬胳膊這下的勁意就是前面提到的抽提勁意。看看一寫下來就是一大堆文字,做動作則是一下就呈現出來,渾圓一氣之意由此就能切實體會到。抬手這下規矩這麼多,涉及內外意氣、大動小形一大堆要求。落手也是一樣,首先重心要換,抬手、落手時身體重心不能都在同一條腿上。重心一變,身上的勁意就要變化。其次,手落要隨身落完成,這裡同樣有意氣方面的講究,並涉及脊椎與相關的手臂、肩、肘、胯、膝、足的狀態。尤其在手臂回收,在緊接下一個由落到起的轉換處,變化之意最是精妙,於外,體現在手型上的變化。於內,體現在氣息運行與動作狀態的恰合,以及重心落點的精確。勁雖未出,其理已備,由身體的整體狀態呈現出來。什麼是太極,從最淺顯處講,就是這種狀態。此時尚未邁步,講究就已經這麼多,這還是最基本的。有人問:你一會兒這麼個狀態,一會兒那麼個狀態,到底都是什麼狀態,你能不能寫明確些?答:具體什麼狀態,最好當面講解加上動作示範,才收事半功倍之效。具體寫出這些狀態不僅十分費力,而且文字描述容易產生歧義。所以,我一直主張教拳必須要當面教,當面示範、講解。靠看文字和照片能得拳意者,需具有很高悟性才可能。以上介紹了孫氏太極拳的第一個起落,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初學者需要關注的方面。而在第一個起落結束與第二個起落相接處,最是精妙,這是最值得考究的重點之一。在這個相接處最基本的變化形式有四種,這四種變化在勁意上雖有顯隱,但原則上並無正誤。唯常見一些人把該式進步走成有幾分類似形意拳的虎撲之態,則大謬。四種勁意是:1、抽提螺旋,進步伸展,渾圓一氣,跟步落翻。2、抽提進步,勁藏身後,渾圓一氣,螺旋落翻。3、捧擠螺旋,進步伸展,渾圓一氣,跟步落翻。4、捧擠進步,勁藏身後,渾圓一氣,螺旋落翻。第一種為經典練法,理備法全。第二種是第一種練法的一種變化。第三種是最常見的一種練法,也是孫劍雲老師常示範的練法。第四種是第三種練法的一種變化。對於這四種變化,初學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具體內容有哪些,以後再論。這裡特別要注意,一邁步,動靜分明和內外節律相合這兩點就突顯出來,想藏拙都藏不住。所以這兩點非常重要,尤其在初級階段,這個意識要有,相關的技術基礎要在行拳中建立起來。遺憾的是,很多人包括當代那些所謂的孫氏太極拳名家們都沒有搞清楚動靜分明和內外節律相合在行拳中是怎麼回事,他們在行拳中更體現不出來。故在這裡我要特別提醒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袁世凱有一妻九妾,卻管理的井井有條,只因袁世凱的兩條高明規矩
※6歲之前一定要讓孩子做到這些規矩
※「圈子文化」破壞政治規矩
※5個規矩,5歲前不說清楚,5歲後難以彌補
※職場應酬時,飯桌上有這些規矩,不懂的話,永遠是職場小白!
TAG:規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