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家秘傳胎息修練心法

道家秘傳胎息修練心法-百家功法-氣功網

2008-11-16 00:35:49

被18人轉藏 |

道家秘傳胎息修練心法(1)切換到:繁體中文 作者:張蘇辰 來源:氣功網

歡迎投稿胎息是相對正常的凡息而言的。一般人的呼吸都是通過肺實現的,這就是凡息。如果通過練功,逐漸使肺的功能停下來,而用皮膚、肚臍、丹田來呼吸這就是胎息。 人類本身就具有這種特殊的本領,只可惜在母胎時才具有,一旦出世後,這種先天的功能就開始在體內潛伏,要靠後天的艱苦鍛煉才能重新得到。胎息的主要表現有鼻翼扇動,腹式呼吸旺盛,腹部丹田呈脈衝式跳動。當丹田向外跳動時,皮膚毛孔表現 為吸氣,反之丹田向內跳動時,皮膚毛孔表現為呼氣。丹田自動節律產生後,周身充氣明顯,甚至四肢發麻。 一、胎息入門 丹閭式胎息法呼氣時想尾閭關發熱,吸氣時想丹田貼命門或尾閭關,如此一呼一吸反覆循環一段時間後,丹田呈脈衝式向命門跳動。當丹田跳至命門時,稍停數秒鐘之後,再復跳回原位,又靜止數秒鐘再向命門跳動,如此往來循環,產生自動節律時,丹閭式胎息便成功了。天鳳式胎息法天即玄關竅,鳳代表下丹田。練功時,吸氣時意守下丹田,並用力將玄關竅的真氣吸入下丹田,稍停一會,接著將下丹田的真氣呼升至玄關竅。反覆如此循環一段時間後,使玄關與下丹田之間產生氤氳之氣,逐漸導致氣海穴與下丹田之間產生拆力,即將丹田拆向命門,如此循環。當下丹田產生自動節律時,天鳳式胎息便練成了。臍陰式胎息法 臍是肚臍,陰是會陰。會陰是任脈和沖脈的起點,臍是任脈經上的竅穴,又是十二經脈所會聚之穴,是人之元氣之藏。吸氣時意念會陰產生真氣,並將真氣用意念從會陰沿任脈上升至肚臍,呼氣時間守肚臍,並用意念將肚臍的真氣徐徐沿任脈降至會陰。如此反覆循環一段時間後,肚臍和會陰之間就會發熱、發脹、發緊,然後產生氤氤氳氳之內氣。氣海與下丹田產生自動節律時,臍陰式胎息便成功了。 初學胎息的注意事項:1。初級胎息最重要的是意念和導引問題,因為上述的三種方法不是短時間內修練就能成功的,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練功時間長,故練功者對意念和導引往往不能持久,意念和導引一停,則雜念叢生,直接影響練功的效果。2。形體一定要放鬆,因為初次練功者,體內的真氣微弱,如果形體不放鬆,那麼微弱的真氣在經絡中運行就會受到阻礙。真氣不能到過特定的部位,就不能發揮特定的內功效應,也就練不出胎息。3。胎息起動時,在呼氣和吸氣之間,有兩個雙閉氣的過程,處在雙閉氣時,練功者第一次感到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甚至難以忍受,心裡往往害怕會憋死,總想用凡息代替胎息,凡息一起,胎息的自動節律尚未形成,所以,很容易被干擾而抑制住。所以凡息是初練胎息的剋星,練功時切忌之。4。修練胎息一個月左右,胎息的雙閉氣就會慢慢消失,胎息的呼吸方式可隨意轉變。如原來丹田貼命門是表現皮膚吸氣動作,此時只要加主觀意念,就可以使皮膚變為呼氣;反之丹田向回跳動時,本來皮膚表現是呼氣動作,也可以加意念之後使皮膚改變為吸氣動作。此外也可以用意念不管丹田來回如何跳動,皮膚均呈單一的吸氣或呼氣動作。

[1] [2]

2008-03-19 18:10:54

原帖地址:http://www.7gong.com/baijiagongfa/daojia/daojia_2505.shtml

  • 上一篇:如何吃雞蛋最利BB健康
  • 下一篇:食界紫色正風靡 抗氧化作用出類拔萃
  • 相關推薦:

  • ·五穴按摩養生功
  • ·簡易養生健身樁
  • ·玫瑰的激情--補腎最強法[國際中醫
  • ·中醫聯合論壇首頁,全球最大中醫養生
  • ·北京市循經太極拳培訓中心教學信息
  • ·道家秘傳胎息修練心法-百家功法-氣
  • ·女子修真功法真傳-百家功法-氣功網
  • ·QQ用戶注意:這兩文件夾要定時清理
  • ·【闖關大PK】不怕死的就進來挑戰吧!
  • ·(高清大圖)優質美女全在這兒,一個比一個漂亮!
  • ·【限量特惠】查殺能力強、不佔電腦資源

  • ·【休閒遊戲】白領最喜歡的撲克牌遊戲

  • 袋友評論:1.

    [發小紙條]

    回復騰升

    2009-04-22 16:55:48

    2.

    [發小紙條]

    回復08051962

    2009-04-25 14:54:39

    我要評論

    元敘匿名

    請大夥在灌溉口袋時,注意語言文明,愛護口袋,支持口袋的主人

    返回頂部Copyright?2005-2008 360.CN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薦閱讀:

    莊子中有哪些比較有哲理性的句子?
    《太上感應篇》中的各種神明、天神、鬼神的作用到底體現在何處?
    《老子》的邏輯:物有所極,至之則止
    《百字碑》注
    道家靜心之心法

    TAG: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