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較量無聲文字版(一)

[原創]較量無聲文字版(一)[複製鏈接]

Pentium_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21 22:51|只看該作者|只看大圖

分享到:14

本帖最後由 Pentium_5 於 2013-12-21 23:04 編輯 一部據稱是國防大學內部教學片的《較量無聲》,甫一公開『泄露』竟引來軒然大波。真不知道,無論從我黨對文化藝術一慣堅持的 『雙百方針』這個角度來看,還是從與時俱進到了今日的主流媒體一直在不遺餘力地鼓噪多元文化、包容異質思維的角度而言,一部提醒民眾居安思危的宣傳教育片有何不妥? 如此看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果真是充滿艱難險阻之旅。果真需要普普通通無數個你我為之奮鬥。 閑話少絮。把自己今天整理的《較量無聲》的第一部的全部解說稿文字先發上來。第二部待隨後整理完再上傳社區論壇。 中國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過程,必然始終伴隨與米國霸權體系的磨合與鬥爭。這是一場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世紀較量。 我們從哪裡來?為何而來?我們到哪裡去?應怎樣去?歷史始終在等待和記錄著我們的回答!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米國及西方國際陣營戰略調整獲得重大成果的年代。米國自越戰之後長期推行的軟爭霸和平演變戰略在這個年代的後期終於看到了曙光。蘇聯,這個昔日始終令對手生畏的超級大國,此時,像一個中了慢性毒藥開始發作的病人,逐漸顯出了難以挽回的頹勢。儘管它還擁有足以毀滅對手甚至世界的巨大軍事能力,但經濟和財政的困難、國內的社會矛盾特別是領導集團的政治迷茫和動搖,以使得這個龐然大物步履蹣跚、搖搖欲墜。 1989年8月15日《米國基督教箴言報》的文章以驕傲的口吻寫道:「對蘇聯的偉大米元攻勢正成功的發展。三萬顆核彈頭和用最新科技成果裝備的世界上最大的軍隊卻不能掩護自己的國家領土拒絕滲透的米元。它已經把俄國的工業消滅一半,打垮了共產主義意識形態並瓦解了蘇聯社會。蘇聯已不能抵抗!所以,專家們預言說,它的覆滅是最近兩至三年的事。而我們則應當對那些偉大計劃給予應有的評價——塔夫特制定了它,羅斯福潤色了它,而且,而後的歷屆米國總統都徹底地執行它。」 1991年11月,撒切爾夫人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抑制不住激動地說:「我負責任地告訴各位,不出一個月的時間,你們就會聽到法律上蘇聯解體的消息。」 米蘇的全球爭霸恰恰成為了中國最重要、最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七十年代末,走出十年動亂陰霾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痛苦而深刻的反思中,重新校正了前進的方向。以更加成熟、理性、睿智的政治眼光,深刻洞悉了國際形勢和自己的歷史方位。抓住米蘇爭霸對我的戰略需求,及時調整對外政策,果斷做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戰略決策——改革開放。實現了決定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偉大歷史轉折。 (背景聲——鄧小平講話片段:「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米之間曾出現過一個令人深刻的十年蜜月期。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懸而未決的現實矛盾,此時在表面上都以淡化。(背景聲——鄧小平赴美訪問時演講:我們將同米國政府領導人和各界朋友共同探討發展兩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交流和合作問題。) 中米之間似乎真得從對手變成了夥伴,從對抗變成了合作。而實際上雙方的決策層都清楚:這種關係現狀的形成,對於中國而言,是為了改變安全環境、發展環境,擺脫封鎖、封閉,走出一條全新社會主義道路的主動戰略選擇。對於米國而言,則是為了集中應對主要對手、實現米蘇爭霸戰略目標而被動收縮戰線的策略選擇。 從國家利益出發,把握國際合作與鬥爭,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探索與開闢中國道路、中國前途的抉擇。同時,也是中米之間,全新歷史關係的開始。 在兩國長達兩百多年的交往中,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完全獨立、平等的身份得到米國的戰略需求與尊重。而這一關係的改變,實際上也預示著兩個國家、兩種制度在合作表象下掩蓋著的未來較量。 片頭字幕:較量無聲。 上集 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穹頂上,驕傲地飄揚了七十多年的這面旗幟(前蘇聯的斧頭鐮刀國旗)被緩緩降下。蘇聯亡黨、亡國的悲劇終於在世界瞠目下上演。一個有著近九十年歷史、近兩千萬黨員的超級大黨,宣布解散。 (紀實鏡頭畫面——「但我還沒有看。」會議主持人說道,同時將手中的文件舉起。「就在這裡讀嘛。」時為蘇聯民選政權總統的葉利欽卻伸出食指指著那份文件對主持人說。與此同時,鏡頭中主席台下的與會者發出哄堂大笑並紛紛鼓掌。會議主持人對台下的如此舉動則顯得異常尷尬。鏡頭再次搖向在主席台上講話的葉利欽:此時此刻我將簽署總統令,停止俄羅斯共產黨的活動。請等一下,請等一下!——會場中有人在說道。) 這個曾經令世界生畏的超級帝國幾乎是在瞬間轟然倒下。而這個龐然大物的解體,竟然就像當時一家西方媒體所描述的——是在蘇聯全社會的集體沉默中完成的,甚至聽不到一聲嘆息! 回望歷史,我們時常會發現,這一對世界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事件往往被人解讀成冷戰結束的標誌。(紀實畫面字幕: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葉利欽等要員宣布退出蘇共。)而事實上它恰恰是發生在冷戰結束之後而不是之前。這是一個絕對不應該被忽略和誤讀的細節。無論它是否具有歷史的合理性,在客觀上,蘇聯的解體都是冷戰結束的結果而不是原因。(紀實畫面字幕:今天俄羅斯聯邦決定,將沙俄時代的三色旗作為國旗——時任俄羅斯聯邦民選政權總統的葉利欽) 當主導著世界格局半個多世紀的米蘇兩大陣營的冷對抗,在戈爾巴喬夫新思維的指引下,逐漸冰雪消融,並最終以蘇聯方面主動放棄所謂冷戰思維而握手言歡時,其結果卻並沒有出現西方政治家們預言的世界大同和歷史福音。熱情地伸出橄欖枝終結冷戰的蘇聯,不僅沒能得到自己期盼的戰略回報,反而在對手的順勢一擊下,瞬間毀掉了幾代人七十多年艱難積累並付出了民族高昂代價所成就的全部基業。 (畫外音——原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前國家杜馬副主席瓦·亞·庫普佐夫:23號白天,蘇共中央書記處有五位書記被搜家。畫外音——原立陶宛共產黨中央書記尤·尤·葉爾馬拉維丘斯:我因為積極宣傳共產黨,被判處八年有期徒刑。畫外音——原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前國家杜馬副主席瓦·亞·庫普佐夫:我看到那些大學生,還有那些受指使的人員,有一些外國使館的車,給他們送來吃的喝的,他們紛紛向我們吐痰、侮辱我們,這是我人生經歷的最屈辱的一刻。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講話:蘇聯的解體,是二十世紀最嚴重的地緣政治災難。對於俄羅斯人民來講,它是一場真正的悲劇。) 這一超級的歷史嘲弄留給了世界爭論不休的種種疑惑。而留給俄羅斯的則是社會的倒退、國家的衰落、和難以癒合的精神創傷。 (紀實畫面字幕:1993年,民選上台的葉利欽政權悍然下令軍隊向議會開炮。) (背景資料:1993年10月4日,莫斯科發生炮打白宮事件。資料來源:透視俄羅斯 官網,刊登日期2013年10月4日。20年前的1993年10月4日成為俄羅斯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之一,其標誌性事件被稱為「炮打白宮」或「十月事件」。該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標誌著蘇維埃制度的終結與俄羅斯總統共和制的確立。始末經過:「炮打白宮」事件是俄羅斯最高執法機關與最高立法機關持續激烈鬥爭的結果,簡言之就是葉利欽總統和以議長哈斯布拉托夫、副總統魯茨科伊為首的議會之間的衝突。1993年10月初,衝突全面爆發。10月3日下午15時,一部分在白宮門前聲援議會的示威人群衝破內衛部隊的封鎖,衝進白宮大樓。另一部分民眾在俄羅斯勞動黨領導人帶領下計劃佔領奧斯坦金諾電視中心。內衛部隊開槍驅散了示威人群。晚間19時,奧斯坦金諾電視中心發生爆炸,示威人群開始對其進行衝擊,內衛部隊開火反擊,結果造成46人死亡以及多人受傷。10月4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布莫斯科進入緊急狀態,國防部長格拉喬夫命令坦克師開進市內。當日清晨,坦克部隊佔領莫斯科主要街道,並與保護議會的近衛師發生交火。上午10時,國防部指揮的武裝力量向最高蘇維埃辦公大樓「白宮」開火。重型炮彈在議會大樓里頻頻爆炸,樓內四處起火,黑煙衝天。重火力打擊之後,葉利欽命令特種部隊「阿爾法」和「信號旗」對白宮進行武裝佔領。「阿爾法」部隊指揮官勸說議會領導人哈斯布拉托夫與魯茨科伊繳械投降,而「信號旗」部隊指揮官卻拒絕執行葉利欽的命令。下午5時,議會方面最終宣布繳械投降。隨後,參與保衛白宮以及衝擊電視台的主要領導人物均遭逮捕。持續了一年有餘的兩權之爭終於在葉利欽的重炮之下以議會的失敗而告終。) 今天,這場深刻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的大變局,已逐漸散去了重重迷霧。一些歷史的脈絡,在冷戰勝利者對戰略成果驕傲的盤點和炫耀中,隱隱浮現。米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彼得·施瓦茨在前不久出版的《勝利—米國政府對前蘇聯的秘密戰略》中毫不隱晦地寫道:「前蘇聯的垮台不是上帝青睞米國,而是里根政府奉行的政策所至」。他透露,關於前蘇聯的體制在客觀上是否具有生命力里根政府並不感興趣。米國的任務就是要將這種生命力降低到零。彼得·施瓦茨甚至露骨而傲慢地說:「談論前蘇聯的崩潰而不知道米國秘密戰略的作用就像調查一件神秘死亡案子而不考慮謀殺。他在書中詳盡披露了米國政府採取隱蔽的鬥爭策略及手段,逐步動搖前蘇聯領導集團對自己制度的信心。誘導其一步步走向解體的具體過程。歷史不能假設,但研究歷史的假設卻有助於把握現實和未來。從蘇東巨變無數種如果的推測中,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基本結論——沒有戈爾巴喬夫新思維的衝擊,蘇聯的存在和穩定不一定就是必然的。但一個放棄了政治旗幟、放棄了理想信念、放棄了思想武裝和敵我意識最終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對手的政黨,一個不是自我完善而是自我否定、不是銳意進取而是固步自封、不是相信人民的力量而是相信西方神話,進而失去了執政根基的政權,一步步走向衰落和覆亡,則一定是必然的! 蘇聯的解體使米國成為了持續近半個世紀冷戰的最終勝利者。同時,也使中國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米國的下一個對手。中美關係迅速逆轉。在中國535風波後即已結束的中美蜜月期,隨著蘇東巨變的歷程,也進入了更加寒冷的季節。國際格局驟然發生的深刻變化和中國國內的劇烈動蕩,使中國和米國都重新面臨著一次重要的戰略選擇。 (對美國來說,是在未來徹底遏制中國?還是在接觸中改造中國呢?這是一個必須明確的戰略選項。剛剛以和平演變的方式成功搞垮了最大的戰略對手蘇聯,在空前勝利中,受到巨大鼓舞的米國精英們,在慎重的權衡後,大膽地選擇了後者,他們非常自信地認為,只有接近、接觸和接納中國,逐漸將中國納入其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才能更有力地分化和瓦解中國。這是戰略成本最低、代價最小、而效果最好的方式——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 1992年,作為總統候選人的柯林頓把這一戰略思想表露無遺——「中國有一天也會走上東歐和前蘇聯共產黨政權的路。米國必須做它能做的一切來鼓勵這個進程。」 擔任米國總統後,柯林頓進一步公開宣稱,米國不是通過武力而是通過信息、國際交流、以及類似的軟手段來破壞中國共產主義制度。在中國任何對此持異議的人,都無法阻止它。正如柏林牆最終還是倒塌了一樣。我認為,那是不可避免的。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米國選擇了接觸加遏制的全新戰略方針。逐步解除535風波後對中國的一系列制裁政策,轉而開始以經濟為主導的全方位滲透。他們一方面更加確信,以和平演變的方式,漸進滲透、逐步動搖戰略對手的根基,用軟性戰爭將其擊垮是最佳戰略選擇;另一方面,他們也更加自信地認為,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較量,已經隨著冷戰的結束而自然落幕。米國著名歷史學家福山在其《歷史的終結》一書中甚至大膽預言——西方國家實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或許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後一種統治形式」,並將因此而構成「歷史的終結」。 蘇共亡黨意味著是假馬克思主義的失敗。決不是說共產主義的失敗。而是因為(蘇共)脫離背離乃至最終背叛了這些根本宗旨,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它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它的最高綱領,它放棄了共產主義,這樣它在脫離背離乃至最終背叛了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它不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就不擁戴它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明。 此時的中國,也同樣面臨著兩種選擇,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一些不良社會現象和現實問題,特別是535風波造成的巨大政治衝擊,使得一部分人對改革開放的道路產生懷疑。面對國內反對改革開放的種種質疑,面對蘇東巨變所引發的國際社會主義危機,此時的中國,究竟應向何處去? 中國只要不搞社會主義,不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條路,都是死路。動搖不得!—— 1992年鄧小平在深圳時的講話 再耽誤不得了!中國窮了幾千年了,是時候了,不能等了!——鄧小平1992年在珠海時的講話 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從理論上深刻系統地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進一步提出,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的新時期國家戰略,莊嚴宣告:要堅持黨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我們要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誰也不能阻擋中國的改革開放。改革的趨勢是改變不了的。 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自己發展道路和歷史責任理性認識的再一次升華,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中國前途命運的第二次偉大戰略選擇。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美之間再一次出於不同的戰略目的、戰略選擇而重新走到了一起。而實際上,這則是一場以彼此合作的方式暗中展開的經濟競爭與政治較量。雙方都懷著完全不同的意圖各自發力,一場世紀博弈的大幕由此在廣闊的國際經濟政治舞台上悄然拉開。 三十年過去了,今天的中國以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示出令世界驚嘆的偉大奇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改革開放前的3645億猛增為近52萬億。增加142倍。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從371元上升到26700元。國家外匯儲備由1.67億美元上升到3.31萬億美元。中國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用三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三百年所走過的發展歷程。這個曾經飽受凌辱、積貧積弱的古老東方大國如今煥發著令世界贊慕的勃勃生機。她不僅展示了中華民族至深至偉的創造能力,而且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巨大優勢和光輝前景。 面對這個始料未及的變化,西方一些主流精英也不得不發出由衷的感嘆。 米國前助理國務卿新自由主義學派和軟實力理論的代表人物約瑟夫·奈2008年在接受採訪時說:「如果你想想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你就會知道,這是非常不平凡的30年。 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的發展為世界上演了一段眩目的奇蹟」。 米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米國政府重量級智囊布熱津斯基2009年再一次訪問中國時說:「這種變化是引人注目的、甚至堪稱異乎尋常的了不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奇蹟般的快速發展徹底地回答了歷史曾經的種種疑問。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雄辯地證明,實行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革命的歷史性決策。」 中國發展進步的偉大事件,再次雄辯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堅定做出的兩次關鍵性戰略選擇不僅完全正確,而且,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具有極為深遠的歷史影響。然而,歷史地回望三十年前,中米出於不同戰略判斷開始的這場戰略競賽,中國的戰略成功,是否就已經意味著米國戰略圖謀的徹底失敗呢?中米之間戰略博弈、戰略競爭的大棋局,是否已然分出了勝負,或者說這個棋局早已在歷史的進程中消失了呢? 米國,真的樂見一個在世界東方快速崛起的中國? 中米之間,已經成為真正的戰略夥伴。最終將「殊途同歸」了嗎? 鄧小平早在1989年就清醒明確地指出:「發達國家欺負落後國家的政策沒有變。中國自己要穩住陣腳,否則,人家就要打我們的主意。世界上希望我們好起來的人很多,想整我們的人也有的是。我們自己要警惕,放鬆不得。要維護我們獨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 「米國,還有西方其他一些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搞和平演變。米國現在還有一種想法:打一場無硝煙的世界大戰。我們要警惕。資本主義是想最終戰勝社會主義,過去拿武器,用原子彈、氫彈,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現在搞和平演變。」 米國政府駐蘇聯前大使盧埃林·E·湯普森在1964年就露骨地指出:「我們的目標是使我們的對華政策與現實的長期利益相一致。我們的目的過去總是『馴化』中國共產黨。在此方面遏制戰略加道義批判只取得了甚少的成功。所以為何不改成遏制加顛覆?」 米國總統布希在其第二任期就職演說中更加明確指出,米國將在世界所有國家推動民主運動及建立民主制度,最終目標是在世界上根除『暴政』。因此,策劃『不流血的革命』,在全球推行『馴化改造』,便已成為布希第二任期的重要任務。 這是一家設在紐約的非政府組織總部。其使命是專門為非民主國家街頭政治活動提供培訓和資金支持。其領導人艾德爾·楊·卡拉特米奇顯然對他們的計劃成竹在胸。(視頻中卡拉特米奇站在一幅世界地圖(2005年自由地圖)前說道:綠色表示的是民主國家的地區,深藍色地區則是非民主國家,在這裡推行民主改革的難度比較大。這也是我們以後工作的重點。這一地域是哪裡?是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 1997年6月,米國發表被稱為米國新世紀計劃的宣言。簽名者包括後來布希政府的重量級人物:副總統切尼、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國家安全會議主席艾布拉姆斯、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理查德·泊爾、甚至還包括了布希的弟弟傑布·布希。 這個計劃明確提出:二十一世紀米國的對外政策、基本方針,是謀求建立在全球的永久絕對優勢地位,威懾企圖發揮更大全球或地區性作用的潛在競爭者。先發制人打擊被懷疑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國家。該計劃認為,中國構成了米國的最大威脅。要求對華採取強硬立場和進行軍事威懾。他們還特彆強調重視中國的政權更迭問題。這實際意味著米國已經將中國視為秘密戰爭的重要目標。 米國新保守主義代表人物,羅伯特·卡根講得很明白——9.11之前,米國戰略圈已經開始把矛頭對準了中國……把中國看成米國的下一個重大戰略挑戰者,這種觀點在柯林頓時期的五角大樓里就形成了。 布希上台後尖銳地指出,中國並不是米國的戰略夥伴而是一個戰略對手。至此,中國是米國的挑戰者這種觀點得到官方確認。 那麼,快速奔跑的中國應該怎樣防止腳下的風險?應該怎樣辨識我們無法迴避而必須積極應對的現實挑戰?應該怎樣趨利避害、把握正確的方向和制勝的方略?這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進程中必須做出歷史性回答的一篇大文章! 「中國和米國無論是合作還是鬥爭,都註定是這個世界的主角。那麼,中國和米國的發展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吸引。那麼,對於我們這個世紀的同行者,我們應該怎麼來認識它?對於米國的基本全球戰略,是什麼樣的全貌?對中國究竟是什麼樣的打算,我們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那我們很難成功地在這個世紀和這麼一個世界的主要大國同行。」——曲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知彼知己,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恆的戰略主題。在數千年的歷史風雲中,反覆上演著或成於此或敗於此的國家命運悲喜劇。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和米國的世紀較量也必然首先從這裡開始。它甚至是分析、預測兩國戰略意識、戰略準備、戰略能力和戰略優勢的關鍵視角。來自米國的調查報告顯示:米國政府、軍隊、智庫和大型跨國公司,每年研究、分析、預測中國各方面走向和問題的專題報告層出不窮。幾乎每天都有一份關於中國的報告出台,其內容不僅涵蓋了政治、積極、軍事、外交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大多是長期的跟蹤調查,很多研究已經達到了令人吃驚的深度。而米國民眾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了解程度卻顯得十分有限,很多人對中國的認識甚至缺乏起碼的概念。 2008年,在一次專業機構組織的調查中,200萬受調查的米國成年人中,竟有22%的人認為新加坡是中國最著名的城市。 中國,恰恰也有兩種情況:2010年,中國社科院《中國看米國課題組》在全國八個城市就米國和中米關係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有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對米國『一般了解』;有34%的受訪者表示『非常了解』或『比較了解』;我國大多數民眾和廣大黨員幹部對米國自然情況及中米近代以來歷史關係的脈絡基本熟悉。但相對而言,各級政府和社會研究機構對米國的深度研究卻均未形成規模。長期跟蹤研究米國的不僅只有少數專業職能部門,且研究內容和範圍也相對有限。 同時,一些所謂學者精英又利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合作的新特點,以深度了解米國的面目出現,或大肆宣揚西方價值觀,或對米政治經濟體系進行合理性、先進性、甚至正義性解讀。在一定程度上誤導公眾的認知。 2010年,國防大學專門為此組織了一次問卷調查。這次調查在問卷內容設計上突出了對米國政治本質的基本認識,及對中米戰略博弈的認識等內容。 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多數高中級幹部對米國霸權本性有較明確的認識,但對米國的政治本質、米國對外政策的邏輯基礎、米國對華戰略的基本走勢和策略伎倆特別是對我實施「隱形攻擊」的手段及威脅,在思想認識上還存在較大差異,竟與民間一般的概念化認識相差無幾。 民眾更多地了解米國的社會,會產生某種對(米國)社會的嚮往。這已經是一種很危險的因素了。那麼,政府層面,對米國缺乏精細的研究,說明在這麼一種看不見的戰線鬥爭的時候呢,實際上我們是非常容易佔下風的。一旦到了關鍵時候,這一點會讓我們反應都來不及。——曲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現實表明,對於經歷了三十年改革開放、在全球化浪潮中成功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來說,面對發生了深刻變化的時代背景和國際環境,面對社會轉型、體制轉軌、觀念轉化、成分轉代的時機,再一次慎重審視知己知彼這一首要戰略問題,已日益成為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戰略對手的深入了解,增強戰略警覺和防範意識不僅是我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鬥爭中更好把握主動和應對挑戰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我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和政權建設、切實築牢防滲透反顛覆國家安全基礎的迫切需要。 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崛起,註定要伴隨著無數艱難險阻的嚴峻考驗,註定要面臨各種敵對勢力的現實挑戰;在這場波瀾壯闊的世紀博弈中,較量可能無聲,但鬥爭必然尖銳激烈。決定著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歷史結果,將最終在這場較量中產生。

推薦閱讀:

茅台就塑化劑事件召開媒體見面會文字實錄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文字版(第八十集)
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文字版第三集
這段話應該怎麼理解?
形旁不用於表示字義

TAG: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