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臘八粥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傳統的臘八節。在每年的這一天,民間有著吃臘八粥的風俗,今就此俗,閑談片言。

  

  臘八粥的起源

  

  臘八節吃臘八粥,起源於佛教,唐代李福《臘八粥》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至梵王國。」「梵」者,佛教也。

  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之前,曾苦修六年,到處訪問賢明,探求人生哲理,一日,行至尼連河畔,因飢餓難忍而暈倒,幸遇牧羊女蘇耶坦送來用黃米和各種野果熬煮的熱粥,他食後體力恢復,端坐在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為紀念此事,中國佛教徒於十二月初八,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稱之「臘八粥」,此說依據,參見唐代高僧懷海《百丈清規》:「臘月八日,恭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僧尼)眾,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饈,以申供養。」談起鎮江寺院的臘八粥,要數金山寺的大鍋煮臘八粥最佳,果蔬種類多,別有風味,遐邇聞名。

  

  鎮江的臘八粥

  

  臘八節吃臘八粥,由寺院傳於民間,在宋代已成為流行的風俗,南宋周密《武林舊事·歲晚節物》記述:「八日,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就古城鎮江而言,此俗也是源遠流長,元代《至順鎮江志·歲時》:「臘八日,作粥謂『臘八粥』。」

  鎮江民間的臘八粥,有粗、細之分:鮮咸開胃的臘八粥,俗稱「粗臘八」,粥料一般有大米、青菜、豆腐、山芋、赤豆、紅棗、荸薺、茨菰片、胡蘿蔔、花生米等;香甜可口的臘八粥,俗稱「細臘八」,粥料一般有糯米、紅棗、蓮子、桂圓、百合、板栗、白果、松子、核桃仁、花生米等;臘八粥的粥料,不一定要湊足八樣,只是一個名目,可增可減。

  鎮江民間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寓意,《鎮江要覽·歲時風俗》記述,口彩叫做「慶豐收」,它迎合了人們的節日心理,故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我家的臘八粥

  

  臘八節吃臘八粥,回首往事,想起我家母親熬煮臘八粥的情景。

  母親對熬煮臘八粥,很是講究:「臘八」前一天的晚上,就將大米浸泡在清水中,讓米吸足水分,叫做「酥米」;「臘八」一清早開始煮粥——赤豆放入清水鍋內,用微火燜燒;待赤豆酥爛,再把大米和紅棗等粥料投進鍋內熬煮;此時,要注意鍋中的水位深淺,水少粥厚,水多粥稀,粥要熬煮得不厚不稀才有味道;煮到個把小時,鍋面水泡四起,趕緊投放青菜和油鹽味精等作料;一會兒,鍋里「咕嘟」「咕嘟」地響個不停,再改用小火煨燜;煨燜後,揭開鍋蓋,用鍋鏟插入鍋中均勻調和,這時,熬煮的臘八粥,色彩艷麗,香味濃郁,很惹人喜愛。

  「白髮無情侵老境,臘八粥香憶兒時」,我很懷念母親熬煮的臘八粥,那色味俱佳的感受,至今還縈迴腦際。


推薦閱讀:

吃臘八粥的好處
吃臘八粥怎麼那麼多講究
臘八粥,獻佛粥

TAG:閑談 | 臘八 | 臘八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