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佛法摘要:對治篇

輕鬆學佛法摘要:對治篇


發布:妙音[全部文章 空間留言]

日期:2013-11-15 13:53:00

收藏

 

不綺語

  「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所謂「笑裡藏刀」,目的是叫別人上當,用花言巧語來欺騙。綺語的範圍很廣,凡是令人邪思這一類的言語,都屬於綺語。由此可知,像現在文藝界裡面,我們常常看到電影、電視、歌舞裡面的明星,他們所表演的、所唱出來的內容是什麼?如果是挑動大眾感情的,引發大眾貪瞋痴慢的,全屬於綺語。

  諸位如果仔細去觀察這些演藝人員,他們的結果如何?他們後半輩子的結果,在佛法講花報,花報要是不好,果報就更差了。無論在中國、外國,演藝人員能夠得善終的很少,我們看到有不少橫死的、自殺的,都是紅極一時的。他為什麼遭受這個果報?綺語。他把社會大眾、人心引誘到邪知邪見,引誘到貪瞋痴慢。那個歌舞很好聽,你很喜歡觀看,你會受他影響。他的影響是正面的、是負面的,不能不知道!

  文藝在今天變成娛樂,娛樂越軌了。軌是什麼?道德。超越了道德的規範,問題就產生了,他當然要受果報。因為他造極重的不善業,他的影響面很大,影響的時間很長。

  中國在古代有文藝、民謠、詩歌、戲劇,這是社會大眾的精神生活。而文藝思想的總綱領,就是根據孔老夫子《論語》里的一句話:「思無邪」。所以,中國古老的詩詞、歌賦,戲劇裡面的元曲、崑曲,演變到明清的京戲,包括中國各個地方的戲劇,這裡面的內容是四個字-忠、孝、節、義,表演不離此原則。

  在古時候,中國沒有學校,人民都能夠懂得做人的道理。他從哪裡學來的?就從這些文藝表演當中學來的,知道怎樣做人處事。文藝是教學、是社會教育,教人思無邪;以佛法言,教人正知正見。所以,那些演藝人員是佛菩薩,用這個手段來教化眾生。現在演藝人員是妖魔鬼怪,不是佛菩薩,他影響的面太大、時間太久,果報就不難想到了。

(節錄自21-112-05)

四好

  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我們也提倡了不少年,真正是有善根、有福德的人自己做,不要求別人。不能說:「他們都沒有做,我為什麼要做?」換言之,「他們墮阿鼻地獄,我為什麼不墮阿鼻地獄?」不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今天學佛,他們不做,我做;我們要作菩薩,我們要作佛,不想再作凡夫,不想再墮地獄變餓鬼,這是有志。在佛法講,這是有願,真正發願。

  「存好心」,何謂好心?我學佛半個世紀,總結佛法、儒家和道家古聖先賢的教誨為二十個字:「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好記!真誠心是好心,即佛家講的大菩提心,「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就是大菩提心,就是真心、本善。《三字經》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這十個字是一切眾生各個具足,所以佛法是平等法。

  (節錄自21-112-02)

不漏國稅

  「人民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有些學佛弟子不懂得這一條戒律的道理,還是想盡方法少繳一點稅。少繳一點稅,就是漏稅。少繳一點稅,是不是真的多得到了一點財富?不是的。

  世尊在一切大小乘經論教導我們,財富從何而來?從布施來的。我們納稅也是布施,是布施國家社會。國家好、社會好,我們的生活環境就好了。漏稅的心理是偷盜、是盜心,盜心怎麼會得到財富?你修的因與此相反。

  我們這一生當中,命里有多少財富是一定的。細讀《了凡四訓》就知道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定的。你前一生財布施修得多,這一生當中,命里的財就多。命里有財富,無論做什麼行業都會發財。經營的行業只是緣,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如果前一世沒有修財布施,對財物非常吝嗇,無論經營什麼樣的生計,所得的財富就少。所以,想發財不難,多布施,財就來了。不肯布施、不肯種因,哪來的果報?愈施愈多,毫無顧慮的去布施,毫無條件的去布施,果報就不可思議。

  (節錄自21-112-08【行好事-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不作國賊、不漏國稅、不犯國制)。】)

從根本修

  修心,祖師大德常教導我們「從根本修」,根本就是這五種心: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沒有根本,全都是假的,你決定不能成正果。修得再好看,就像花瓶里插的花沒有根,是很好看,但是死的不是活的,壽命很短促。從根本修就有根,是活的。過去我們追隨李炳南老師,老師常常叮嚀我們要「改心」,把我們虛偽的心改成真誠的心,染污的心改成清凈心,貢高我慢的心改成平等心,迷惑顛倒的心改成正覺的心,自私自利的心改成大慈大悲的心,這是改心,這是真修行,真正從根本修。

  (節錄自21-112-03【存好心-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

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無論是弘法、護法,每天八小時念佛決定不能免。為什麼?心裡沒有佛號就會生煩惱,就會胡思亂想,疑神疑鬼,不可能不造業。造業,哪有不受報的道理?一個惡念是一個惡的果報,一個善念是一個善的果報,這是事實真相。

  所以,世尊在《十善業道經》教我們修學的綱領,這是初步的,只是達到修學第一個目標:「斷惡修善」。其要領是「晝夜常念善法」,你的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沒有惡念;「觀察善法」,你的行為善,行為就是你的身口善、你的言語善、你的造作善。後面有一句最重要的:「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我們有沒有常常記在心上?有沒有常常遵循去做?有沒有把它當作一樁大事情來做?說老實話,世出世間的事情,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為什麼我們在生活當中,還常常犯過失?熏習力量不夠。這就是章嘉大師講的,我們修行好比是把彈簧拉直、拉平,上講堂的時候好像擺平了,一下課又捲起來了。然後你才體會到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個恩德無法相比!

  (節錄自21-112-01【品學兼優。】)

從染污回到清凈

  說到染污,現在比過去的體會要深刻得多。因為全世界每一個地方都在大聲疾呼要做好環保。科學家提出警告,地球的污染已經非常嚴重了,如果不能改善,五十年後這個地球不適合人類生存。可見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這也是事實。

  這些人雖然曉得並且努力在做,這個環境能不能改善?會不會有效果?我覺得問題很嚴重,所收的效果很有限。原因何在?世間人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切環保工作所做的是治標,他不懂得治本。「本」是什麼?人性的污染,所謂「心理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這個問題大了!

  在二十年前,有一天我在方東美先生家裡,正好遇到教育部的兩位官員來拜訪方先生。那時台灣政府正在提倡「復興文化運動」,這個官員就向方先生請教:「有什麼有效的方法能夠把復興文化的工作做好?」方先生冷靜了幾分鐘,態度非常嚴肅,一句話都不說。過了幾分鐘之後,他說:「有!台灣所有的報紙、雜誌停刊,電視、廣播統統都不要了。」他們一聽,搖頭說:「做不到。」這些東西天天在污染人性,在破壞文化,只要有這些東西存在,復興文化就收不到效果。

  方老師的見解,我們想想真有道理。所以,我常常勸勉學佛、念佛的同修,不要看報紙,不要看雜誌、電視。為什麼?保護自己的清凈心,你看這些東西必定受污染。我們的污染洗都洗不幹凈了,天天還在增加,那還得了!所以,這些東西統統要遠離。我們用讀經、念佛的方法,將我們心地思想見解的污染洗乾淨,這才能恢復到清凈心。

  (節錄自《無量壽經菁華》2-18-01【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六和敬

  三皈依,「皈依僧,眾中尊」,僧是僧伽,意思是團體,今天講的社團,僧團就是個社會團體。僧團是指學佛人的團體,不分在家、出家。而社會團體無量無邊,最小的是家庭,一家人能依照佛陀教誨修行,家庭就是僧團。佛法講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修,遵守「六和敬」就是僧團。僧團所在之處,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整個地區沾光不遭難。為什麼?僧團是聖人團體,聖人是覺悟的人,不是普通人。四個人和睦相處,看起來很簡單,事實上很困難,因為夫妻兩個人是兩條心,丈夫瞞著太太,太太瞞著丈夫,「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就沒有了,所以「身同住」,口哪有不諍的?

  我學佛至今五十年,從未看到一個僧團,所以佛教衰,世間有大劫難。如果出現一個僧團,世間的災難可以化解,問題就是我們肯不肯犧牲自己?如果肯犧牲自己的利益,委曲求全,不但救自己,也拯救全世界。所以,世間人自私自利,不肯放棄自己的成見、想法、看法,不肯放棄自己的名聞利養,所造成的結果是與世界同歸於盡。所謂「三人同心,其利斷金。」佛法說四人同心,就能挽救整個世界劫難。但我們找不到真正捨己為人的人,只要有「我」,就無法跟別人和睦相處,跟別人相處都是有條件的,「無我」就無條件了。

  (節錄自21-112-08【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忍辱

  念佛堂堂主的口頭禪:「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這樣你才能往生,稍有絲毫放不下,念佛就不能往生了。鬼神界透露訊息給我們,絕大多數的念佛人,死了以後往生到鬼道,再到人道的很少,到天道的就更少了。我們細細想想也不無道理,為什麼?在念佛堂的這些人,有人無緣無故罵他幾聲,他就暴跳如雷,那不就是三惡道!別看他在念佛堂裝模作樣念得很象樣子,還是禁不起考驗。所以,無論他怎麼念法,果報還是在三途,來生連人身都得不到。這是我們要警惕的!

  (節錄自21-112-09【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改習氣

  從前章嘉大師講一個比喻:「我們修行是什麼?就像鐘錶的發條,一定要把它拉直、拉平。但是你一放鬆,它又捲起來了。」這個比喻很簡單,意思很深。我們的毛病習氣就像發條一樣,捲成一團,而修行就是把它擺平、拉直,不能放鬆。我們在講《弟子規》的那兩、三個星期,就是拚命在壓,大家氣質改變了;但是一不講解,又卷回來了。所以,修行從初發心到成佛,一天都不能放鬆。這隻有法身菩薩懂得,因此法身菩薩修行真正不退轉(三不退)。十法界的佛菩薩能做到位不退、行不退,念還會退。而我們不讀經,不受經教的熏習,肯定會退轉。我們有沒有警覺心?有沒有在做防禦工作?防禦就是精進不退,堅持一天十六小時用功不中斷,加強熏習的力量,這樣才會有成效。

  (節錄自21-112-01)

不謗國主

  《梵網戒經》云:「不謗國主。」「國主」是國家的領導人,引申而言,就是各個團體的領導人。在佛門,道場的領導人等於國主。古大德常言:「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出家人能互相讚歎,佛法就興旺;大家互相毀謗,佛法就滅亡。所以,興佛法、滅佛法,在我們一張嘴。興佛法,是無量功德;滅佛法,墮阿鼻地獄。走哪一條路,不能不謹慎。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認識聖一法師,他是參禪的,他邀請我去參訪他的道場。禪堂有四十多個出家人,每天參禪坐香,真用功,一般道場沒有這種氣象!他邀我到禪堂講開示,我是專修凈土的,我在禪堂對大眾講一個半小時,讚歎禪宗,讚歎聖一法師(領導人),讚歎大眾同修,這是僧贊僧。我們要懂規矩,決定不能說末法時期參禪很難成就,要念佛才好,那你是破壞人家的道場。

  古德常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我們讚歎他的老師,底下的學生、徒眾對老法師信心更堅定,增長他們敬愛的信念。你要是勸人家來念佛,你是破壞佛法,破和合僧,罪在阿鼻地獄。因此,我們對八萬四千法門,只有讚歎沒有批評。「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佛說這麼多法門,總在應機不同。佛不是以一個法門,普度一切眾生,而是以無量無邊法門,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到基督教堂,我們讚歎耶穌,讚歎牧師,讚歎信仰基督的善人。我們入了清真寺,讚歎伊斯蘭教,讚歎真主阿拉,讚歎他們的傳教師阿訇。如果你毀謗,你就犯了這條戒。

  在中國古代,有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五代同堂,而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就等於國主。如果這個家族對家長沒有信心,家就要敗了,所謂「家破人亡」。怎樣能興旺?全家人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合作,意志集中,力量集中,肯定興旺。儒家講齊家治國,小從家庭,大至國家,再推廣就是世界,各個階層的領導人,我們都要尊重。我們的行為影響到別人,使別人也能尊重他的家長、領導,這就是教化眾生。所以,懂得擁護、愛戴你的領導,你這個團體才有前途。

  在社會上,從小來說,鄉鎮長、縣市長乃至州長、省長,都是國主。他們領導一方,為一方造福。他不善的地方,我們不說;他善的地方,我們讚歎,幫助他改過自新,斷惡修善。我們也幫助這個地區的人民,擁護、愛戴他,這是正法。

  所以,這句話的用意,無非是讓所有一切眾生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信賴、互助合作,目的在此地。

  (節錄自21-112-06【說好話-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謗國主)。】)

忍辱

  佛法講「忍辱」,其實在佛經原文里只講到忍,並沒有講到忍辱。這是譯經法師的智慧之舉。中國古時候的讀書人,對於侮辱看得很重,所謂「士可殺,不可辱」。殺頭都無所謂,但是侮辱不可以,決定不能忍受。於是譯經法師就把「忍」後面加個「辱」,辱都能夠忍,還有什麼不能忍!《金剛經》云:「一切法得成於忍。」小事要成就,要有小的忍耐;大事要成就,要有大的忍耐;不能忍耐的人,決定一事無成。沒有耐心的人是福薄之人,愈是有耐心的人,愈有福報。所以,我們看一個人福的厚薄,往往從這些地方能勘驗出來。

  (節錄自21-112-09【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忍辱化怨

  要化解凶災,忍辱是最好化險為夷的方法。諺語常道:「暴怒傷人傷己。」人在盛怒之下發脾氣,會傷害別人。往往言語的傷害結下生生世世不能消滅的怨仇,對方必然等待機會來報復。他報復的時候,你又會逞怨恨心而不甘心,於是就造成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世出世間聖人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與人結怨仇決定是錯誤的,苦難有得你受,絕對不只這一生。世間人不明事實真相之理,隨順自己煩惱習氣,而造這種惡業。所以,修行菩提道上有這麼多障礙,都是自己造作的。與一切眾生結怨,有形的是我們與一切人結怨,無形的是我們與鬼神結怨。鬼神是凡夫,不是佛菩薩,他有喜怒哀樂。得罪鬼神沒有好處,鬼神也會等待機會報復。在你走運的時候,這些冤親債主迴避你;你運衰的時候,他就來了。我們常聽到,有人被附身,神智失常,這不是本身的病,是一些冤親債主附身。他自己做不了主,完全受冤親債主擺布,苦不堪言,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原因就是有意無意與一切眾生結怨,這是自找麻煩。

  (節錄自21-112-09【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以報恩心行好事

  「行好事」的根在「知恩報恩」,若無此根,一切好事皆是虛偽而不真實。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好像是真心在做好事,但是果報並不很如意。正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的,「學佛,為什麼有人得好果報,有人得不好果報?」同樣是學佛,果報為什麼不相同?在形象上沒有差別,只是用心不同;心是根源,根源不相同。一個是報恩心做的,一個是名利心做的。做種種好事,目的何在?貪圖果報,所以果報的差別就很大。這些理事,我們都要明了清楚,真實的果報一定要用真誠心。古人常言:「滴水之恩,湧泉為報。」現在人沒有報恩之心,縱然造作種種善事,做社會福利、慈善事業,果報都不殊勝。他是虛偽心,有所為而為之。以報恩心做種種善事,一無所求,不圖果報,果報自然殊勝。殊勝果報現前,也決不以為然。而以這些殊勝的果報再報大恩,永遠為眾生服務,永遠報眾生恩,報恩的心行永無止境,永無間斷,這是佛菩薩。

  (節錄自21-112-07【行好事】)

隨緣

  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學佛一定要懂得不要叫別人順我,我要學著順別人。別人喜歡的,我們都喜歡,大家就歡喜。如果勉強執著,要別人隨著我走,人家痛苦,我也不自在。一定要懂得恆順眾生,在恆順裡面幫助眾生覺悟,幫他轉變境界。這就是現在所謂的「機會教育」。

  (節錄自21-86【隨諸眾生種種心樂】)

懺除業障

  發現業障,就是開悟。發現之後,能把它消除,就是改過自新。所以,懺悔法不一定要在佛菩薩面前磕頭流淚,求佛菩薩赦免我的罪,求佛菩薩原諒,佛菩薩不管這些事情的。懺悔是改過自新,儒家說的「不貳過」。過失只有一次,發現過失,徹底悔改,這是真正懺除業障。譬如我們貪心很重,貪財、貪名、貪色,還有貪圖佛法也是貪,因為佛是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改變貪的對象。從這個地方改過,這是真懺悔。通常每個法門、每部經論都有懺儀,學華嚴有華嚴懺,修法華有法華懺,修地藏法門有地藏懺,修凈土法門有凈土懺,這是古來大德把經典中重要的開示、教訓節錄下來,編成了懺儀。

  清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經直指》說,業障深重的人,大乘佛法所有一切懺悔法都懺不掉的業障,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徹底懺除,就是念佛。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節錄自4-8-03普賢行願品輯要疏菁華)

恆順眾生

  『隨諸眾生種種心樂』,這是普賢菩薩教我們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一定要懂得,不要叫別人順我,我要學到順別人,別人喜歡的,我們都喜歡,大家就歡喜。如果勉強執著自己,要別人隨著我走,人家痛苦,我也不自在。因此,一定要懂得恆順眾生,在恆順裡面幫助他覺悟,這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機會教育」。

  (節錄自21-86)

發露懺悔

  發露懺悔是在大眾之中,承認自己的錯處,徹底改過自新。這個懺悔是真正懺悔,能夠滅罪。但這樣的人少,這是大勇,他有勇氣,儒家講「知恥近乎勇」。不久前我們在報紙上看到,天主教的教宗向世人懺悔,這個了不起!承認天主教的教會、教友過去一千年中犯了許多過失,特別是對於不同宗教的輕視。他們祈求上帝赦免他們的罪,並說在新的一千年當中,務必把從前的錯誤改正過來,這是真懺悔。做錯事情要如何彌補,這需要智慧,沒有智慧不能避免惡的果報。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27【無量諸佛現世間,普為眾生作福田,福海廣大深難測,妙目大王能悉見。】)

長時熏修

  我們在經上看到,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每天二時講經(古印度將一晝夜分成六時,晝三時、夜三時,二時就是現在的八小時),總共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學生跟他學四十九年,怎麼會不成功?怎麼會不開悟?怎麼會不證果?我們今天修學時間太少了。縱然有好機會,每天聽講兩小時,還有二十二小時打妄想。一天兩小時學佛法,二十二小時打妄想,你怎麼會開悟?所以佛陀的教學,古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才有成功的希望。古時候的道場建立在深山,人跡不到,老和尚擔任教學的工作,年輕人蔘學,也是每天學習、修行。上課就是覺悟,發現自己的毛病,發現自己的缺點,發現自己的錯誤,改過自新,這就是修行。長時間的熏修,人才能成就。

  (節錄自「佛法不離生活」21-86)

四好

  我自己發願,我也常常勸別人,我們這一生來到這個世間,應當做世間第一等好人,就是要做到「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是善修。

  「存好心」,存什麼樣的好心?佛心,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無貪、無瞋、無痴。以這個心對一切人事物,沒有絲毫不善。即使對於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都無絲毫不善的念頭。

  你們問我修行是什麼功夫?我老老實實告訴你,我做到了這一點,我能常生歡喜心,心裡沒有怨、沒有對頭,無論別人用什麼態度對我,我都是一味真誠慈悲待人。我向純凈純善精進,希望這一生臨命終時,沒有一絲毫遺憾。羅漢、菩薩、佛果很高,我們未必能做到,善人是可以做到的。

  「說好話」,佛在經教上教導我們,不妄語、不兩舌(不挑撥是非,不欺騙人)、不惡口、不綺語;除此之外,出言無不是利益眾生,這就是說好話。古德常常贊佛,「世間好語佛說盡」,這是真的,我們要學。

  「做好事」,大乘經論上常常教導我們,「四攝、六度、普賢十願、文殊十波羅蜜」,這是好事。菩薩有無量無邊的善行,總不出普賢十願和文殊的十波羅蜜。

  上面三條做到了,就是真正的好人。這些年來我們講經的總題目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要念念不忘此八字,念念以此作為善修的標準,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節錄自《華嚴經》12-17-0613【此會諸佛子,善修眾智慧,斯人已能入,如是方便門。】)

從斷貪瞋痴下手

  我們今天在凡夫位,有嚴重的迷惑,有深重的業障。我們很想契入菩薩的境界,從何處下手?一定要從斷貪瞋痴下手。佛法、世法都不貪染,順境不貪,逆境不瞋。順逆境界清楚、明白,即是不痴。斷惡修善,就是斷貪瞋痴,修不貪、不瞋、不痴。不貪、不瞋、不痴是三善根。貪瞋痴是所有障礙里最嚴重的,從此下手,可恢復我們自性的寶藏。我們修學不能成就,就是沒有斷貪瞋痴。因此,無論怎樣修學,都是不得其門而入,所修的都是有漏福報而已。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看破放下就是佛法

我們求佛道,不求別的,求圓滿智慧。求圓滿智慧,頭一個條件,你要圓滿的放下。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你才有圓滿的智慧,它露出來了。

放不下,一樁事情放不下都是障礙,樁樁事情放不下,你怎麼能脫離六道輪迴?你怎麼可能開悟?什麼是佛法?章嘉大師跟我講,四個字,看破放下就是佛法,這個話講得大家容易懂。

在佛門裡面講就兩個字,止觀,觀是看破,止是放下,觀是智慧,止是禪定。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戒律。戒律是什麼?是生活,日常生活。妙絕了!日常生活就是落實在六根跟六塵接觸之處。清清楚楚是觀,是看破,不落印象,這就是禪定。

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好,太好了,修什麼?「清凈平等覺」,就修這個。清凈沒有染污,染污是什麼?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放下了,清凈心現前,阿羅漢的境界。平等是放下分別,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菩薩。

不定是什麼因緣,讓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超越十法界了,往生到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真佛,不是假佛,大乘經上常說,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脫離十法界了。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真看破,看破就不會把它放在心上了,心要清凈,要平等。

我們修凈土,心裡頭只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行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在十方世界接引眾生往生凈土,這是阿彌陀佛的事業。

我們跟大家一起學《無量壽經》,就是彌陀事業。這個經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像導遊一樣,沒去之前把這個地方介紹,詳詳細細介紹,你將來去的時候,一點都不陌生。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506集2013/11/08

怎樣生起信心?讀經聽經天天不中斷

真正透徹了解,知道世間苦,知道極樂世界殊勝,為什麼不求往生?我們同學告訴我了,我信心就是生不起來,怎樣幫助我生起信心?方法有,還是要靠自己,那就是讀誦經典,聽講這個經典天天不能中斷。每一天要聽多少?至少四個小時,愈多愈好。

我們知道大陸東北有個劉素雲居士,她在過去用了十年時間專聽《無量壽經》,她告訴我她用的方法,就是古人所說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她說「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我就知道這四句話,我就依教奉行」。

她跟我沒見過面,在那個時候,得到我一部《無量壽經》的光碟,她每天聽一片。早年出的光碟容量不大,一個光碟大概頂多只兩個小時,這麼大的容量,現在技術進步了,容量增加了。一個小時,一天聽一片,但是這一片重複聽十遍,也就是聽十個小時。第二天換一片。我記得那個時候我講的是一百多個小時,一部聽完了從頭再聽,就用這麼一個方法,一天把一小時的重複十遍,聽了十年,功夫成就了。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501集2013/11/05

六度的順序不能顛倒

六度是菩薩所修的,它的順序不能顛倒,後後深於前前,也就說後面包括前面。我們佛教的旗幟,教旗,這是佛教的教旗,代表六波羅蜜的。藍色,這個是藍色,代表布施;黃色的代表持戒;紅色的代表忍辱;白色的代表精進;這一條是金色的,代表禪定;後面這五種顏色全部都有,代表般若。

前面五度是有事相的,般若在哪裡?般若是智慧。布施裡面有般若,就叫布施波羅蜜;布施裡頭沒有智慧,就叫布施,不能叫波羅蜜。不能叫六度,只是五種善行,五種善行不能叫五度,度裡頭一定有般若智慧。

般若在哪裡?般若在這五種裡頭,每一條裡頭都有。所以般若用這個做代表,每一條統統都有,做代表。看到這個旗幟,這個旗幟是世界公認的佛教的標誌,用這個旗幟。六波羅蜜,順序不能顛倒,布施裡面沒有持戒,持戒裡頭一定有布施,忍辱裡頭一定包含布施持戒。

好像蓋大樓一樣,布施是第一層,我們這樣豎起來看,這樣豎,好像大樓,這第一層,這第二層,二層一定有第一層,第一層可以沒有第二層。所以到般若,一定是全是圓滿的,統統是圓滿,一層比一層高。怎麼個修法?說定,說般若智慧,六波羅蜜圓滿了,是這個意思。圓滿之後,所以他有神通,他有威德,『無不圓滿』。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501集2013/11/05

大乘法的修行從布施修起

大乘法的修行從布施修起,布施是什麼?放下。我學佛,二十六歲,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就是章嘉大師,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學佛從哪裡學起。我問他學佛,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契入佛境界,他說有,告訴我看破放下,就能契入。我說從哪裡下手?告訴我布施,從布施入門,從布施下手。

布施之後持戒很重要,如果沒有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全沒有,持戒可不能疏忽。換句話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全都是為禪定做基礎,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前面四個都是幫助你得定的,就是幫助你放下的,恢復你的清凈心,恢復你的平等心;後面智慧就開了,般若智慧開了。

有了般若,再用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去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那叫菩薩行,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大乘菩薩修的。我們普通沒有智慧修這個?沒有智慧修是修福報,人天福報,不是功德,是福德,修布施是福德,持戒也是福德,沒有般若智慧。當然沒有般若智慧,為什麼?心沒定。清凈平等才是禪定,我們的心不清凈不平等,沒有禪定,所以統統修的是人天福報。

人天福報裡頭要不能夠放下傲慢、嫉妒、瞋恚,不能把這個放下,帶著這個東西修布施、修持戒、修精進,修這些果報是什麼?果報是阿修羅,果報是羅剎,來生得大福報。阿修羅、羅剎都是大福報,他享福的時候他會整人,因為他有嫉妒心,看到別人修得好的,想盡方法去障礙他,去破壞他,這就造很重的業了。所以阿修羅跟羅剎是大福報的人,死了之後大概都在地獄,不是在別的,在地獄。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501集2013/11/05

惡要斷,戒要持

「彼國一切菩薩,於上述之禪定、智慧、神通、威德,悉皆圓滿成就」。那我們現在還沒到極樂世界去,發心了,有這個願望,這個願望很堅定,絕不動搖,絕不退轉,這是好事情。

在現前我們斷惡修善,什麼是惡?與六度相違背的就是惡,與十善相違背的是惡,與三福六和相違背的是惡。惡要斷,要肯布施,要歡喜布施,布施是真實功德,布施不求任何果報,就是真實功德。

果報會不會有?自然會有。果報來了不放在心上,要施,愈多愈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要懂得這個道理。無論是財施、法施、無畏施,真正要有心去做,這就對了,跟佛就相應了。

戒,至少,我們提出來的這最少的了,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我們只提五科,多了怎麼?多了做不到,也記不住。這五科很容易記,一點都不難,要時時刻刻想著,我們依教奉行。

凈業三福是最高的指導原則,第一福我們落實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所以我說儒釋道三個根與我們凈宗有密切的關係。因為這個根沒紮好,所以學什麼都走樣子,學得不像。真正要學得如法,學得像,要真正落實《弟子規》,落實《感應篇》、《十善業道》才有基礎,三皈五戒都可以落實。

如果我們不肯在這上下功夫,那我們這一生的學佛有問題,將來能不能往生沒有把握。你有根有本,你有把握,你有把握你才有法喜,你生活才有意義,才有價值。不從這上紮根怎麼辦?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有這個基礎之後,這持戒,六和處人。團體能不能興旺,中國古人說一句話說,家和萬事興,不求別人跟我和,要求我怎樣跟別人和,求人難,求自己容易。特別是看不慣的人,心裡要想著那是阿彌陀佛。

我看不慣他怎麼辦?阿彌陀佛能看得慣我,我怎麼能看不慣他?所以還有這些煩惱習氣,全是障礙,障礙往生,甚至於什麼?障礙善道。來生到哪裡去,全在最後一念,最後一念是佛,你到極樂世界去了;最後一念是善,三善道往生;最後一念是貪瞋痴慢,三惡道往生。決定在最後一念,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文章恭錄—2012凈土大經科注第501集2013/11/05

推薦閱讀:

學佛人臨終時輪迴到哪個世界?
一位與30個男人有染的女孩學佛後的泣血回眸
學佛中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學佛三部曲
行善積德是消災增福的最好途徑--學佛網

TAG:佛法 | 學佛 | 輕鬆 |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