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講座】 攝影技術與技法

第一節、測光原理與曝光控制  高質量的影像是以準確的曝光為前提,而準確的曝光又離不開準確的測光。  一、相機測光表的原理與使用  (一)相機測光表的測光原理:  照相機的測光系統以18%中灰反光率進行測光,並決定曝光量。測光系統測量出測光對象的亮度有多大,然後告訴拍攝者將這種測光亮度再現為18%中灰色調需要怎樣的曝光組合。從而我們可知,一直哦取得準確的曝光效果關鍵在於「找准測光對象」,即對接近18%中灰色調的被攝體測光,否則就要進行曝光補償。  (二)測光表的測光原理  當被攝體以淺亮色調為主,或主體位於大面積明亮背景前時,按測光表獲得的數據曝光將導致曝光不足,影調偏灰,在實際拍攝時,為獲得準確的影像色調再現,需要把曝光補償增加1~2檔;  反之,當被攝體以深暗色調為主,或主體位於大面積深暗背景前拍攝,按測光表獲得的數據曝光將會導致曝光過度,影調變淺,在實際拍攝時可把曝光補償減小1~2檔。  1、測光模式及其應用  (1)平均測光  是把測光範圍內的各種景物亮度綜合,取其平均亮度值,以此作為推薦曝光量或進行自動曝光的依據。當畫面照明和影調明暗分布不均勻時,測光易受到主體以外亮度的影響而發生偏差,要根據上述的情況進行曝光補償。但現在生產的相機已基本不採用這種測光方式。  (2)偏重中央重點測光  又稱為「中央重點測光」,它考慮到實際拍攝中,被攝主體及主要景物常常是處於畫面中心或中心偏下的位置,畫面上部出現的往往是天空部分,為了避免高亮度部分造成測光的讀數偏高,導致曝光不足,偏重中央測光系統以畫面的中下部為測光重點,兼顧上部及邊緣部分的亮度,它受過亮或過暗背景的影響要小於「平均測光」,若測光時有意識地使偏重區域對準中灰色調的景物可以獲得更加準確的曝光。  (3)點測光  點測光是一種為專業攝影設計的精確測光方式,現在生產的單反相機一般都有這種測光方式,這種相機往往也同時具備偏重中央測光、多點測光以供攝影者根據需要選擇使用。  點測光僅僅對取景器中央圓環(或選定的對焦點)內極小的面積範圍測光,測光區域面積一般占整個畫面的3%~5%。所以,他不受畫面其他景物亮度的影響,只要把極小的測光區域對準景物中的18%中灰色調,通常就能獲取準確的曝光數據。  但是這種測光範圍極小,使用時需要格外小心,稍一疏忽,比如,把測光區域對向了景物的高光部或暗部,就會導致整個畫面明顯的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  (4)多點測光  是現代高級單反相機上普遍採用的一種新型測光方式,不同廠家有不同的名稱,如:多區域測光、蜂巢測光、矩陣測光、評價測光等等。  它是一種高級的測光系統,採用多個測光元件各自向畫面的既定區域測光,相機的微電腦會根據各個區域的測光元件測出的光值情況進行運算,然後提供相應的自動曝光。  如果在取景畫面中包括強光源或極黑暗的背景,相機會對這一區域的測光讀數置之不顧,以確保其他景物的準確曝光。它的主要優點是對各種光線下的景物自動曝光效果都比較好。但是,當被攝體的亮度差別很大或在複雜的光線下,攝影師想將它的某一部分作為再現重點時,就不容易知道相機已做了哪些校正,這種情況下,最好還是用點測光,以達到創作意圖的準確表達。  尼康相機的3D矩陣測光還在多區域測光的基礎上兼顧了主體距離信息,考慮了景物的亮度、反差和被攝主體到照相機的距離等三種基本信息,前兩個信息由區域感應器提供,第三個信息由所用的D型尼克爾鏡頭提供,根據這三個信息以及照相機自動對焦系統送出的主體是否位於中央部位的信息,照相機自動計算曝光量。  (5)對焦點聯動測光:  它能根據自動對焦系統所檢測到的被攝主體在畫面上所在區域的測光值為主,使曝光更為準確。  如:佳能EOS-1V照相機的測光系統將21區評估測光感測器與45個對焦點相連接,更好地保證被測主體的正確曝光。  當前許多數碼相機都採用了人臉識別技術,相機會自動根據畫面中人臉的位置和亮度進行設置,確保人臉的清晰和曝光準確。  這時找們可以通過靠近被攝主體測光,或選擇反射率接近18%中灰且與被攝體受光一致的物體代替測光,提高曝光的成功率。  3、測光技巧  當被攝體處於複雜的照明條件下時,比如:光照不勻、被攝體與背景亮度差別較大、畫面上深色部分所佔比例不均衡等,在相機位置測光會產生較大誤差 這時我們可以通過靠近被攝主體測光,或選擇反射率接近18%中灰且與被攝體受光一致的物體代替測光,提高曝光的成功率。  (1)近測法  就是靠近被測體測量其局部亮度,但要防止測光部位投下陰影,否則會影響測光讀數的準確性。  用 途:  A)在拍攝順光或逆光下的人物特寫、近景時,選擇人物的臉部或反射率類似18%中灰的其他部位測光;  B)在側光條件下,分別測出亮部和暗部的亮度,取其平均值作為曝光依據C)用於測定景物反差,以決定曝光方法。  (2)代測法  由於條件限制,當無法靠近某些被攝對象測光,如:體育場上的運動員、遠處的風景等,可用類似物代測。最常用的代測法。  最常用的代測法是測量攝影者自己的手背(黃種人的膚色反光率在25%~35%左右),用以替代測光讀數來拍攝同樣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二、影像曝光的主要因素  包括:感光度設定、光源的照度、被攝體的反光率和受光情況等。  感光度的設定和光源的照度是影響曝光量調節最重要的因素,而在同樣的照明條件下,反光率不同的被攝體測光數值差異很大。若要準確再現被攝體的色調就要根據被攝體的反光情況對測光數值適當校正。  被攝體的受光方向不同,如:正面受光、側面受光、背面受光時的曝光量調節也明顯不同,在調節曝光量時要綜合考慮。  曝光量調節還與「創作意圖」有關,即你希望取得怎樣的影調、色調與色彩效果。攝影曝光大部分情況下,是以再現景物的豐富影調為目的的,然而,攝影者往往會有意識地增加或減少曝光量來達到自己的表現意圖。  三、數碼相機的曝光控制  (一)直方圖和高光顯示  直方圖:以圖示的形式準確、直觀地反映不同亮度像素的比例。  直方圖的橫軸從左至右表示亮度從暗到亮的變化,縱軸表示每個亮度等級下的像素數量。  左側的像素數量越多,圖像越暗(曝光不足)  右側的像素數量越多,圖像越亮(曝光過度)  直方圖顯示與曝光調整  直方圖右側溢出,左側像素少  直方圖左側溢出,右側像素少  直方圖顯示  實際情況  後 果  處理方法  右側湓出,左側無像素  曝光過度  高光部分失去細節  減少曝光量  左側湓出,右側無像素  曝光不足  暗部失去細節  增加曝光量  左右兩邊湓出  反差過大  整體細節不夠  使用閃光燈補光  像素形成尖峰  反差過低  整體細節不夠  後期用曲線  工具調整  左右兩邊像素湓出,中間像素均勻分布  極高反差  無細節  改變角度  避兔強光  兩側無湓出,中間有波峰波底  圖形正常  不需處理  直方圖口訣  左邊山腳見不到,暗部細節被丟失;  右邊山腳見不到,亮部細節被丟失;  兩邊山腳看不到,高光暗影均有失;  山峰靠右亮區大,山峰靠左暗影多;  山谷如果在中間,中間影調少細節。  2、包圍曝光法  又稱「梯級曝光法」、「括弧式曝光法」、「加減曝光法」,即對同一光線條件下的同一被攝對象採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攝。  通常先以一個曝光量為基準,然後分別增加和減少曝光量拍攝。如:先用1/30、f/4拍攝後,再用1/30、f/2.8和1/30、f/5.6拍攝。增加和減少曝光量的間隔是依次相差±1/3檔~±5檔,拍攝三張一組或者九張一組等,可根據自己對正確曝光連的把握程度以及對曝光準確性的要求來決定。  對於重大事件的拍攝,在光線比較複雜的情況下或在反差較大的環境中拍攝,採用包圍曝光法是確保拍攝出曝光高度準確畫面的實用方法,可以彌補因曝光控制不當造成的損失。  包括:自動包圍閃光、自動包圍白平衡、自動包圍飽和等  3、曝光補償  ●當相機在自動曝光下拍攝出曝光不準確的畫面時,拍攝者應當考慮根據表現意圖適當調整曝光量,或改用手動曝光,或採用曝光補償的方法。  ●單反數碼相機的曝光補償達到正負五級的補償範圍。一般採用電子式調節,調節幅度顯示在相機液晶顯示屏上,可做±1/2或±1/3的調節。  ●調到+1就意味著按測光讀數增加一檔曝光;調到-1就意味著按測光讀數減少一檔曝光,依次類推。  ●當被攝體有大面積的淺亮背景時,如逆光下,就應作增加曝光的補償;反之,當被攝體有大面積深暗背景,就應作減少曝光量的補償。  第二節 景深的控制  一、什麼是景深?  景深:就是畫面上的被攝體看上去顯得比較清晰的距離範圍。  二、影響景深的因素  1、光圈與景深成反比:即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2、鏡頭焦距與景深成反比:焦距長,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3、攝距與景深成正比:攝距遠,景深大;攝距近,景深小。  但是,用增大攝距來加長景深的做法是有限度地,當攝距加大到恰好等於所用光圈係數的超焦距時,說明已經達到最大限度。  若要獲得最小景深效果的照片,可採用最大光圈,儘可能短的攝距和長焦距鏡頭拍攝。  同樣,若要獲得最大景深照片,可採用最小光圈、短焦距鏡頭拍攝。  被攝體與鏡頭距離相同,鏡頭焦距相同,小光圈比大光圈景深大。  鏡頭與被攝體距離不變,光圈不變時,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鏡頭光圈與焦距不變,被攝體距離增加,景深增大  第三節、照相機功能的拓展使用  一、快門速度與動感表現  (一)高速快門攝影  現在,普通單反相機的快門速度均在1/1000秒以上,有些高檔相機的高速快門達到1/8000秒,甚至1/12000秒。  採用高速快門拍攝可以將高速運動的精彩瞬間清晰地凝固在畫面上,如:拍攝飛鳥、浪花、體育運動等。用快門速度在1/1000秒以上拍攝,能夠讓我們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新鮮的影像  採用高速快門拍攝,一般需要設置成ISO400以上的高感光度。如果拍攝環境光照不足時,可以直接使用ISO800或ISO1600的高感光度來拍攝。  (二)慢速快門、長時間曝光攝影  慢速快門一般指1/30秒~1/2秒左右的快門速度。  慢速快門攝影一般用於動感表現,一種特殊氣氛的烘托,或者追求特殊的畫面視覺效果。  一般又將曝光時間在1秒以上至數秒、甚至數分鐘以上的成為長時間曝光。  較慢的速度,可以將運動的物體拉成虛影,如:拍攝瀑布、溪流、搖動的葉草、忙碌的身影等。  長時間曝光的攝影方法一般是將照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使背景或參照物清晰,利用被攝主體的運動、虛化來表現動感。如果是白天在戶外拍攝,一般都要選擇ISO100以下的低感光度,並盡量使用f/16或更小的光圈。  (三)追隨拍攝  ●人們拍攝體育運動常用的「追隨拍攝」手法也屬慢速範疇,是拍攝動體,尤其是橫向直線運動的物體,如:騎車、跑步、賽馬等題材所常用的特技。  ●特點:是使相機在追隨動體移動過程中按下快門,使畫面上的動體較清晰,而背景呈現模糊的條紋,給人以一種身臨其境的動感。  ●追隨拍攝的快門速度宜用1/60秒或1/30秒。快門速度越慢,操作難度越大,如掌握得好,背景的線狀虛化就強烈;快門速度越快,操作上相對越容易,但背景現狀虛化較弱。  ●在運動中按下快門是追隨拍攝成敗的關鍵,要求相機在按快門的瞬間不能停止追隨。其要領就在於:快門開啟的瞬間,相機在追對動體平穩的移動。  (四)變焦攝影  1、連續變焦攝影  利用變焦鏡頭的連續變焦拍攝也能使畫面產生動感效果。  方法:  在使用變焦鏡頭時,按下快門曝光的瞬間急速地改變鏡頭的焦距,使畫面產生由中心向四周的放射線條,形成爆炸效果。  連續變焦快門速度在1/30秒~1/60秒左右為宜,關鍵在於:按動快門的瞬間與推拉變焦鏡頭必須同步,才能獲得滿意的動感效果。  2、間隔變焦攝影  是結合變焦和多次曝光的手法。  主要用於:產生圖案效果的液晶攝影或者在人像、靜物攝影中使用變焦鏡頭間隔曝光並結合閃光燈拍攝。  方法:  在全黑的環境下,打開B門,對主體短暫曝光後,數次改變鏡頭焦距,甚至可以改變拍攝距離,每改變一次,都對主體曝光一次,這樣畫面上就有主體由大到小的數個影像。  能使觀眾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較強的動感視覺效果。
推薦閱讀:

田蘊章書法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365集(001
不平則鳴——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陳可抒講座實錄4)
12月8日凌晨0:15莫言舉行文學講座
黃念祖居士 無量壽經講座七
大道至簡64382的【易經講座】

TAG:攝影 | 技術 | 攝影技術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