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南京二孩家庭:生完二孩,她從急性子變慢性子
今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加上此前的雙獨二孩、單獨二孩政策,「1+1=4」的家庭在中國家庭中的比重開始上升。二孩的生養問題、教育問題以及和諧相處的問題都成新的社會話題。記者昨日走訪了眾多二孩家庭,傾聽他們真實的喜怒哀樂。一位連睡覺都沒時間的二孩媽媽告訴記者:「我捨不得睡覺,有點時間我還想上上網、刷刷朋友圈什麼的,不想跟社會脫節。」
遭遇尷尬
銜接不到位醫院沒準生證不建大卡
隨著二孩政策的落地,市民小李也響應國家號召並很快有了結果。其實,原本對於雙獨的他們來說,生第二個在法律上早已沒了障礙。不過相比之前,他們還是挺期待這次的政策變化。因為按照規定,二孩也不要准生證了。
小李說,生第一個娃不用辦准生證,所以在流程上就方便了許多。不過也許正是因為生第一個的時候沒有經歷辦准生證環節,這讓他在要二孩的時候在辦理准生證上遇到了一些問題。他說,按照國家規定,元旦以後生育二孩就不需要准生證了。他們還特意去居委會諮詢過:「居委會明確跟我們說不開了,所以我們這才放心地去醫院了。」小李說,去了醫院,對方又告知他們,按照現行規定沒有準生證就建不了大卡。不得已,他們只得再跑回居委會,可是居委會又咬定這個證明不能開。「也是夠煩的,我跑了好幾趟了,後來跟居委會協商,說暫時給我們開了證明也不知道管不管用。」他說,醫院那邊也無奈地表示,雖然國家的規定已經出台,但是他們的確沒有收到實施細則,所以只能按照現有規定執行。
眼看寶寶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天變大,小李也有些著急,有一些無奈,他說:「新政策落地難免有一些不順利,希望這些部門能儘快銜接到位吧。」
生養問題
1.生二孩比吃飯都快?通常是很快,但生完更疼
曾經有個媽媽,在網上發帖稱「生個二孩比吃飯還快」,引發眾人圍觀,她生二胎前前後後只花了一小時,而第一胎生了30個小時。真的這麼快嗎?
家住江寧的陸女士,從肚痛到生下二寶才不過5個小時,而第一胎她足足生了20多個小時。「凌晨4點多我肚子開始疼,上了計程車就基本上4分鐘疼一次了,到了醫院,6點多打了無痛分娩,上午9點多孩子就呱呱落地了。」回想起第一次的生產,陸女士記憶猶新,「懷大寶的時候我也是凌晨4點多有動靜,當時見紅了,趕到醫院卻一整天都沒動靜。晚上8點開始肚痛,到了11點,肚痛加劇,一直疼到第二天下午2點,才打了無痛分娩,晚上8點宮口開到8指才推進產房。」通常所說的「無痛分娩」,在醫學上稱為「分娩鎮痛」,是使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
據悉,在做產前檢查時,醫生一般就會告訴孕婦,通常二胎的生產速度會比第一次生快很多,因為正常情況下,生二胎開宮口比一胎要快不少。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還要看孩子的大小等其他情況。
不過,二胎產後的子宮收縮痛比第一胎明顯得多,「每次餵奶肚子都非常痛。」陸女士這樣告訴記者。
人手不夠很棘手
2.二孩生下來誰帶?
林先生家剛剛產下二寶,讓本來就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小家庭越發忙碌,忙大的也要忙小的,還要照顧好剛剛生產完身體尚很虛弱的媽媽。林先生告訴記者,他當時咬咬牙,就讓媳婦帶著兩歲的大寶住進了月子會所,「雖然一個月要花5萬,但是也是沒辦法的事。月子餐一般分量都挺足的,他們看見大寶在,也會多弄些給大寶吃,這樣我上班去了也不擔心。」
陸女士一開始也是請了月嫂,再加上她和孩子外婆,三個人一起照顧兩個孩子。但是沒多久就出問題了,這個月嫂沒有她生老大的時候請的好,比較懶,給孩子換尿布不勤快,孩子大便以後也不給洗,沒幾天孩子的屁股就「爛」了。
讓陸女士下定決心炒了月嫂的是,半夜裡包被把孩子的鼻子捂住了,她去說,沒想到月嫂哼了一下說「這樣是不太好」就睡著了。之後陸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回了老家,「老家親戚多,每個人搭一把手,大寶2歲半了我就把他送到了小托班。」但又面臨了新問題,有了弟弟,媽媽忙了,搬家了爸爸不在身邊,還要離開媽媽上幼兒園……這一系列的變化,讓大寶感覺自己的家沒有了,老是嚷嚷著江寧原來那個小區的名字。
二孩媽媽經驗談
二孩相處問題:角色擔當,培養大寶責任感
如果一切順利,夏女士的寶寶在今年3月上旬就會出生,而她的大兒子也將在今年秋天上小學。孩子即將上學肯定是最需要父母關注和投入的,可這邊又有了意外的驚喜,夫婦倆還要把大量精力投入在到第二個寶寶的孕育、生產上,怎麼能做好平衡,特別是怎麼讓大兒子能接受未來的弟弟/妹妹呢?
於是夏女士找了很多國外的育兒理論書補課,開始了自己的嘗試——培養大兒子的責任感!「我兒子有一個特點,很想快點長大,整天不是模仿警察叔叔,就是模仿醫生,還會模仿自己去幼兒園路上見過的形形色色的路人。」夏女士有了主意:就讓兒子模仿怎樣當一個負責任的大哥哥吧。
每天晚上,夏女士會讓兒子摸摸她的肚子,感受一下弟弟/妹妹在孕育長大,胎教活動也經常是同時給兒子和寶寶講故事,末了一定會同時摸著肚子和兒子的小腦袋,輕聲說:「你們都是媽媽的寶貝。」在濃濃的母愛氛圍中讓兒子接受即將到來的家庭成員。
培養責任感則是下一步的事情,家裡從網上新買的嬰兒床、嬰兒車、嬰兒的玩具、奶瓶,都第一時間喊兒子來打開,一起組裝,教他怎麼使用,告訴他清潔和保養的步驟。夏女士說:「我想用這樣的方式讓兒子感覺到,爸爸媽媽很倚重他、信任他,想和他一起照顧弟弟或者妹妹。」當然,夏女士並不是真打算把兒子當保姆,而是全家參與其中,讓小男子漢也有一種期待,養成一種責任感。有時候兒子會突然仰起小臉,大眼睛看著爸爸媽媽問:「我小時候你們也是這樣準備的嗎?」「當然啦!要不是有你,爸爸媽媽這會兒就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麼做啦!」兒子聽了,總是笑得很開心。
二孩怎麼帶:
調整心態比什麼都重要
30歲出頭的陸女士生下大寶以後,孩子生病,也把她逼成了半個育兒專家,「我原以為我有很多的經驗,再生一個肯定搞得定,但是這一天真的到來,我發現幾乎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借鑒。很多時候,我還是像一個新手媽媽。」生完了二寶才兩個月,她最大的感受也最想告誡準備再生的家庭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這比什麼都重要。
陸女士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大寶在外面吃壞了肚子,夜裡上吐下瀉,她和孩子外婆正忙著給大寶換衣服,另一邊小寶也拉在身上了拚命哭喊。怎麼辦,只能先不管小寶,讓他哭去。陸女士說,剛開始的時候,兩個孩子一起哭的時候,她覺得日子都沒法過了,自己也很容易發脾氣。但是漸漸地她想開了一點,面對兩個孩子,最要緊的是調整心態,要從急性子變慢性子,要淡定。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也要降低要求,太講究就沒法過了,「每天我都會跟老公在網上聊聊天,疏解一下自己的壓抑。平時沒時間,有點時間我也捨不得睡覺,想上上網、刷刷朋友圈什麼的,不想跟社會脫節。」
陸女士告訴記者,生大寶時她看的是如何照顧孩子的書,而現在她看的最多的則是如何提高爸爸媽媽情商的書。「一大家子人都來幫你的忙,覺得自己挺幸福的。每次爺爺開玩笑說要抱走二寶,大寶都死拽著爺爺不讓,他知道這是他的親弟弟,跟表弟是不一樣的。我常跟我老公說,生第二個孩子我們自己並沒有期待得到什麼,最重要的是大寶從此以後有了玩伴和又一個親人。」
延伸閱讀
有兄弟姐妹是最幸福的事
張女士今年40多歲,家中姐妹兩人,提及自己和妹妹的相處故事,張女士的回憶十分甜蜜有趣。難道姐妹倆從來沒有爭吵過爭寵過嗎?張女士說,小的時候,兩個孩子當然會互相吵鬧,有時也會覺得父母偏心不能一碗水端平,為什麼我不是獨生的享盡父母所有寵愛?可長大後,就覺得有個兄弟姐妹實在是太好了,溫暖甜蜜的感覺抵得過所有受過的委屈。
王女士也是二孩,家中有個哥哥。提及小時候的兄妹情,王女士滿臉甜蜜。「小時候家裡有什麼零食,都是我跟哥哥分著吃,但是哥哥每次都會分我大半。」王女士說,「我可以任意跟我哥撒嬌發嗲,就算我在所有人面前都是女漢子形象。奶奶跟我說過,能有兄弟姐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得知現在有孩子阻止父母生二孩,王女士感到很不解。「我從小到大都覺得,有個哥哥真是太好了。媽媽曾跟我說,在懷我的時候,哥哥摸著媽媽肚子問:『妹妹什麼時候出來呀?』然後,媽媽問:『你希望是個妹妹嗎?』哥哥說:『嗯,因為妹妹比較可愛。』」王女士說,長大了,當聽到媽媽跟自己說這件事時,感覺超暖心。
推薦閱讀:
※2007慢性心力衰竭診療指南5
※防治慢性腰痛,你得先學會如何呼吸!
※幾種食療湯,讓幽門螺桿菌無處可逃,專門調理慢性胃炎~
※健康資訊之小心糖尿病引發慢性併發症
※慢性濕疹長達5年,中醫流傳古方,濕疹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