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彌勒淨土條件
06-02
《佛說彌勒上生兜率陀天經》云:《彌勒上生經》:『爾時,優波離亦從座起,頭面作禮,而白佛言:世尊,往昔於毗尼中及諸經藏,說阿逸多次當作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斷諸漏,此人命終當生何處?其人今者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佛記此人成佛無疑,此人命終生何國土?佛告優波離: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應正遍知,今於此眾說彌勒菩薩摩訶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此人從今十二年後,命終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若有比丘及諸大眾,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應持五戒,八戒,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 ,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樂,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上生經云:「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 以眾名香、妙華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 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 ,修諸功德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 花上,結跏趺坐,彌勒菩薩,放光接引,花開見佛,得聞佛乘。」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八戒:一、不殺生,不殺有生命的動物;二、不與取,不取他不與之物;三、不非梵行,不作男女之媾合;四、不虛誑語,不說不符事實的話;五、不飲酒,不飲一切的酒類;六、不塗飾鬘舞歌觀聽,不身塗香飾花鬘及觀舞蹈聽歌曲;七、不眠坐高廣嚴麗床上,不坐臥於高廣嚴麗的床上,八、不非時食,不食非時之食,亦即過午不食。具足戒:指佛教信眾在出家加入僧團成為出家眾後,成為比丘或比丘尼時所應接受與遵行的戒律,也就是指波羅提木叉。南傳佛教比丘戒為277條,北傳佛教《四分律》比丘戒有二五○戒,比丘尼戒有三四八戒,又稱波羅提木叉。不求斷結:不求出離欲界,也不求進生到色界跟無色界之上二界。(如果斷結,就會上生到色界或無色界上,無法往生屬於欲界的兜率淨土了。)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身:殺生、偷盜、邪行) (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意:貪欲、瞋恚、邪見)(念佛可以幫助修十善業道)唐?窺基曾對這段經文,歸納為「六事法」,以說明往生兜率淨土的業因:一、精勤修福,敬恩悲田中所作業等。二、威儀不缺,堅守諸戒行,自住軌則等。三、掃塔塗地,修飾道場,正理制多等。四、香花供養,四事什物,隨給濟等。五、凡夫行三昧,聞思等定;聖人入正受……。六、讀誦經典,演說修習十法行等。*************************************************************************(1)持守五戒、六事、八齋、十善、具足戒及佈施供養便是上生經所說的修福持戒,是釋尊所說上生兜率的主因"行";而深信佛所說的兜率淨土、發願求生兜率淨土便是"信"及"願",故皆不可缺。(2)智度論云:無色界無形,不得說法故;色界中雖有色身可為說法,而染禪味,不能大利益眾生故;下三欲天深厚結使故,上二天結使厚而心軟不利故,故第四天結使薄心軟利故,菩薩於中住。由此論可知菩薩住於第四天之原因,亦可知道非菩薩不進不度上二界天,而是那裏的眾生之違緣所致。至於不求斷結乃慈尊慈悲留惑潤生,祈願能讓眾生以更方便之法便能得到解脫之因緣故也。 (3)此記彌勒菩薩雖是凡夫身,未斷煩惱,不修禪定,佛陀仍授記他必成佛。我們不能單從未斷煩惱,不修禪定就說彌勒菩薩不是在修行。相反,彌勒菩薩真正是表現出大乘菩薩的典範。他開示出菩薩在五濁惡世中的修行,不應只顧修禪定斷煩惱,從爾落入自利的自我解脫中。佛弟子應對眾生多些關懷同情,如多做布施、持戒、忍辱等菩薩行,這才是注重現實世界,積極救濟的菩薩精神。(4)《大智度論 ● 卷十五》:『菩薩於諸煩惱中,應當修忍,不應斷結。何以故?若斷結者,所失甚多,墮阿羅漢道中,與根敗無異,是故遮而不斷,以修忍辱,不隨結使。』又說:『菩薩心有智力,能斷結使,為眾生故久住世間。』上段說明菩薩為了度眾生,雖有能力斷煩惱而不斷,知有煩惱卻不會被牽引去作惡,而以忍辱對治之。龍樹菩薩這段論文正是對彌勒菩薩不修禪定,不斷煩惱的菩薩風格的最好評價。鼓舞了大乘菩薩行者生生世世不離人間,化五俗惡世為人間淨土。 (B) 釋尊教法的付託者:釋迦牟尼佛入滅後,佛弟子心裡既悲痛又失落。這時候,在兜率天說法的彌勒菩薩,是未來成佛的補處菩薩,祂與此世間眾生有很深厚的因緣,而且兜率天與世間同屬欲界,很有親切感,於是彌勒菩薩即成為佛弟子倚靠的對象。又彌勒佛與釋迦牟尼佛是前後佛的關係,所以他是釋尊託付正法事業的大菩薩,如經云:『我今弟子付彌勒,龍華會中得解脫。』又云:『彌勒所化弟子,盡是釋迦文弟子,由我遣化得盡有漏。』又云:『是諸人等皆於佛法中種諸善根,釋迦牟尼佛遣來赴我,是故今者皆至我所。』釋尊把他仍未見道的弟子都付託給彌勒菩薩,因此所有還未證得果位的佛弟子,彌勒佛到來時都得解脫。在這種背景之下,就傳有佛弟子如對經中的義理有疑問的會上昇兜率天問法的說法。佛陀入滅後,有關大德對經文有所決疑而上升兜率天向彌勒佛問法的傳說非常之多,無論是在中國或印度都有,現略說一二:[1] 中國晉朝時 ─釋道安法師(公元三二一年 ─ 三八五年)鑒於當時的譯者對梵文不能完全通達,以至漢譯經文艱澀難解,於是發願往生兜率內院向彌勒菩薩問法。傳此信仰者有吳之謙(公元二二二年 ─ 二五三年),所譯之《慧曰雜難經》,謂有一菩薩問法於羅漢,羅漢不能答,於是立即入定上升兜率天問彌勒菩薩。証明這一信仰之事,在部派時代已有,因此啟發了道安法師發願向彌勒佛問法的信仰。[2] 東晉法顯法師的《佛國記》記載 ─北印度陀歷國有尊彌勒像,齋日常放光明,諸國王競興供養。此像乃是佛滅度後三百年間,羅漢以神通力帶木匠上兜率天,觀彌勒之長短色貌,回到人間雕刻而成的。[3] 《大唐西域記 ● 卷四》─當時有提婆犀耶羅漢(天軍)往來兜率天,有比丘德光願見慈氏請解釋佛法難題,羅漢以神通力接上天宮,既見到慈氏只是長揖卻不肯頂禮。天軍對他說:慈氏菩薩是補處菩薩,你既要問法於人卻又不肯屈膝,何以如此傲慢無禮?德光對曰:多謝尊者教誨,我已受比丘具足戒,彌勒菩薩現受天福樂,非出家之侶,要我頂禮於他好像不合,(因佛陀制戒出家人不禮在家人)。彌勒菩薩知道他的我慢心堅固,不能接受微妙佛法,因此往來三次都不得彌勒菩薩開示。[4]《高僧傳 ● 卷二》─覺賢與同學僧伽達多同室多年,達多很佩服他的才學卻對他的人所知不多。有一次在密室坐禪間,定中看到覺賢來到,便問他為何到此?覺賢告訴他要到兜率內院頂禮彌勒菩薩,說完便失去蹤影。達多測知覺賢是聖者,但未知其果位。後來屢次看到覺賢示現神變,恭敬問知已得不還果(三果)。這就是說當時印度高僧常常於禪定中往返兜率內院。[5] 《高僧傳 ● 卷三》─嚴在家時受了五戒而犯戒,出家後雖受具足戒,但內心仍甚疑惑,多年禪觀中都不能釋疑。於是走訪印度,遇一阿羅漢比丘,向他問疑是否能得戒體,阿羅漢不敢判決,乃為嚴入定,上兜率天問彌勒菩薩。知已得戒,嚴大喜回歸罽賓,無疾而化。[6] 《高僧傳 ● 卷十一》─ 覽常往西域頂禮佛陀之缽,有達摩比丘曾往兜率天向彌勒菩薩乞求菩薩戒,再以戒法授於覽,覽復以戒法授與其他僧人。綜合上面所說,在釋尊入滅後無佛住世期間,彌勒菩薩成了釋尊將未成就的弟子付託之處,是佛弟子依怙的對象,也是貫穿大乘與小乘佛教的重要人物,尤其是現代中國的大乘唯識學者都以彌勒菩薩為依歸。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受孕6條件,缺一可導致不孕不育!
※☆ 愛無條件,結婚有條件
※當官的命必須要滿足的先決條件
※炎一:用紫微斗數看哪些條件會賺錢?
※《急診室故事》第二季拍攝條件怎麼樣?
TAG: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