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116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一一六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116

請掀開經本,第三行:

【佛神通力無與等。普現十方廣大剎。悉令嚴淨常現前。勝念解脫之方便。】

這是最勝念智天王他的讚頌,讚頌也就是報告他學習的成果,我們現在所講的心得報告,這些都是屬於心得報告。前面兩句是說明,佛的智慧、德能是遍虛空法界的。這裡面的深義我們要明瞭,佛是指誰?在事相上是指毘盧遮那如來,這是在華藏世界,而實際上所指的是我們的自性佛,這個意思更深,更是重要。我們一定要明白,要能夠體認到,佛法裡面所講的佛,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這個佛並不專指釋迦牟尼,也不專指阿彌陀,也不是專指毘盧遮那,那是在形相上說的,他們已經修行證果了;要是從理體上來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要明白這個深義,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佛的智慧是遍虛空法界,佛的能力也是遍虛空法界,這兩句話怎樣落實?從能力上來講,我們眼能見、耳能聽、意能知;意能知是智慧,眼能見、耳能聽、鼻能嗅、舌能嘗是能力。我們的本能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看得清楚。佛在經上講,諸佛如來看大千世界,這個大千世界太大了,過去一般法師講經說法,以為佛講的大千世界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銀河系。銀河系我們現在已經相當熟悉,它有邊際,確實它有範圍。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它的直徑有多長?用光的速度來量是二十萬光年。光走的速度要走二十萬年,就是銀河系這一端走到那一端,這麽大的範圍。我們曉得光的速度是一秒鐘三十萬公里,你就曉得宇宙之大。這麽大的一個範圍,從前講大概是佛經上講的一個大千世界,所謂三千大千世界。可是黃念祖老居士覺得這個有問題,他說實際上一個銀河系是佛經上講的一個單位世界,那這個範圍就太大了。我們曉得如果它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小千世界;然後以小千世界為單位,再一千個小千世界才是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中千世界才是一個大千世界。由此可知,這樣一個大千世界是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像這樣的大世界,這個大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毘盧遮那叫華藏世界,阿彌陀佛叫極樂世界,都是這樣的大世界,但是這個大世界,我們講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大世界裡面最小的。所以佛說,有一些佛成佛,他的教化區有兩個大千世界、三個大千世界,乃至於十幾個大千世界,不一樣。為什麽成了佛,教區大小不一樣?佛說在過去生中,沒成佛之前,你跟眾生結的法緣不一樣,如果你結的緣廣,你成佛之後你的教區就大;你結的緣少,你的教區就小。這個說法,我們想想也滿有道理,佛不度無緣眾生,一定要跟一切眾生廣結法緣。他方世界我們的確能力達不到,心力達到,我念念不忘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你將來成佛你的教區就大,不止一個大千世界。心量一定要廣大,心心念念只想我要度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你成佛你的教區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道理、事實我們都要懂得。

然後我們再談,我們眼的能力,見性能見三千大千世界,沒有障礙。佛說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菴摩羅果」,看得那麽清楚,這是本能。菴摩羅果是什麽,我們不知道。從前道源老和尚,這是講經的法師,他講了一輩子經,對於佛經上講的菴摩羅果、醍醐,不知道是什麽東西,沒見過。到印度去旅遊朝聖,請教當地印度人,菴摩羅果是什麽?印度人就拿了一個菴摩羅果給他看,原來一看,一點都不希奇,台灣人叫芭樂,原來這個就叫菴摩羅果,想想沒錯,菴摩羅果生熟很難辨別,確實。再問醍醐是什麽?醍醐端過來,現在叫沙拉,這是奶製品裡面味道最好的,這才恍然大悟。回到台灣之後,告訴我們他嘗到醍醐了,也看到菴摩羅果了,這台灣都有。所以世尊講經說法舉比喻,都是舉最普通的比喻,為什麽?說出來人人都知道。不會講一個很特殊,一般人沒有見過的,那講出來有什麽用處?說了之後大家還是不知道。所以舉比喻總舉最平常、最普通的,這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掌中看菴摩羅果,那當然看得很詳細,這就是說你見的能力本來是如此。為什麽我們今天見的能力喪失掉了?我們看近的東西看得清楚,遠的地方就看不清楚,愈遠就愈模煳,再遠就看不見;再說隔一張紙,那個紙的背面我們就看不見。佛告訴我們,眼的能力能夠透過一切物質,沒有一樣東西見不到。這個道理我們能夠想得通,現在我們眼能夠見一切色法,靠什麽?靠物質光線的反射,我們看到不同的形色,看到不同的顏色,那是光反射的不一樣,現在講的是光波,紅色的光波跟藍色的光波波長不相同,我們才能辨別顏色、辨別形色,都是光的反射波度不相同。那用什麽樣的方法,能夠使各種不同的光波你統統都能夠見到,那你不就是見到虛空法界了?這個道理,現代科學家所發現、所講的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乃至無數度的空間,就是這麽個意思。

波動的頻率為什麽會那麽多、那麽頻繁、那麽複雜?怎麽產生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是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產生的。由此可知,如果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所有的障礙就沒有了,無限度不同的光波你就統統見到了。盡虛空遍法界如觀掌中菴摩羅果,就是這個道理,那是我們的本能,沒有什麽稀奇。我們今天很可憐,把自己本有的智慧、本有的能力喪失掉了,怎麽喪失掉的?妄想、分別、執著,妄想無量無邊,分別無量無邊,執著無量無邊,這樣才造成這麽複雜的世間。這些現象也不是永恆存在,剎那生滅,所以它的根是妄想,它的相是妄相,它的事是夢幻泡影,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所以佛在《般若經》給我們最後做總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它存在的時間「如露亦如電」,剎那生滅,這是佛將宇宙人生的真相一語道破。

佛法的教學,目的是要恢復我們的自性,恢復我們自己本有的德能。我們統統恢復了,佛有沒有給我們一點點?沒有。所以到最後說,佛不度眾生。眾生怎麽度?你自己度自己,自度的。你自己覺悟,自己修行,自己證果,佛只是在當中給我們做個增上緣而已。你自己什麽時候成就,那要問你自己,佛菩薩幫不上忙。你自己如果精進勇勐、不懈怠,你的成就就很快;你要是放逸、散漫、懶惰,那你成就就慢。這都是自分上的事情,別人決定幫不上忙,諸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只是把這些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我們恍然大悟,知道應該怎麽做。

做要靠自己,佛對我們能夠做到的是開示。「開」,我們中國人常講茅塞頓開,我們本來是迷,不了解事實真相,他給我們說明,我們忽然明白了,這叫開。利根的人這一開就明白了;中下根性的人,佛說的開示我們還是不懂,佛再進一步給我們指示,所以法輪叫「三轉法輪」。第一個叫示轉,上根利智的人(示轉就是開),一聽就明白、就覺悟了。中等根性的人不行,必須要勸導、要指示,這是你自分的事情,像這裡講佛神通,佛講的是你本人,我們才明白,神通智慧是講我們自己,不是講別人,中等根性明白了。下等根性的人聽了迷惑顛倒,我哪有這個智慧?我哪有這個能力?不能接受,那再用個方法給你舉出證明,證明確確實實是你自己。《愣嚴經》上佛就用這個方法,對波斯匿王,到最後給他作證,證明你的見性,「十番顯見」那是作證,證明我們的見性不生不滅,見性不常不斷,見性不來不去,這才恍然大悟。見性是真心,見性是本性。到作證轉他還再不懂,佛就沒法子了,這個佛度不了,教不了,這是佛經上講的「一闡提」,一闡提就是示轉、勸轉、證轉三個方法用盡了,他還不開悟,還迷惑顛倒。這慢慢來,這一生沒有機會再等來世,下一世有機緣。佛度眾生不捨一人,生生世世,一切時、一切處佛都在我們的身邊,這種慈悲、愛護、恩德超過父母。

宗教裡面講神愛世人,佛的愛護超過神,這種愛心是從真心自性裡面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為什麽?佛知道、佛清楚,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是一個生命的整體。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就像自己身體上每一個細胞,所以他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自己,這叫法身。大家都知道佛有三身,佛有法身,我們又何嘗沒有法身?只是我們不承認自己的法身,諸佛菩薩肯定、承認自己的法身,所以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無條件的愛護,無條件的幫助,無條件的奉獻,道理在此地。我們凡夫要幫助一個人、愛護一個人是有條件的,條件失掉了,愛心就沒有了。所以那是感情的,那不是真的,那是假的,凡是附帶條件的都是假的,我們學佛必須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要知道,我們見的能力是遍虛空法界,我們聽的能力也遍虛空法界,這是事實真相。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一切諸佛菩薩就知道了。諸位在《無量壽經》上讀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邊的眾生,他們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所以他們的智慧能力恢復。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這一個眾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甚至於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自己還不曉得,人家早就知道了。我們一切造作,人家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哪一樣東西能夠瞞人?你只能夠瞞愚痴的眾生,你瞞不過佛菩薩,瞞不過神明。神明的能力比我們大,對於時空突破了幾個層次,沒有完全突破,到阿羅漢、到菩薩突破的層次就更多,他的活動空間就更大,到如來的果位才完全突破。然後你才曉得,『佛神通力無與等』,這個佛是我們的佛性,我們的本性,我們的真心。「通」是通達,一切通達,「力」是能力,我們見能力的通達、聽能力的通達、接觸能力的通達、智能力的通達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樣東西能夠跟它相等,超越一切。

『普現十方廣大剎』,這一句是講作用。你的智慧、你的德能起了作用,什麽作用?隨類現身。諸位念過《普門品》,《普門品》裡面講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現什麽身;「普現」,可以同時現,眾生有感他就能現相,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普」這個字意思很深,沒有條件的;有條件就不普,沒有條件,眾生心裡念頭才起,佛菩薩就現身。雖現身,我們凡夫不認識;他幫助我們,我們還不能覺知、還不能覺察,你看我們煳塗到哪裡!人常講煳塗到所以然處,我們就是這種煳塗人。真正是個明白人,他覺察到,在我的周邊,前後左右都是佛菩薩,山河大地也是佛菩薩顯現的。有情眾生能令我們開悟,無情眾生也能令我們開悟,這一層深的意思幾個人知道?我們真正契入明白了,才曉得佛法是大學問!這麽樣好的東西,世間人把它糟蹋掉了,把它遺忘掉了,你說多可惜。

前天,有一位法師聽到我做這個,他說這個不錯,我們宗教之間可以有個比較,學校裡上「比較宗教學」。我說你錯了,比較就有爭端、就有上下,就不能解決問題。他聽了也感到很茫然,他說那怎麽?我說平等,絕不是比較。我們佛法好,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我們佛經是第一,《新舊約》也第一,《古蘭經》也第一。第一就沒有話說了,第一跟第一才能拉手和睦相處,第一跟第二就處不來。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個個第一,沒有第二的。你們讀《愣嚴經》,二十五圓通也是每個都第一,沒有第二。一定要明白這是真理,我們眼見第一、耳聽第一,不都第一嗎?鼻嗅第一、舌嘗第一,個個都是第一,這個身體才不打架。如果說我眼見第一,你耳聽第二,那就糟了,你命就完了。所以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你看《華嚴經》個個第一,再跟諸位說是品品第一、段段第一、句句第一、字字第一,世間所有一切法沒有一個不是第一。好人,好人第一;壞人,壞人也是第一,都是第一,才能和睦相處。所以你要真正識得一就萬事畢,這是宗門裡頭講的話。世間人的麻煩在哪裡?不認識一,他在裡面有高下、有分別,智慧就沒有了。真正識得一,人人第一、事事第一、物物第一,沒有一樣不是第一,我們就能和睦相處,真正做到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他做到了,落實了。今天我們講的彼此互相尊敬、互相敬愛、互助合作,互助合作就是廣修供養,互相尊重就是禮敬諸佛,互敬互愛這裡頭就是稱讚如來。經文上這些好東西天天念,不能落實,不能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不能夠化解社會的爭端,你這個佛叫白學了,這學得有什麽用處?所以「普現十方廣大剎」這一句,你說包含多少意思在裡頭!

『悉令嚴淨常現前』,「嚴」是莊嚴,「淨」是清淨;莊嚴是相,清淨是心。嚴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多采多姿,我們經題上講的「華嚴」,這個嚴叫萬華莊嚴。所以你一定要曉得,樣樣都是第一才是華嚴。佛教化眾生,他不是同化。同化是什麽?我的力量強、力量盛,把你融入到我這個地方來,這叫同化。佛不是同化,佛是圓融,個個第一,個個真、個個善、個個都美,他是圓融。像一個花園裡面,所有一切品種都有,萬花莊嚴,而不是說我這個大花園只種一樣東西,其他全剷除,不是的,樣樣都有,美不勝收,這是嚴。個個都第一,你的心就清淨,你的心就平等。所以這兩個字,意思無限的深廣。嚴是講我們的社會、族群,不同的文化,多采多姿,美不勝收,供養我們享受。雖然在這個境界裡面,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知道這些事實真相,知道它的根源,知道它的來歷,知道它的演變,知道它的發展;雖然都明瞭,心地依舊保持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完全是以清淨平等覺來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來對虛空、來對法界。這就是過諸佛菩薩的生活;用我們世間的話來說,這個人就是過高度智慧的生活。方老師當年教導我,學習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嚴淨就是最高的享受。

除夕溫馨晚會,你們同學都參加了。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民族表演,那就是嚴,那是美、那是善;淨就是真,清淨是真。如果說舞台上表演只表演一種,你說多麽單調,怎麽能保持這種高潮?那一天,差不多前後四個小時,永遠保持高潮。有人問我:法師,你們為什麽這樣做?我告訴他,這是《華嚴經》的落實,大乘佛法的落實,我們真的把它做出來了。所以這個世界、這個社會,芸芸眾生就是一部活的《華嚴經》,《華嚴經》就是現實社會的說明。我這次在澳洲,向世界宗教和平組織建議,《華嚴經》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材。我這次跟他們接觸,馮居士來告訴我,那邊反應非常好,很希望我正式加入他們的組織,他們提出這個請求。這個經文字字句句意思都是圓滿的,都是深廣無盡,我們要能看得出來,要能體會得到,要能落實,要能享受,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境界。這是『勝念解脫之方便』,就是最勝念智天王他所得到的。「解脫」,解是解除一切障礙,脫離一切繫縛,他入了佛的境界,他落實到這個境界,落實就是解脫。請看底下一首,底下是第五首:

【如諸剎海微塵數,所有如來咸敬奉,聞法離染不唐捐,此妙音天法門用。】

這是可愛樂淨妙音天王他的心得報告,他入了這個境界,對他所修學的法門讚歎備至。我們看他們的讚歎,個個都第一,都沒有第二的,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前面這兩句,『咸敬奉』,「敬」是尊敬,「奉」是奉事,「咸」就是普遍。對什麽人敬奉?對一切人都敬奉。第一句說的是數量,『如諸剎海微塵數』,這一句實在講,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眾生不是專指人,專指人範圍就窄小了;眾生這兩個字的意思,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動物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是眾生;植物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礦物還是眾緣和合而生的,虛空現象還是眾緣和合而生。可見得「眾生」兩個字,把虛空法界一切人事物全都包括在其中。這些是什麽?這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眾生,眾生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自性,怎麽樣兜圈子,到最後還是一樁事情。青蓮法師在《地藏經綸貫》裡面第一句話說「一念自性」,千言萬語、千經萬論,都繞著一念自性在轉,沒有離開一念自性。

「諸剎」,諸佛無量無邊,諸佛的剎土無量無邊,「剎海微塵數」。「所有如來咸敬奉」,我們能不能做到?這句話就是說,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有情眾生、一切無情眾生、一切自然現象,我們都以真誠、清淨、平等心來恭敬,這一句就是普賢十願的第一句「禮敬諸佛」。誰能做到?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何以能做到?他明白了,他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他做到。權教菩薩、聲聞、緣覺、六道凡夫做不到,為什麽做不到?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權教以下隨順煩惱,他們生活很苦,隨順自己的知見,隨順自己的感情;法身大士隨順法性、隨順真智,《無量壽經》上給我們講的「住真實慧」,法身大士才住真實慧,我們哪裡知道?我們起心動念,《地藏經》上講「無不是罪」,都在那裡造業,造業後來必定感果報,果報是六道三途,造這種罪業。只有隨順法性的人他才不造業。由此可知,十法界的眾生沒有不造業的,只是造業輕重不相同,六道裡面造染業,染污;四聖法界造淨業,都在造業。脫離十法界,證得一真法界,不造業了,完全隨順法性。所以他們在六道裡面現身,「普現十方廣大剎」,完全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與法性相應,他是善惡、染淨都不造,那是真正的清淨平等覺,有善惡、染淨不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才是自己本來面目,禪宗裡面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要知道那是清淨平等覺。

要想達到這個目的,教學是唯一的手段,天天講經,天天勸導。三天不講,三天不念經,面目全非。為什麽?煩惱習氣全現行,又冒出來了,才知道自己業障之重。讀一部經、聽一次講,伏一下、壓一下,效果是有的。要長時期不斷的薰修,有個三年五載,慢慢的我們就產生力量,這個力量能伏煩惱,煩惱起現行的時候自己會覺悟,自己能控制,自己能夠壓抑自己的煩惱,這是功夫。我們念佛法門,有這樣的功夫才能往生;如果這個功夫沒有,往生就不可靠,到臨命終時伏不住煩惱,煩惱還起現行,那還是搞六道輪迴。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要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要真正想脫離六道輪迴,甚至於說超越十法界,能不能做到?淨宗法門肯定可以做到,只要你不懷疑、不夾雜,這一句比什麽都重要。因為大多數人修學佛法而得不到結果,夾雜,叫雜修,再有一個毛病就是中斷;真的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我們對於佛法要鍥而不捨。

諸位今天是什麽?沒有嘗到法味,嘗到法味的時候你就曉得這個味道,世出世間所有的味道不能跟它相比,法味太濃了。經書你會天天去讀,欲罷不能,字字句句裡頭無量義,字字句句都可以擺平我們這個世間所有疑難雜症。這麽好的東西,世間人不知道,你說多冤枉!這個我們有責任,他們為什麽不知道?介紹的人太少,宣傳的人太少。我們今天要做的就是這個工作,把佛法介紹給廣大的群眾,我們要做這個宣傳工作。現在可以說是機緣好像有一點了,漸漸成熟了,我們的理念,我們的經典,可以被所有宗教家來接納,可以被學術界裡面有真智慧、真學問的人認同,這個對於整個世界社會的安定,世界和平,種族、文化、宗教的融合,我看前途是光明的。現在我們看到一線曙光,我們有信心,只要認真努力,絕不懈怠,從自己本身做起。本身第一個是德行,有德行才有真正的學問;沒有德行,那個學問是假的,那不是真實的。德行是什麽?斷煩惱、斷習氣,這成就真正的德行。一定要曉得自己煩惱習氣重,知道這就覺悟,改正是功夫,知道不能改有什麽用處?知道一定要改正。改正當然是有一番辛苦,要跟自己煩惱習氣去搏鬥,中國聖人講「克念作聖」,你要克服自己的煩惱,克服自己的習氣,你才能作聖人、作賢人。聖人,這個字的意思就是明白人,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白的人叫做聖人。這首偈還沒講完,明天我們繼續再講,今天時間到了。

推薦閱讀:

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創新的一個重要因數嗎?
為什麼我妹妹(7歲)不看小馬寶莉?但我喜歡?(?ω?)?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74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多元文化養育的太極拳

TAG:文化 | 新加坡 | 佛教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多元文化 | 儒釋道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