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財富觀——凈空法師開示:發財、保財、布施妙法(總彙集)
06-02
凈空法師開示:發財、保財、布施妙法(總彙集) 凈空法師:范蠡三聚三散,演財富之道 國人以前拜的財神是范蠡,拜范蠡做財神很有道理。 當時,范蠡幫助越王勾踐復興越國,復興之後,他知道越王勾踐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所以,他就開溜了。從此改名換姓,帶著西施住在陶這個地方,所以也稱為陶朱公。 他做生意,發大財,然後把錢財全部布施出去,歷史上記載「三聚三散」。 他散財之後,再從小生意做起,過了幾年又發了,發了財馬上就散財,他三次散財,他得的果報是置千金之產五次,這是真正的聰明人。 有錢,大家享福,大家都擁護你,不會害你; 你有錢,自己享福,所謂「一家保暖千家怨」,不曉得多少刀在那裡圍著你,你還會有好日子過嗎? 世間許多有錢人,在我眼當中,他們是可憐人。 可憐在哪裡?他們外出要有好多保鏢,唯恐別人殺他。住在旅館先要搜查,怕人家放炸彈,提心弔膽,身心不安。哪有我們這麼自在,上街東逛西逛沒人管你。 他不知道他被錢害了。如果把錢財布施出去,不就沒事了嗎? 果真能散財布施,你走到哪個地方,人家都歡迎、都會照顧,這才是真正大自在。 實在講,人死了,一分錢也帶不去。 這是世間最可憐的人,他不覺悟。 ======散財,是保財最妙的方法====== 1 諸佛菩薩、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富有」是福報,福報不要享盡。不會積德的人,福報再多,都有盡頭的時候。什麼時候盡?誰也說不定。 2 佛經裡面告訴我們「財為五家共有」,哪五家? 第一個是「官家」,那是在從前,現在情形不一樣,這民主制度不一樣。以前在帝王專制的時候,你要是犯了罪,抄家,你家裡整個財產被充公,被沒收。 第二個是「盜賊」,強盜、小偷,看中你家很有錢,他就來偷。 第三個是「大水」,大水來了,統統淹沒了。 第四個是「火」,一把火就給你燒乾凈了。 第五個是「敗家子」,那個麻煩就大了,你辛辛苦苦經營來的財產,到他手上,沒幾年就敗光了。 3 財要怎麼樣才能保全? 佛教給我們,把財散掉,幫助這些苦難眾生。 散財,是保財最妙的方法。 你命裡面有多少財富,決定丟不掉的; 你散掉,過幾天它就自己來了。 你若不散,不散就這麼多,而且丟掉之後,就不會再來了 中國人禮拜的「財神爺」——范蠡 中國大陸,古代民間供「財神」,是供「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 他當「財神」是很有道理的。 這個人絕頂聰明,幫助勾踐打敗吳王夫差,恢復了國家。他是第一功臣。 可是,他跟勾踐相處多年,了解勾踐的個性。這個國王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國家光復之後,他就開小差溜了。 這是聰明人,改名換姓,去做生意。 他有智慧,過去一生中,大概財布施很多,所以,沒幾年發了大財。 發財之後,他把錢散掉,全部布施。 然後,又從小生意慢慢做起,沒幾年,又發了。 三聚三散,這是真聰明。 發財自己不享受,去幫助社會上貧苦之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商人的榜樣,商人的模範。 尊他為財神爺很有道理,就是教人發財以他為榜樣,他是「菩薩商人」,商人要學他。 德國人的財產 鄔餘慶老居士,曾經告訴凈空法師一件真實的故事,是他親眼所見的。 抗戰以前,他在上海做小生意,當時上海有一位富商,本來是做小工的。他的老闆是德國人,在中國做生意,戰爭爆發時,這位德國人就回國了。因為德國老闆覺得他人很好,很老實可靠,就親手把在上海的財產事業交給他。 後來,這位德國老闆再也沒有消息了,所以,財產都為他所有了。他也很會經營,就以這個基礎發了起來了。 他娶了太太,也生了兒子,因為家裡很富有,兒子非常驕傲,是個頑皮的孩子,父母也無法教導他。 兒子十歲的時候,正在念小學,有一天,這小孩放學回家,在路上掉了十塊錢(當時的小孩身上帶那麼多錢,實在不是容易的事)。剛好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見到了,就撿起來說:「弟弟,你叫我一聲伯伯,我就把錢還給你。」這小孩卻說:「你叫我一聲伯伯,我再給你十塊錢。」由此可知這個小孩的家教。 這位富商有一次做生日,賓客非常多,場面很鋪張,也很熱鬧。一剎那之間,他突然看到自己兒子的面貌,就是以前那位德國商人。他立刻就覺悟,就明白了,兒子原來是來討債的,財產是兒子的,不是自己的。 這個人很聰明,很了不起,當場就向大家宣布,所有的財產都歸兒子。因為他警覺得快,知道這個小孩是老闆轉世來的,所以把財產全部交給孩子。鄔老居士認識此人,知道這個人很聰明,明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是別人的就要歸還,所以什麼都不必說,將經營所賺的都歸給兒子,這個結,就到此解了。因此,後來小孩對他還不錯。 ====真是你的?==== 凈空法師有一年(一九七七)在香港講經,有一個居士的金銀珠寶很多,放在銀行保險柜里。 有一天,居士拉著法師前往銀行,去見識見識那些珠寶。到了銀行經過層層的鑒別,再由守衛護送到保險庫,進入保險庫打開保險箱取出金銀珠寶,這時,法師說:「這是你的?你就這麼一點點?」居士當時心裡很不痛快。他有那麼多的財產,竟然說:「它不是我的?」 這些珠寶不敢拿回家,拿回家怕小偷;不敢戴在手上,怕人搶劫。只有放在銀行保險柜,一個星期去打開看一下。我說:「如果這樣算是自己的,那香港所有銀樓都是我的。」 為什麼?我到那裡,叫人拿出來給我看看、摸摸,好!收起來,給我保管好。這有什麼兩樣?和他沒有兩樣,也不敢戴,也不敢放在家裡,怎能算是自己的。 人迷惑顛倒,愚痴到這種程度,有什麼法子。不開竅! 如果鈔票看看就是自己的,那銀行的鈔票也不就是我的,我比他多的太多了,那些算什麼! 愚痴可憐,雖然念佛,心裡還是牽掛這些,你說糟糕不糟糕? 這樣的人,諸佛菩薩,龍天善神不會向他致敬的。 =========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 1 佛法裡面講的福報,是這一生有福,來生有福,後世有福,生生世世都有福,這才是真實的福報。現在人眼光短淺,只看眼前,不看未來,這是沒有智慧,這是愚痴。 2 現在人一味追求財富,他不知道財富從哪裡來。我們學佛的人知道,財布施是因,財富是果報。我過去講經也常講,你這一生得財富,是你過去生中修的善因得的果報;果報現前了,是福是禍?很難講。問題在:你有沒有智慧? 3 「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你要是沒有智慧的話,你的錢用得不恰當就造罪業,那就變成禍,不是福。幾個人會用錢?你看,造極重罪業的人,往往都是富貴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想造極重的罪業,他沒有能力,他也沒有機會,這不能不知道。 4 由此可知,真正會用錢,是要靠大智慧。大智慧,還是從教學當中得來的。吉凶禍福的關鍵,在教育。人有智慧,自然能夠趨吉避凶,而趨吉避凶的手段是斷惡修善;再能破迷開悟,這樣就真正能夠離開凶災,趨向吉祥。這是聖賢的教誨,諸位一定要記住。 ======安分守己得來的財富,不容易失去======== 《閱微草堂筆記》記載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夜晚聽到房門外有聲音,於是點起蠟燭,問:「你到底是鬼還是狐狸?」 外面的聲音說:「是狐狸也是鬼。我本來是狐狸,被我的同類害死了,我現在是狐狸鬼,所以說亦狐亦鬼。」 這個人不怕,繼續問:「你為什麼不到城隍土地那裡去告狀?」 狐狸鬼說:「我不敢去,去了也沒用處。」 這個人又說:「你同類把你害死了,為什麼告狀沒用?」 狐狸鬼說:「狐狸要修鍊成人,要煉丹。如果這個丹完全是靠自己的力量煉成,任何人也搶不去;如果是曾經傷害過很多人的性命才煉成的丹,別人就可以搶去。我這個丹是過去采陰補陽,害死了不少人而煉成的,我要是一告發,自己的罪業就不得了,所以我不敢去告狀。」 這個人又問:「那你為什麼跑到這裡來找我?」 狐狸鬼說:「你的陽氣很盛,希望你搬遠一點,我們彼此不相妨害。」 這個人第二天就搬到外面一個房間,與他隔遠一點。 紀曉嵐對這一段故事的評語,說得很有道理:真正是自己修成的,這是自己的福報,別人奪不去;用其它手段搶來的,不是自己修的福,別人能搶去。因此,這個狐狸不守本分得來的,還是會失去;自己守本分苦練成的,則不會失去。 我們想想,這個世間有多少確實是安分守己得來的財富,真的不容易失去,他的福能享一代、兩代、三代。 如果他是用種種欺騙的手段得來的財物,固然得到很多,來的快也去的很快。 ======凈空老和尚:榮華富貴不是爭來的,是修來的===== 中國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兩句話非常重要。 也許有人問:「假如我不跟人爭,在這個世間一無所求,活得有什麼意思?」似乎人活在世間就要爭、就要求,這是西洋人的想法。這個想法,實在講誤導眾生,造成這個世間無量的災難,天災人禍就是因為人爭、求,感來的苦報。聖人教導我們,是非常有道理。 為什麼?如果爭、求,要真正能得到,那是好事情,應該去爭,應該去求。怎麼爭、怎麼求,也得不到,你何必去爭?何必去求?為什麼得不到?你命裡頭沒有。 諸位要知道,我們這一生當中怎麼去爭、怎麼去求,都是緣。有緣沒有因。你們看看這個世間人,哪個不爭,哪個不求?幾個人求到,幾個人爭到?絕對不是說一百個人爭,一百個人都得到,一百個人求,一百個人也都得到,這個爭跟求有意義,值得提倡的。一百個人爭,得到的可能只有一、兩個;一百個人求,能求得的可能也只有一、兩個。我們就說這是「或然率」,這不是真實的。 佛教給我們,「因」是過去生中種的。你求財富,你命裡頭有財,命裡頭有多少財,也是一定的,你想多得一點,得不到,你想少要一點,也不可能,該得多少,到時候自然現前;而且得到的還有時節因緣,有人年輕的時候發達,有人中年發達,有人晚年發達,時節因緣各個人不一樣。 所以古德說了兩句話,「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都是講事實真相。而在佛門裡面,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們看看《了凡四訓》,雲谷禪師對袁了凡先生的一番開示,那是聖人之道。 何以說「有求必應」?因為佛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想求,如理如法的求,就一定能得到。「我想得個瓜」,你不去種瓜,天天在那裡禱告、求,天上會掉個瓜給你吃?哪有這種道理?這不可能的事情!佛怎麼教你求?你想得瓜,教你種瓜,你才能得到。 你要求財富,佛說財富的因是什麼?財富的因是財布施,你才會得財富。這一世當中,我們看到有很多擁有億萬財富的人,他的財富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財布施的因,他布施得多,他布施得大,這個大是心量大,他布施得歡喜,他布施得自在,這一生髮財好像不操心,自自然然財源就滾滾而來,就這麼回事情。過去生中沒有種因,這一生想盡方法也得不到,無論用什麼手段都是枉然,只是造罪業而已。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會自在了,就會如意了。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不正當的方法統統捨棄掉,規規矩矩、如理如法的去求,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摘自凈空法師《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 ====凈空法師:如何修福報才能修得財源滾滾,且賺錢不費力氣?==== (一) 1 今天大家都想發財,能發嗎?不能。要怎樣才能發?佛告訴我們,你想發財,你就要修財布施,慷慨布施,毫無吝嗇地布施。 2 你修布施,出於自己的誠意,歡歡喜喜、快快樂樂,將來你的財富源源而來——不要操心,錢自自然然就來了。 3 如果你這一世布施,修得很勉強,來生能不能得福報?能得,但是不容易得到,要經過很多周折,很辛苦才能得到。 4 如果你布施了很多錢,之後又後悔了,想盡方法再把它拿回來,好了,你這一生雖然發大財,但是財發了沒幾天,它就丟掉了——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二) 1 中國諺語裡面所謂是「量大福大」,這一句話大家都很熟悉,這句話的意思,懂得的人不多。心量大修小福,你得的福報也大,為什麼?跟你心量平等。 2 得福多少在乎你用心,你的心真誠,你的心量大,你得的福報也大;出錢多的人,如果他心量小,他修再大的福報,他得的果報還是小。 3 像我們現在印善書,出錢很少的,如果他的心量大,修福不為自己、不為一家,為眾生、為佛法,希望這個世間多有一本善書流通,他得的福報反而大。什麼原因?他發的是大心。 4 所以修布施,不是說哪個人出錢多,他就得大福,出錢少他就得小福,沒這個道理。我們曉得這個道理,然後才知道自己要怎樣修。 (三) 1 就是修供養也是如此,譬如說你要供養法師,請法師到外面菜館去吃飯。不錯,法師接受你供養,你是修了福,但是法師從自己地方辛辛苦苦跑到那個地方去吃一餐飯,將來你得的福報,很辛苦才會得來。 2 如果你這供養是從家裡準備好了,送到法師那個地方去供養他,法師沒有受辛苦,將來你得的福報,自自然然得到,不要受一點辛苦。 3 我們看到有很多人發財,的確沒有操心,財源滾滾而來,你就曉得他從前是修的什麼因;有些人發財,錢賺得好辛苦、好難,這是他前生修布施修得不痛快,就這麼回事情。 4 佛勸我們修布施,歡歡喜喜地布施,痛痛快快地布施,將來這個果報得來就自在,這個事情唯有佛才說。=====以智慧改變命運——凈空法師講 發財、改命的因果===== 智成何益,斷諸希望, 惑除何益,滅諸愛著。 我們看這兩句。這是問智慧成就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利益? 清涼大師在此地用的這個詞是「斷諸希望」。這兩個字大家不好懂,我把它換句話說你就好懂,妄想,你就好懂。這個「希望」是妄想,智慧開了之後,妄想沒有了。你看看佛常常給我們說的,我們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本有的無量德能,本有的相好。現在人追求的,求智慧,求能力,求福報(相好就是福報),求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佛教你就是這三樣東西,教你怎麼開智慧,怎麼樣獲得能力,無所不能,怎麼樣能夠得到福報。真的不是假的。 大學裡面經濟工商這些科系,教你許許多多理財的方法。我也聽人說過,這世界上有名的教授,一生教工商管理,怎麼樣致富之道。 我聽了之後,我有一個疑問,這老教授沒發財。他能夠教學生髮財,他自己不發財,這個東西有問題。所以碰到我這樣的學生就麻煩了,我就不相信。 所以,那個課程我可以去教,我教學生還真發財,他教學生髮不了財。 什麼原因?他所教的,在佛法講,統統是「緣」。我舉個比喻來說,像我們種植物,他懂得栽培,這一套技術他懂得,知道土壤、肥料、培養的技術,知道這些東西。他為什麼發不了財?他沒有種子。 所以教學生「緣」,學生都學了「緣」。 種子是什麼?這中國人知道,西方人比較困難。中國人都知道命運,看相算命,算命說你命裡頭有沒有財庫。命裡頭有財庫,那是因,那是種子,你要懂得這些技術,那是很容易發財。如原因、果命裡頭沒有財,沒有財庫,這些東西懂得再多,你只能替別人打工,你當不了老闆,發不了財;你幫助別人發財,你只能拿一點工資,就如此而已。 你沒有種子,道理在此地。我在香港聽到有個老先生告訴我,他跟李嘉誠先生很熟。他說,李先生沒發達之前,年輕的時候他們就認識,這個老先生命相風水很高明,李嘉誠找他看。他就問李先生,你將來希望有多少財富你就滿足了?李嘉誠告訴他:我能夠有三千萬(那是講的港幣),我就很滿足了。這個老先生給他算命,他命裡頭財庫很大,告訴他不止三千萬,你將來是香港首富,命裡頭有。命裡頭有財庫,無論你經營什麼事業,你都發財;命裡頭沒有財富,你跟他經營一樣的事業,你會賠本。 中國古人說得很好,「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學校不懂這個道理,學校認為這是迷信,我們了解這是事實真相。財的因是什麼?佛經上講得太多,講得太透徹了,大小乘經教里佛統統都講。 財富的因,是財布施; 智慧的因,法布施; 福報的因,健康長壽的因,是無畏布施。 佛講布施,都勸人要認真學。我命裡頭沒有財,我年輕的時候也有很多人給我算命,命裡頭沒有財富,命裡頭是短命,我是學了佛之後才明白這個道理,就跟了凡先生一樣。實在講,我接觸佛法第一部讀的書就是《了凡四訓》,朱鏡宙老居士送給我的,我讀了三十多遍,非常感動。了凡先生的壽命五十三歲,我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我的壽命四十五歲,還沒有了凡先生那麼長。他的福報超過我,我不如他。學佛之後,才恍然大悟,命是自己造的,命可以自己改。懂得這個方法之後,就學財布施。財布施不在財多少,「有就布施」,自己生活刻苦一點,節儉一點。過清苦節儉的生活,這是我從小養成的。 所以在學佛這個階段當中,當年在台灣,我的生活費用,那個時候在公家機關做事情,吃、穿、住都由公家,有宿舍,這個不要花錢;我的零用錢每個月決定不會超過二十塊錢。我的收入不多,不到兩百塊錢,全都買書,喜歡讀書。我布施,我書讀完之後送給人,這裡頭是財布施、法布施;書裡頭內容是法,這拿錢買的是財。無畏布施,我布施醫藥,不管錢多少,我都會到醫院捐一點錢做醫藥費,幫助病苦的人。所以我一到此地,我也在醫院布施醫藥費。布施醫藥,果報是健康長壽,這個道理世間人知道的不多。 你看多少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要儲存一筆錢,作為什麼?養老。將來老的時候做生活費用,身體不好,做醫藥的費用。他已經把錢儲在哪裡了,準備自己老,準備自己病,你看他這個念頭就想到老,想到病,他怎麼會不老?他怎麼會不生病?他那個錢就要那樣支付。我這個養老的錢、看病的錢統統捐出去了,捐出去果報怎麼樣?我不可以老,我不能生病,我生病沒有醫藥費。果報,種什麼樣的因,就得什麼樣的果報。 從學佛到今天五十年了,五十年財布施,今天有這麼一點福報,能夠在世界許多地方建立道場,這都是我作夢都想不到的。我也沒有想到這樣的經典,這一部經典細講能夠講得時間講這麼長,都不是自己想像得到的。 一天講四個小時,講十年,現在看這個樣子,的確是要十年,最保守的估計。所以,學佛之後我才知道,佛法可以教我們不老、不病,最後我常說不死,這是真實利益。我們不需要財物,但是物質生活決定不會缺乏,真的,中國人所講的心想事成,想什麼,這個事情就成就。你看,我們這大概總有至少有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之前,我們就想像,如果能有一個衛星電視台,有一個專用的頻道,每一天在這上講經,全世界的人都能夠收看,這就是大道場。何必要什麼道場,一個攝影棚就夠了,對全世界愛好經教的同修,我們能夠在一起學習,現在的遠程教學。我們想了二十多年,至少有二十五年,今年這個事情居然成就了,我意想不到。 佛法講,這是從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章嘉大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然後又給我加了個註解,當你有求沒有應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有業障。你能把業障消除,障礙沒有了,你所求願就能現前。我們有這個願心,這二十多年有業障,想想真的,現在這個業障消除了,這個願望居然就實現了。 我要問的是,業障到底是什麼?業障,是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德行、我們的智慧還不夠。真的,如果那個時候就有人幫助,給我們一個電視頻道,大概會累死了。怎麼能應付?一天二十四小時,怎麼能應付的了。 今年,她搞這個沒有問題了,我們這麼多年來保留的這些錄相帶,我估計她每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播放,至少可以播放兩年。我們有這麼多軟體在此地,有這麼多儲存的東西在這裡,現在我們每天還有四小時不斷的在補充。這是說緣成熟了,水到渠成。 所以,有願,不能夠有妄想,妄想決定是錯誤的。有願,你要有行動,去實現你的願望。我想到了,將來這些東西一定會在衛星、網際網路上傳播,我沒有想到的我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我總以為大概我往生之後,後人會做,沒有想到的是現在這個事情居然能讓我看見。 所以老師給我講的話我相信,「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只要是如理如法的希求,如果是無理的求,不如法的求,這是沒有感應的。如理如法,不為自己,為苦難眾生,為正法久住,這是肯定得到諸佛菩薩加持,龍天善神擁護,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世間一些人所求不能滿願,那是他不如理,為什麼?他自私自利,他的求願是要滿足他的貪嗔痴慢,他不跟性德相應,他跟煩惱相應。跟煩惱相應的,佛菩薩哪裡會幫你增長煩惱?這不可能的。佛菩薩會幫助你斷煩惱,不會幫助你增長煩惱。凡是增長煩惱的那些希求,不會有感應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詳細、說得圓滿,其他宗教裡頭都沒有講得這麼詳細的。 ====布施——財富之道——「積而能散」,能散財是最聰明的人===== 布施供養可以分為三大類,這三大類,通常我們講布施,三種布施。 第一種、財布施。所有一切的財物,應當要發心布施給一切眾生。你能夠修財布施,果報就是財富。我們世間看到有許許多多,在這個社幷會上豪門貴族、大富長者,今天社幷會上稱為企業家者,他有很雄厚的財富。財富從哪裡來的?你說他賺得來的,你們相信嗎?他能賺得來,你為什麼賺不來。你說他運氣很好,我看你的運氣也不比他差。為什麼他能有財富,你沒有財富? 給諸位說真實話,這個財富,是命裡頭所有。他命裡面有,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那個行業是緣,任何一個行業他都賺錢,他都能致富;命裡面沒有,人家把銀行送給你,過不了兩個月就倒閉了。為什麼?你命裡頭沒有。這個道理要懂,財富不是可以掙來的,不是可以賺得來的,沒那麼回事情。 世間我聽說還有一些人,出版一些書,《致富的秘訣》,那個都是假的。你買來看,實在講他發了財,你把錢給他了,他發了財,你拿到那個書來看,沒用,你照他那個去做,准發不了財,所以一切要有命。 古時候說,功名要有命,功名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學位,你讀書拿到什麼樣的學位是命;你作官,你能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命;發財,發多少財還是命。 他命里怎麼有的?前生種的因。他這個因殊勝,他這一生果報就殊勝;他這個因不勝,果報也就有欠缺了。 由此可知,修因才能夠得果。佛教導我們, 修財布施,就得財富, 修法布施,就得聰明智慧, 修無畏布施,就得健康長壽。 財富你要,聰明你也要,健康長壽就更要了,三樣果報你都想要,你要不修這三種因,天天打妄想,是想不到的,天天求佛菩薩,佛菩薩也沒有能力給你,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 佛菩薩不能賜福給我們,我們命裡頭沒有,佛菩薩都給我們,那我們還要修什麼?不要修了,天天巴結佛菩薩就好了,佛菩薩就給我們了,沒有這回事情。怎麼巴結都沒有用,佛菩薩是愛莫能助。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我們通常講,對我們的保佑,對我們的加持,沒有別的,只是把這些道理給我們說明白,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依照佛教給我們方法,自己去修,就能夠得到殊勝的果報,這是佛菩薩加持,這就是佛菩薩保佑。千萬不能夠迷信。 因此,真正明白人,真正覺悟的人,我們財富要放在哪裡好?你看看現在的社會,股票上投資、房地產投資,這個我都搞不清楚,我對這個外行。種種方法來經營財富,聽說這一兩年經濟不景氣,一百萬變成十萬,很多人自殺了。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財為五家共有」,不是你的,只不過是在你面前讓你看看而已,你就以為這個財富是你的,錯了!你是「心隨境轉」,每天日子過得苦不堪言。誰給你這麼多苦?自己作的自己受,真正是自作自受,迷惑顛倒。 佛教給我們,怎樣才能發財?布施,供養。供養父母、供養三寶,布施一切眾生,你的財用不會缺乏。諸位要記住,財用不缺乏就行,不必要累積,不必要多。多了,災難就來了,禍害就來了。 所以財要知道散,儒家也說「積而能散」,能散財是最聰明的人。 在中國古時候,中國人也供財神,哪個都想發財,供財神。但從前人有智慧、聰明,他不迷信。財神是哪一位?聽說現在大陸上人供財神,可能也被台灣傳染,台灣供財神,供關公,三國時候關羽,關公與發財有什麼關係,毫無關係。關夫子這個人,我看其他的長處沒什麼,「忠義」這兩個字他做到,我們要是供關夫子,學他的忠義,真正是威武不屈,富貴不淫,是我們做人的典範。他在曹操那一段時間,曹操是用盡了心機,希望他真正的投降為他所用。可是關夫子身雖然在曹營,心是常常念著賢主,這是後人最好的榜樣。他雖然是過五關、斬六將,回到賢主那邊,曹操對他還是非常佩服。 這樣忠義的人,在這個世間難找,不但現在沒有了,古時候就很少。現在人不講忠義,見利就忘義,哪個地方待遇好一點,地位高一點,立刻跳槽就走了。所以這樣的人,都應當供養關夫子,常常看看他,自己生慚愧心。 中國古時候供財神,供誰?范蠡。讀古書的人也許知道,他是戰國時代,越王勾踐的大夫。越王也相當了不起,諸位要曉得,這是自古以來,中國、外國,英雄豪傑建立一個政權開國倒不是真正困難,國家滅亡之後再復興太難太難了,在歷史上很少見。 滅亡之後能復興不容易,在中國歷史上,越王勾踐是第一個例子,他成功了。他確實被吳國滅了之後,能夠再復興、能夠再復仇,得力於范蠡、文種這兩個人的幫助,越王這兩個人是左右手,幫助他恢復了國家,反過來消滅吳國。 范蠡聰明,大功告成之後,他就勸文種趕快離開,越王勾踐這個人,他認識很清楚,「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勸他要離開,保全自己的生命。 越王勾踐在患難的時候,這些有才幹的人,他非常重視,天下太平,他不要了,怕他造反,總想方法把他除掉。 所以范蠡聰明,他自己離開,留了一封信給文種,文種看了之後,以為未必像他說的那麼嚴重,結果果然不出范蠡所料,勾踐賜文種自盡,所以文種死了,自殺了。殺功臣,在中國每一個朝代幾乎都有這個事情。范蠡偷偷的跑了,改名換姓,去做生意去了。他帶著西施,一道去做生意去了。做生意沒多久,發大財;發了之後,把他的財統統布施,救濟貧苦,統統散盡,再從小生意做起。又做幾年,又發了;發了,他又布施。 史書上記載「三聚三散」,他能夠散財,布施恩德,這是做生意人好榜樣。做生意人賺得社會的錢,大家取之於社會,還用之於社會,所以供養他做財神很有道理。 模範的商人,我們經商、營利,要以范蠡作模範,他是真正聰明,真有智慧、真有學問,無論做什麼他都成功。以要懂得散財,懂得與一切眾生結恩惠,我們佛法裡面講結緣。眾生受你的恩惠,我們自己會遭難嗎?不會。 沒東西吃了,自然有很多人送東西來,那個多自在;沒衣服穿了,有很多人送衣服給你,你一樣都不會缺;沒有房子住,人家送房子來。 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果報?布施,你只要肯布施就行了,福報自然,你說這個多自在。 所以錢不要去投資,不要放銀行,放什麼都靠不住,布施給一切眾生,那就是最牢靠的,決定丟不掉,而且那個利息比你們今天做什麼生意的利息都要厚,不知道要厚多少倍,我跟大家講的話,真心話。你們要不相信,我本身就是個例子,十方供養來的,我統統布施掉。我走到任何地方,身上不要帶一分錢。想什麼,人家都給我送來,都供養,用不盡,這個多自在。物質生活的受用,真正是隨心所欲,沒有絲毫的缺乏。 我這個人前世沒修福,一點福報都沒有,我這個福報是什麼時候修的?學佛之後明白這個道理,我才真干。 布施這個方法,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真做,做了非常有效,我深信不疑,真正相信他老人家教給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只要你肯施,你要是缺乏什麼,心裡一想就來了,就有人送來,妙不可言。 早些年,那是修得還比較少,但是就有感應。我在求學的時候,生活非常清苦,不是一般人能夠過的那種日子。我想的是什麼?經書,要研究經教,想經書;這心裡一想,大概總是個把月,就會有人送來。我只記得有一部書《中觀論疏》,我想了六個月才有人送給我,那是最長的一次;其他像《華嚴經疏鈔》,我剛學佛的時候,心裡就想這個,一個月就有人送給我。 真的是有求必應,只要是如理如法的去求,沒有不感應的。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而且這麼多年來,從二十六歲學佛,我就真干,這老師教給我的,我就真干。愈干,感應愈不可思議,所以我對於佛在經上講的字字句句,深信不疑,你能夠依教奉行,自己得利益。 這是說財布施:布施財得財富,布施飲食你就得飲食,布施衣服得衣服,布施房屋你就會得房屋,靈得不得了。 布施佛法,得聰明智慧,得無礙辯才,這大家都需要的,要修法布施,要修法供養。無畏布施最簡單、最方便的,就是素食,素食是從今而後不害一切眾生。 雖然佛法裡面沒有勸人吃長素,佛只勸你不殺生,沒有勸你不吃肉。因為世尊當年在世,僧團是每天出去托缽;托缽,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到外面去托缽,人家供養什麼就吃什麼。 像現在小乘佛教國家,泰國、斯里蘭卡都托缽,他們都是吃肉食的,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對了,決不能叫信徒特別替你做素食,這個太麻煩了,不好。 講到無畏布施,素食就很重要。現代科技發達,屠宰場我沒有去參觀過,不過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裡面,農村殺豬賣肉,那個屠戶殺豬的時候,把豬耳朵提起來告訴它:「豬啊!豬啊!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來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討債。」 你看看,他把責任全部推給你們了,你們吃肉的人,你就糟了,問題就嚴重了,把責任全推給你,他沒有罪過,罪過都是吃肉的人。 所以我們能夠素食,能夠不食一切眾生肉,這就是無畏布施。培養自己的慈悲心,這是好事情,絕不傷害任何一個眾生。 養成布施的習慣!——每個人都可以做的慈善事業 (靈山居士 文) 一位長期定居歐洲的朋友,在和我的聊天中提到,在歐洲很多人保有布施的好習慣,這應該感謝祖上傳下來的傳統。不過他們布施的對象並不局限於人。 在歐洲的某些地方,人們會在傍晚(有時候是清晨)把吃剩下的麵包或其他食物放在一個盒子里,然後把它放在門口,等到第二天的當他們打開門的時候,盒子里的食物就會消失(或只剩一些殘渣)。 我們都知道,動物們並不象我們這麼幸運。有很多動物忙於生存,對他們來說,吃飯問題,仍是每一天需要面對的最主要問題。即使是人類,在飢腸轆轆的時候也會做出很多不道德的行為,例如,歷史上,有些人因為飢餓而煮熟鄰居家的小孩。 動物們的覺悟當然不會比人類更高,假如找不到足夠的食物的話,它就可能去殺死其他動物,咬壞你的衣服,或者偷吃你的食物,甚至攻擊你。假如你可以為他們提供充足的食物,他們可能就不會去做那些不好的事。例如那裡的老鼠從來不會去咬壞你的衣服,因為他們已經被照顧的非常好,沒有必要做這樣的事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人鼠之間和睦相處。歐洲的富足,和這樣的好習慣不是沒有關係。 我們多數時候似乎只願意去照顧那些可以討我們歡心對動物,例如我們會去喂我們的貓我們的狗,卻不會去喂一隻老鼠。現在的貓都被照顧的非常好,以致於不再對老鼠感興趣,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樣的貓已經喪失了原則,不過佛教徒倒覺得這不是一件壞事,貓對老鼠不感興趣,就可以避免傷害生命,這對貓來說,好處多於壞處,據說貓由於殺業嚴重而很難轉生為人,當他們不再對老鼠感興趣,自然也就不會去造殺業。 當動物們不去殺生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少很多痛苦。 當我和一些人提到慈善事業,很多人就會認為我要帶他們去建希望小學或者慰問受災人民。還有的人覺得自己目前尚不具備做慈善事業的能力,他們可能認為自己要成為李嘉城之後才可以在這方面盡一份力。 事實上,慈善事業並不一定是驚天動地,你可以根據你的能力來制定你的慈善事業規模。例如,你可以每天在你的陽台上灑上一把米,這樣當你不在的時候,就可能會有飢腸轆轆的麻雀跑來享用,這也是慈善事業。當麻雀吃飽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去傷害小蟲。也許你無法改變很多人的命運,但是你可以改變一隻鳥一隻蟲子的命運。不要認為這無足輕重,有時候一個細微的因就可以對全局產生影響。 這麼做,並不需要花費你太多的時間和金錢,但是好處卻是非常的多,你可以通過這樣的行動,來培養的你的平等心和慈悲心。 你會意識到:它們也是生命,也一樣不希望餓肚子。 你平時可能不太會把自己和一隻老鼠聯想到一起,你只會認為它是討厭的動物,會在你睡覺的時候咬東西,在你的衣櫥里拉屎。但是當你知道它也是在為養家糊口而四處奔波的時候,你就會對它產生親切感,你會從他的身上看到你的影子,這可以有效的阻止你做出任何傷害它的行為。當你不再會傷害眾生,你離佛教就近了一步。假如你在不傷害眾生的基礎上,幫助眾生,那麼你可以說自己離佛教又近了一步。 我注意到有些人總是喜歡宏大的構想,他們總是試圖找到一條改變整個社會之路,幻想一下子解救所有的眾生。不過通常這樣的嘗試並不特別成功。 他們似乎對於此類細微善行缺乏興趣,他們認為佛教的方法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你救下了一條魚,還有很多魚等著被屠殺,你無法救下所有的魚。除非你能找到解救所有魚的辦法,否則他們會認為那都是徒勞的。 不過,假如你不去救那條魚,那麼被殺的就會更多,如果因為你無法救下所有的魚,就不去救任何魚,那麼佛也不用普度眾生了,因為到目前為止,眾生似乎毫無減少,你度化了一個,會有千千萬萬的眾生站出來。 當你救下一條魚的時候,就少一份痛苦。盡你的所能,能做多少是多少。這是你目前該做的事。 還有的人,抱怨自己缺乏行善的對象。 仔細看看你的周圍,你並不缺乏行善的對象,每一天都有很多動物被宰殺,每一天都有很多人生活在飢餓中…… 當然,有更多的人生活在煩惱中,他們也許衣著光鮮,開著名車,看上去並不需要你的同情。 行善,也不一定就是為對方提供食物,它可以有很多種形式。解決對方的煩惱,也是其中一種。 當然,你也不需要刻意跑到大街上去找行善目標。 假如你認為自己無法識別真、假乞丐而生煩惱的話,你可以試著為一些流浪貓狗提供食物,目前似乎還沒有發現假裝飢餓的貓狗。 這個世界並不只是由人類組成,忽視動物的存在也同樣會變成不和諧的因素。有些人所擁有的財富足以養活一個小國家一個月,但是卻不願意捐出一分錢。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並不需要花很多錢。假如你不是到處買那些奢侈品的話,你一輩子也花不了多少錢,那些你沒花掉的錢你無法帶到下輩子,與其讓他在銀行里閑置、爛掉,不如用他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每一天,都有無數的人死於飢餓;每一天,都有很多動物面對人類的屠刀。而你,卻讓那些可以換成食物、可以救命的錢,在銀行里呆著。 假如一個人有足夠的食物,他去搶銀行或者去賣淫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希望尋找刺激,大家都不是天生的罪犯)。就象吃飽了的老鼠,不再對咬東西感興趣一樣。生存的壓力,會逼迫我們去做一些我們並非情願的事。假如你把自己的財富拿出一部分,其實可以造成很大的好處,佛教認為布施是保持你財富最好的方法。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最富的人,通常都保有布施的好習慣。比爾 蓋茨和李嘉城都是如此。 假如缺乏布施,你的財富可能會成為無源之水,難以為繼。就象是夏天的雨,來的快,去的也快。同時,精進、不斷的布施,可以減少犯罪的可能性,這樣,我們的世界就會更安全。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天王心----聽凈空法師講華嚴筆記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七0一卷——第七一0卷
※謗題集1_凈空法師:有謗法念頭,一天念10萬佛號也無法往生()
※凈空法師開示3
※學佛答問:凈空法師答澳洲參學同修之二(第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