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基礎概念(一)| 陰、陽

《周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強調君子「進德修業」要「本天道以立人道,盡人事而聽天命」,它是中國古代帝王、皇家貴族與知識分子的必讀書。

「易學」被學界公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它深深地滲透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各個層面,影響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科學、藝術和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民族精神、終極關懷等等,《四庫全書》收入中國古代《四書五經》類研究著作中,關於「易類」的文獻是最多的。

然而,但凡想要學習《周易》的人,一開始都會遇到三個很大的難題:

一是《周易》的卦爻符號和卦爻辭都晦澀難懂,看後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

二是《周易》專業名詞概念非常多,而且大多精微奧妙,讓人很難心領神會;

三是歷代圍繞《周易》的易學著作中,象、數、理、占以及紛繁複雜的易圖,讓人眼花繚亂、莫知所從。

從本期開始,臨觀書院清和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周易》,以簡明易懂的講解方式與簡易入門的課程設計,幫助大家以「中正」的心態儘可能快地進入《周易》的奇妙世界。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首先我們先來大致了解一下《周易》的形成過程。《漢書·藝文志》說:「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認為:上古伏羲氏畫八卦;中古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以解象;下古孔子作傳以解經。現存《周易》一書包含《易經》和《易傳》兩個部分,《易經》指的是六十四卦符號系列與卦爻辭,《易傳》則是指孔子及其門人弟子對《易經》所作的哲學闡釋,包括《文言傳》、《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計七種十篇,有如經之羽翼,故又稱《十翼》。(關於《周易》文本與《十翼》,我們後面將有專題講解,這裡點到即止。)

根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另外,《論語》中也記載:「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就是說,孔子晚年非常喜歡《周易》,認為如果再給他五到十年的時間對這門高深的學問進行專門研究,並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中,就不會犯大的過錯了。因為《周易》教導人們:「知至至之」(知道在什麼情況下什麼事情是應該做的,馬上就去做);「知終終之」(知道在什麼情況下什麼事情應該馬上終止,就果斷將其終止);「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做領導或者人生春風得意的時候,應該一直都保持警醒,不驕不躁預防不測;做下屬或人生舉步維艱的時候,從來也不會憂心如焚,潛心修鍊靜待良機);「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什麼時候該進一步勇敢地開創局面,什麼時候該退一步耐心地重整旗鼓,並且使這些行為都完全符合現實需要與理想訴求);很顯然,這些智慧對我們每個人的「工作順利與人生幸福」都是非常有用的。

從今天開始,我們首先學習《周易》最基本的一些概念,然後在此基礎上,依次學習《周易》六十四卦。

《莊子·天下》篇說:「《易》以道陰陽」,認為《周易》就是講陰陽的,那麼,什麼是陰陽呢?

《周易·繫辭上》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陰、陽是《周易》最核心、最基礎的概念,所有的易理都建立在陰陽之道的基礎之上,為了既系統又明朗地表現天道與人道,《周易》建立了一整套卦爻符號體系。

用這樣兩個符號來分別代表陰和陽:

▅▅▅▅▅ ▅▅▅▅

陽爻 陰爻

為什麼要用這兩個符號來代表陰陽呢?學界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比較有代表性的三種為:郭沫若《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中認為,它們分別是男、女生殖器的象徵;高亨《周易雜論》中認為它們分別是古代卜筮時所用的「一節」或「兩節」的蓍草;陳道生《重論八卦的起源》認為,這兩個符號源於「結繩記事」時代繩子上「有結」、「無結」的形態。

《周易》認為,陰、陽這兩個符號可以象徵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中一切對立統一的事物,比如:

陽:天、男、日、晝、君、夫、剛、上、實、圓、動、開,等等

陰:地、女、月、夜、臣、妻、柔、下、虛、方、靜、合,等等

《周易》把這兩個符號都命名為「爻」,那麼,「爻」是什麼意思呢?《繫辭上》中解釋說:「爻者,言乎變者也。」《繫辭下》中解釋說:「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用今天的話來說,「爻」就是象徵、效仿天下萬事萬物的變化,後面我們講完「卦象」、「十翼」這些常識之後,大家就會很清楚地了解到,「爻象」(三爻或六爻的象徵)側重於表現事物微觀上的形態與變化,「卦象」(八卦或六十四卦)則側重於表現事物宏觀上的形態與變化,所以《易傳》中解釋「爻」的稱為「小象」,解釋「卦」的稱為「大象」。

《繫辭傳》:「《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東漢易學家鄭玄說:「易者,日月也。」《說文解字》中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也就是說,「易」的本義就是指「天地日月交替運行、發展變易的形態與規律」。所以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繫辭上傳》中說:「《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所謂「太極」,是指天地陰陽未分的混沌狀態,「兩儀」則是指陰陽二氣,「四象」是什麼呢?古代的易學家們認為是少陰、老陰(太陰)、少陽,老陽(太陽),分別用這四個符號來表示:

▅▅▅▅▅

▅▅▅▅▅

老陽

▅▅▅▅

▅▅▅▅

老陰

▅▅▅▅▅

▅▅▅▅

少陽

▅▅▅▅

▅▅▅▅▅

少陰

在早期卜筮中,又用九、六、七、八這四個數來分別代表老陽、老陰、少陽、少陰。為什麼用這四個數呢?古代易學家們認為,《周易》將從一到九這些個位數分為「生數」和「成數」兩部分,認為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後面所有的數都能由這幾個數組合「生成」,六七八九為「成數」,由於卜筮顯示出來的吉凶之象為「成型」之象,所以用「成數」而不用「生數」。在成數裡面,「九」「七」為奇數,故為「陽」,「六」、「八」為偶數,故為「陰」。陽氣上升(比如我們說一個人很陽光,積極向上),所以「七」為少陽,「九」為老陽。陰氣下降(比如我們說一個人陰氣沉沉的),所以「八」為少陰,「六」為老陰。當然,至於古人怎麼卜筮,早期用龜甲、骨頭、蓍草的卜筮,與後起的納甲筮法、梅花易數等占卜方式有何區別,這是另一個專題,現在點到即止。

了解了「九六七八」這個常識以後,很多愛好武俠的有心人可能很快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著作中,著名的「九陽神功」、「九陰真經」、「九陰白骨爪」、「九尾靈狐」等說法,其中只有「九陽神功」中的「九」字元合易學的概念,其他三種應該改成「六陰真經」、「六陰白骨爪」、「六尾靈狐」才對。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據說萊布尼茨剛發明了「二進位」的時候,雖然他已經認為「二進位」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邏輯語言,但他並沒有十足的信心公佈於世,因為這麼簡單,又這麼好用的邏輯語言,怎麼可能直到他才想出來呢?為什麼那麼多的國家和民族歷史那麼多聰明絕頂的人都沒有發現類似的語言符號呢?直到他的好朋友、當時的漢學家布維向他介紹了中國古代的《周易》、「八卦」和「陰陽」,他才完全堅信自己的發現,隨後公佈於眾。也有人認為,萊布尼茨發明二進位可能受到《周易》「陰陽觀念與符號」的影響,但是並沒有明確的證據。


推薦閱讀:

<納甲筮法入門>1.基礎知識
分享:學佛的基礎是必須學《十善業道經》,否則就不是學佛人
打底必備!教你織一件基礎款菱形毛衣!(附圖解)
男裝 服裝立體裁剪和打版基礎入門自學教程
八字入門的十六個基礎記憶  四 | 八字學院

TAG:周易 | 概念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