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a]----經方學習之路

關注經方時間不短了,資料也收集了一些,從今天開始,正式的開始學習經方,順便把實踐的一些成功和失敗的事情記載下來,給自己一個提醒。如果時間再充分,就和岳父學習一些針灸技法。   經過一段時間思考,背誦經方是學習經方最佳的辦法。怎麼背呢?思考過一些時間。因為現在不是學生時期,無論工作還是家務都非常耗費精力,背誦需要一定的方法。第一個階段,背誦傷寒論的條文,398條,一條一條的背誦。然後,背誦傷寒論的方歌。以此為基礎,同樣開始背誦金匱要略的條文和方歌。這些做到背誦不打奔的時候,再看名家講解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以及熟記一些名家的臨床案例。積累到一定的階段,應該就會知道自己該怎麼診斷疾病了。   上周不小心受到些風寒,鼻塞流涕。四肢發冷。在老婆要求下,吃了些感冒藥。桑姜感冒片。3日後觀察,毫無效果。本來覺得感冒不嚴重,就沒有放心裡,沒有想到,還挺頑固。雖然無發燒感覺,但是就是不見好。   於是自己給自己開了6劑桂枝湯。每劑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薑15克,甘草10克,大棗4枚。這個方子劑量大約是符合書里的劑量。不過暈頭的是,原書裡面是炙甘草,我小心再小心,還是把炙甘草給弄成了甘草。每副葯是1.5元(不算生薑和大棗,這些藥店讓自備)。   考慮到多方因素,我在下午4點鐘2副葯一起煎湯。不過水放的多了些。最後鼓動了大致50分鐘,足足弄了900毫升左右,5點鐘喝了1半,晚上8點剩下一半熱水燙熱後服完。感覺非常辛辣刺鼻。不過每次喝完,就覺得一股熱氣從胸口擴散至四肢。四肢不在寒冷。後半夜肚中空空,感覺飢餓。第二天起床後,鼻子不在鼻塞流涕(只有很少清涕,中午就沒有了)。中午把藥渣再煎了一遍(考慮到明天不在服用,廢物利用了),然後把葯汁放瓶子里,下午和晚上在單位服用。     昨天抄錄了1到28條傷寒論條文。看見前輩們幾十分鐘能夠把傷寒論條文背誦一遍,於是乎就想念一遍看看需要多長時間,結果近1小時只念了150多條,o(︶︿︶)o 唉,功力差的遠啊,不能和前輩們比較,還是慢慢下功夫吧。快晚上12點了,還是休息休息哈。  把398條分成8個部分,每個部分大約50條,這樣看相對於我這樣沒有大塊整塊時間的人來說,比較合適。每個部分念上300遍然後再開始背誦,這樣比較合適,期間參考經方名家們的講解,這樣理解就快了,功夫也容易上身。  聽一些師傅們說,金剛經每天讀不低於15遍,根性好的念滿1080遍,根性差的念滿5000遍,就會出一定境界。這個方法學習傷寒論也是一樣啊。周易參同契也說想搞懂成仙的法門,就要念千周萬遍。呵呵,傷寒論的難度應該比這個差些吧。  不在好高騖遠的看書了,即使時間少,也要慢慢的踏踏實實的看書。。。。。。   外甥女今年14歲了,有夜間還偶爾有遺尿的習慣,真是讓姐姐一家頭疼死了。去了聚豐堂藥店找坐診的老中醫開了一周的葯,花了300元,結果什麼事情也沒有管,比較鬱悶,姐姐讓我試試找一些辦法。我在網上搜索了下經方——小兒遺尿,結果發現真武湯和五苓散比較適合外甥女。於是根據實際情況給外甥女開了3副五苓散。服用後發現效果不錯,於是把方子給了姐夫,讓姐夫順便買了些空心膠囊(中藥面比較苦),上周2開始服用的,到了現在,一周整了,沒有出現遺尿,觀察中。。。。。。   今天系統研究總結了下生脈散。網友是老師,因為教學治療好,家長都愛把孩子送給她當學生。今年她教的小學畢業班60多人,耗費心神很多,嗓子也不好。我覺得這個方子非常適合她,就推薦給她。方劑:党參10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搗為散。裝入膠囊,每次上課前吃2克。。。。。。   煉器的第一重要處是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只要功夫到了,一根枯草也有它的妙用。煉器的過程人也在同時被煉。各種法門無不如是。不能以為簡單就輕視。     中午聽說外甥女前天晚上又尿了一次床,比較鬱悶,看樣子五苓散沒有取得理想中的療效。準備用真武湯。仔細看了下外甥女,有感冒癥狀,舌苔比較白,應該有寒氣,這個或者是尿床之因。或許用真武湯有效果吧。另外,在網上看到黃煌教授認為五苓散是夏令用的方子,或者時令也佔一個原因吧。如果下次真武湯失效了,打算夏天再徹底治療。剩下幾個月最多實驗一些偏方罷了。   摘自傷寒論慢慢教      南投有一個老醫者,從小脾腫大,只有小學畢業,就在家自己讀《傷寒論》讀了三十年,現在有很嚴重的絕症的病患他也處理得很好,他身邊有一些幫忙他的小姐,也都是他醫好癌症的,用一些很普通的方,可以治到大病,醫術好得不得了。天底下,只要我們好好的跟《傷寒論》做朋友,做二三十年,總是有益處的。   我覺得讀《傷寒論》最有趣的部份,是即使讀到現在最無聊的條文,也會覺得自已開藥時,自己醫術有變好,每讀幾條,就會進步一點,這是很確實的感覺,當然這是一個慢慢修鍊的過程,如果要變成天下萬包醫的境界,這要跟《傷寒論》做三十年的朋友,因為我不認為我一個教書匠,能幫你們做這件事,因為我自己的學習計劃是還要跟《傷寒論》做二十年的朋友,看看醫術會怎樣。因為我就算很用力教,聽了也會忘記,或許有些方沒有用到,會忘記它的存在,我覺得它並不艱難,它表達很淺白,問題是我自己讀《傷寒論》第一遍、第二遍時,還是處在完全不能上手的狀態,所以如果這是同學這是第一遍讀《傷寒》,我想不必期待太多,至少多學幾條,就有多學幾條的好處,家常感冒,總是愈來能愈處理得好,如果因此能跟《傷寒論》變得交情更好,讀它二三十年,會有蠻奇妙的經驗。          昨天今天傷寒論前50條條文讀了2遍,每遍一般11分鐘左右。   如果頸脖子痛甚至連頭也痛,這很可能是傷寒論中說的太陽病,名家劉渡舟有言:  後背疼、脖子疼的。在臨床,現在這種病很多,尤其是婦女,脖子疼,來醫院一看就是頸椎病,治又治不好。這個病,我們用《傷寒論》太陽經病來辨證。「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就指出了「頭項強痛」了。那麼足太陽膀胱經它走在什麼地方呢?脖子。所以古人註解《傷寒論》說:「項,為太陽之專位;頭,為三陽之通位。」頭痛有少陽病因、陽明病因、太陽病因,所以頭是「通位」。脖子痛,這個就是太陽經的病,所以是「專位」。該怎麼辦呢?我想大家都知道,有汗的用桂枝加葛根湯,無汗的用桂枝加麻黃加葛根湯。葛根是治脖子疼的神葯,很有效,一吃就好。記住,這是指中央一帶,脖子甚至到後背都管用。但是,如果你說後背、脖子疼,兩邊到肩胛也疼,這樣再用以前的方子就不管用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側屬少陽。太陽行於後,陽明行於前,少陽行於側,要用小柴胡湯。跟我實習的學生知道,我治後背和肩胛痛,好用柴胡桂枝湯,小柴胡湯加上桂枝、白芍,吃了就好。你看怪不怪,加上柴胡就管兩肩,不加就不行,這就是經絡,經絡辨證嘛,沒有這個怎麼行呢?     同事脖子疼的時間不短了,我打算用這個經方給他試試看。 樓主:我就是背痛脖子痛兩側肩夾骨痛向上頭兩側耳朵眼睛都痛 去醫院說是勁椎病也治不好 我還腰痛尾椎都痛 求藥方準確劑量 感謝             層林盡染    於博,我親愛的弟弟    尚於博工作室    女御宅    蔡瀾    『印度』童工的苦難艱辛震撼人    匯說天下    沙井村嘉天國際爆炸——我與死    小不點    西安科創路爆炸現場最新進展    層林盡染    只聽到青綠的細流聲    柴靜    再一波攻擊又將展開?    不是神話    謹防歷史重演        誘家(五)    李部Danielle        王珞丹姐姐神似楊冪      西藏新鮮羊奶啥味道      小寶寶變身邪惡女鬥士      萌寶寶嘲笑對方是奶牛      2011年中國拳擊冠軍賽          恬淡清虛  11月21日    雪祥  11月20日    聶政仗劍  11月13日    豁然開朗  11月7日    我愛我家  11月7日    滴靈洗…  11月4日    大棟背  11月4日    當下一念  11月3日    紅星美…  11月3日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柴胡桂枝湯(2011-10-20 16:44:41)轉載標籤: 柴胡桂枝湯 分類: 經方時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柴胡桂枝湯》     肩背疼痛(肩周炎)      劉渡舟醫案:於某某,男,43歲,1993年11月2 9日初診。左側肩背疼痛疫脹,左臂不能抬舉,身體不可轉側,痛甚之時難以行走,服西藥「強痛定』』可暫止痛片刻,旋即痛又發作,查心電圖無異常·某醫院診為「肩周炎』』,病人異常痛苦。診時自訴胸脅發滿,口苦,時嘆息,納谷不香,有時汗出,背部發緊,二便尚調。視舌質談,舌苔薄白,切其脈弦。辨為太陽少陽兩經之氣鬱滯不通,不通則痛也。治當並去太少兩經之邪,和少陽,調營衛。方選柴胡桂枝湯加片姜:柴胡16克,黃芩1O克,半夏1O克,生薑1O克,党參8克,炙甘草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大棗12克·片薑黃12克。服3劑,背痛大減,手舉自如,身轉靈活,胸脅舒暢。續服3劑,諸症霍然而痊。     按語:劉渡舟教授認為,治療肩背痛當抓住太陽、少陽、督脈三經。肩部為少陽經,背部為太陽經、督脈。久痛入絡者,其血必結,可加片薑黃、桃仁、紅花、川芎等葯活血通絡止痛。若背痛連及腰部,頭身困重而苔白膩,婦女兼見白帶量多者,常用羌活勝濕湯而取效。           真心痛(冠心病心絞痛)     李天雲醫案:劉某,男,54歲。因陣發性胸痛,氣短胸悶兩天,於1982年8月2 2日以冠心病,心絞痛收住院。病人兩天前,夜間突然憋醒,心前區壓榨性疼痛,肢冷汗出,約持續2~3分鐘消失,次日又出現陣發性疼痛數次,痛後自感胸悶氣短,查體BP21.3/13kPa,雙肺聽診正常,心音低鈍、律整,腹軟,肝脾大小正常。經輸液治療3天,疼痛次數不減,仍胸悶憋氣,疼痛有時較劇,邀余診治。病人胸痛胸悶,心慌心煩,納呆乏力,惡寒肢冷,觀病人面色潮紅,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有力,擬胸痹症。柴胡桂枝湯加全蔞、丹參、棗仁治之。服3劑,症情大減,胸痛除,食增神爽,守方繼服,調治一周痊癒出院。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桂枝加葛根湯》 項背拘急     劉渡舟醫案:劉某菜,男,41歲。患病已三月,項背強緊,顧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惡風。問其大便則稱稀搪,每日二三次,伴有脫肛與後重等症。切其脈浮,視其舌苔白潤。辨為桂枝加葛根湯證,其大便溏薄,肛腸下墜後重,則為陽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為「太陽陽明合病」。處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16克,生薑12克,炙甘草lo克,大棗12枚。服藥後,不須吸粥,連服7劑,諸症霍然。      按語:本證在項背強急的同時,並見下利、下墜與脫肛,實補原方之所略也。後世用本方治療外感不解,又有下利之證,每獲效驗。劉老認為,本方用於治療風寒背部痹痛,以及下頜關節炎等,亦有較好療效。         落枕     程昭寰醫案:馬某某,男,18歲。患落枕,每年3—5次,發作時頭不能側顧,項強及有背拘急疼痛,每次發作針刺按摩3—5次,即能獲效。但偶感風寒,旋又發作,偶有汗出、怕風,要求服中藥斷其根,乃用湯藥。就診時見:舌質談,苔薄白,脈浮遲。余曰:疏一方,發作時服3劑,再發再服。疏方;桂枝9克,白芍9克,生薑3片 大棗5個 炙甘草9克 葛根15克,當歸12克。如此服用2次,遂不再發。      按語:落枕常發,發則見項背強几几,汗出,惡風,脈浮遲,桂枝加葛根湯證備,是用之即效。     昨晚開始電話讓外甥女堅持搓腎俞。每日幾百次。按:舌苔白,體內應該有寒氣,最近又感冒。感覺尿床和腎陽虛有關係。陽氣生髮,這些問題應該都會解決的,畢竟真武湯也應該是溫陽的路線,能夠少吃藥盡量少吃為好。先試試。   感覺上,中醫就如同中國的內家拳法,西醫如同外家拳法。境界高低冷暖自知。中西醫到了一定境界是相通的。雖然,從建國到2004年,西醫增長70倍,中醫沒有增長,而且中醫的質量不如55年前。但是,民間沒有執業資格的中醫又有誰知道存在多少呢?只要是好的東西,必然有存在的道理。繼承的人不會少,真諦永遠是愛好者那邊掌控著。至於西方國家,雖然從中醫這邊偷師,從中藥方上下手,不會沒有成效,但是,中醫的秘密真的是在藥物上面嗎?真的是那樣,和西醫又有啥區別了?隨證治病,辨病知機的神髓沒有良好的古典中醫理論真的能夠掌握嗎?沒有良好的中國古典文化理論真的可以掌握中醫理論嗎?  現在的西方發展中醫藥,我個人到沒有什麼憂慮的,因為在內部不能發展的東西借用外界的力量是必然的。如果說將來中國人需要向西方人求取中醫道統,那才是最可笑的,官僚可以那麼做,民間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官方的中醫不能代替中國的中醫實際水準,就好像中國散打不能代替中國武術一樣。   為什麼傷寒是萬病之源?因為假設沒有外力誘導的前提下,一個人除非天壽已盡,即使虛弱到最低狀態也不會病,不會死。傷寒就是外界的病邪。了解了如何處理傷寒也就是說明中醫理論有了紮實的基層,處理萬病也就有了根基。在此基礎上再研究外邪的變化,就是研究雜病了。傷寒雜病論基本上把中醫理論說絕了。當然,這本書主要側重於治療,而養生的很多內容不包括在內。  完整的中醫是養生,治療包括在養生之內。而廣義的說。中醫包括導引,按摩,針灸,湯液,服氣乃至到祝由數等等十幾科手段。發展到極致就是修道成仙了。呵呵,當然那個修真是極少數人才可以研究的。但是不能因為自身沒有見過沒有研究過就說不存在,如方舟子一樣,自以為是,坐井觀天,嘩眾取寵只能被內行人貽笑大方。   昨天上班的時候,同事看我拿的丹參說,他年輕的時候挖過這個。據他所知,丹參煮水喝可以治療皮膚病,心臟病,和提高免疫力,而書本中所說就部知道了。和他挖丹參的人中有心臟病的喝了3年多,心臟病不翼而飛,而且常年不感冒,所以覺得能夠提高免疫力和治療心臟病,還有一個皮膚病的,喝了7天,身上皮膚病漸輕。   氣的概念在中國傳統中的解釋和西方傳過來的是不同的,中醫對於氣的研究非常深刻。經絡的內容就是氣在人體如何運動的介紹。氣在佛教里也非常重要,號稱住世的羅睺尊者就是練氣後成為羅漢並且長生不死的。而道家的說法:三寸氣在千般用,三寸氣罷萬事休。也說明氣的重要性。在陰符經和道德經裡面,都說明了欲要長生的秘訣在於練氣,也就是如何控制住自身的氣,只要把氣控制好了,肉身的大問題就解決了。  在研究經方裡面的藥物問題,我總是思考一個問題,現在社會的環境對於中藥生存非常不利,治療效果會打折扣。但是,經方裡面的治療效果是因為方葯組合產生的作用影響了氣脈呢還是單純的靠藥物處理了身體問題呢?如果是後者,那麼中藥和西藥的區別恐怕也不大了吧。印象里,有個老中醫治療一個非常重的病人只用了非常輕的劑量(3克)。所以我認為,藥性的問題雖然重要但不是絕對的,只要藥物沒有變,方子的組合才是最關鍵的。只有調整好了藥方,才可以影響到人體的氣脈,才可以治病。   中醫的效果是需要實踐來驗證的,如果張仲景的水平和現代的普通中醫差不多,那麼也不會存在醫聖的說法了。譬如武術,好的拳種都是厲害的拳師驗證過的。比如太極拳,如果沒有過去如楊露禪等太極高手驗證,現在那些花園裡的練太極拳的人能夠證明太極是有效的武術嗎?同樣的道理,現在的很多醫院的普通中醫就好像那些花園裡練健身的水平,怎麼能夠靠他們來驗證中醫的療效呢?但是,很多詆毀中醫的人,也太過無知了。比如想出名的方舟子,他的說法大體就如同看過花園裡的練太極健身的後就詆毀太極拳是健身不同西方運動,護身不如西方拳擊一類的功夫罷了。  或許再過幾十年,方舟子的孫子(如果他有孫子輩的話)也想超過他爺爺的名氣,就會這麼詆毀太極拳啦。畢竟現代的環境,武術也是越來越不適合社會環境了。     針灸是否需要練氣功    前幾日總是有想要學針灸的師弟問我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作為一個好的針灸師是否必需要練氣功?在針灸過程中是否需要發放氣功以達到針效?核心問題就是氣功與針灸有沒有關係。我一開始的回答是這樣的:針灸經典《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是否提到需要在針灸過程中發氣?是否提到學習針灸需要練習采天地之氣?師弟們的回答總是說沒有。對的,經典里沒有提,所以我的結論是練氣功與針灸沒有什麼關係。可是師弟們總是不相信,而且用期盼的眼神看著我,希望讓我告訴他們針灸師必須有很高的氣功功底。於是有了下面的對話。下面的師兄就是我,師弟是經常和我聊天的師弟的縮影。  師兄:先不討論針灸師治病是否需要藉助氣功,反過來問如果一個氣功師給人治病需不需要藉助針灸?  師弟一臉茫然。  師兄:說具體點,氣功師通過氣功給人治病的原理是什麼?我曾經熱衷於氣功,亦練習過氣功,而且也小有成效,以我的理解氣功師給人治病的原理就是將一種信息或者是能量或者稱之為氣的東西通過意念輸入到患者體內。以後咱就將這個東西稱之為「氣」,氣由患者體外傳輸到患者體內有沒有必要藉助一根針灸針?  師弟還是一臉茫然,然後回答:可能不需要吧!  師兄:氣這種東西(暫稱為東西)是不受時空限制的,即如果你在北京涼著肚子了,肚子疼,我在山東遠距離對你輸入溫暖的氣,很快你就會好(這不是迷信,二十年前氣功熱的時候,掌握這種技術的氣功師非常多,基本可以排除採用心理暗示)。  師弟:我聽說我們那裡原先就有個像師兄您說的氣功師,而且可以遠程診病,後來國家打壓,現在不知去向了。  師兄:回到剛才的話題,氣功師可以不受時空的障礙為病人發氣,那麼如果這個人真的會氣功的話,還需要藉助一根針嗎?直接對人體發氣豈不更好?也就是說一個會氣功的人根本沒必要用針。那麼反過來如果你用針那就說明你的氣功不行。  師弟:也有這樣一種可能,氣功師如果配合針灸,可以少用點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師兄:看來你還是不了解氣功。氣功師給人治病需要消耗自己的氣嗎?這些是糊弄外行的,真正的氣功師給人治病是調動天地之氣給病人治病的,而只有沒入門的門外漢才調用自己苦練的真氣給人治病。如果你不清楚建議看看八十年代末的氣功書籍,建議看看智能氣功,這個功法堅持的時間比較長,比較中性,不容易出偏,有些功法國家不讓練了就別看。氣功師治病既然是調動天地之氣,天地之氣很豐盛,調動天地之氣的能力與針無關,而決定調動氣是否成功以及氣功的療效,關鍵看氣功師的意念強弱和病人的配合,扎不扎一根針與調氣沒關係。  師弟:那針灸的治病不是在調氣嗎?您總是教我們注意針下得氣,注意對氣進行補瀉。針灸治病的原理是什麼?  師兄:其實所有的治療方法,只要是黃老學派的,都可以用一個理講通。上古之人用祝由治病,然後發展到針灸治病,最後發展到用藥物治病,雖然採用三種治療手段,其實治病的道理是一樣的。祝由治病的道理與氣功治病一樣,可以說氣功就是一種祝由,舞蹈也是一種祝由,其原理就是調動天地之氣,形成一個氣場,影響病人,將病人逆亂得病的氣場糾正過來。最簡單如果你心情不好,看到一個人在跳優美的舞蹈,或者彈奏古琴(古琴最早是巫治病的一種工具),很快心情就寧靜下來,甚至可以忘記痛苦。同樣如果一個人有氣血不通之處,巫師通過祈禱或者跳舞或者彈琴等等,將天地之良性輕快之氣導入患者體內,自然而然不通的氣就會疏通,疼痛便愈。當然巫發展到一定階段,將兵器改編成一種工具,施於人體,這個被改編的兵器便是針灸針(可以看看黃龍祥對針灸器材的考證,最早的針灸針就是一種兵器),而且《內經》亦言針為九兵之一。任何人看到針灸針都會有些畏懼,沒有人會看到針灸針想去與它親個嘴,因為針灸針便是一種兵器,充滿了殺氣(所謂氣就是信息),蕭殺之氣很強,只要扎針感覺針下得氣之後,就說明針與人體氣脈相連,這種蕭殺之氣便立刻進入人體內,如果該條經絡有不通之處,則會勢如破竹迅速將經絡打通,如果這條經絡的氣處於低沉狀態,則可通過柔和手法快速使其亢奮;如果這條經絡的氣處於亢奮狀態,則通過重手法迅速使其壓制。而且針灸本身所帶之氣就很強,所以《內經》反覆強調謹慎使用針灸,「針可以殺生人,不能起死人」。針灸針本身就有這麼強的氣還需要你發氣幹嘛?再多說一點,中藥的治病原理也是一樣,不同的植物以及植物的不同部分含有的天地之氣不通,有的瀟洒,有的調達,有的亢奮,有的沉靜,對人體出現了不同的狀態,選用幾種葯,組成一種有偏性的氣,來糾正人體偏的狀態。如果明白中藥是用氣治病,而不是有效成分治病,那麼方子沒必要開那麼大,有點氣就夠了。  師弟:聽師兄一言有所領悟,師兄您說針灸要謹慎,為什麼現在針灸科的大夫扎針沒殺過人?  師兄:你怎麼知道沒殺過人?殺人他們也不知道。其實關鍵是他們雖然扎針多,針都扎在肉里,沒和人體的氣發生感應,所以他們的療效也很差啊。一旦你扎的針灸針與人體的氣發生感應,其產生的療效相當驚人,絕對是「氣至有效,效之信若風吹雲」。有一件事必須記住,取穴太多浩氣,我一個朋友曾經有句名言「十根針灸針連起來就是一個刀口」,如果給人拉個口子很明顯會耗氣,那麼給病人紮上像刺蝟一樣多的針對病人的損害也不小啊。  師弟:那麼聽師兄說練氣功與針灸沒有關係了,我們就不用練氣功了。  師兄:這可不是我的意思,請問鍛煉身體與學醫有沒有關係?如果你體力不行如何堅持讀書,如何能有好的效率,如何能堅持為病人治病?所以我建議你們沒事多練練氣功,將身體調理好,將心調靜,這樣讀書也會有靈感,看病也會有體力。而且練氣功有利於手指的敏感,使得扎針心靈手巧。僅此而已。  師弟:您這麼一說為什麼還是有很多老師讓學生練氣功?  師兄:這是中國傳統保守的陋習,中醫若想發展,必須改掉這個惡習,中國傳統行業都存在保守的現象。如果我教了你三年,你扎針的療效總是不如我,你猜我會告訴你是因為我沒告訴你真東西呢?還是會告訴你是因為你氣功功底太差,要好好修鍊個十年八年的?我想多數老師會選擇告訴是你的原因,而非他不真心教。我見過以前一個老針灸師行針灸手法的時候用袖子擋著行,學生問他是不是不想讓學生學到才故意擋住的。而那個老針灸師給的答案是針灸不能見風,我用袖子是為了擋住風,別說虔誠的學生還真信。       清波註:中藥治病靠的是藥性而不是成分,的。     失理而後法、失法而後方、失方而後葯。(轉載)  老子曾言「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其大意為:當道失傳之後,人們就重視宣揚德,當德失傳之後人們就重視宣揚仁,再之後就是義,再最後就是禮。當大多數人都在宣揚禮的時候,說明社會已經殺父弒君盛行,社會就開始出現混亂了。當所有人都重視義的時候(此為大義),沒有兄弟能不團結,沒有子孫能不孝順,沒有官員能不廉潔,不用約束而禮行天下,可是如果沒有義而只強調禮,則必然要混亂,沒有義的禮就是作秀。當所有人都重視仁的時候(此為天下同仁之仁),天下的兄弟姐妹都互相敬愛,不必有血緣亦如兄弟,因為仁者愛人,而沒有仁的義也是不完整的。當所有人都重視德的時候(此為天地之德),天地之大德曰生,每個人都重視自己之德,每個人都散發著生生之氣,這個氣可以感染別人,而不再要求別人,由內心生出的仁心方是真正之仁,沒有德的仁也是不完整的。當所有人都重視道的時候(此為天地之道),那就不可言說了。老子絕對不是反對孔子的禮,而是站在很高的高度看禮,正如孔子曰「從心所欲不距」,只要從的是本心,是不會感覺有禮束縛而所行皆合禮,但是若不從本心而只用禮束,則不在束縛中死亡就在束縛中爆發。  天地由道德仁義禮組成,中醫由理法方葯組成,萬物一理。失理而後法、失法而後方、失方而後葯。當中醫界都在提倡特效藥、某葯治某病、某葯的化學成分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預示著中醫必然要滅亡,中醫如果用藥治病是不會有什麼療效。當中醫界開始提倡某方治某病,某方治某證的時候,中醫的法就已經費了,這時候的中醫就個經驗醫學,歲數越大看得越好(當然現在很多老專家還停留在葯的層次,如果重視葯就算他活到一千歲也不會看病,他退休的水平和畢業的水平一樣)。用方子對常見病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當中醫重視法的時候,就可以稱得上中醫了,所用之法為天地之法,在明白了該用某個法來治病之後,在法的指導下選方、選葯,明白了法,則方和葯才是活的,有生命的方葯,而非死方,死方怎能醫活病。當然如果法是在理的指導下選的,那才是真正的中醫高手,而理必須是天地之理,陰陽之理,而非自己琢磨的理。當中醫失傳的時候,若要興盛必須先興葯,然後再興方,最後才興理,當中醫之理興盛的時候,中醫就真正的興盛了。當然如果理明了,而方和葯還不明白,說明你的理錯了,不是天地之理。      淳于意學醫對我們的啟示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與淳于意為同時期人,在《史記》中記載了淳于意的學醫經過,為第一人稱記錄,可見為淳于意自述而司馬遷做的記錄,現摘錄於下:    自意(淳于意)少時,喜醫藥,醫藥方試之多不驗者。至高後八年,①得見師臨菑元里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謂意曰:「盡去而方書,非是也。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葯論書,甚精。我家給富,心愛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臣意即避席再拜謁,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②術、揆度陰陽外變、葯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受讀解驗之,可一年所。明歲即驗之,有驗,然尚未精也。要事之三年所,即嘗已為人治,診病決死生,有驗,精良。    文的大概其意思是淳于意學醫多年,治病亦多年,起初用藥多不驗,亦當有很多驗者,可見其說自己不驗的醫生是多麼的難得。後來又跟隨公乘陽慶學習,老公乘陽慶看到淳于意是可造之才,然後告訴他「盡去而方書」,就是忘掉所有以前學到的知識,然後傳授他先古遺書,多年的學習方書沒有使淳于意成大醫,然而學習先古遺書一年後醫技便大增,三年後就成大醫了。而現在好多學醫者學了一輩子了,還是頭疼治頭,或自詡水平高,而實際治病療效很差,偶有幸中病則誇誇大吹,終不得法,甚是可惜。看來學醫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忘掉後世所有的醫書,苦心鑽研上古遺書,一年便可成才,三年便可成大才。而所謂的上古遺書其實就是《黃帝內經》,淳于意所學的大部分篇章《黃帝內經》中都有收錄,可見最好的方法是好好看《黃帝內經》。然現在很多大學教授亦讀《黃帝內經》,甚至有的就以教授這門課為生,可見他們對此書很熟悉了,為什麼還是不能看病,或看病療效不好呢?其實就是他們用後世的理論來解釋《黃帝內經》,凡是用後世的理論能解釋合理的語句,都已經失去了原句子的本身含義。尤其是很多人把《黃帝內經》解的天花亂墜,像解天書一樣解這本很實在的書,古人很實在的,有一說一,只要你能忘掉後世所有的醫理,包括所有的基本定義如陰陽、五行等,從新看《黃帝內經》,以一份天真的孩童之心來讀此書,你就會發現《黃帝內經》所說處處真實不虛,無有任何的掩飾,將真理直接告訴我們,越學越有趣,慢慢的就會明白怎麼看病。這是學醫最近的捷徑,如果連這條捷徑都不想走,還想要更簡單的,是絕對不可能的。其實大道就在眼前,如果早幾年有人告訴我這個捷徑我就不會走那麼多的冤枉路了,我希望不要有更多的想學中醫的學者走冤枉路,有的走了一輩子也沒走進門,太可惜了。       王庸醫先生     醫分三等  很多人由於各種原因對中醫有很多誤解,對時下流行的很多所謂名醫的治法認為是中醫真正的治法,其實不然。    現在中醫界很多泰斗之處方需要用臉盆來煎藥,還粘粘自詡,認為別人沒有他的膽識,不敢開那麼大的葯。張仲景於其《傷寒雜病論序》中言「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我看現在醫學界亦是如此。更有一派逢病便開大劑量附子,還自稱仲景心法,我觀察了他們的療效,凡是病則要幾個月的療程,非仲景之學,且若觀察過一段時間他的病人就會發現吃幾年葯的亦不少,為什麼?因為附子是壯陽葯吃了之後會讓人有力氣,會舒服,亦會有一些癥狀消失,但是不治病,治病後停葯多數會複發,總是說別的醫生見效快是因為治標,其實他們才是治標。真正陽虛並不像說的那麼多,且這些派之人可以說是盡毀前人,批評葉天士、朱丹溪等輩,百年後歷史可以證明,現在火的人都會被埋沒,而葉天士、朱丹溪依然散發光彩。    為了方便理解醫生分的三個級別,就先讓我講個故事,故事內容就是「庖丁解牛」,故事的大概我想有文化的人是知道的,若真不知道看看《南華經》便知。庖丁解剖牛就是在跳舞,而且能合上音樂的節拍,用力很輕巧,整個過程很優美,牛就能解剖開。為何?廚子大體分三等,下等廚子解牛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牛解開,是因為他們用力砍,且多砍在骨頭上,故刀一個月就壞了;中等廚子解牛要稍用力,因為他們是在割,多割在筋上,故刀一年就壞了;上等的廚子解牛不用力,是因為牛本來身上就有縫隙(理),刀沿著縫隙走,(以無厚入有間),當然不用力,所以刀可以用一輩子。醫生也大體可以分為三等:    下等的醫師開方很大,治病很費勁,因為他們看到的是病,如失眠則是酸棗仁等;腰痛則是杜仲等,療程很長,所用藥物均為用其主治,小病則可,大病多數不見效;中等醫師開方相對小了一點,治病也不是特費勁,因為他們看到的是證,如有瘀血則化瘀,脾虛則補脾等,療程相對會短一些,所用藥物為其功效,小病亦可很快見效,大病則要慢慢調理;上等醫生開方很小,把治病看成遊戲一般,無論什麼病盡皆不見,正是庖丁所說「目無全牛」,甚至看不見病,而所調理的為陰陽氣機而已,所用方葯非用其功效亦非其主治,而用其性味,在他眼裡病無大小,其所醫者非病亦非證而是人。    下等的針灸師針灸用穴很多,多數那疼針哪,只能用針灸治些慢性腰腿疼,且多配合推拿吃藥等,很長時間病輕者可愈,重者無效;中等的針灸醫師針灸用穴少,多數是辨證用針,治病廣泛,療程較長;上等針灸師所用針最多不過兩三根,所針穴位甚少,多數病可頃刻見效,幾次便愈,且必須於脈診有很好研究,所調者亦為全身陰陽氣機而已。    下等的推拿師推拿用力巨大,按摩完後自己一身是汗,哪疼按哪,按完後病人多數會出現短時間的舒服,多數病只能緩解,不能治癒,且這些推拿師多數給別人推拿幾個月後便自己落下一身腰疼、胳膊疼、指頭疼等的病;中等的推拿師用力很巧,按摩亦在穴位,用力中等,多數干幾年推拿後自己也會落下一身病(其實算是工傷,但現在沒有保障);上等按摩師如庖丁一樣不用力,且自己的身體會像庖丁的刀一樣,永遠也不會用損傷。    我現在開方基本上可以做到用藥不超過9味葯,一般久病三劑之內多數見效,新病一劑便效。針灸取穴最多三個穴位,多數起針後病就會緩解,脈象會變化。無論什麼病我用藥就絕不用針,用針就絕不用藥。唯獨推拿我還沒領悟到很高的境界。其實我知道醫生的境界不止只有三等,還有比我說的境界還高的境界,我會努力追求。如果有人推拿能做到我說的高境界,我一定欣然拜訪。   關於用藥劑量大小的問題,有的人喜歡大劑量處方,隨手就是黃芪100克,有的醫家喜歡小劑量處方,黃芪10克左右很常見,究竟多少合適?    在《太氏葯譜》中有這樣一段話:    「凡久病、重病和老年性疾病,往往胃氣虛弱,不耐重劑,須從小量、微量開始,欲速則不達,好比奄奄一息的火爐,加煤是必須的,但若多量猛加,反而滅火。如果由微量開始,少添、勤添,很快就能燃燒起來。治病的道理同樣如此,輕可去實,可以理解為以輕治重,輕中出巧,輕中寓速,好比桌上的灰塵,用雞毛撣輕拂即去,若用大掃帚,不僅去塵不凈,反而刻痕留跡......」    我們細細體會這句話:好比桌上的灰塵,用雞毛撣輕拂即去,若用大掃帚,不僅去塵不凈,反而刻痕留跡。然後再想想處方劑量大小的問題,我們會有一個很直觀的認識,不是人云亦云。     枇杷葉10克,代赭石5克。連翹5克,苦參3克。川芎4克,薄荷4克,艾葉5克。買了10副葯,煎煮服用1次後藥渣分2部分當茶葉泡水喝,用這個清理腸胃,功效不錯。 作者:米蓮 時間:2011-11-30 21:11:00 今天媽媽告訴我說,外甥女用了五苓散三副葯後,除了感冒那次尿了一次床,至今沒有尿床。我聽了比較高興。應該算有不錯的效果吧。起碼買書的本錢回來了(*^__^*) 今天按照武國忠先生的方子炮製了周公百歲酒。聽岳父說,這個藥方和本地著名企業家張宏文先生長期服用的藥酒方子差不多,等待驗證。岳父的方子是張宏文先生的姑父給的。 11月30日買的清理腸胃的藥物吃了2劑後暫時不用,目前看,自己的毛病和枳術湯證差不多。改日有機會試試那個葯。 12月7日抄錄傷寒論條文至103條。 今天開始喝周公百歲酒,很好喝,至少比椰島鹿龜酒好喝。也許是冰糖和大棗放的不少吧,比較甜。 外甥女前幾天連續3天夜間遺尿,頭疼啊,真武湯加上桑螵蛸,遠志各10克。試服,昨夜正常。待觀察。 今天在唐家莊聚豐堂藥店買入枳實200克,白朮100克。枳術湯。喝一次試試,調理下自己脾胃。 給外甥女換藥,五苓散加桑螵蛸10克,覆盆子10克,生龍骨20克,牡蠣20克。先服用5副試試。 枳術湯,效果很不錯。另媽媽上周3開始製作的玉竹蜜,治療腳乾裂疼痛很有效。昨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聊天,腳已經不疼了。每天只是晚上擦了一次。只有第一天擦了2次。     抄不行 要背下來 而且要反覆背 @古傳中醫 2011-12-15 0:09:00    傷寒論 背誦        抄不行 要背下來 而且要反覆背  -----------------------------  抄寫的本意是因為手裡的資料不方便背誦,只好費點事情。抄出有用的條文方便系統背誦。 凡是經典的內容,都是百遍築基,千遍換骨,萬遍通神。這裡面沒有捷徑。凡是想取巧的捷徑,都是遠離大道的彎路。最終結果是似快反慢。 脾胃的治療和關注非常非常重要,如果脾胃沒有運化之功,吃多少藥物,都會效果打折扣,難以發揮應該有的作用。譬如我喝養生酒,營養再多,五臟不吸收,和不喝酒效果差不多。如果病人沒有胃口。不考慮腸胃,吃什麼藥物,效果都不會非常理想的。或者,這就是李東垣先生寫脾胃論的動機吧(我沒有看過脾胃論,只是從別人的作品裡了解下)。 作者:狗狗愛吃肉2009 時間:2011-12-22 20:53:00   脾胃虛弱,本人男,身高180多,體重132有醫生說虛不受補,伴隨腎虛,耳鳴,冬天手腳冰涼,體力不是很好,有啥方法,吃藥多又怕把腎吃壞 來自 天涯社區(微論)客戶端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不在眼前,不敢亂說。你可以試試延年九轉法。百度一下即可,對脾胃三焦的疾病非常有效果。不一定非要吃藥,人身體自然存在大葯,激活就可以了。中藥的本意也應該是激活人身體的大葯(或者叫做免疫力)。 去年底把傷寒論條文抄寫完畢,今年如果有時間,就好好背誦記憶。    陳發科陳發科的家庭是真正的太極拳世家。他的曾祖父陳長興(一七七一~一八五三),是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一七九九~~一八七三)的老師。楊露禪在陳長興那裡學了許多年,才學到太極拳的真功夫。陳長興的父親陳秉旺也是非常出名的太極拳家。陳長興以保鏢(護送貨物的保鏢)為業,經常來往河南、山東一帶,山東的強盜對他非常害怕。晚年的時候,陳長興在村裡辦武館教學生。陳發科的祖父陳耕耘(享壽七十九歲)自幼跟陳長興學拳,也以保鏢為業,曾參加戰鬥立戰功。有一次他保鏢至山東萊州府,降服了當地的大盜田爾旺,萊州的百姓出錢立碑紀念他。        練拳故事    陳發科跟洪老師講他練拳的故事:陳發科是陳延熙晚年生的兒子,前面有二個哥哥得瘟疫死了,所以家裡人對他很溺愛。他吃東西不節制,肚子生了痞塊,經常犯病,痛得在床上打滾。雖然知道練拳對身體有好處,能治病,但因為身體虛弱,就懶於去練,到十四歲時還沒有練出一點功夫。   那時因為陳延熙去袁世凱處教拳不在家。請了陳發科的一位堂兄來伴他看家、種地。這位堂兄不僅身體壯實,拳也練得很好,在當時陳家溝的年輕人中是最好之一。有一天晚上,一些陳氏的長輩來陳發科家中閑談,當談到家傳的拳時,有人惋惜說:「延熙這一支,輩輩出高手,可惜到發科這一輩就完了,他都十四歲了,還這麼虛弱,不能下功夫,這不眼看完了嗎?」陳發科聽後,覺得很羞恥,暗自想: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家傳的技藝斷在我手裡,至少也要趕上堂兄。可是又想,我們兄弟同吃、同睡、同幹活,也一同練功,我勤練能長進,但他也長進,怎樣才能趕上他呢?   為著這件事,陳發科好幾天睡不好覺,吃不好飯。有一天早上,他們倆一起下田幹活,走到半路,堂兄忽然想起忘帶了一件農具。他對陳發科說:「你去拿吧,你快跑回去,我慢慢走著等你。」於是,陳發科跑回去取了農具來,趕上堂兄。午飯時,陳發科想著堂兄剛才的話「你快跑,我慢慢走等你」結果跑個來回還趕得上,聯繫到練拳,我如果加倍練,不就能漸漸趕上堂兄了嗎?陳氏太極拳  從此,陳發科下定決心苦練,除了跟堂兄一同練,中午堂兄午睡他也練,晚上一同睡下,陳發科只睡二個多鐘頭,又起來練。因為怕吵醒堂兄,陳發科不敢開門到外面練,只能在二張床中間練,並把震腳等會出響聲的動作都改為放鬆練。就這樣,從十四歲到十七歲,苦練了三年,堂兄始終沒發現。陳發科平時自己苦練,有時也請教其它的叔伯們練推手。但是他不敢與堂兄練,因他功夫好,一推手就來真的。   堂兄說:練武要認真練,不能跟自己人練就隨便,以後習慣了,遇上敵人就會吃虧。他和自己的堂兄弟、侄兒們推手,總是一絲不讓,常常把人摔得頭破血流。陳發科經過三年苦練,肚上的痞塊消了,個頭長高了,身體發育也正常了,功夫也不知不覺間長進了。有一天,為了試試自己的進步有多大,也向堂兄提出,請他教推手。堂兄笑笑說:「好哇,我們家的年輕人都差不多嘗過我的手段,以前你太瘦弱,不敢和你推。現在你壯實了,經得起摔打了,可以嘗嘗和我推手的滋味了。」說完他們就推起來。堂兄連續三次發勁摔陳發科,結果都被陳發科反摔出去。直到第三次摔倒後,他才醒悟,陳發科的功夫已超過他了。他心裡不服氣,氣憤地走了,口裡還嘟嚷著:『怪不得你們這一支輩輩出高手,大概有秘訣吧,連遠不如我的,都超過我了。看來我們別支的不能練這個拳了。』      陳發科說,其實這三年父親都沒回家,沒有教他秘訣,這是三年苦練的結果。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苦練的重要,經過苦練,身體變強壯,技藝也大有長進,但是這件事並不能說明太極拳沒有秘訣,或者秘訣不重要。這三年雖然父親沒有教陳發科什麼秘訣,但是以前父親在家時他可能聽過練拳的方法、要求,只是沒有好好練。而這三年他和其它叔伯練,他們也會教他太極拳的真正技藝的。說沒有秘訣,只是說陳發科並沒有掌握這堂兄所不知的秘訣,大家都是練習陳氏家傳的拳,由於陳發科發憤苦練,一方面是練得多,一方面也是更用心體會,所以進步快。相反堂兄練到一定功夫後,以為自己功夫已不錯,練得沒有陳發科多,也沒有很用心去鑽研,才會被陳發科超過。對於我們一般練太極拳的人,一定不可以光用苦練,必須先學習到正確的太極拳技藝,然後加上苦練,才能成功。我的陳式太極拳老師洪均生常常說,練太極拳要巧練,要動腦筋練,練得對才下苦功練。           陳發科的功夫為什麼能這麼高    談了上面陳發科的武功事迹後,如果你相信這是真的,那麼就不應該只是知道了,聊聊而已,而是應該想一下,陳發科為什麼能練得這麼好?有哪幾方面的因素?再對照一下我們自己,我們缺少了什麼?應當從哪方面再努力充實?按我的看法,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藝得真傳    從陳發科的背景情況,我們可以知道從他的家庭和周圍環境(陳家溝),他可以見到、學到真正的太極拳高功夫。特別是他的父親陳延熙功夫確實很高,在他真正下功夫的時候,能夠在他身邊指導,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很刻苦練習太極拳,可惜他的老師功夫不是很高,不很全面,雖然他們很聰明,但終其一生,連不到很高層次。相信他們若是有好的老師指導,一定也能達到更高的境界,練出更全面的功夫。  二、刻苦練習    陳發科的刻苦練習是遠遠超過一般人的。很少有人達到他的刻苦程度。據他對洪老師講,當年他為了趕上堂哥,每天練拳套少則六十遍,多則一百遍。有人說陳發科到北京教拳後,仍堅持日練二十遍。洪老師說沒聽陳發科說過多少遍,但當時陳發科住在河南會館裡,曾移居數屋,屋內磚地原都是好好的整塊,但居住不久,必有二行磚成了碎的,可能就是他在屋裡堅持練習而跺碎的。洪老師說陳發科平常少說話,單坐時常常兩隻手交叉練習,並囑咐洪老師也這樣做,可見他腦里時時都想著練習太極拳。有一天陳發科對洪老師說:「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與一怪物對打,我勝不了它,它也勝不了我,打了幾百回合,最後各以一隻手握拳單推手,雖然很緊張,但是很痛快。」洪老師說這應該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是有道理的。平時陳發科獨坐時一定是在想像別人怎樣進攻,自己怎樣應付,對方又怎樣變化,自己又再怎樣對付。這樣想多了,就變成夢。另外,我也想到陳發科平時和別人交手,一招就解決了,中國人說「無敵最寂寞」,所以碰到這怪物可伴他練習了幾百回合,當然是很痛快的事。  三、終生追求    許多有其功夫的太極拳名家都有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鍛煉,才能達到一定水平,成為名家。但是為什麼他們達不到陳發科的高度呢?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苦練一段時間後,功夫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追求了,不再下苦工了。當然其中也有路子走得對不對的問題,路子不很對,一開始可能進步很快,到一定程度後就停滯不前了。因長時間不能進步,也就失去了刻苦訓練的吸引力了。陳發科一直到晚年都堅持練功,我在洪老師家中見到洪老師早期的學生何淑淦先生,他一九五五年到北京大學讀書,去找師爺陳發科。陳發科看他打完一路拳後,很高興,自己表演一、二路學給何看。何說六十九歲的老人打起來非常漂亮,雖然蒼顏白髮,練起拳來龍騰虎躍,地動山搖。如果陳發科晚年沒有練習很多拳,就不曾輕易對著徒孫表演一、二路二趟拳。因為平時練得多,才會輕易就表演一、二路二趟拳。現在的名家,年紀不大,要想看他練一趟拳都不容易,更不要說二趟拳一起練。我聽陳小旺師兄講過這樣一件事:他父親陳照旭(陳發科的兒子)當年練拳練得很不錯後,就放鬆了,喜歡中國書法和中國音樂,每天花許多時間練習。   陳發科很不滿意,有一次和幾位陳家溝的親人在家中座談,陳發科批評陳照旭,不應該分心練別的東西,要繼續練好拳。親人們忙打圓場,說照旭的功夫已經很好了。陳發科聽後站起來,叫照旭和他推手,一搭手就把他打起幾尺高。照旭知道父親的苦心,也知道自己的境界仍差很還,把樂器、紙筆等東西燒了,專心練拳,功夫又長進了許多。通過這件事,我們可看到陳發科的追求不同於一般人,在一般人眼裡已經是很好的功夫了,但陳發科看到的是太極拳裡面更高的境界。他終生追求,從不放鬆,才能達到超過常人很多的高度。     四、過人勁力    陳發科能把人打得那麼高那麼巧妙,除了技術精湛之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他有過人的勁力。中國有句俗語說「熟能生巧」,技術練得純熟,就能用得很巧妙。在武術方面,我想還能加上一句:「強能生巧」,雖然技術熟了能把人打飛起來,若是勁力不夠,巧的範圍就小許多了。若是勁力足,打人打得夠高,才能控制從圍牆、窗口飛出,才能使人翻筋斗仍有足夠的高度可轉至足落他,如同大人玩小孩就容易得多了。   所以我們的追求,不單在技術方面,也要有勁力方面。洪老師講過一件事:李劍華身高近二米,體重二百斤以上,有一次和同學們練推手,說單憑我的體重,別人就難把我推出。陳發科一時高興,說「真動不了你?」說著一手貼住李劍華的脖子,一手握李腳腕,將他平舉起來。把二百斤重的人這樣平舉起來,要比舉二百斤的杠鈴難許多。我也聽陳小旺師兄講過,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垚(一八四一~一九二六,陳鑫的哥哥)有一對鐵剪,每條十六斤,一對三十二斤,陳垚死後別人不能使用,僅陳發科一人能夠使用。一隻手持十六斤的鐵棒作兵器使用,確實需要大力氣。   洪均生老師說,和陳發科推手時,肢體接觸之處,一點不覺其有力。但在試驗動作中,又好似他的後備力力大無窮,如同將被大風吹得站立不住一般。洪老師又說,陳發科在堅實的土地上練掃膛腿時,地面被左右足划出二個半圓,溝深寸許。另外他跺地碎磚,震腳屋頂落沙,都足見他腿勁之利害。  五、品格高尚    談了上面四點,本不想再談這一點,一方面怕文章太長,一方面好像這和太極拳技藝的高低不大有關係。但考慮到使大家對陳發科有一個更完整的認識,而且中國人自古以來評價藝術總是說「藝如其人」,有什麼樣的品質,會產生什麼樣的藝術。其實這是對的,平時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品質並不是很好的(但同時也不是很壞的)人,其太極拳造詣也不錯。但這些人僅僅是不錯,卻是不可能達到陳發科這樣的高度的。例如驕傲自以為是的人,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會進步,因為他不善於吸收別人的長處。一個人必須常常覺得不足,才會不斷地進取,使自己更上一層樓。一個心狠手辣的人,心裡老是想把別人打倒打傷,當然不會花時間精力去學習讓人飛出而不受傷的藝術了。   陳發科是非常謙虛的人,從不吹噓貶低別人。洪老師說,凡練太極拳的人,差不多都喜歡說太極拳是內家學,內家拳比外家拳高級。但陳發科從不把自己練的拳看成至高無上的內家,他說:「什麼事物都有內外,才學必須從外形入手,經過多年鑽研,才能逐漸深入,得到內里的精華,學太極拳是這樣,學別的拳也是這樣,都有內外,也都由外才能入內」。所以有人問陳發科哪種拳最好,陳發科回答說:哪種拳都好,如果不好早被淘汰了。拳的好壞,全在於怎樣教和怎樣學。陳發科對外面練拳的人也從不隨便說人家不好,學生問到某某的拳練得怎樣,陳發科的回答常常有三種:練得好或者不錯,練得有功夫,另一種是我看不懂。後來久了,洪老師他們明白他的意思,練得好或不錯是讚許的;練得有功夫的,是指拳練得不怎麼樣,但肯苦練;說不懂的,是拳練得不好功夫也一無可取的。對於別人的貶低,陳發科卻毫不介意。有一位姓劉的醫生,原跟北京一位某學派的宗師某老師學,後來也跟陳發科學。一天,劉醫生生氣地對陳發科說:某老師老說陳式太極拳不好,陳發科功夫也不行。陳發科聽後反而笑說:他說咱們不好,咱們也沒說自己多好,他說他的,咱練咱的,不要理他。前面已提到為了保全另一位老師的職位,陳發科寧願不去民國大學教拳。前面提到與沈三較藝的事,洪老師還談到有關的另一件事,說沈三走後,有個同學貿然說:「既然如此,老師怎麼不摔他一下?」陳發科聽後立刻沉下臉來問他:「摔他一下?為什麼要摔他?」這同學見老師生氣,嚇得不敢回答(陳發科平時與學生說話都是和顏悅色的)。陳發科又厲聲問他:「你說,你說,你說在大庭廣眾之中,願不願意讓人摔一下?」這同學吶吶說:「不願意」。陳發科說:「啊,你也不願!自己不願意的事,怎麼對人來施。連想都不應該想。」又和顏悅色教導說:「一個人成名不易,應當處處保護人家的名譽。」   聽過陳發科的武功事迹後,許多人都會產生一個印象(我也如此),他一定是一位威武嚴肅,感情冷漠的人。其實恰恰相反,洪老師跟我講過二件小事,這樣的小事或者別人不會寫進文章里,但我覺得很有意思,會使你改變對陳發科的印象的。三十年代,當時陳發科的小兒子陳照奎(一九二八~一九八一)幾歲大,有一個女孩子(我已忘了洪老師說的名字)十六歲,因身體不好跟陳發科練拳,結果身體好了,對陳發科很有感情,稱他為爸爸。她哥哥是在軍隊任職,後來軍隊調動要離開,但她不願意,就留在北京。一天,洪老師到陳發科家,一進門就看到陳發科坐在椅子上流眼淚,陳照奎背靠在牆哭,女孩站在他旁邊也在哭,忙問是什麼事。原來這女孩教陳照奎讀書,陳照奎不認真,學不會,她打了陳照奎一手掌,陳照奎哭了,女孩也哭,陳發科見了也哭了。想不到陳發科這麼容易動感情吧?   一九五六年洪老師再回北京跟陳發科練拳,有一次提到這女孩(當時是二十幾年後,已不是女孩了)的情況,陳發科說她每天早上在某公園教陳式太極拳。一天早上,陳發科、洪老師及另一位同學三人去公園看這女士教拳,她看到他們來了,怕羞不敢教,使跑過去推陳發科說:你們走吧。陳發科他們笑著走了,這時的陳發科不是一個嚴師,倒像一個慈父。陳發科對母親非常孝順,其母晚年癱瘓在床數年,飲食便溺都需人扶持。她的身體很重,每當便溺或換褥子,總由陳發科抱起,晚上不得安睡,故此兩眼布滿紅絲。每當有宴會時,陳發科總以一小杯白酒相陪,大家勸他多喝點,他笑答:「我在二十歲以前愛喝酒,喝三、五斤燒酒沒問題,有一次我和小舅舅開了一壇酒對飲,一下子喝光了,都醉得不省人事。我過了三天才醒過來,小舅舅卻醉死了。從此,我母親囑咐只許喝一小杯酒。」難得陳發科這樣聽母親的話,也有堅強的意志,一決定就能終生戒了,這意志力也是他能終生努力練拳的保證。      學習不能趕時髦,從學習方法上說,經典是沒有老師的時候最應該注重的,圖快的一些速成法門最後只能不速成。太極學習就找開派的那些大師,現代媒體介紹的大師需要歷史驗證,炒作同樣可以成為大師。   茲按陳攖寧先生《口訣鉤玄錄》和《金丹三十論》將「口訣不肯輕傳之理由」總結如下:    1、其未得而求傳,莫不指天日、出肺肝、誓守玄律、不背師訓;一授訣,而權即操之於彼矣,或矜名、或炫能、或尚意氣、或溺親愛、或施濟而動猜疑、或放恣而於罪戾。究所從來,玉石俱焚。嗚呼!可不懼哉!!    2、多收一個徒弟,就多一層煩惱。設若你沒有超群的毅力,絕頂的聰明,深宏的德量,結果定歸失敗。到了失敗以後,不咎自己資格欠缺,卻怪為師者妄語,口訣不靈。因此非遇載道之器,不肯輕傳。    3、凡事若得來容易,在自己心目中,看得就不十分貴重。一旦實行,必以遊戲之態度處之。因此傳道者,常故意使學道者受過相當之困難,以觀察其人是否有誠懇之心志,所以不肯輕傳。    4、有幾種秘術,雖能速獲神效,而未免驚世駭俗,易招毀謗。若一顯揚,必生反動,對於實行上大有障礙,寧可秘而藏之,免致門外漢亂加批評,因此不肯輕傳。    5、已經千辛萬苦,得受口訣,但因環境不佳,經濟困難,未能實行用功修鍊,只得根據人類互助之原則,尋覓一個有財力可以幫助自己修道的人,而後傳之。但其人雖有財力可以助我,而品德欠優,不足為載道之器者,照例亦不許傳授。    6、為師者當日學得口訣時,必定要發一種誓詞,如「不許妄傳匪人,若妄傳者,必遭災禍」等語,尚有比這個更厲害的,如「生受人天之誅,死受地獄之苦」等語。因此為師者,日後傳人,都是戰戰兢兢,恐怕自己偶不小心,犯了誓語,所以不肯輕傳。    7、為師者自己當日得傳口訣,很不容易。或經過許多歲月,或歷過許多艱辛,或受過許多磨折,最後方能得訣歸來。從此他就認定了自己生平所經歷之過程,就是普通一般初學人的榜樣。設若你所經歷者,不合於他自己當日之過程,他以為太便宜於你,非普通學人之本分,因此不肯輕傳。    8、運氣按摩,針灸點穴,這都是他們一生衣食之資,你若沒有相當的報酬,決不能得到他們的口訣。    9、有專以救濟為懷,不靠此謀生者,雖不吝於傳人,但學者亦不許營業。若私自收人家報酬,又違背他們的戒律,連累師父,所以不肯輕傳。    10、一者恐怕徒弟學會了要打師父,二者徒弟不能擔負養活師父一家的重大責任。    11、設若你不是中華民族黃帝子孫,你就莫想得他絲毫真訣。就是怕讓外國人得著,去拚命死煉。假使他們一旦煉成功,真似虎之添翼,我們中華民族,更要望塵莫及了。不如保留這點老祖宗的遺傳,尚有幾分希望。將來或可以拿肉體煉出的神通,打倒科學戰爭的利器,降伏一般嗜殺的魔王。因此不肯輕傳。    12、一般宗教家,常感覺自己教義之空疏,不足資以號召,每每利用神仙之學說,混合於其教義內,以裝飾自己之門庭。完全公開,讓彼等得知。其合意者,則作為彼等資以號召之材料;其不合意者,則假借仙佛名義,胡亂批評,貽誤後學。是未見公開之利,而先受公開之害。因此不肯輕傳。    13、所患者就是新式教徒,志在侵略,每欲將他教之特長,以及神仙家之秘術,盡收攝於己教範圍之內,以造成他們的新教義。顯宗能容納者,即入於顯宗;顯宗不能容納者,概歸於密宗。其手段譬如商家之盤店,把我們店面的招牌取下,又把我們店中存貨搬到他們店中,改換他們的招牌,出售於市,並且大登廣告,說是他們本廠製造的。假使此計一朝實行,中華民族自古相傳之道術,就要被他們銷減乾淨。因此不肯輕傳。    攖寧按:何人為賢,何人非賢,若不經過長時期之審察,決難斷定,甚至有終身相交,結果仍自悔無知人之明者,此論所云「擇弟更難於尋師」確是實情。若問如何資格方為載道之器,頗不易言。倘能得英雄氣魄與菩薩心腸兼而有之者,最合資格;不得已而思其次,亦要當得起「君子人」三個字的名稱,否則恐於仙道無緣矣。    一年招熟,二年懂勁,三年小成。任何學問何嘗不如此。         茲按陳攖寧先生《口訣鉤玄錄》和《金丹三十論》將「口訣不肯輕傳之理由」總結如下:        1、其未得而求傳,莫不指天日、出肺肝、誓守玄律、不背師訓;一授訣,而權即操之於彼矣,或矜名、或炫能、或尚意氣、或溺親愛、或施濟而動猜疑、或放恣而於罪戾。究所從來,玉石俱焚。嗚呼!可不懼哉!!    ......  -----------------------------  嗯,這段話非常有益,收下啦~~樓主加油,新的一年共同進步:)   前天把經方歌訣抄完。 作者:獨釣寒江雪v 時間:2012-02-05 21:08:00      這些日子試著用決明子泡茶,味道不錯,而且效果也不錯,對於過年清理腸胃很有效果。生決明子聚豐堂賣0.15元10克,有的藥店0.2元10克。炒決明子是製品。2.5元一袋,100克。效果目前看都不錯,不過炒的味道更好些。 作者:wxf_91 時間:2012-02-21 12:57:00   mark   這2天打噴嚏,流鼻涕,沒有其他不適。用小青龍湯。藥量是傷寒論記載的3分之1.但是可能是麻黃的效果。下午5點15分服用。2小時後,開始嘔吐,感覺血壓提高,大腦迷昏。每次嘔吐後,都出身汗。然後很精神,但是幾分鐘後又開始頭暈,然後繼續嘔吐。開始10分鐘嘔吐一次。到後面半小時一次。10點半後平靜下來,睡覺。今天早晨恢復正常,就是胃部空蕩蕩的。  這次用藥,是參考復興中醫網一個和我一樣的例子。可見辯證之難。還得繼續好好學習傷寒論啊。有些東西不實踐是難以確認真假得失的。現在感冒還有些,沒有完全好。 舉報 | 收藏 | 59樓 | 打賞 | 回復 | 評論   這段時間,工作調動的事情非常纏頭,算自己修為不夠,心裡素質不過硬吧。看看下半年能不能完成今年的經方學習任務。不過股市中的心態算初步調整過來了,不天天看那個東東了,長線就是長線了。   中醫發展至今日,日漸衰微,古人的技術不能繼承,看不懂,卻說是迷信。不管他人如何了,今日發願。一定繼承古人中醫傳承。學好中醫。   女兒的皮炎治好了,派瑞松加上尿素軟膏,1:1的比例。效果很好,2次就OK了。據孩子反應,可能有些疼,也可能是磨人。   在《名老中醫之路》書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這些真正到達所謂「師其法不泥其方」「圓融通達」境界的大師們,沒有一個不是從扎紮實實的背誦記憶開始的。沒有一個不是諄諄告誡後學,要打好基本功。  我是從2011年一月開始背誦傷寒論的,花費了大約五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我會背誦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是整理一個最權威的標準版本,這是當前最精準的宋本傷寒論:  這個傷寒論只有條文以及數字編碼,全部都是需要背誦的內容。  然後就按著性子慢慢背誦了,首先要把傷寒論分成三或者四部分,每天只讀這一部分,輪流進行。這樣全篇都可以得到熟悉,不會出現前面很熟,後面沒見過面的情況。  也可以直接從後面開始背誦,比如說直接從少陽篇開始背誦,也可以杜絕出現前熱後冷的情況。  寒假期間,大部分學生都離開學校了,我就在學校教學樓樓頂上一個空間裡面和同學一起大聲朗讀,十幾天後,臨近過年的時候才回家。  每天只需要讀,不需要用力去背誦,要求吐字清楚,聲聲入耳,不可貪快。有時候看起來最慢最笨的方法卻是最快最好的方法。  現在中醫學子浮躁迷茫者很多,被五運六氣,周易八卦,圓運動,火神派之類迷惑不少。自己不去扎紮實實背誦東西,根底柔弱,就容易被這些學說干擾。好比站樁都不會,卻要學習什麼天馬流星拳,最後鏡花水月一場空,徒徒耗費青春。  背誦傷寒論有什麼好處呢?  就是在學習傷寒課程,看經方醫案,或者其餘經方書籍的時候,能很容易的聽懂看懂,如果方劑也可以熟練背誦的話,看了別人的經驗就可以直接應用了。  還能夠建立一種六經(六病)的思維體系,好比擁有大海中的指南針一樣的感覺,這些都是從背誦中得來。  我繼續背誦了全部經方的組成成分,現在主要背誦《金匱要略》和後世方劑。  前幾天聽了國際經方班的講座,受益良深,深深驚喜背誦了傷寒論,以及經方方劑的組成成分以後別人的經驗就可以被我應用起來。  中醫的學習並不難,只要心思單純一點,不被各家學說干擾,認定一個路子,一家學說,直接當下承當下來,全身心投入於此,就可以大大縮短學習中醫的過程。古人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對於中醫的學習現狀,我深深擔憂,眩人心目的學說如此之多,卻極少有人出來說中醫基本功---背誦記憶原文的極端重要性。  我每每向人強調背誦的極端重要性,就有人說背誦會成為死讀書,「盡信書不如無書」,要「靈機活動」之類的話。我也無可奈何。有人更是以自己記憶力差為借口,但我更不相信一個智力正常的兒童或者成年人讀誦傷寒論三四百遍還不會背誦。只是懶惰的借口罷了。  我認為早期讀書,強調背誦,對初學來說,確是一個最值得重視的好方法。清·章學誠說:「學問之始,非能記誦。博涉既深,將超記誦。故記誦者,學問之舟車也。」(《文史通義》)涉山濟海,少不了舟車,做學問也是如此。只要不是停留在背誦階段,而是作為以後發展的基礎和出發點,那麼,這樣的背誦便不得以「讀死書」誚之。  很多人宣揚中醫要活學活用,「師其法不泥其方」,自謂圓融通達,儼然已經獲得靈機活法。打探一下其人根底,往往基本功並不牢靠,沒幾個人會背誦《傷寒論》以及常用方劑準確組成,多是沽名釣譽之輩。反而那些真正獲得靈機活法的經方大師們卻不斷在對後人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我夢想建立一個基本功紮實的經方協會,要求每一個會員必須集體讀誦《傷寒論》、《金匱要略》、以及方劑歌訣三百遍以上,第一步達到字字句句熟練背誦,脫口而出的程度。然後再制定必讀書目,嚴格執行,步步檢查。我想這可能是發展中醫後備力量,形成求真務實之風的一個好做法。  此版本是我們去年背誦傷寒論時所使用的文本,這是我們依據《傷寒論校注》和人衛出版社錢超塵、郝萬山整理的《傷寒論》,手工錄入,又經過多次訂正,確保無文字錯誤。純粹條文,無其他夾雜,極其方便於背誦。是學習傷寒論最佳入門裝備。   根據我們的背誦經驗,把這398條文分作四到七份(根據自己的情況),每天一份,讀三遍,耗時約四十五分鐘至一小時。前兩個月就是朗讀,不求背誦,要求聲情並茂,心口俱到,吐字清晰,不可貪快,第三個月再嘗試背誦。勤奮一點的話三個月即可收工。若是學業緊張,空閑不多,一個學期也足以熟練背誦。   你只要按照我們說的步驟,踏踏實實做下來,我們保證你能把傷寒論熟練的背誦下來。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10級碩博連讀   徐風瑞 精校   暴力成就一切(2011-12-16 22:41:09)  徐風瑞:看到這篇文章,很有感觸。大概每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拼搏的時光,回頭看看,那真是最美最動人的時刻。  想起自己高中時候,家庭遭遇了重大變故,七個月的時間沒有去上學,高考那一年第一次年級摸底考試我排三百多名,我咬咬牙勤奮的學習,兩個月之後就成了年級四十多名,最終高考時候年級第九名,班級第二名,考上了一本。  也想起自己去年寒假,同學都離開的時候,我和另一個同學在空蕩蕩的樓頂讀誦《傷寒論》的日子,現在對於《傷寒論》的熟悉,全是那個時候打下的功底。  回想起來,這些都是多麼令人感激,多麼美麗的時光啊!  -----------------------------------------------------------------------------------  文章正文如下:  舍友學英語,反反覆復地背新概念4,一直到行雲流水、不假思索地對任何一章脫口而出。之後說話和寫作文都是嘩嘩啦啦的。我承認我背不來。這位摩羯座的精英心無旁騖,全神貫注,一句接一句地記誦,一遍,兩遍,三遍,四遍……直到背得像個高速自動機器。就這一招,英語水平便大大飆升。  本科時在人大法學院,有一回的期末作業是刑法綜述。如果尋常地通過電腦去檢索書名以及看各種教材,所得材料都很有限。我分到一個很冷僻的題目。到圖書館以後,天天站在刑法學書架前,從第一本書翻起,一本,兩本,三本,一排,兩排,三排……到最後動筆寫綜述時,圖書館所有刑法類書籍我幾乎全部翻過,只要與該主題有關的材料,無論是專門的書目章節,還是夾雜在論文集或教材段落中的論述,又或者相關的詞條介紹,基本上都被我挖了出來。這篇綜述後來拿了頂分,更重要的是,這也一舉奠定了資料搜索技術的基礎,因為這麼一頓暴力海搜下來,要找一個主題,什麼地方會比較相關,什麼地方可能有材料,心裡已經大致有底。往後的年月里,我是在資料佔有方面常常得益甚多。  有時候搞學術並不難,現在的學術界對思想深度要求並不是很高,就說法學吧,具有專業基礎知識並且筆法正常的人,無論對哪個小領域下手,只要吃掉50個以上國內判決和至少20個美國或德國聯邦法院判決(原文),成功砸進核心期刊大概是沒問題的。如果是對大領域(例如環境侵權訴訟)下手,吃掉100個以上國內判決和40個以上國外重要判決,一樣沒問題。  暴力成就一切,但是暴力得用於基礎,用在早期,用在那些日後會無限重複的事情上。  一個拉小提琴的朋友,小時候業餘學琴,老師讓他反反覆復地拉了將近兩年的空弦。等到弦上的感覺已經十分出眾時,才開始練哆唻咪發嗦啦唏,練換把等。這個人很年少的時候就拿到了國家十級,後來更成為某名牌大學小提琴首席。假如他一上手就練音階,即使反反覆復拉曲子一百年,也不見得比兩年的空弦管用。像武術中的扎馬站樁,射擊中的靜態舉槍,學術上的經典精析,無不如此。  內力雄渾者學習任何招式,均無往而不利。學習一如武林,內力強對內力弱者往往是秒殺,有時招式再好也沒用,一下就把你震飛了。但蓄內力時苦修之艱辛,卻又讓人望而生畏。人生最寶貴的基礎時刻,就是靜下來、扎進去,一板一眼地打好內功的時刻。越到後頭,越會覺得前面這些時刻的珍貴,就算拿一堆金條來也不能交換這裡的一個小時。   (原創)學中醫入門不出偏歌訣2011-07-16 09:49:02  徐風瑞  學醫學,最可貴  不走正路青春廢  中醫紛雜易出偏  各家學說把人累  扎紮實實多背誦  火眼金睛也能會   先傷寒,後金匱  再背經絡和穴位  內經難經大略讀  神農本草要背會  五百方劑三百葯  千遍傷寒和金匱  亂花漸欲迷人眼  謹守仲景不錯隊  名家大家冷眼觀  為我所用最實惠 作者:楊式小林 時間:2012-06-21 15:46:00   樓主好,我也是一直對中醫感興趣,正愁不知道如何學起呢,還差點想報個上海的中醫大學的成人班呢,看了你的帖子感覺還是先看看你說的這幾本書吧:傷寒論,金匱,本草經和內經等,另外我現在也在學習楊式太極拳,褚桂亭師門系,看到你的帖子中也有提到楊式太極拳,呵呵,總之會一直關注你的帖子   @楊式小林 2012-6-21 15:46:00  樓主好,我也是一直對中醫感興趣,正愁不知道如何學起呢,還差點想報個上海的中醫大學的成人班呢,看了你的帖子感覺還是先看看你說的這幾本書吧:傷寒論,金匱,本草經和內經等,另外我現在也在學習楊式太極拳,褚桂亭師門系,看到你的帖子中也有提到楊式太極拳,呵呵,總之會一直關注你的帖子   -----------------------------  謝謝關注,共勉。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繼承,只有吃苦才可以做到。十年深入一門,決定是個法門。   今天,朗讀傷寒論條文101到200條4遍。   摘自內家拳舊聞。  包不同敘述:  後人之所以達不到孫先生的武學成就是因為兩個原因:一、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1900年程廷華先生死於八國聯軍的火器之下是給了人們很大的震動的。孫先生後來教學也更注重拳術的教化功用。二、孫先生能達到這樣的成就是和他勤學善悟分不開的,打開《拳意述真》,就可以看到他受過多少前輩的教誨,陳曾則的序中說:述真就是述而不做的意思。除了前輩的指導,他還得到過許多朋友的幫助。他一直研究不懈,精通了形意、八卦後,他還想研究太極拳,與楊澄甫換藝,但楊保守,說還是各守其道。後來機會湊巧,才向郝為真學了太極。可以說具備了這種精神,就算是入了別的行業,也會大有成就。孫存周曾受同門慫恿,問孫先生有什麼決竅,孫先生說我以為你懂拳了,看來還是不懂。言下之意就是拳術沒什麼決竅,就是一個練字。孫先生處事是很謹慎的,認為僧、道、女子、小兒氣純,不輕易招惹。前人之中,隱俠、高手甚多,董海川之師是誰?他的功夫當不低吧。杜心武不出山,誰又知道徐矮子?      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天資不高,但是奇遇不少。在這些奇遇裡面,他的性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江南七怪的外家修鍊吃了很多的苦,和馬鈺那懸崖上的2年耐住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寂寞。所以到了後面遇見洪七公的時候學的降龍十八掌才一個月就有很高的效果,無他,厚積薄發。  很久沒有看那部書了,印象裡面郭靖功夫突飛猛進的時候一個是初遇洪七,第二個是初進桃花島在和周伯通的那些日子,第三個是在西域和歐陽鋒在小木屋的那些天。這3個階段的功夫長進遠非其他時候可比。這裡說明了專一修持的重要性。再好的功夫,沒有郭靖的性格,看看丐幫其他長老的降龍掌的火候。。。。。。都很難超越常人。   傷寒論的醫案以後在沒有理論基礎的時候不在看了。看了意義也不大。能真的看懂嗎?基礎打好以後,可以多看反覆看,那個時候的意義就不一樣了。   沒有無敵的法門。只有無敵的人。  持觀音聖號或者其他佛號的秘密在哪裡?什麼叫做至誠?當我悟到同體大悲的含義後,感  覺有了一定的心得,有了一些把握。  煉器的第一重要處是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只要功夫到了,一根枯草也有它的妙用。煉器  的過程人也在同時被煉。各種法門無不如是。不能以為簡單就輕視。人煉器,器何嘗不在煉  人?  一句阿彌陀佛,看似簡單,但是大勢至菩薩可以念到等覺位,與觀世音平起平坐,候補  佛位。芸芸眾生,聽到這個佛號的多了,又有多少能夠念到家的呢?  通背拳師王耀庭教拳時說:三個月磨不跑,八個月打不跑,就入了通背的門。意思是初  學不教花拳繡腿,只是單操,非常寂寞,能耐住才可以有基礎。  聽一些師傅說,金剛經每天讀不低於15遍,根性好的念滿1080遍,根性差的念滿5000  遍,就會出一定境界。其實,用這個方式學別的任何學問,都會出境界的。  傳統的功夫需要練才出本事。開始那5年,每天不能低於6小時。即使一般的,開頭三年  ,每天也不能低於4小時,否則,水平是難以保證的。  拳,練即為師。練著練著,自己就明白了。日沖千拳,年而通達。比什麼老師給講,效  果都好。所以窮究拳理,初期無益,反而易走彎路。所以,得一而練,練到至窮處,其理自  明,此一明,為神明,郭雲深的半步崩拳就是這個理,這樣神明的,後人沒有達到那個程度  ,是未練到那個效果。  一遍清,百遍通,千遍精,萬遍靈。這些是紅拳,換到別的方面是一樣的道理。功夫就  是這麼來的。周易參同契謂之千周萬遍。  修行就是生處轉熟,熟處再轉生的過程。  不厭百回讀,萬遍將可睹。不是文章有密碼,而是最後心領神會了。文章自有文法和意  境,心有靈犀,能夠讀到文外之意。  古德云:佛法不誤人,但看自己功夫何如耳。  沒有萬能的理論,萬能的理論用起來一定是萬萬不能的。理論的妙處是文字難以傳遞的  ,運用的微妙處是人。  不急而速,愚公移山。絕利一源,利師十倍。三反晝夜,利師萬倍。  最後一個包子才飽人。前面的包子有用嗎?  弄懂最簡單的道理,做好最簡單的事情。  人世間有向道心的人不少,能堅持下去有大毅力的不多。  養成大拙方為巧,修到如愚始見齊。  為什麼萬惡淫為首,因淫損體,遂殺生補養,而盜妄等惡,也隨之而至。  世間珍寶,能養生卻不得拖死,非奇寶也。佛門三寶真的得到,當可以養生拖死,才是  奇寶,惜乎世人難以得到。  長勝遇見不敗,不敗者勝。  很真的東西是很平凡的東西,很平凡的東西是人們最容易遺漏的東西。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情就是什麼事情都不做。。。。。。  一個把字寫的很美的人也能把字寫丑,但是一個把字寫的丑的人不一定能寫的很美。  當今流行大家未見一個寫過楷書的,他們也承認要有傳統功底,但是書法是寫的,不是  說的。書內功無楷書支撐,終成俗書。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會成功。   今天讀傷寒論條文101到200條4遍。   賣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jīn)。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頷(hàn)之。 賣油翁雕塑  康肅問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shú)爾。」康肅忿(fèn)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 唯手熟(shú)爾。」康肅笑而遣(qiǎn)之。  本文選自於《歐陽文忠公文集" 歸田錄》  人物簡介  陳堯咨(?—1034?),北宋人,字嘉謨,謚號康肅。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狀元。陳堯咨中狀元後,授將作監丞,通判濟州。召為校書郎,值史館,判三司度支勾院。擢右正言,知制誥。奉詔擔任殿試考官時,因接受請託,提攜劉幾道,被貶為單州團練副使。不久,復著作郎,知光州,復右正言,知制誥,出知荊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內銓時,因破格提拔寒門素士,得真宗嘉獎,升任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以龍圖閣學士,尚書工部郎中知永興軍。永興地多鹽鹼,無甘泉,陳堯咨引龍首渠入城,惠利於民。   陳堯咨豪侈不循法度,用刑殘酷,常致死人命。徙知河南府後,遭彈劾削職。徙鄧州數月後,復知制誥,判登聞檢院,復龍圖閣直學士。很快又因失職,降兵部員外郎。母親病逝,陳堯咨服喪期滿後,起複工部郎中,龍圖閣直學士。時遇邊患,陳堯咨被任命為陝西緣邊安撫使,再遷為右諫議大夫,知秦州,徙同州,以尚書工部侍郎知開封府。入為翰林學士,位在蔡齊之上。不久,為宿州觀察使,知天雄軍,因位在丞郎之下,上疏辭而不就。皇太后以雙日召見,陳堯咨不得已赴任,雖整修器械,但馭下粗暴。以安國軍節度觀察留後知鄆州,拜武信軍節度使,知河陽,徙澶州,又徙天雄軍,因病離世於任,贈太尉,謚康肅。陳堯咨工書法,尤善隸書。其射技超群,曾以錢幣為的,一箭穿孔而過。其兄陳堯叟,為太宗端拱二年(989)狀元。兩人為中國科舉史上的兄弟狀元,倍受世人稱頌。   王老六是寶坻縣人,本領出眾。據說他當年在老家學藝時,師傅叫他抱著掛霜的老冬瓜剃,只准剃去瓜皮上的一層白霜,不準劃破瓜皮。老冬瓜都長得坑坑窪窪,練過這一手才算真本事。  神槍手   一年,才剛開春,草木還沒發芽子,遠遠已經能夠看見點綠色了。南門外直通海光寺的大道兩邊開窪地,今兒天藍水亮,風輕日暖,透明的空氣里飄著朵朵柳絮。這時候,要是在大道上放慢腿腳溜達溜達,四下望望,那才舒服得很呢!   玻璃花來到道邊一家小鐵鋪,給營盤取一掛鎖柵欄門的大鏈子。他來得早些,鐵匠請他稍候一候。他罵一句街,便在大道上閑逛逛,逛累了,在道旁找到一個石頭碾子,翹腿坐在上邊,看見過路的大閨女小媳婦,就哼哼一段婆娘們哄孩子的歌兒,找個樂子:   小小子兒,坐門墩兒,   哭哭啼啼要媳婦兒,  要媳婦兒干--嘛,   做鞋做襪兒,穿衣穿褲兒,   點燈說話兒,吹燈親嘴兒。   女人家見他這土痞模樣,不敢接茬,趕緊走去。他見道上行人不少,忽然想到要顯一顯自己才弄到手的小洋貨,便打懷裡摸出一根衣兜煙捲,叼在嘴上,還模仿洋人,下巴一用勁,煙頭神氣地向上撅起來。跟著他又摸出一盒純粹洋人用的"海盜牌"的黃頭洋火,抽出長長一根,等路人走近,故意手一甩,"嚓"地在褲腿上劃著,得意洋洋點著煙,嘴唇巴巴響地一口口往裡嘬,就這當兒,忽然"啪"一下,煙頭被打滅,他還沒弄清怎麼回事,"啪!"又一下,叼在嘴上的煙捲竟給打斷,緊接著,"啪"帽子被打飛了。三聲過後,他才明白有人朝他開槍。他原地轉一圈,看看,路人全嚇跑了,正在驚訝不已的時候,打開窪地跑來一個瘦瘦的少年,遞給他一張帖子說:   "我師傅要會會您。"   他帖子沒看就撕了,問道:   "你師傅是哪個王八蛋?"   瘦小子一笑,說:"隨我來!"走了幾步,故意回頭逗他一句,"您敢來嗎?"   "去就去,三爺怕嘛!神鞭都叫你三爺嚇跑了!"玻璃花毫不含糊,氣沖沖跟在後邊走。   他隨這瘦小子從大道下到開窪地,走不多遠,繞過一小片野樹林子,只見那裡站著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闊臉直鼻,身穿寬寬綽綽的藍布大褂,純黑的土布褲子,緊緊打著同樣顏色和布料的裹腿,頭上纏著很大一塊蛋青色綢料頭布。他見這人好面熟,再瞧,唷,這不是傻二嗎!怎麼這樣精神?臉上的糟疙瘩都沒了,一雙小眼直冒光。可是玻璃花立即也拿出十足的神氣唬對方:"傻巴,你是不是想嘗嘗"衛生丸"嘛味的?"他一撩前襟,手拍著別在腰間的小洋槍啪啪響,叫道,"說吧,怎麼玩法?"他拿傻二最怕的東西嚇唬傻二。   誰知這傻二淡淡一笑,把雙襟的褂子中間一排扣兒,從上到下挨個解開,兩邊一分,左右腰間,居然各插著一把六眼左輪小洋槍,他雙手拍著左右兩邊的槍,對瞪圓眼睛的玻璃花說:"當下,我也玩這個了,你既然要玩這東西,我陪著。我先說個玩法--咱們一人三槍,你一槍,我一槍,你先打,我後打。你那兩下子我知道,我這兩下子你還不知道。我要是不告訴你,那算我欺負你了!你看--"傻二指著前邊,十丈遠的一根樹杈上,拿線繩吊著一個銅錢,在陽光下鋥亮,像一顆耀眼的金星星。   "你瞧好了!"   傻二說著一扭身,雙槍就"唰"地拿在手裡,飛輪似的轉了兩圈,一前一後,"啪啪!"兩響,頭一槍打斷那吊銅錢的線繩,不等銅錢落地,第二槍打中銅錢,直把銅線頂著飛到遠處的水坑裡,騰地濺出水花來。   玻璃花看得那隻死眼都活了。他沒見過這種本事,禁不住叫起來:"好槍法,神槍!神槍!"再一瞧,傻二站在那裡,雙槍已經插在腰間。這一手,就像他當年甩出神鞭抽人一樣純熟快捷,神鬼莫測。玻璃花指著傻二說,"你那神鞭不玩了?"   傻二沒答話,帶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微笑,抬手把頭布一圈圈慢慢繞開取下,露出來的竟是一個大光葫蘆瓢,在太陽下,像剛下的鴨蛋又青又亮。玻璃花驚得嗓音變了調兒:   "你,你把祖宗留給你的"神鞭"剪了?"   傻二開口說:   "你算說錯了!你要知道我家祖宗怎麼創出這辮子功,就知道我把祖宗的真能耐接過來了。祖宗的東西再好,該割的時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卻留著。這便是,不論怎麼辦也難不死我們;不論嘛新玩意兒,都能玩到家,決不尿給別人。怎麼樣,咱倆玩一玩?"   玻璃花這才算認了頭:   "三爺我服您了。咱們的過節兒,打今兒就算了結啦!" 傻二一笑,把頭布纏上,轉身帶那瘦徒弟走了。玻璃花看著他的身影在大開窪里漸漸消失,不由得摸著自己的後腦殼,倒吸一口涼氣,恍惚以為碰到神仙。他回到營盤後,沒敢跟任何人說起這件事,怕別人取笑他。不久,聽說北伐軍中有一個神槍手,雙手打搶,指哪打哪,竟說一口天津話,地地道道是個天津人,但誰也說不出這人姓名,玻璃花卻心裡有數,暗暗吐舌……   木納祖師,生活年代,大致在內地的宋太宗趙匡義時代,得法以後,名聲四播,西藏和印度都知其名;由於名聲太大,象郭德綱經常說的,羨慕嫉妒恨,同行是冤家,一些喇嘛來反對打擊他,被他用神通降伏。  有一個講經法師,通三藏教理,遠近馳名,主動送上門來,也他辯經論道,木納說:你只會看經書,卻並不懂佛法。跟你辯經也沒啥意思。懶得跟你辯。  喇嘛問啥是佛法?木納指著空中說,你看這是空的嗎?還是實在的?  喇嘛說,三歲小孩用屁股想都知道,這當然是空的。  木納說:你怎麼看?  喇嘛說:我看也是空的。  木納說,我看卻是實的。  然後,躍身躺在虛空而卧,一會又在空是來回行走,(就象近期電視上播放的美國超級魔術師的表演一樣) 問道:此處若是不 實的,我如何能在這上面坐卧行走?  又指向旁邊的山問:你看這是實的嗎?喇嘛說山當然是實的,木納說,我看卻是虛的,於是從石壁鑽進去,從山頂上冒出來,一會又從山頂上鑽進去,從石壁里鑽出來。對喇嘛說,這才叫佛法。  喇嘛拜服而去。  說的一丈不如行的一寸,有木訥祖師的功夫,又何愁與人辯論真偽道理?沒有那個功夫,學還時間不夠,又何必與人辯論?   用甘露飲治療口臭,效果非常好。親身體驗過了。3天就明顯見效。每副葯8.37元。麥冬葯價高點,收10克3元。   中西醫感悟:中醫研究的機理是從人的身體入手,而西醫的機理是從疾病入手。類似於功夫中的外家和內家之別。到了最後其實都是一致的。二者作用機理不一樣,怎麼能夠隨意的用中醫理論解釋西醫或者用西醫理論解釋中醫呢?比如一種細菌,是西醫研究的對象,怎麼處理這個細菌是西醫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從中醫角度說,一種細菌存在不同人體內部,出現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致命,有的人和沒有事情一樣。   傷寒論是中醫目前發現的高級法門。也是學習辯證的入門功課和終身功課。缺失了醫聖的知識,也可以是醫生,但是可能需要走很多彎路。醫聖以前中醫就存在,比如扁鵲,也是高手。但是醫聖是當時那個時代理論聯繫實際,把中醫精髓吸收並且演繹的出神入化的一個人。醫聖的學問不代表中醫全部,但是肯定是中醫體系中的最精華部分。   年休假還差一天休完了。2周時間沒有白白浪費。抄寫了1遍傷寒論條文。讀了16遍傷寒論條文。   上文寫錯誤了。今天讀傷寒論條文301到398條4遍。年休假期間合計讀了12遍而不是16遍。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第一篇曰:「   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 、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 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 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 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 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讀《庄》 《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 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   想研究傷寒論,桂林古本是必須要讀的。   懷念朱莘農大師 作者:十世遺風  我對莘農先生懷有很崇敬的感情,他是出色的經方大師,卻很少有人知道。  莘農先生的學術是我父傳我的,從來不跟我講理由,只是告訴我該這麼用。如麻杏石甘湯原治喘而汗出,先生用它治療咳嗽、發熱、哮喘、尿閉等。我用此方二十多年,幾無失手。一女,4歲,咳嗽一月不愈,咳則小便出,多治不效,用此方一劑而愈,傳為美談。我兒從1歲到現在14歲,發熱咳嗽從來不輸液,幾乎全得益於此方。  先生治胃病常用半夏瀉心湯,只要心下痞,不必見嘔、煩、下利、腸鳴,每用必效。先生用此方到化境,或合方左金丸或合方溫膽湯或合方痛瀉要方或合方小建中湯或合方失笑散或合方小陷胸湯或合方旋復花代赭石湯或合方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或合方外台茯苓飲,神出鬼沒。先生的學生都善治脾胃病,得益於此方的變化。我治一男,35歲,心下痞已兩年,舌黯脈滑,用此方不加減,一劑而愈。  先生注重腹診,尤重喉診。日本人說中國只有兩個人會用腹診,一個是先生,一個是先生學生曹永康先生,此話有點誇大,但先生的腹診是很出色的。我父常說,中醫之難,難在辨別寒熱虛實。先生言咽紅為熱,咽白為寒;臍跳為虛,臍不跳為實。簡明扼要,無人出其右。腹壁薄、臍躍,此腹診是先生獨創的小建中湯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證。先生之學不牽強,沒有什麼人蔘肚子,使用人蔘只要見無食慾、口渴症。先生學生謝啟舜告訴我,別人咽喉疼痛用六神丸,他自己要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他的咽喉是白的。先生看病速度很快,說中醫剛開始是聽病人說癥狀,後來是病人聽醫生說癥狀,此得益於他的望診。  先生善治發熱,號稱朱一貼。他言風熱為少陽病,濕溫病用乾薑桂枝,熱入營血時用犀角羚羊角,都很有特色。先生家傳夾陰傷寒,猶有特色。夾陰傷寒的核心是虛證,少陰虛寒或腎虛。此學說可以治發熱可以治雜病。我父夏天治一男40餘歲,人用木板抬進診所,高熱一月,腹痛,極度消瘦,我父用麝香一錢入臍,活白鴿一隻剖腹,以白棉布連血敷臍上。第二天諸症愈,滿屋皆臭。此先生法!文革期間,養信鴿為資本主義小資情調,需要取締。協會主席上書言白鴿可以藥用,可以救人,我父要用,無錫市革委會主任同意了,無錫的信鴿協會在全國獨能保留,白鴿免於浩劫,先生之力!  先生之學傳自其兄朱少鴻先生,先生和少鴻都是朱家第八代傳人。少鴻先生是晚清秀才,字如蘇東坡和鄭板橋,先生及其學生之字大體如此,很有美感。少鴻先生與致和堂創建人柳寶怡至交,柳先生創伏氣學說,少鴻先生守夾陰傷寒,都獨具一格卻有相通地方。SARS在香港肆虐,呼吸衰竭卻下利,我一看就知道此為夾陰傷寒或伏氣而發,少陰傳於太陰,用真武湯,真武湯證有咳和下利。恭喜致和堂的膏方製作立為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柳先生為何要弄膏方呢?補脾腎治伏氣啊!冬令進補,冬不傷於寒,春不病溫啊!看葉天士也搞伏氣學說,看溫病用補腎法,險象環生,讓人啼笑皆非。少鴻先生的夾陰傷寒是理論用來治病的,不是寫錦繡文章的。可惜少鴻和莘農先生的夾陰傷寒連無錫的非遺都未評上,不公平!  先生早年人稱桂枝先生,晚年號稱黃連先生,用桂枝黃連如神。當時月經過多的病人多,先生喜歡用黃連解毒湯合十灰散,既使舌淡也用清熱葯,我很不明白,到現在才有悟心。我用黃連解毒湯治好過兩例重症肝炎,都是醫院認為要死的,得益於先生耳!先生也善用附子,用四逆湯救活很多霍亂病人。  先生內傷疾病多從心肝氣火論治,黃連溫膽湯和羚角鉤藤湯是常用方。現代中醫不相信中藥能治好高血壓,我父嗤之以鼻,說親眼看到先生用羚羊角三錢治好過。我到了40歲才明白心肝氣火的好處,粘膜道的炎症哪個不是心肝氣火?  先生是江陰人,剛來無錫時,沒人知道,醫名不著,多次換地,在我家也行過醫。先生花了很久才醫名卓越,日限號70個,挂號費一元零五分,五分是給他專職的黃包車司機大阿二的。大阿二一月有一百多元收入,是高收入,有兩房妻妾。那時物價便宜,我家在市中心,一百五十平方的好房子,奶奶花了1200元買下的,先生每月卻有兩千元收入。先生喜歡聽京劇,是票友,梅蘭芳每次來無錫,十元一張票,先生和我父都坐第一排。先生是名人,無錫外賓部的特約醫生,是政協的特約委員。先生結交的多是名流,中醫界出名的有承淡安、鄒雲翔,南中醫成立時邀請先生,先生推薦了鄒雲翔。病人也多是名流,省委書記陳光都是慕名而來。先生衣服考究,常穿毛料長褂,春秋穿凡立丁兩用衫,頭髮整齊,皮鞋永遠發亮。不講究吃,但常有宴請,在最高檔的中國飯店,大阿二拉著他,小阿二拉著我父,很有趣。  先生治學很嚴謹,和其兄一樣,喜讀沈氏尊生和皇漢醫學,脈案多寫理法方葯,字體華美,病家喜收藏其方牋。先生經方有獨到之處,如黃連阿膠湯合半夏瀉心湯治溫病。先生經方外常有時方和他自己的特色,所以一般人看不懂,如小茴香白蒺藜治療腰痛,黑豆衣補腎,氣喘用黑錫丹,需要用心去體會。我父年輕時喜歡上古舊書店淘書,裡面常夾有先生脈案,買書是為了買先生和其兄的脈案,所以我家有一些他兄弟的脈案,我裝裱了,很喜歡。上面印有李斯篆寫的『斯臣去疾』,意思是這個人治得好病,有意思。  先生醫德很好,發熱病人常開一劑,是怕病人多花錢。先生診務繁忙,但常去義診,一日診病二百餘,通宵達旦。先生從無怨言,常樂此不疲,自己診所交學生打理,可以鍛煉學生。自己常去義診,常說為良醫者,對病人應具備『割股之心』,『痛人之痛,急人之急』,高風亮節,為後世楷模。  先生不保守,傳多個學生,以發揚廣大中醫事業。江陰有夏奕均,是大徒弟,還有邢酈江、曹永康,無錫有徐克潛、謝啟舜、秦緯,我父是關門徒弟,其它地方也有,上海有餘蔚南,都是名醫。先生讓大家背四大經典。很有意思的是先生不教學生的,問他什麼是濕,說吃下去東西膩膈兮兮的就是濕,這話很有深意!平時也不多說話,所以他的學生對老師的學問都有不同見解,都有獨到處。我父也是這麼教我的,不講原因,只講結果。我也經歷了很多的失敗後漸漸明白了先生學問的有效,臨床也有獨樹一幟的地方,此是先生教學方法之功!仲景也是這個意思,不講原因,只講主之不主之。我對先生學問的理解是:學好經方是形似,結合好時方是神似,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能治疑難病可成良醫,要成大家還要有社會責任感。  先生醫名太盛,佔有無錫最高級的病源,普通中醫是很難生存的,很多中醫就聯合搞了個聯合診所,後來變成了中醫院。  我父讓我整理先生的醫療經驗,寫了一些,比如根據先生用桂枝的經驗,寫了【桂枝湯為何是仲景群方之首】,但不願意發,生怕不符合先生本意,狗尾續貂,等思想成熟了再發也不遲。先生家傳有外科,很多人不知道,喜歡用三七。一女,62歲,白塞氏綜合征,日服激素,兩腳潰瘍爛至骨,黃膿四溢,需要截肢,我用先生法,二月愈,一直不複發。我父常說治療當代病要用外科葯,如砒霜治虛寒氣喘如神,輕粉治真菌效果滿意,但沒有政策保護醫生,只能不治。挖掘先生的外科經驗是很重要的。  先生生於1896年,逝世於1962年,死於肺結核。英年早逝,去世太早了,太勞累了,義診時常常要看到凌晨,還接觸大量的傳染病。先生不是什麼名醫,市級省級國家級的官方名醫一個都輪不到他。先生診務繁忙,沒時間寫書。先生培養的學生都是名醫,都很低調,沒有做官的,沒人為他樹碑立傳。先生的精神卻在鼓勵我們下一代,為良醫者,不為虛名求實效,不為功利求口碑。您的學問和醫德如和氏美玉,時間到了,自然會光照大地,普慈眾生。   武術的化境如此神奇,以致一般人認為它不可思議,跡近玄虛。但是,化境並不假,其中實含有至理,那就是「熟練」。鋼琴家不需要用眼睛看琴鍵,自能演奏出和諧、優美的旋律。冰上運動員用不著花費多大的注意力,自能維持身體平衡,在冰上自由滑行,並且玩出種種花樣。高超的武術家所以能不期而然地克敵制勝,也就是因為他具有高度熟練的技巧和極其深厚的功力。   清初精於內家拳的黃百家指出,武術的要訣「在乎練,練既精,不必顧盼擬合,信手而應,縱橫前後,悉逢肯繁」。民國時嵩山少林寺方丈妙興大師說:「久練自化,熟極自神」。都道出了武術化境的個中三昧。世界拳王比利也說:「不能停下來思考,必須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行為。」由此可見,化境之妙,古今中外,其理相通。   感觸,以前曾經不斷的念過准提咒,大明咒等。即使現在記憶力感到不足,那些咒語也沒有忘記過,任何東西千遍萬遍的重複,又怎麼會輕易的忘記呢?看看經文裡面的咒語,想靈驗都是十萬百萬千萬甚至億遍的持誦。中醫就沒有這個功夫嗎?
推薦閱讀:

么學聲第十四期奇門學習班筆記
有什麼好的方法來訓練自己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風水術應該掌握的知識
《捷德奧特曼魔王形態》還有什麼形態?
這是一篇值得收藏的資源乾貨文章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