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代詩詞分類鑒賞方法
不同類別的詩詞在表情達意的方法和節奏韻韻律以及思想情感等方面各有特點,其鑒賞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詩歌鑒賞過程中,弄清楚詩歌不同類別,不但助於提高鑒賞的效果,而且有助於提高鑒賞的審美能力。就分類來說,中國古代詩歌,按表達方式來分,可分為敘事詩與抒情詩。按形式來分,可分為古風、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與民歌。如果按內容和表達的情感來分,其類別就極為複雜多樣的。類別不同,形式、風格也不同。當然,也有內容相同而形式不同,風格也不同的。為此,為了更好地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我按詩歌的題材來分類,在參考相應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要,特選了八種常見的類別。本文就是在把握類別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各自的欣賞方法,並作了簡要分析。
一、送別詩
送別詩是抒發離別之情的詩歌。詩歌所表達的是送別時的離情別緒。正如江淹《別賦》所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面臨與摯友分別時,心中會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國詩壇上,送別詩可以說是詩歌中重要題材之一。在閱讀和欣賞這類詩詞,要注意離別的場所、時間、人物以及抒情視角。可以說,這是閱讀與欣賞送別詩的關鍵。
送別詩在寫法上主要有借景抒情和因事抒情。前者就是借景物來烘托情感,後者就是借故事演繹來抒發情感(這主要體現在詞中)。其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第一、直接抒情的
直接抒情又稱為直抒胸臆,即詩人或者詩中人物不借他人、他事、他物、他景為媒介,直接表露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的情感的一種抒情方法。如,唐詩人高適意境高遠的七絕《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在詩歌中,詩人在最後兩句以豪邁的氣勢,開朗的胸襟,不但敘寫離情,而且主要在於激勵友人。可以說,詩人在凄清纏綿、低回留連,悲涼傷感的情調之外,給有人以積極的鼓勵,在鼓勵中抒發了離愁別緒。
第二、間接抒情的
所謂間接抒情,就是詩人將自己或者詩歌中人物的情感借依附於人、事、景、物、理,通過記人、敘事、狀物、寫景、說理抒發和表露的一種抒情方法。間接抒情又有多種形式。
1、以喻顯情的
如李白景象宏闊、別情深摯的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詩的後兩句看起來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又包含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遠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失了,而李白還在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誰又能說是單純寫景呢?這浩浩蕩蕩東去的一江春水,正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詩人以水喻情,不但形象生動,而且意蘊深刻,給人無盡的回味。
2、借酒抒情的
酒在古代詩歌中是一種特殊抒情「物」。曹操就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詩句,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詩句,蘇軾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詞句。可以說,就在中國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抒情「物」。
飲酒送別源於古代的「祖道」儀式。所謂「祖道」就是通常說的「路祭」,即祭祀路神祈求平安。發展到後來,「祖」就逐漸被「餞」所取代。在詩歌中,「酒」是詩人生命的外在表現形式,詩是內核和本真。如,王維構思精巧、語言新鮮的七絕《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的一二句交待了送別時間、地點和環境氣氛後,接著三四句寫了宴會即將結束時對主人的勸酒辭。送別詩總要表現離別。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到來了,主客之間惜別之情在這一刻都到了頂點,詩人說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勸酒辭就表達了對朋友最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
3、借物表情的
借物表情就是藉助某一物體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一種方法。這在古代詩歌中比比皆是。送別詩中常用「物」即審美意象主要有「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如,杜牧的七絕《贈別·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首詩歌的「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描寫別情。然而,詩人沒有正面表現,而是撇開自己抽象的不舍之情,而把重心傾向在告別宴會上那燃燒的蠟燭。正如《詩歌藝術鑒賞》中所說:「詩人常帶著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於是眼中的一切都帶上了感傷的色彩。」這裡,因為詩人以傷感而不舍的眼光看蠟燭,而蠟燭的「燭芯」變成了「惜別」之心,「燭淚」就是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流淚。詩人借蠟燭這一意象,表達了坦率真摯、留戀纏綿的感情。
4、借景抒情的
在詩歌中,寫景不是僅僅為了展示景物形象,而是為了把詩人的情感和思想寄寓其中,所以,借景抒情就成為詩歌詞作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如,唐詩人劉長卿的五絕《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這首詩歌不僅以山水、人物、動人形成畫面,而且詩人以畫外的形象出現,使讀者回味不盡。可以說,詩人在作筆於實,虛處藏神中構成了一種閑淡的意境。特別是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鍾,觸動詩人的思緒,勾惹詩人的歸意。詩人在優美而自然的環境中寄託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
但要注意,送別詩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嚮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藉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二、閨怨詩
閨怨詩就是寫少婦、少女在閨閣中的憂愁和怨恨。這種詩,有的是女人自己寫的,還有一些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氣寫的。古來閨怨詩詞非常多,多以棄婦、思婦為主要描寫對象,以傷春懷人為主題,剖析女子們在特定社會情態、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悵的複雜心理狀態。這些詩歌思想內容不是很高,但在藝術技巧上卻很值得我們去探討。
第一、常見的閨怨詩種類:
1、抒發別離苦情
如,五代詞人李璟的《攤破浣溪沙》:
菡萏香消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韻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干。
上片開篇「菡萏香銷翠葉殘」一句,傳達出了一種深微的感受。在詞作的上片,詞人表現了對如此珍貴芬芳的自然生命遭到摧傷而消逝的哀感。下片寫得尤為哀切動人。其中的「細雨夢回雞塞遠」指思婦在夢中夢見徵人,及至夢回之際,則落到長離久別的悲感之中,而徵人則遠在雞塞之外。其以「小樓」之高,「玉笙」之珍美,「吹徹」之深情,表現出了 「細雨夢回」、「玉笙吹徹」之苦想與深情,一片處在孤寒寂寞之中。
2、描寫美人遲暮
美人遲暮出自屈原的《離騷》,詩句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遲暮」比喻人的晚年、暮年。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現在又來比喻人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其實就是描寫美人對人生美好青春的易逝的傷感。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春女善懷」是一個常見的題材。因為,人的青春是短暫的,就如春天美麗景色是短暫的一樣,因而就有傷春的情感。如,晚唐詞人溫庭筠的《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月交相映。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詞的上片寫閨中女子春眠懶起,意緒慵遲的情景。下片描寫女主人公梳洗後照鏡、著衣的情景。女為悅己者容。丈夫不在家,自己的青春年華就逐漸逝去,容顏衰老,所以,懶起、遲妝、意慵,真是美人遲暮。
3、描寫思婦閨情
描寫思婦閨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如,李商隱在《嫦娥》中這樣寫道: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靈藥式」的情緒,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人生意蘊。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世俗,追求高潔的世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於更孤獨的境地。
第二、常見的手法
1、借夢抒情
人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許多大詩人、大詞人都有過傑出的記夢詩。記夢詩中的意象或者境界往往是超越常人的想像力和描述能力的。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詩人往往就藉助夢境來實現。比如張仲素的《春閨思》: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
提籠忘采葉, 昨夜夢漁陽。
這首詩歌從表層意義來看,就是描述了春天桑葉泛青,一個女人去城外採桑葉,提著籃子心神恍惚,忘記了自己是來做什麼的。這是怎麼啦,只因為昨夜做夢,夢見了漁陽。唐代安史之亂的時候,很多戰士去了漁陽。這位女子的丈夫,想來也是其中的一個,夢見了遠赴戎機的丈夫,心裡當然是分外的惆悵,也就沒心思採桑葉了。詩人以此表現了思婦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的深厚與執著。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指在文學作品中,藉助客觀外界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的寫作方法。這種方法,能使情和景相互交融,互相依託,從而創造一種物我一體的藝術境界,完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給讀者以強烈感染。其審美效果就是物我合一,形象而含蓄。如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歌是詩人張繼在國家遭受戰爭、自己趕考落榜,處於痛苦、彷徨、憂愁和無奈之時而借景抒情之作。詩歌中,詩人在四句詩中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聽靜夜鐘聲,使得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
3、觸景生情
觸景生情法,是指由於客觀景物和它的變化發展,觸動了作者的情思,引起聯想,繼而感嘆抒情的寫作方法。其特點是情隨景生,辭以情發,情景相間,以創造富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這類詩歌缺少不了的是隱含在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外在景物,並通過相關聯想與相似聯想的表現手法,將詩人的情感表達出來。如,唐代閨怨詩里,最值得一提的的還是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歌通過一個已婚的年輕女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雍容華麗,然後步態輕盈地走上了翠樓。這個時候,她站在樓頭看到了什麼呢?看到了遠處田陌上,就是田野的路徑上的楊柳的青青的顏色,一種莫名其妙的情緒,一種濃烈的情緒忽然泛上了心頭,她想,如果這個時候我的丈夫陪伴在我的身邊,我們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春天的景色,該是多麼的幸福!然而,丈夫卻早早地去了外地,不在身邊,一種孤獨、寂寞之情油然而生。
4、借物抒情
在閨怨詩詞中,「物」是抒情主人公常用的抒情載體,主要有「月」、「水」、「雲」等意象。比如,呂本中的《採桑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詩人就寫了抒情主人公對遠行之人的怨恨。上片說,我恨你(遠行人)不像江樓上的月亮,一天到晚跟著我轉。下片又說,我恨你又像江樓上的月亮,剛剛團圓,又虧缺。詩人借月亮一個月只有十五是圓的,來表現愛人之間團聚少,分離多。可以說,形象生動,意蘊深刻,情感豐富。
總之,對於閨怨詩詞,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是極為重要的一個類別。這與古代交通不便有著一定的關係,而更為重要的缺少儒家思想對人的影響,認為應該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往往外出難歸。或者是因為男兒志在四方,外出周遊,尋求發展的機遇等等,最終導致家中愛人對其的想念。
三、詠史詩
詠史詩即詠史懷古詩,就是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通過詠嘆史實、懷念古迹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詩歌。在詩歌中,往往是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第一、詠史詩的基本類型
1、就史事論史事
作者對歷史作冷靜的思考,並不置身其中,但在對歷史和古人的評價中,往往表現出一定的個人取向和感性認識。這一類型的詩歌,著眼史事,議論引發,將自己的態度詩化地表達出來。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可是對項羽戰敗自刎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杜牧在詩中寫道:「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對項羽自刎表現出無限惋惜。而王安石卻道出「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也就是說這樣的窮兵黷武的項羽失敗是歷史的必然。
2、借史事說今事
這是詠史懷古詩創作的主流。作者以一顆憂天下之心,或表現對當世腐政的不滿,或表現對國勢衰微的感傷,將史實與現實巧妙聯繫,採取一種婉曲的方式,借古說今,或抒寫對國事的憂慮,或喚醒和警策當朝統治集團。
如,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詩人在作品中勸喻南宋當政者應該像項羽那樣寧死也不要逃到江東,收復國土,恢復中原,這可以說是借古諷今的傑作。如,韋莊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詩人憑弔台城古迹,回顧六朝舊事,今昔對比之中,六朝先盛後衰的命運使詩人聯想到唐王朝,自然產生懷古傷今的情結。
在鑒賞過程中,要注意從史事描述、意象的選擇以及語勢的傾向上去判斷作者是意在「諷」(諷喻)還是意在「傷」。
3、以史事言情志
詩人將對個人遭遇的感慨寄託於歷史人物,藉以抒情明志。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詩人就是採取對古人偉業的追溯,最終引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感慨,表達出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
第二、鑒賞這類詩歌方法
弄清楚了這類詩歌的類型,再注意各種表現手法,比如,比喻、象徵、對比、反襯、渲染烘托、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去鑒賞這類詩歌。
1、弄清史實
詠史懷古詩往往立足於正面寫史,通過寫史來達到表情達意的目的。因此,做好平時對歷史知識的積累,這是首要問題。如,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只要熟悉當時的歷史,我們就能明白,這裡作者翹首遙望江北金兵佔領區,感受到風景、山河的變化,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於是站在北固樓上,詞人不禁興起了千古興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接著詩人在這裡是極力讚頌孫權的年少有為,突出他的蓋世武功,其原因是孫權「坐斷東南」,形勢與南宋極相似,顯然作者熱情讚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堅決抵抗,並戰而勝之,正是為了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碌無能,懦怯苟安。末三句用了兩個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論英雄。在這裡,作者進行了改造,將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吒風雲的英雄來讚揚,而讓曹劉當配角,其實是借憑弔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貶的典故。據《三國演義》表現,曹操與孫權第一次對壘,見孫權之威嚴儀錶,就喟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作者在這裡引用了前半句,沒有明言後半句,實際上是借曹操之口,諷刺當朝者都是劉景升的兒子一類的豬狗。這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手法,真是曲盡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絕!
2、領悟感情
詩家懷古詠史,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歷史作理性的冷靜的剖析,一種是感慨個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歷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較濃。如,元代的張養浩的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澆心中塊壘」。全詞開篇寫景,中間抒情,寄寓著作者的傷心痛惜之情,興廢、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對兼同對,極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會的本質,充分表現了作者愛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進行在潼關路上,聯想起關中災民流離失所,餓莩遍地的凄慘景狀,不由地吟出了這兩句結論性的詩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歷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規律,力敵千鈞,內涵豐富,感情悲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惡,精譬警策,振聾發聵,閃耀著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這首小令名為「懷古」,實為「傷今」,表現了詞人為百姓吶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戰鬥性和現實性。
第三、藝術手法
不同的寫法,是由不同的主題決定的。在詠史懷古詩中,寫法應該是多樣的,但主要弄清一下幾點:
1、多種抒情方法結合
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詞作開篇三句,突兀而起,將壯闊大江的實景和千古英雄人物的種種歷史虛象融成一片,鋪開赤壁懷古的背景。引出具體對象後,又宕開一筆,以三個短句描寫出氣勢雄渾的赤壁山水圖,極力渲染江山之勝,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心潮為之激蕩。詞人由此順勢而下,上片的最後兩句寫道:「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一面收束上文,概括出地傑人靈,一面承上啟下,引出懷古核心部分。
過片寫道:「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以藝術的誇張跳出歷史的真實,先將指揮赤壁之戰的主帥周瑜安排在燕爾新婚之際,以側面襯托青年英雄的光彩照人,再著力正面刻畫主人公的儒雅從容、指揮若定的大將風度,畫龍點睛般勾畫出昔日威武雄壯的赤壁大戰。接著後面中的「檣櫓灰飛煙滅」六字,精練而形象地將「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的火燒赤壁的決定性場面。為此,引出了詩人對人生的感嘆。可以說,此詞把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寫盡了大江東去的氣魄,赤壁的雄奇,英雄的從容。
2、運用典故表情達意
詩人常常從古往今來典故、諸子百家學說、宇宙萬物動態中選擇那些最貼切的東西,來狀物、摹景、議事、明理,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意。下面就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來說明典故的運用。全詞如下: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首詞里至少有兩個典故,還有一個涉及星相學的名詞。孫郎指三國時的孫權。《三國志.孫權傳》載有孫權乘馬射虎的故事。孫權是三國時群雄中的少年英雄,他接哥哥孫策的班時,只十九歲,曹操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詞中用「親射虎,看孫郎」,就把「聊發少年狂」的形象烘托出來了,並與後面的「鬢微霜,又何妨」相呼應。「持節雲中,何時遣馮唐」出自《史記.馮唐列傳》。詩人用這個典故,表示自己以守衛邊疆的魏尚自期許,希望得到朝庭的信任和重用。「天狼」即星名,在古代星相學中,是主侵掠的星宿。詩人以此比喻當時的西夏和遼國。北宋曾先後和他們訂立了屈辱的和約,故以"西北望,射天狼"表示自己保衛邊疆、打擊敵人的決心。
3、運用對比的手法
人們常說,有比較才有鑒別。在詩歌中,對比手法就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讓讀者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運用這種手法,有利於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徵,加強詩詞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如,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首著名的懷古詩。從全詩看,從詩歌中的意象來看,詩人選擇了「野草花」「夕陽斜」來描寫了眼前的荒涼冷落衰敗的景象。其實,詩人在這些意象背後,卻是烏衣巷昔日的繁榮這樣,在今昔對比中,引起了詩人世事滄桑之感。
四、羈旅詩
羈旅就是漂泊之意。在詩歌中,用羈旅往往具有無可奈何的意思,也就是說不是主觀不回家,而是客觀沒條件回家。古代人外出,不是在很短時間就可以回家的,無論得意,或者失意,也無論做官,或者經商,都會久居在外,時間長了,自然會想到家鄉及其親人的。所以,羈旅詩表達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羈旅之苦,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幽憤之情以及對安定幸福生活的嚮往等等,
對於羈旅詩詞,我們在鑒賞中要注意以下方法。
第一、情景結合
詩人或者主人公在外時間長了,往往會觸景生情,產生對家鄉和情人的思念之情。所以,鑒賞這類詩歌,表現抓住情與景的結合。這類詩歌,詩人雖寫了「眼中景」,卻抒發的是「心中情」比如,歐陽修的《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詞作上片前三句是對春景的描繪,後兩句轉入對離愁的敘寫。其意思是離愁隨著分別時間之久,相隔路程之長,越積越多,就像眼前這伴著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樣,來路無窮,去程不盡。這個比喻,妙在即景設喻,觸景生情,亦賦亦比亦興,是眼中所見與心中所感的悠然神會。從這一點來說,他比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顯得更加自然。
第二、變換視角
變換視角,或者稱視角挪移。在詩歌中創作中,詩人不寫自己感受,而是從對方入手,通過設想對方的行為動作,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懷的藝術手法。理解羈旅詩歌主要是寫羈旅在外而無法歸家的人寫的思鄉戀家之作。這類詩歌,除了直接表現詩人的情感外,也有詩人借寫對方來表現自己思念之情。
1、不寫自己而寫對方
不寫自己而寫對方就是說,本來自己思念對方,卻不直接寫,而是說對方思念自己。這種方式在這類詩歌中的審美價值很大,不但增加了詩歌的曲折度,而且將詩意推進一層,加深了思念情感。比如,王維的思鄉名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情感特徵就是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看看全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首句寫「作客」,次句寫「思親」,都是實寫,都是樸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後兩句筆鋒一轉,轉向了虛寫。詩人馳騁想像的翅膀,跨越空間,設想在重陽節的這一天,遠在家鄉的兄弟們定會象往年一樣登山眺望,也一定會按照傳統的風俗插戴茱萸,暢飲黃酒,同時也一定會想念自己——遠離家鄉的手足。這裡,詩人通過說親人想念自己來反襯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正如清人張謙宜所說:「不說我想他,卻說他想我,加一倍凄涼。」
2、想像與對方的團聚
這種方式就是說,詩人本來異地他鄉思念家鄉的親人,而詩人就設想與親人團聚的景象。這樣寫,把本來很難團聚的情景設想出來,更能表現詩人的思念之情。比如,杜甫被叛軍捉到淪陷的長安,望月思念留在鄜州的妻兒,寫了首《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依虛幌,雙照淚痕干。詩人首先寫了「今夜鄜州月」的妻子對自己處境的揪心後,在頸聯又接著想像「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的妻子望月愈久思念愈深的情景,最後,把相倚帷薄,月光雙照、共舒愁緒的希望寄托在不知何時的未來。這樣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實則更加表現了詩人自己對妻兒的思念。
第三、觸景生情
觸景生情也就是寫詩人(或者抒情主人公)在登高望遠,望遠思親,思親不得而憂愁,或者見物抒情,觸景生情等的表現手法。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東都洛陽,在唐代是一個繁華的都市。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春,李白離開長安,泛舟黃河東遊,後來寓居洛陽。開元二十二年的一個春風輕拂氣候宜人的夜晚,白日里車水馬龍的喧囂和雜沓的人聲,都寂靜下來了,忽然,一聲幽怨婉轉的笛聲傳來,它像一股春風,吹拂著整個沉浸在寧靜中的洛陽城。玉笛吹出了凄清的別離之曲《折揚柳》,惹起遊子們的一片思鄉之情,詩歌以「誰家」起,以「何人」結,笛聲無端而起,鄉情油然而生。遊子的潛意識,經笛聲一調弄即引發起來,可見遊子無日不思家,無時不懷念家鄉。
五、邊塞詩
邊塞征戰詩歌指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一個以反映唐朝邊界戰爭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詩歌。
第一、這種類詩主要有以下幾類:
1、反映邊塞的山川景物和風土人情;
2、表現從軍邊塞、殺敵報國的意志;
3、謳歌邊塞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鬥精神;
4、抒發禦敵建功的願望和安邊定遠的思想;
5、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6、諷刺統治者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
7、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第二、這類詩歌的主要風格
在創作風格上多以雄渾豪放、奔騰峻偉見長。盛唐邊塞詩派的出現,開拓了我國古代詩歌題材的一個廣闊的領域,表現了盛唐時期激昂壯闊的時代風貌。
第三、分析鑒賞這類詩歌方法
1、知人論世
由於這類詩歌源於一定的歷史背景,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就邊塞詩來說,它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是最能體現國運興衰的作品,因此,在分析鑒賞這類詩歌時,首先必須做到知人論世,然後才能推敲詩歌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1)了解詩人及其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
(2)了解詩的主要內容。
以下以李賀的詩歌為例,說說對詩人詩歌內容的了解。就李賀來說,詩歌主要內容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諷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會現象。他寫這類作品,主要表現了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無能,藩鎮割據的禍國殃民,貪官污吏的橫行不法,下層人民的受苦受難,進一步激發詩人的憤慨。
個人發憤抒情。李賀有積極用世的政治懷抱,雖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纏身,其詩歌究反映了在官時的生活感受。
寫神仙鬼魅的題材。李賀是一個青年詩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現的「死」字卻達20多個,「老」字達50多個,反映了他對好景不常、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
詠物等其他題材。在這類詩歌中,詩人藉助詠物等來抒發了作者的懷抱,給人以很深的感受。(以上來源《中國文學史百題解讀》)
(3)詩歌分析
下面分析詩人李賀的《南園十三首(其五)》,詩歌如下: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詩歌寫道:「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首先,詩人用十四字一氣呵成,不但節奏明快,而且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只構成了特定句式,而且強調了反詰的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我們從這裡可讀出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焦急萬分,恨不得身佩寶刀,奔赴沙場,保衛家國的複雜感情。
接著寫道:「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面對如此情況,也不禁要問:封侯拜相,繪像凌煙閣的,哪有一個是書生出身?這裡詩人運用了祈使句和設問句,其中的「牢騷」的意味顯得更濃郁。其實,這是詩人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
2、情感基礎
在詩詞鑒賞者,情感基礎往往可以通過詩詞中的審美意象來獲得。審美意象,也許就是一個詞語,或者就是一個短語,甚至也可以是一句詩。以此,鑒賞這類邊塞行役詩詞,在注重明確的邊塞征戰的題材下,抓住詩詞中的審美意象,感受不同詩歌各自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們具體分析王翰的《涼州詞》。全詩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 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對於這首詩,歷來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應用低沉、傷感、悲涼、反戰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詞,另一種觀點以清人施補華為代表,他評論後兩句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便妙,在學人領悟」。
詩歌首先描寫了歡宴場面:耳聽歡快、激越的琵琶聲,戰士們神采飛揚,暢飲正酣,一陣痛飲後,便醉態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鬆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麼,醉就醉吧,就是醉死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見三四兩句是席間的勸酒之語,而並不是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徵的「理由」。「醉卧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宴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通過以上簡析,這首詩歌的情感基礎就是樂觀與豪邁,積極與奮進的唐代精神。
3、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應該說是多樣的,但就一首詩歌來說,其方法就是那麼幾種,這主要取決于思想情感的表達需要。這就需要鑒賞者去把握。如,杜甫的《前出塞》詩人就用了前後對比,先揚後抑的手法。詩歌如下: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詩的前四句,很像是當時軍中流行的作戰歌訣,頗富韻致,饒有理趣,深得議論要領。兩個「當」,兩個「先」妙語連珠,開人胸臆,提出了作戰步驟的關鍵所在,強調部隊要強悍,士氣要高昂,對敵有方略,要做到「智」和「勇」結合。前四句總結戰鬥經驗,後四句卻寫如何節制武功,力避殺伐的本旨。前後對比,先揚後抑,表現了詩人既擁強兵,又以「制侵陵」為限的思想觀點。
總的來說,這類詩歌的表現手法也是多樣的。分析詩歌的表現手法,是有助於把握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六、山水詩
山水詩就是描寫山水和田園詩歌。中國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詩人眾多,風格各異。在山水詩歌發展史上,陶淵明等詩人形成我國東晉田園詩派,謝靈運、謝朓等詩人形成我國南朝山水詩派,王維、孟浩然等詩人形成我國盛唐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
第一、山水詩的共同的特點:
1,濃郁的鄉野氣息
山水田園詩就是詩人以濃墨重彩描寫大自然的山水、草木以及田園風光、農家生活的詩歌。如,孟浩然的《過故人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作首聯交待了事情的緣由後,頷聯即寫詩人進村時所見的自然風景。詩人好似信手拈來農村常見的風景,但平淡之中可見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錘鍊。這兩句不僅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村邊棵棵濃密的綠樹,村外坡坡橫斜的青山,為我們呈現出一幅清新鮮明的山村風景畫;而且一個「合」字,一個「斜」字,更將綠樹環抱山村,青山橫斜村外的神態點化出來,彷彿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諧,依依相合,洋溢著濃厚的情韻,極富親切感和感染力。
頸聯寫進屋後主客暢談的情景。如果說,頷聯是描繪整個村莊大環境的話,頸聯即是勾畫故友農家的小環境:室外是打穀的曬場和菜園,室內是農家的酒菜和農事的談吐,一股濃洌的田家風味和盤托出。尾聯則描述了他日之約,可以說,真是情韻深長,情融於景之中。
2、境與景的結合
這裡說的「境」首先是心境。也就是詩人的情感與外在景物的結合體,是詩人心中已經具有的一種意境。境與景的結合就是說詩人的心境與面對的山水草木、鳥語花香等結合而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是境與景再度結合而形成的充滿生命意識的高遠的境界。如,杜甫的《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從景物的描寫來看,第三句和第四句寫動態的飛燕與靜態的鴛鴦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又與一、二兩句描寫的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在從詩人的「境」(心境)來看,詩人經過長期的顛簸流離,加上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內心希望能過上安寧的生活。而今,這樣的願望暫時得到實現,面對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景象,不由得表現出歡愉的情懷。
3、景物從屬情感
詩人寫詩不是為寫景而寫景,寫景就是為了抒情,景是為情感服務的,所以,在詩歌中,景物是從屬於情感。也就是說,詩人筆下的所有山水景物說到底還是為人物感情的抒發服務的。如,杜甫的即景小詩《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一首安史之亂平定後,杜甫得知故友嚴武還鎮成都消息後寫的一首小詩。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歡愉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出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兩句連用四種鮮明的顏色,構成一幅絢麗的圖景。
接著的兩句,上句寫憑窗遠眺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氣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見。下句寫向門外一看,可見到停泊在江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很常見的,但「萬里船」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所阻,船隻一般是不能航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如何不喜上心頭呢?所以,這些景物的描寫,都是為了抒情。
第二、山水田園詩歌表現手法
由於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鍊。這類詩此通過諸如「白描」、「襯托」、「倒裝」等手法,達到「借景抒情」、「寄情於景」的抒情效果。
1、倒裝手法
把正常的語言進行倒裝,其作用如下:
首先,突出表達的對象
在詩歌中比比皆是。比如,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一句主語倒置了,應是「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杜甫《秋興》:「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這一句不僅主語倒置,而且目的語也倒置了,應是「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 。通過倒裝,突出了詩人所要表現的對象,提高了審美表現效果。
其次,合聲律的要求
近體詩,為了適應聲律的要求,詩人們常常對語序作適當的變換。我們以詞為例,看看因聲律的倒裝情況。例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最後兩句:「西北望,射天狼。」本意是:「望西北,射天狼。」因為按詞譜這兩句是"平仄仄,仄平平。"所以不得不把仄聲望"字調個位置。又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前三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意思是:在這千古江山裡,英雄孫仲謀,已無處可覓!因為按詞譜「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因此語序需要作這樣的變動。
2、襯托手法
《文學寫作辭典》說,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這種「烘雲托月」的修辭手法叫襯托。運用襯托手法,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使之形象鮮明,給人以深刻的感受。在詩歌中,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營造一個特定的環境來為作為人物活動背景。這樣,詩歌表面看來是在寫景,而實則是通過景物襯托出了人物的處境,也表現了詩人的情感。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我們從表面看,這是一首寫景詩,但仔細閱讀,實則是一首寓情於景的抒情詩歌。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十分苦悶,於是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孤傲的情感,抒發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和孤憤的。
七、禪理詩
禪宗是中國佛教史上流傳時間最長、分布範圍最廣、影響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時期的慧能是禪宗的實際創始人。慧能禪宗與中國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與印度傳入的佛教有別,是最具佛學禪宗特色的中國佛教宗派。唐代佛教禪宗偏重於探討個體與自我和諧,與儒家美學的「率性而行」、道家美學的「自然無為」等也有一定的相通之處。禪宗主張悟「道」,而「悟」是其根本。禪詩就是禪與詩的結合。正如元好問所說的:「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
據《景德傳燈錄》記載,神秀與慧能的一段對話,就是用詩歌的形式來表現禪意的。詩歌如下:
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不使有塵埃。
——神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此間本無物,何使有塵埃。
——慧能
禪宗的觀念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這在詩歌中得到表現。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在詩歌中,主要體現在「以禪入詩」和「以禪喻詩」兩方面。如果細分起來,正如袁行霈老師在《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中所說的「以禪參詩、以禪衡詩和以禪論詩的區別」。
第一、禪在詩歌中的表現
1、以禪入詩
以禪入詩就是把禪意引入詩中。有些作品是用禪語闡述了禪意,所以,只有詩的軀殼,而無詩的內涵。如,蘇軾的《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詩歌在筆墨之中,寓於禪意。
如,王維的詩歌《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這首田園詩描繪的是一幅安逸、明快的鄉居生活圖景,表現了仕途屢經升沉的詩人著意追求的自然樸素的隱逸生活中獲得感悟和超脫的人生理想。王維對隱逸的嚮往,從直接的現實意義上來說,是由於當時不如意、險惡的政治環境和佛教禪意的「無生」觀念的影響。
2、以禪喻詩
以禪喻詩即以禪參詩、以禪衡詩和以禪論詩三種形式。
(1)以禪參詩
以禪參詩就是以參禪的態度和方法去欣賞和閱讀詩歌作品。這種以禪參詩的形式,最早的是蘇軾的「暫借好詩消永夜,每逢佳處則參禪。」講究頓悟。另外,用參禪的觀念來說明詩歌創作,主張靈感、頓悟,主張藝術上渾融原沉,追求整體意識的和諧,而不執著於言句。如,宋代無可的《學詩詩》:
學詩渾似學參禪,竹榻蒲團不計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閑拈出便超然。
又,
學詩渾似學參禪,自古圓成有幾聯?
春草池塘一句子,驚天動地自今傳。
我們從無吳可上面兩手詩歌中可以看出,他就把參禪的態度用於詩歌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以禪衡詩
以禪衡詩的代表人物是宋代的嚴羽。他的《滄浪詩話·詩辨》中標舉以禪衡詩的旗幟,他用自己的以禪衡詩的觀念把中國原有的詩分為三個等級:漢魏晉盛唐,大曆到中唐,晚唐,並用禪宗的大乘、小乘以及聲聞辟支佛三個等級來比附。他主張詩有妙義,而漢末以前,不假悟之悟,盛唐以前的詩透徹之悟,大曆以前的詩是一知半解的悟。禪在言羽的理論觀念中僅是一種比喻。
3、以禪論詩
以禪論詩在宋代最為豐富,宋代以禪論詩的代表吳可,他與蘇軾以禪喻詩有別:蘇軾偏重於欣賞,吳可偏重於創作。除了吳可以外,嚴羽的以禪論詩也比較有名。嚴羽認為,詩與禪都要妙悟,表現為對禪的見識力,在詩中表現為藝術感受力。他認為「學力」與「妙悟」相比,妙悟是第一位的。妙悟之始的好處在於透徹玲瓏,不可聚合,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花,言有盡而意無窮。按照這種要求,詩歌就應該擴大其容量,通過有限的字句,給人以無窮的啟示,強調詩歌語言的彈性,以及詩歌意象的多義性。
第二、詩歌中禪意分析方法
詩歌中禪意的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頓悟自然
佛的最根本就是頓悟。對生活自然的頓悟是詩人的一種思維模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情感表達方法。它具有超脫現實,走進心靈的快感,也有因頓悟而得的解脫所產生的愉悅。有「詩佛」之稱的王維可謂是這方面的典範。其《終南別業》是之類詩歌的代表作,全詩如下: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前人對其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句頗有讚譽,認為其有化機之妙。「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的意思,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似無路可走了,於是就坐了下來。「坐看雲起時」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雲本來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們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雲無心以出岫」的話。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揭示詩人王維此時心境的閑適。所以,宋人蘇庠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說:「此詩造境之妙,至與造物相表裡,豈直詩中有畫哉?觀其詩知其蟬蛻塵埃之中,浮游萬物之表者也。」也就是說不拘泥於事物的表面,不被表現所蒙蔽而感悟到內在的本質。
2、體察物理
禪宗講究從日常生活中悟道。「道」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時每刻都有「道」的存在,關鍵是需要人們從平凡的生活中悟出來。這裡的「道」也就是一種佛理(或者說事理)。在詩歌中,事理的感悟並不是抽象地說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現。
(1)事理表禪意
借景抒情就是詩人通過景物的描寫,把思想感情寄寓其中。對於詩歌來說,「貴含蓄,忌直露」,體物抒情曲盡其妙,景物和情感互生互隔,相互統一。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詩的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寫得景象壯觀,氣勢雄闊。首句寫落日西沉,突出了廣闊的天際景象。次句寫黃河流歸大海,詩人由近望到遠。詩人雖在黃鶴樓,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生的意中景,是把當前景和意中景融合為一的寫法。這樣虛實結合的寫法,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境界自然而出。接著的第三句寫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第四句就予以回答了第三句的問題——更登上一層樓。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過程,而含意深遠,耐人尋味。這裡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2)細節表禪意
細節源於生活,是生活真實的表現。因佛在於悟道,所以,在很多以禪入詩的詩歌特別重視細節。如,蘇軾的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在這裡抓住了早春時節的細節,不加修飾地寫了出來,構成了一幅形象生動的春江畫圖。其中,「春江水暖鴨先知」句點出了「鴨先知」。這一細節,不但表明了鴨與水而先知的關係,更表現了畫面中無法表達的群鴨的「內心世界」,實現了物與心的結合。
(3)聯繫表禪意
聯繫表禪意就是通過事物之間的關係來表現一定的哲理思想,悟出一定的禪理。比如,宋代詩人蘇軾的《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詩人通過「琴」和「手指」的關係,表明了二者的結合才能產生「琴聲」的道理,也就是事物整體美的產生源於事物間和諧統一。這樣的道理在佛教中,就是一切都是因緣結合而成,事物與事物之間只有發生了聯繫,才得以存在的思想表現。
總之,禪宗美學一方面重視直觀感受的審美體驗來表達和傳遞那些本不可以表達和傳遞的東西,另一方面認為文字(詩歌)都是群體所共同遵守的普遍規則,要想真正到達或把握本體,僅僅依靠這種共同的東西是不夠的,只有憑藉個體的親身領悟、體會,才有可能進入無限豐富多彩、活潑流動、生機盎然的自由境界。
八、閑適詩
閑適詩(閑適隱逸詩詞)就是寫某些詩人(抒情主人公)看不慣官場的勾心鬥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間,與鄉人為伍,與明月作伴,抒寫清閑安逸生活,吟詠情性詩詞。這類詩詞主要有以下特點,也是在欣賞也就從這幾方面思考。
第一、閑適詩的特點
1,寧靜安適的氛圍
描寫寧靜的氛圍,表現多為悠閑、祥和。如宋人陸遊的紀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七律詩的頷聯與尾聯為後人所稱道。詩的頷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見的景象和內心的感受。這聯流水對曲折鮮明,圓轉流美,極好地勾畫出江南農村山嶺重重疊疊,溪河四環交錯,道路彎彎曲曲,村莊繁花掩映的美好風光,表現了詩人初次探訪面對的一幅幅畫面各異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動和由衷讚歎。這種對進行之中不斷變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繪,富有耐人尋味的理趣:寓示人們只要勇於探索,終能衝破困境,到達光明的彼岸。
尾聯中充分表現了詩人與農家心會神契、親密無間的友情,以及對農村生活的熱愛。特別是詩人為日後的再訪勾畫了如詩如畫的優美動人的境界——月色下,詩人乘興手拄拐杖,踏著月光,悠閑地微笑著漫步而來,在鄉村夜晚的一片靜謐中,輕輕地敲響了農家的柴門。其實就是對這樣恬靜自由生活的嚮往。
2,濃郁的鄉村氣息
宋代詩人翁卷的《鄉村四月》,就描寫了江南農村初夏的美麗風光: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詩的前兩句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象。表明了河水漲滿、水田映著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同時,詩人在描繪出初夏時節江南地區如煙似霧、迷濛一片的毛毛細雨中,又描寫了子規鳥的鳴啼聲,暗示了農忙季節的到來。接下來的兩句寫農事,突出了農事的繁忙緊張和農家的辛勤勞苦。可以說,整個詩歌都表現出濃郁的鄉村氣息。
3,質樸清新的風格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我們比較熟悉的辛棄疾的《清平樂》是最能體現江西東部農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也能表現之類詩歌那質樸清新的藝術風格,全詞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我們從詩歌的意象來看,首先就寫景。詩人運用了「茅檐」、「溪」、「青草」等,這本是農村司空見慣的自然之物,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就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其次就是寫人。詩歌中寫了一對翁媼,身邊有大、中、小三子。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織鳥籠,小兒卧剝蓮蓬,尤其是「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把小兒子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調皮玩耍,溪頭卧剝蓮蓬吃的神情寫得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其中的「卧」字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活躍紙上,可謂神來一筆。詩人通過寫景和寫人就把充滿著一片生機、和平寧靜、樸素安定的農村生活景象真實地反映出來了。這樣的構思,不僅巧妙,而且還有「原生態」的質樸清新。
第二、閑適詩表現手法
這類詩詞的表現方法是多樣的,諸如,直接描寫山川田園景象,或者通過簡單的敘事,或者通過白描來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或者藉助細節描寫等。在此,就不作分析了。
總之,對於閑適詩來說,我們在分析時,不要看到字面上的美好景象,也不要僅僅看到詩人平靜的描述,而要看到這平靜水面下涌動的波瀾,看到詩人心中的抑鬱與不平。這樣,才能進入詩歌的境界,感受詩歌中所蘊含的詩人思想和深沉的情感,才能獲得審美認識和審美享受。
分類鑒賞詩詞,是從橫向去分析詩詞,這不但有助於把握同類題材的共同特點,把握賞析方法,也有助於讀者感受不同詩人的特點,從而走進詩詞世界,並能更深地去鑒賞詩詞,最終實現提高認識詩詞的水平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我選擇了八類詩詞,僅僅是整個詩詞家庭的一角。在闡述中,特別是對各類詩歌特點的把握,分析方法的選擇以及實例的分析,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確實難以到位,存在很多遺憾,甚至錯誤。這隻有在今後的學習中不斷改進完善。
推薦閱讀:
※八字預測的步驟與方法(1)
※常用婚配方法
※去除霉運的常用方法(非常全面,馬上收藏)
※鬼谷星推算方法
※處世:有幽默才叫聊天——幾種幽默好方法!讓你聊天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