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與酒之 李白:一醉累月輕王侯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人譽之為詩仙,同時也被稱為酒仙。李太白能詩會詞,工於書法,且精通劍術。一生好雲遊四方,求仙學道。少有輔弼帝王、建功立業之志。一生中經歷過兩次仕途生涯,但都未受重用,便整日飲酒賦詩,終因狂放的性格而遭放逐,後重病而逝。 少年李白,是遊走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位遊俠。與其他仗劍走天涯的遊俠不同,李白的劍,是他腰間的那柄酒葫蘆。走到哪兒便喝到哪兒,這是他最異於人的獨特俠風。 李白好酒,這是眾人皆知的,杜甫的一首《飲中八仙歌》便可為證。「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太白飲酒一斗,便可成詩百篇,看來酒作為催生名篇佳作的催化劑在李白身上作用得尤為明顯。而整日飲酒的李白之所以被人美譽為「酒仙」而非「酒鬼」,皆歸功於他「詩仙」這一稱號吧。
李白醉酒圖
李白樂於他的詩酒人生,大概是受陶淵明的影響。他在《山中與幽人對酌》中曾寫道:「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這句「我醉欲眠卿且去」引用的是陶淵明「醉石」的典故。相傳歸隱田園的陶淵明整日以酒為伴,常與朋友對飲,醉了直接跟好友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卧在附近的大石上便呼呼大睡。久而久之,這塊石頭上竟成人形。不避抄襲的嫌疑,將這句話引用得如此直接率直,可見李白對陶淵明是仰慕至極。 李白雖敬仰陶淵明,但在政治上,卻與之持不同態度。陶淵明當年因看透了官場的黑暗,之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棄官歸隱,而李白則始終對做官充滿渴望之情。他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的才華終有一天能夠施展。在得到第三道入京詔書後,他高興地赴京任命。臨行前置酒一席,賦詩一首,高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展鵬程的心態溢於言表。
力士脫靴,貴妃捧硯
李太白嚮往功名,但卻傲視權貴。史書上記載,李白在翰林任職期間,常常沉飲。一日,唐玄宗命他為楊貴妃撰寫樂詞,醉不醒人事的李太白提筆便成數十章。太宗大悅,見他衣衫破爛,便賜其衣物。太白因醉無法更衣,便使喚皇帝身邊的寵宦高力士為其脫靴。高力士自視尊貴,但因皇帝在前,遂應之。「力士脫靴」這一成語便出此處。李太白的任性恣意、不畏權貴的精神也由此可見一斑。當然,醉酒加輕狂,被饞毀是避免不了的。 李白一生渴望建功立業,但因不遇識才之君,政治上的抱負終成泡影。他於酒中尋找消除多如青絲般愁苦的方法,且歌且飲,笑傲天下,蔑視功利。豈非一醉累月輕王侯,與爾同消萬古愁。
推薦閱讀:
※「行路難,行路難」這句話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大詩人李白在前妻死了之後不久:竟靠寫一首詩換來了第二個老婆
※蘇軾書《李白仙詩卷》(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李白
※假如音樂才子許嵩穿越到古代,可以和李白,杜甫,蘇軾比才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