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法則,是所有時間管理技巧的精華!

Learning Your Way

來自心靈的圈子

05:12

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的時間,但是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效率。學會時間管理,是這個時代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自我增值方式。

——by 圈姐

這套法則,是所有時間管理技巧的精華

作者:Lachel 出處:L先生說(lxianshengmiao)

如何才能最高效地利用時間?

我將無數的時間管理技巧,總結歸納成了這套「12345法則」。都是非常經典的技巧,容易上手,並且切實有效。

任何一個人,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都可以掌握,並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一件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一段時間內,只做一件事情。這也是這套法則的核心。

很多人在工作中,習慣讓思維不斷地跳躍。一邊開著微信聊天,一邊工作。寫一會報告,刷一下網頁,查一下資料,收一下郵件,做一下數據,回應一下客戶……

這樣的後果就是,你永遠都沒有辦法獲得真正的專註。

專註,是這個時代最可貴的一種特質。這個時代有太多的信息和誘惑,

我們時刻都在接收著大量的信息,但越是這樣,我們越是擔心:我是否錯過了什麼信息?有哪些信息需要我去處理?如果我沒有處理,會不會產生什麼後果?

於是,每個人都非常焦慮,焦慮於對信息的「不安定感」。

而我想說的是,其實,我們每天接收到的信息,99%都是無關緊要的。

最重要的是你手上正在做的事情。專註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品質。

因為定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永遠是他的產出。把一件事情做到100分,勝過把一堆事情做到80分。在商業社會上,完美跟合格之間的差異,往往是數以百倍計的。

但是,在一件事情上面投入太久,容易產生兩種心理:一種是對於結果和預期的不確定,另一種是長時間缺乏反饋的空虛。

這兩種心理,都會迫使我們去尋求更短期、能夠獲得即時反饋的行為,使大腦獲得新鮮刺激。

如果你受制於這種心態,就很難真正把事情做到100%的極致。而這,也正是優秀人才和普通員工之間的差異所在。

兩個步驟

當你有一個新任務需要去做時,不要著急下手,按照這兩個步驟去做:

第一步:思考。它能否在一兩分鐘內快速完成?

第二步:行動。如果可以,立刻著手完成它;如果不行,把它記下來,安排時間去做。

舉一個最常見的場景:你專心工作了半小時,打算休息5分鐘,再著手去做下一項任務。這時,你打開微信,發現同事希望你給他傳一份資料,你應該怎麼做?

最好的方式是先思考:幫他找這份資料,需要花多長時間?如果僅僅是舉手之勞,一兩分鐘就能搞定,就馬上找給他。

如果比較麻煩,需要整合,那麼回復他:我現在比較忙,一會有空了再弄。然後,把這件事情記在清單上,等有空的時候再去做。

這個原則的目的是避免我們的計劃受到干擾。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明明制定好了計劃,但是一天下來,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做。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整天都在處理應急的事情和別人的事情。

制定的計劃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干擾。那麼,如何才能最大化地保證計劃的效果,降低干擾呢?

這就需要插入這兩個步驟:對所有干擾進行快速預判:是立刻執行,還是寫到計劃裡面,等待下一步去執行?然後,再按照預判結果去行動。

區分的標準,建議是2分鐘左右。它能夠實現一個平衡:既可以把細小的瑣事儘快搞定,避免別人等太久;又可以避免計劃中斷,一直忙於應對外界的影響。

其實,延伸來講,任何事情,都需要思考和行動兩個步驟。

對於一項判定超過2分鐘的任務,我們可以再次進行分析:這個任務,是可以立即執行,還是需要先進行思考和規劃,然後再執行?

如果是後者,我們就可以在清單上,為它留出思考和執行的時間,再在合適的時間,按照安排去完成。

三個清單

在第二點中,我們記下來的任務,如何呈現在清單上,並安排合理的時間段呢?這裡參考「AFD清單工作法」,所有的任務,都可以分成三大類:

01.可以明確執行的(Action)

02.需要進行思考的(Focused)

03.簡單,瑣碎,不重要的(Dessert)

對於第一類,盡量留出整段時間專註去做,屏蔽一切干擾。具體每段時間以25分鐘到40分鐘為宜,如果狀態非常好,注意力極其集中,也可以適當延長。

對於第二類,可以在你完成一個任務,需要放鬆和休息的時候去做。這樣可以激活大腦不同的區域,讓負責執行的部分得到休息,同時維持大腦的活躍和動力。

也可以放在碎片時間去做。例如,我常常會把撰寫文章分解成思考結構、尋找選題、尋找切入點等任務,利用乘車、步行、吃飯等閑暇時間去做。

至於第三類,可以在自己狀態低落、情緒消沉的時候去做。一方面見縫插針完成這些事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不斷積累成就感,讓自己擺脫低落的狀態。

講時間管理的文章很多,有的會說先做最困難的事,後面會更順手;還有的會說,先從簡單的做起,逐步積累成就感,讓自己狀態得到提升。

其實這要看你的狀態。如果你狀態高漲,精力充沛,那最好按照優先順序,先全力以赴解決最困難的事情,如果你狀態不佳,那就從簡單的做起,以期恢復狀態。

總而言之,利用好這套「AFD清單」,就可以讓每一天的時間,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四個象限

那麼,寫在「Action」和「Focused」裡面的事項,應該按照什麼順序去做呢?這裡需要用到一個非常經典的技巧:四象限法。

所謂四象限法,就是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緊急性兩個維度進行分類,進而得到四個象限:

01.重要且緊急

02.重要不緊急

03.不重要但緊急

04.不重要且不緊急

接著,再根據這四個象限的內容,安排不同的應對策略:

第一類:重要且緊急的事優先去做。

它們應該被寫在「Action」中,有明確的執行步驟和標準,可以立刻行動,不需要經過思考。

第二類:重要不緊急的事,每天安排固定時間去做。

它們有兩類。一類是每天堅持的習慣,比如背單詞,健身,讀書等。這一類應該寫入「Action」,並有明確的執行步驟和方式。

這類是需要思考的問題,以及沒有明確分解的任務。這一類,應該處於「Focused」之中,通過安排碎片時間思考,對它們進行剖析,分解,從而,從「Focused」中轉移到「Action」,並設定好具體的執行步驟和時間。

第三類:不重要但緊急的事,盡量安排別人去做。

這一類事情,包括回應,對接,等等。如果可以,盡量讓更適合的人去做(也就是對他來說是「重要」事情的人)。如果不得不自己去做,盡量簡明扼要,以結果為先,快速落地,不要在上面花費太多時間。

第四類: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不要去做。

這種事情,除了浪費我們的時間,沒有任何價值。除非是需要娛樂消遣,否則不要去碰。

5分鐘

當你即將動手去做一件事情時,告訴自己:什麼都不要想,先做5分鐘再說。

理想情況下,當你去執行「Action」裡面的任務時,你應該事先已經對它做好了規劃:該做什麼,怎麼做,按什麼步驟做,需要什麼資源……一清二楚。不需要任何思考,就可以立刻動手。

但實踐中,很多時候,未必能做到這樣。你可能會耽于思考,會畏手畏腳,會沉吟不定。這其實是最浪費效率的做法。

很多時候,明明確定好的任務,也許就在你反覆思考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被拖過了時間。你會驟然發現:怎麼這就下午了?我還什麼都沒做呢!

這也是許多拖延症患者的癥結。總是對一件事情抱著種種疑慮和擔憂:我要是做不好怎麼辦?會不會產生什麼問題?是不是還會有更好的方法?諸如此類。

但其實,我在前面已經提過:大多數的任務,都需要經過兩步:思考和執行。執行的時候,不要再花時間去思考 —— 這是「思考」這一步裡面,應該完成的事情。

以撰寫文章為例,假設我把撰寫文章分成兩部分。思考部分,Deadline為4號晚上24點。執行部分,Deadline為5號晚上24點。

那麼,當時間走到4號晚上24點的時候,即使我覺得還有幾個地方不夠完善,也得停下來。因為思考的時間已經到極限了,如果再花時間,就會導致後面的執行被拖延,我就沒法在5號晚上24點前完成這篇文章了。

同樣,在執行的環節,即使自己不夠滿意,也不要再花時間去反覆思考,因為這樣只會導致計劃被打亂。

而避免這種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始終保持這種習慣:當需要「執行」的時候,不要遲疑,先立刻開工,先做5分鐘再說。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當你開工之前,你會猶豫、躊躇很久;但是當你開工之後,你就很難停下來了。契可尼效應的存在,會讓你一停下來,心裡就始終挂念著未完結的事情,從而降低你在其它事情上的投入。

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行動了再說。這也是消滅拖延症的最好方法,用行動倒逼思考,把一切拖延,扼殺在搖籃里。

  • 推薦閱讀:

    [轉載]生死未卜無虛言,子平法則卻出奇
    平衡用神法則(一)
    再婚夫妻幸福長久法則
    【穿搭法則】不同色彩的大衣究竟應該如何戴圍巾?
    第十章:特殊法則運用

    TAG:時間管理 | 管理 | 時間 | 法則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