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回國遊記十五:京郊覽勝

回國前計劃得好好的,打算從老家回北京的路上在南京和濟南停兩天,看看中山陵,逛逛夫子廟,再爬上泰山看日出。其中爬泰山是謀劃最仔細的,多次在網上查資料,還從博友那裡討主意。可計劃跟不上變化,南方的悶熱氣候把一切想法都打消得乾乾淨淨,動力沒了,行動也就沒了。下次吧,下次復下次,下次何其多嘛。 回到北京是次日中午時分。我和肉胞連續作戰,下午就去了附近的一家私人口腔診所。洗了兩口牙,堵了三個洞,還拔除了兩顆並沒讓人變聰明的智齒。那裡的設備、環境、技術、服務絕對一流,一共才花了兩千多元,比美國便宜太多了。在美國拔一顆牙,如果沒買保險的話,少說六、七百美元,補個洞,也得二百多美元。因此很多在美國的中國人都會利用回國的機會,順便收拾收拾嘴裡的硬體。四個孩子是在美國箍的牙,費用加在一起夠買一輛車的,嚇人不?在此忠告朋友們,如果你要出國,最好在出來之前把牙收拾利落了再出來,除非你錢多得邪乎,得,跑題了。 回到北京,就像回到了大本營,但我們這支隊伍只休整了不到一天,第二天又繼續行動了。 老五他娘整了一輛車,加上她家的那輛,載著兩家九口人,嘀嘀嘀一前一後出發了。盼了多少年,兩家人終於一個不少的聚在了一起,多高興啊。第一站:北京懷柔慕田峪長城。 長城,我去過N次,女兒去過四次,兒子去過三次,肉胞是第一次。我第一次帶孩子們去長城是2000年,那時女兒一個10歲一個8歲,倆兒子剛滿6歲。我拉著一個推著一個,後面跟著兩個,七月的酷暑,五張臉都泡在汗里,我們娘兒五個硬是爬上了八達嶺長城的第二個烽火台!我告訴孩子們,長城是中國的象徵,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長城,你看那麼多外國人都在爬長城,咱們更得爬上去,能爬上去的都是好漢!好漢就是勇敢的中國人。啥叫愛國教育?這就是愛國教育。那次回到美國後,兒子上了一年級,自我介紹時兒子對全班小朋友說:「我是中國人,我爬上了長城!」 還把照片拿去給大家看。老師把照片貼在教室里,這讓兒子倍感驕傲。我還曾帶兩個女兒去過河北省青龍縣,登上了那裡的古長城。零七年回國,老五他爸開車,帶我們去了慕田峪長城,爬山、登烽火台、滑索道、釣魚、農家飯........,痛痛快快玩了一天,至今難忘。 這次重遊慕田峪長城,多了一個肉胞,也多了一份樂趣。孩子們對那裡更是記憶猶新,故地重遊,格外興奮,五個孩子從一個烽火台跑上另一個烽火台,讓人感嘆年輕人怎麼永遠都有那麼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熱情。

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我們都是好漢!

老二的攝影作品:噢耶!

皮猴老三爬到了烽火台的頂上:

老四在長城上跳起了街舞,怎麼樣?這套動作還可以吧?

從長城上下來,老五他爸請我們去吃了一頓「農家飯」,要我說,這農家飯肯定是富農家的飯,就那農家院就是典型大地主家的四合院,正房、東廂房、西廂房、門影、游廊,那叫一個氣派,庭院內還種著樹木和牡丹,說真的,我做夢都希望能住上這樣的四合院,多美呀。女主人說房子是自家蓋的,我問她那些柱子是真木頭還是水泥,她說都是原木柱子,還是從南方運來的呢,一共用了多少根來著,她告訴我了,我忘了。不禁感嘆京郊的農民真是富有,靠著長城腳下這片好風水,吃上了老祖宗給留下的古迹飯。

吃飽了,喝足了,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去了十三陵。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十三位埋在了這塊風水寶地,因此這裡就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皇陵建築群。十三個皇陵中,只有定陵是唯一被發掘了的陵墓,這裡埋葬著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神宗顯帝和他的兩位皇后。皇上自己永遠也不曾料到,在富麗堂皇的地宮內長眠了數百年之後,他秘密的玄宮終於被人打開,那些帶到陰間去享用的金銀財寶成了文物,自己的金絲楠木棺槨也成了展品。 也許是發現定陵地宮的過程太離奇,挖掘地宮的過程太神秘了,所以我一直對十三陵懷有極大的興趣,它的神秘始終吸引著我,以至於後來在讀完一本關於定陵挖掘始末的書之後還專門去了一次那裡。 除了去過很多次定陵,我還在長陵剛剛開放的時候去參觀過一次長陵,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這次老五爸開車,除了定陵和長陵,還帶我們去了從未對外開放,也沒有公共車輛可以到達的泰陵、茂陵和康陵。 泰陵是明朝第九個皇帝孝宗敬皇帝和皇后的合葬陵寢,它的陵恩殿已不復存在,雜草叢中只剩下一些基石。外面一扇鐵欄門上掛著把生了銹的大鎖,我們只好隔著鐵欄,用相機拍下了幾幅照片。 陵園內古柏蔽日,雜草叢生,一派荒蕪,沉睡了幾百年的皇家陵園顯得格外死寂與凄涼。那斷壁殘垣,默默地訴說著它的久遠;那紅牆金瓦,又證實著它曾經的輝煌。日出日落,斗轉星移,轉眼幾個世紀過去了,長眠在此的君主可知道世上翻天覆地的變遷?

把鏡頭拉到最近,能清楚地看到兩座殿的寶頂。還能依稀看到台階上精美的石雕。

離開泰陵,我們又去了茂陵。茂陵是明朝第八個皇帝憲宗純皇帝和他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我們到的時候,大門是敞開著的,裡面有東一堆西一堆的沙土和碎石,還有三、五個民工蹲在牆根下休息,一看就知道這裡正在對該陵進行修繕。我們見沒人管著大門,就小心走了進去,那幾個民工看著我們,沒有說什麼。當我們走近一個幽深的隧拱正想到裡面探一究竟的時候,一個農民模樣的人從裡面走了出來,他問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們說我們是遊客,見門開著就進來了。他趕緊往外趕我們,說你們快出去吧,後面有大人物在考察,要是知道你們進來了可不得了,你們快走吧快走吧,要不我的麻煩可就大了。我邊往外走邊問他能不能允許我照幾張相片,他說行,你快點照,別讓裡面的大人物瞧見就行。我問他埋皇上的地宮在哪裡?他向裡面指指,說就在裡面底下,具體在哪兒得專家說了算。看他那神秘又緊張的樣子挺好笑,我又忍不住問他:「你老說裡面有大人物,到底是多大的人物呀?」 我想頂多是文物局局長或考古研究所所長,總不會是國務院總理吧。他很雷人地說:「那可大了,可能是科長。」 呵呵,我們這兒就有兩位比科長還大的官兒呢。 台階和瓦上都長滿了野草,但琉璃瓦和紅牆的色彩依舊鮮艷。

祭台的紋飾經過了幾百年的風霜雨雪,依然非常漂亮。祭台上的石制器皿其本完好。

這裡顯然遭到過人為的破壞,一片亂石碎瓦。希望類似的事情千萬別再發生,永遠也不發生。

看到了一堆歷史遺留的碎片,希望不僅僅只是將它們撿拾起來,還希望看到它們能修補和復原歷史的原貌,使其閃爍自身的光華或暗淡。

經過多年的風雨侵蝕,茂陵已殘破不堪,更顯出它的滄桑。明樓的上半部分已經開始塌落,甚至讓人有些不敢走近它。後來在網上看到消息,就在我們去過以後的第三個星期,政府對茂陵的搶修工程正式開工。照片上看到的這座明樓已全部被安上了鐵架,還有一幅大紅橫幅:「文化遺產,人人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 但就在這篇遊記剛要寫完的昨晚,老五他娘告訴我,說報上說茂陵的修繕工程要暫時停工,明年再接著修。沒想到我照的那些照片竟成了茂陵修復前最後的紀念了。

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們抓緊時間又去了康陵。康陵是明朝第十個皇帝武宗毅皇帝和皇后的合葬陵寢。那裡大門緊閉,門口台階上坐著兩個聊天的當地農婦,問她們康陵是哪個皇帝的陵墓,她們回答說不知道。她們應該都是守陵人的後代,無奈時間太久遠了,住在康陵村卻不知道康陵的墓主人是誰了,真有點悲哀。 十三陵周圍的村落都是以陵命名的,如定陵村、長陵村、茂陵村、泰陵村、康陵村......。守陵人的後代不斷繁衍,逐漸形成了村落,至今,村落仍大都按明朝的方陣格局排列,極具特色。 康陵大門緊閉,我們只有扒著門縫向裡面窺視。比起剛看到的泰陵和茂陵,這座康陵似乎是經過修繕的,陵園內樹木蔥鬱,殿堂高大巍峨,能感受到皇陵莊嚴肅穆的氣氛。 據說在解放前,曾有土匪在康陵的寶頂上掘開盜洞,企圖盜竊陵內珍寶,恰逢連降幾天大雨,盜洞坍塌,將洞內土匪砸死,陵園才免於厄運。

再把鏡頭往裡伸伸。

兩扇大門緊緊地鎖著,裡面不應該有人呀,鏡頭裡怎麼閃出一個人影?怪嚇人的,不會是鬧鬼吧?呵呵。

離開時,再回頭照一張。哇,好森嚴啊。請仔細找找那個門縫,前面幾張照片就是從那麼小的門縫中照到的,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也讓朋友們跟著我窺探到了康陵的內貌。等將來有一天這些皇陵都對外開放的時候,請別忘了你曾在我這裡先睹為快過。


推薦閱讀:

乘客講述與賴昌星同機回國
賴昌星遣返回國後10大看點!
你還在擔心回國被「稅」嗎?
加拿大移民部稱賴昌星回國後極小可能受酷刑

TAG:回國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