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後骨質疏鬆的「補」與「防」
俗話說「為母則剛」,再柔弱的女子,一旦當了母親,都變成堅強的代名詞。
一晃數十年,孩子長大成人、立業成家,母親卻在不知不覺中駝了脊樑,彎了腰桿。
尋醫問葯後才得知,原來是「骨質疏鬆症」在從中作祟。
絕經後後為什麼會骨質疏鬆
所謂「身如鐵打,骨似金剛」,擁有一副堅硬的骨骼常常是體格健壯的根本所在。在物質條件相對豐富的今天,人們飲食全面而營養均衡,母親大人的骨骼為何還是會疏鬆呢?
其實,骨骼並不是一個自幼長成而後保持不變的靜態器官,骨質的沉積與重建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骨形成與吸收處在一個動態平衡之中。
然而,更年期後,絕經的到來使女性體內的雌激素陡然下降,隨之而來的便是「骨吸收」功能顯著增強,相比之下,「骨形成」功能卻相形見絀。
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女性的骨骼在絕經之後出現了明顯的骨量減少,骨骼脆性增加,骨組織結構愈發疏鬆,最終發展至塌陷、骨折的地步。
始於不經意之間
歲月的痕迹總是悄然而至,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就是一種十分隱匿的疾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機體感覺不到任何的不適。
然而,隨著骨量的丟失,骨骼中「骨小梁」的厚度已經變得越來越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日常的用力、活動都能夠引發「微骨折」。
患者會常感到手指關節、腰椎、膝蓋等部位隱隱作痛,仔細查看後,局部並沒有明顯的紅腫。
如果骨量進一步減少,稍不留神則可能真的骨折。由於骨吸收過強和骨形成不足,折斷處的骨骼通常難以痊癒,二次骨折極易發生。
除了骨痛,駝背或身材變矮也是骨質疏鬆的一個預兆,這緣於椎體的塌縮。
原來,椎體之中「松質骨」佔據了相當大的體積。當骨質疏鬆時,原有的椎體便發生塌陷。
人類的脊柱由31個椎體組成,即便是每個椎體高度下降1毫米,總身高也會下降3厘米之多,挺拔的身材也會變得駝矮。
雌激素撤退的信號
其實隨著身體的衰老,無論男女,均會遭受骨質疏鬆的打擊。之所以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使女性的骨骼變化如此突出,是因為雌激素下降的關鍵因素。
因此,要預防絕經後骨質疏鬆,首要關注的是體內雌激素水平的變化。
女性在40~60歲,時常感到潮熱,月經開始變得不規律,情緒波動也越來越大時,就說明雌激素已經開始撤退了。
如果在年輕時患有乳腺、卵巢疾病,接受過抗雌激素治療甚至卵巢切除術,就更應特別注意,要與主診醫生密切的溝通,明確體內雌激素的情況。
剛開始時,可以多吃一點含鈣豐富的食物,如海蝦等海產品。同時,定期在體檢中進行骨密度測量,有條件的可以監測多項骨代謝的生化指標。
藥物補鈣的注意事項
隨著骨密度的下降,「補」與「防」的二字方針就要提上日程。
所謂的「補」是指鈣的藥物補充。通常來說,藥物主要分為鈣片、維生素D、雙膦酸鹽、激素類似物四大類,它們具有完全不同的功效。
鈣片的作用在於補充鈣的供應。
維生素D可幫助機體吸收鈣。
雙膦酸鹽則有助於體內的鈣元素沉積在骨骼之中。
至於激素類藥物,主要包括雌激素製劑和甲狀旁腺素製劑,其功能在於模仿人體的生理激素,以延緩骨質疏鬆症的發展。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補鈣並非一朝一夕,大多數藥物需要堅持服用1年至1年半方可見效。因此,一定要根據自身雌激素的情況提前預判,不能「鈣到用時方恨少」。
此外,不同的藥物種類功能不同,如何搭配是需要個性化判定的內容。一些藥物也存在相應的禁忌症,如乳腺癌術後的病人可能禁用雌激素。因此,諮詢專科醫生是正確補鈣的前提。
防止第一次骨折
「補」雖重要,但二字方針的另一半也不得忽視,所謂「防」,指的是防止第一次骨折。
「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骨質疏鬆症是以骨形成和吸收的失衡為特點,已然疏鬆的骨質變得不再堅硬,在指關節、腰椎、股骨頭、腳踝等處很容易發生骨折。
一旦骨折,病態的骨代謝狀態也不能幫助機體迅速復原,甚至拖延產生二次骨折、骨延遲癒合、骨不連等情況,讓接下來的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因此,生活中得注意一些異常的動作,特別需要預防崴腳、摔跤、背提重物,否則「厄運」將真的接踵而至。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晨。在外打拚的遊子,請為家中的母親送上這份預防骨質疏鬆的錦囊,祝願天下的母親幸福安康!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男人更年期的表現有哪些?
※細數更年期綜合征的治療:哪種效果最好
※媽媽永遠認為自己特有理怎麼辦?
※更年期 1
※如何和更年期媽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