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走近鄧小平及其理論

走近鄧小平及其理論劉毅強 《 博覽群書 》( 2011年07月07日)

鄧小平(1904-1997),中國的老百姓將他稱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領路人;鄧小平理論,我們黨將其定位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改革開放新時代的「旗幟、形象、方向」。在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90周年之際,讓我們再次走近鄧小平及其理論。

兩大歷史關頭挺身而出力挽狂瀾

第一個歷史關頭。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中國向何處去?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引發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當時華國鋒和汪東興對討論加以壓制,而鄧小平、陳雲、胡耀邦等多數同志給予積極支持,討論在全國逐步開展。1978年11月10日開始的中央工作會議,真理標準問題成為一個熱點。二百多與會者結合實際,闡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觀點的正確性和重要性,指名道姓地批評了「兩個凡是」的錯誤。黨中央為「天安門反革命事件」平反,撤銷了中央關於批鄧的文件,提出為彭德懷、陶鑄等同志平反。這次會議解決了許多有關黨和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鄧小平在會議結束時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重要講話。他指出,真理標準問題討論,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在經濟政策上,鄧小平提出一個突破性的大政策,「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鄧小平這篇講話是開闢新時期新道路的解放思想的宣言書,實際上成為隨後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同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認為,應當及時地果斷地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第一次對毛澤東思想多方面的內容作了系統的概括,指出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鄧小平一直關注《決議》的形成,他9次對決議稿的起草和修改發表意見,認為總結經驗「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決議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是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決議》曾經過全黨高級幹部四千人的討論、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討論、十一屆六中全會預備會議的討論等多次反覆徵求意見修改。《決議》通過表明,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認識程度,超過了新中國以來任何一個時期的水平。至此,鄧小平率領全黨完成了歷史轉折過程中開拓新局面和總結歷史經驗這兩件大事,為改革開放新時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2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首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明確目標。從此,這個理論有了科學定位。1987年9月,黨的十三大第一次使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概念,認為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開始「構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輪廓」。黨的十三大報告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第二個歷史關頭。1989年我國出現「六四」政治風波,1991年蘇聯東歐發生了「多米諾骨牌」的政治劇變,我國的改革開放向何處去?

1990年2月,一篇《關於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文章在北京某報發表,提出一個帶根本性的質問:「是推行資本主義化的改革,還是推行社會主義改革?」不久,一家有影響的雜誌在第一期發表的《用四項基本原則指導和規範改革開放》中指出,私營經濟和個體經濟「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就會衝擊社會主義經濟。」同年7月,北京某報發表《誰說社會主義「講不清」》,把矛頭直接對準當時頗為流行的「摸著石頭過河」和「黑貓白貓」理論。1991大年初一,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聯繫上海改革實踐、宣傳鄧小平改革開放新思想,用「皇甫平」名義陸續發表了《做改革開放的「帶頭羊」》、《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擴大開放的意識要更強些》、《改革開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備的幹部》等4篇文章。1991年4月,對「皇甫平」文章,北京一家刊物首先發起無限上綱的「大批判」,指責這些文章「必然會把改革開放引向資本主義道路而斷送社會主義事業」。接著,又有北京幾家刊物起來呼應,批判的調門越來越高,說「改革不問姓社姓資是『精英』們為了暗渡陳倉而施放的煙幕彈」云云。到了8月份,北京一家知名大報和權威雜誌也加入進來,上綱也上得更高了,而且提出批判「庸俗生產力觀念」、「經濟實用主義」等。面對這些人對改革開放的質疑、責難,甚至反對,鄧小平力排眾議,敢于堅持真理。1992年初,鄧小平毅然南巡並發表重要談話,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本質、「三個有利於」判斷標準、「抓住時機,發展自己」和不搞爭論等一系列重要觀點,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南巡談話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推動我國改革開放繼續發展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宣言書。南巡談話也可視為鄧小平人生的「政治交代」。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很快成為中央決策的主軸,江澤民在這一年2月5日春節團拜會上呼籲「大膽探索」和「加快改革」;2月28日,黨中央《關於傳達與學習鄧小平同志重要講話的通知》下發到全國各級黨組織。3月26日,北京召開「兩會」期間,一篇1.1萬字的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在《深圳特區報》刊發。第二天,全國各地報紙均在頭版頭條轉發。這篇非同尋常的通訊在民間激起了難以想像的波瀾和轟動,幾乎所有媒體都讚美這場新一輪改革是「吹遍全國的一股春風,吹散了人們心頭的猶豫、焦慮和疑問」。這一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2.8%,遠高於原先估計的6%。從這一年起,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顯著加速發展階段。

鄧小平理論成為黨和民族精神支柱

鄧小平理論是在經受了「兩大歷史關頭」的考驗後並不斷走向成熟的。黨的十四大報告就是在鄧小平南巡談話的精神指導下形成的,並對這個理論明確冠以「鄧小平」的名字,強調「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而且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黨的十四大以後,國家所有制結構發生巨大變動,私有制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到1994年,我國已有私營企業主30多萬戶,在一些沿海省份,有的私企甚至僱工超千人。如何面對私營經濟?思想理論界1995-1997年初曾有過四份「萬言書」,分別從國家安全、反和平演變、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方面,對私有化及價值取向進行全面圍攻。1997年5月29日,時任黨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講話有兩個要義,一是高舉鄧小平旗幟,二是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講話雖然沒有直接涉及所有制姓「公」姓「私」的爭論,但針對「左」的批評顯而易見。「5.29」講話的基本思想我們可從黨的十五大報告關於所有制結構的論述中明顯感受到:「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報告第一次明確了「鄧小平理論」這個科學稱謂,並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與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一起載入黨章。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的特點概括為「四個新」,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科學水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光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總起來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1999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將鄧小平理論鄭重地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鄧小平理論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這一舉措表明兩點:第一,鄧小平理論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進一步展開和運用。雖然鄧小平理論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同屬一個思想體系,但它有許多全新的、獨創的內容,而且已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體系。故又稱之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縱觀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程,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如果我們把中國革命和建設比做一篇大寫的文章,它應有上、下篇,「上篇」是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下篇」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的生命力在於面對中國的現實進行不斷創新,把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和發展。首先,它拋棄了對馬克思主義某些觀點的教條式理解和扭曲,克服了脫離生產力水平和超越歷史發展階段的那些社會主義觀念和政策,抵制了根本背離社會主義方向的思潮,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純潔性和創造性。其次,它在認真研究當代中國和世界的新情況、新問題的基礎上,正確總結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將其升華為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觀點和新的政策。正如十五大報告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同時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鄧小平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P370頁)鄧小平理論有兩大歷史性貢獻:一是繼承歷史,科學地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意義;二是開拓未來,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事業。這就是既沒有丟「老祖宗」,又敢於開創「新境界」。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以往那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是錯誤的理論,它只能把我們引向動亂;蘇東的那種所謂「民主社會主義理論」,更是完全錯誤的理論,它只能把社會主義引向毀滅。我們既不能走過去的那種舊路,也不能走蘇聯和東歐的邪路,而只能走鄧小平所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

鄧小平理論使中國煥發出活力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中共中央在悼詞中對鄧小平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

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路,鄧小平曾作詩兩句作為總結:「喜看今日路,勝讀百年書。」這兩句詩作於1993年12月13日鄧小平視察上海楊浦大橋,也是鄧小平生平最後一次在媒體上公開露面。人們常說,詩言志。據鄧小平小女兒毛毛(鄧榕)事後回憶,在楊浦大橋,毛毛曾好奇地問:「爸爸從來不作詩,今天怎麼詩興大發?」歷經了近一個世紀人生驚濤駭浪的老人回答說:「這不是詩,是我內心的話。」鄧小平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表明,從1848年馬克思寫下《共產黨宣言》開始,經過馬克思主義誕生百年的風風雨雨、經過了中國社會主義數十年的曲折實踐和改革開放十幾年的惶惑與爭論,中國共產黨終於徹底擺脫了計劃與市場屬於社會根本制度範疇的思想束縛,找到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庄大道。這是人類經濟發展史上一種全新的目標模式,教科書沒有記載,經典作家沒有論述,它突破了馬克思主義誕生百年以來人們思考的「禁區」。

《春天的故事》里有這樣的歌詞:「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蹟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人們習慣把中國改革開放比作「春天的故事」,而那位指點江山的老人就是鄧小平。鄧小平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他在毛澤東之後又成功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使我們黨和百姓懂得: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僵化封閉不能發展社會主義,照搬外國也不能發展社會主義;不解放思想搞不成社會主義,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搞不成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沒有法制也沒有社會主義;不重視物質文明搞不好社會主義,不重視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會主義。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中國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上,億萬中國人民煥發出開拓進取的創造精神,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經受住了一場又一場風險考驗。國民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綜合國力日益強盛起來,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來,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人均已超過4000美元;2010年底國家外匯儲備餘額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的改革開放是20世紀末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中國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中站起來了,我們的國家社會政治穩定,綜合國力增強,中國人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推薦閱讀:

郝金陽口訣資料》的命理論斷
圓天命理論八字模型
【八字十神理論分析大家學】(7) 食神
絲雨老師-前世今生-科學家實驗證實:4個證據表明你曾轉世輪迴
劉昌思:新時代新男女新思想新理論

TAG: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