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八大異姓諸侯王,只有兩個善終(八卦史記123)

李大嘴 大嘴讀史

漢高祖劉邦在建立漢朝後,一共分封了八個異姓諸侯王,他們分別是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韓王韓信、齊王韓信(後改為楚王)、梁王彭越、燕王盧綰。

因為盧綰是接替臧荼的位置,所以也有七大異姓諸侯王的說法。

從資歷來說,這八個人中,張耳、吳芮、英布、臧荼四個人屬於老革命,在項羽時代就已經取得了諸侯王的身份,而盧綰、韓王信、韓信、彭越這四個人是劉邦首封的。

從階級成分來說,韓王信出身韓國王族,張耳、吳芮來自官僚階層,其餘五個人都是平民出身。

從封王原因來說,四個老革命屬於劉邦拉攏的對象,韓信、彭越屬於軍功了得,不得不封,韓王信屬於安撫舊貴族,盧綰屬於夾帶私貨,「因親封王」。

但這八位異姓諸侯王只有兩人得以善終。

先說開國三大名將:韓信、彭越、英布。

韓信能力實在太強,而且有過自立門戶的案底,劉邦一直對韓信充滿警惕,時刻找機會打壓。垓下決戰一結束,劉邦就剝奪了韓信的兵權,找了個無關痛癢的原因改封韓信為楚王。不久,有人告發韓信意圖謀反,劉邦偽游雲夢,擒獲韓信,從楚王貶成淮陰侯。在陳豨叛亂的時候,鬱悶的韓信準備在京城響應,結果被呂后誘殺,三族遭夷。

韓信雖然後來是真想反,但歸根到底還是被逼的。

彭越也是名將一枚,當年楚漢相爭,正是彭越在敵後四處出擊,牽制了項羽的兵力,後來又參與垓下之戰,封王理所當然。後來,劉邦親征陳豨叛亂,路過彭越的封地,彭越混病假,沒去見劉邦,惹得劉邦大怒。彭越和韓信一樣,有人告發謀反,彭越被一擼到底,流放四川。呂后又補了一刀,把彭越從流放途中截回,不但全家被殺,呂后還把彭越剁成肉泥,做成肉羹,賞給其他諸侯,殺雞儆猴。

彭越壓根沒有造反的意思,是真冤枉。

英布之前是項羽的人,因為受過黥形,臉上被刻了圖章,又被稱為黥布。英布在項羽陣營時被封為九江王,後來投靠了劉邦,被封為淮南王。韓信彭越的死,讓同為三大名將的英布心生警惕,英布做了一些自保的措施,結果也被告發謀反,中央派出調查組,英布倉促舉兵造反,兵敗被殺。

英布實際上是被逼反的。

再說說三個漢奸:臧荼、盧綰、韓王信。

臧荼也是後來投降劉邦的,之前他在項羽陣營中是十八路諸侯之一,被封為燕王,劉邦建國後照舊。因為劉邦開始對功臣動刀子,尤其是對項羽舊部大肆捕殺,臧荼舉起反旗,同時聯絡匈奴,失敗後被殺,臧荼的兒子臧衍逃入匈奴。

臧荼也是被逼反的。

盧綰和劉邦是發小,居然還和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盧綰沒什麼本事,純粹是抱大腿混了個王爵。臧荼被殺後,劉邦不顧其他元老功臣的不滿,封盧綰為燕王。後來陳豨叛亂,盧綰暗中和陳豨聯絡,被劉邦覺察,盧綰兵敗後逃入匈奴,死於匈奴。

盧綰屬於no zuo no die。

韓王信的名字也叫韓信,是韓國的王族,為了和軍神韓信區別,一般稱為韓王信。韓王信被封王,純屬劉邦對舊時王族的一種安撫,韓王信的封地在山西,邊境很不安寧,韓王信也知道劉邦最終不會容下他,投靠匈奴,後來戰死沙場。

韓王信是真反。

最後說說善終的兩個諸侯王。

張耳在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被封為常山王,後來和刎頸之交陳余決裂,投靠劉邦,建國時被封為趙王。張耳的兒子張敖娶了劉邦的大女兒,張耳和劉邦成了親家,在加上張耳本身也挺老實,後來生病去世,算是得了善終。張耳的兒子張敖繼任趙王之後,因為一場針對劉邦的未遂刺殺,被剝奪王爵,貶為侯爺。

死得早也是一種幸福。

吳芮是百越部落的領袖,項羽時期的衡山王,後來在張良勸說下,歸順劉邦,改封為長沙王,他同時還是英布的老丈人。吳芮的封國是諸侯國中面積最小,實力最弱的,而且地理位置偏遠。張良在歸隱前對吳芮面授機宜,所以吳芮面對劉邦的種種挑釁,不斷退讓,終於傳國五世,直到漢文帝年間,因為無後沒了繼承人,封國才被取消。

用無原則的順從保全自己,也是挺憋屈的。

歷史上,功臣與君主的關係一直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因為利益是永恆的,所以鬥爭也是永恆的。


推薦閱讀:

【西漢篇】第十篇·太上皇所屬·郎中·廣平侯·將軍薛歐
換種方式講西漢66 | 抑黜百家非罷黜
徐州西漢楚王墓群
最無辜的戾太子劉據,如若不死西漢盛世可否再延續50年?

TAG:史記 | 西漢 | 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