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期:太極拳功與內丹漫談(四) 一一梅墨生在台灣的演講
作者/朱昆槐 ⊙編輯/張宏婉
導讀:梅老師給大家說一點兒不傳之密,也許大家也會:當你跟人動手的時候,用陰面勁,那個用陽面勁的必敗。
太極拳功與內丹漫談(四)
一一梅墨生在台灣的演講
七、意不要過重,若有意,若無意。先練識神,後練元神
所以說到這個意,我要回到這一句,意不要過重。要在有意無意之間,若不經意,若有意若無意。意過重呢,你那個神火太旺,就像我們做飯一樣,你那電飯鍋電壓太強,兩千伏電壓,壞了,那電飯鍋受不了。假若燒柴的火,那火太大,把鍋就燒蝴了,也不行。道家說那不結丹、那練功的人也是,如果這樣的意,你就是恨鐵不成鋼,急,那不行!因為意重了,這叫猛火,這叫武火。其實道家煉丹那個武火,是在特殊過關的時候用。不過關的時候不用武火,大多數時候要用文火,但是如果火特別文的話,功夫長得慢,就像煮飯呢,老用微火,那飯熟得慢一點,但是慢火熬成的粥,最好吃。如果你用文火煉成的功夫,根本沒有任何功力,又不是急火,你將來練出來那個功夫,那一定是真正太極勁兒,那時候出來的是先天勁。當我在十年左右體會到一點兒先天太極勁兒的時候,我欣喜若狂。可能那時候我在北京生活,李經梧老師在北戴河,所以再見他的機會相對就少。所以人生就是這樣,不是不想見,是想見,但是每見一次都那麼不容易,所以大家還是要惜緣哪!我現在最懷念我那幾個老師,我在想,以我今天這一點點兒功夫,一點點體會,如果他們要是在,我說就好了。我向他們再請教再印證,可惜時光不能倒流啊!那胡老在前年也走了。所以說「國有危難我問誰,」我現在是「我有疑難再問誰,」很茫然哪!所以說意不要過重,始於有意,終於無意。先練識神,後練元神。元神是不練之練。大家一定要體會這一句話啊!這是我真心幾十年的體會,沒有意是練不成的,一味地意念重、用意,也不行的。胡思亂想更壞了,如果你胡思亂想,氣機更要亂跑了,你更啥也練不成。假若從養生的角度,諸位不練拳的時候,靜坐的時候,養神的時候,或者說睡覺之前,一定要把神意放到下丹田,「神返身中氣自回」把神意常寂照於自己的丹田,這就是最大的養生,這是不練之練。「仙家傳我真口訣,只在凝神入氣穴。」下丹田這個位置被稱作真氣穴,其實萬古丹經,諸多內家門派,三千六百門,其實都不能離此一真,一法真,都是這個。程序有不同,階段有不同,轉關有不同,但是這個是一樣的,你的神意寂照於這個命宮,其實這已經是「水火既濟」,這個時候陰陽已經合一。所以我前面說,返還之功就是一定要把後天返還到先天,這是我今天向大家彙報第一個想說的角度。
我第二個角度呢,想說說練氣。實際上練硬氣功的人,大家都知道要運氣,他要閉氣。首先他要閉氣,完了要運氣,最後他要擊打、要拍打。他是用內里閉氣,外邊拍打,然後讓局部的肌肉組織接近於僵硬,讓它變化成硬質、膠質,然後他抗擊打,所以拿磚石打他,他也不怕。但是這些東西對於內家修鍊養生的人來說,大多不主張這個。我的第一個老師,他有拍打功夫,但他的拍打功夫什麼都不用,直接拿自己的手,就是拿他自己的手拍打,拍打身體的,兩臂的內側,兩腿的內側,當然也可以拍打外側。但是一般來說,外邊屬陽,內里屬陰。裡邊大多用不到、練不到,所以更多的要練裡邊。我們這個陽面用得多,所以不練太極功夫的人,他用勁兒大多是陽面勁,陽勁。我給大家說一點兒不傳之密,也許大家也會啊!當你跟人動手的時候,用陰面勁,那個用陽面勁的必敗。因為大多數人用的是陽面勁,你用陰面勁,所以陰就勝了陽。所以太極拳陰陽平衡,但是偏於用陰。老子不是說:「知其雄,守其雌」啊!就是這個意思。守雌,那就是說,有高有下,我守下。我在暗處,所以用陰柔,尚虛無。
八、守中、用中
如果你練拳,為什麼要用中,中裡頭包合著,在身體里假若是上臂,在身體里的正中,而不是單在外面、單走裡面,不是,要中,所以不只是立身中正。李經梧老師沒有很高深的理論,都是切身的體會,有一次他說:「練太極拳就是一個中字了得。你要懂得中啊!這中可不那麼簡單哪!」我後來也慢慢體會到怎麼用中。假如我就用這一個手指頭,我來對待你的時候,也要用這個手指頭的中。所以我經常看李老師開玩笑玩玩,把這一個手指頭交給別人,你隨便了掰了!隨便卷!他照樣拿你、放你。我現在也會,我知道李老師這用的是中。如果這時候勁兒只在陽面兒,不行!只在這裡面也不行,用在這個中,所以無處不用中。所以太極拳的用中、守中,用中很重要。不只是立身中正這麼簡單,任何部位都用中,有形的中和無形的中。那練氣呢,趙鐵庵師爺給他的一個秘譜里就有這句話,現在也不秘了。因為楊家也有這個譜,但是楊家沒有了《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那一段,有了後半段,三十二目。吳公藻在他的書里,他是前面也有,所以吳家說出來這個宋氏源流,其中就有一段,「不使氣,流行於氣」。「不使氣,流行於氣;不使先天氣,流行於後天氣;不使丹田氣,流行於口鼻氣。」口鼻的氣就是後天氣,丹田氣是先天氣,說白了,內家拳練的是先天氣。後天這個氣,有人老說是不是配合呼吸,我只能說這是一家之言,也是我的體會。這一個口鼻氣,順乎自然好了,但是在關鍵的時候,練到相當功夫的時候,或真與人較量的時候,這個後天氣是可以配合的,它也可以跟先後天合一,它也不是毫無關係的。所以楊家不是還有「哼哈」嘛!其實還有「嘿」呀!「哼哈嘿」呀!所以實際上大家發聲,以聲催氣,所以後天氣不是沒關係,它可以做助力。但是我們從健身的角度來說,更多的是要練先天氣。
所以孟子說「養吾浩然之氣」。那個浩然之氣,孟子不是說嗎,「粹於面,盎於背,達於四體」,達於末梢,那就是。要練到這個狀態的時候,周身一家,周行而不殆。剛才前面我說了,你那個受益的感覺,就是得氣。在道家煉丹就叫得葯,當然,葯有大葯有小葯;有內葯有外葯。這個流派就不同了,有人認為是先要得外葯再得內葯;有人認為是先得內葯再得外葯。但是大小是一樣的,先得小葯,後得大葯,這是楊家。所謂大葯,就是大能量,所謂小葯,就是小能量。所謂小葯,就是你身體里自己的那點東西,所謂大葯是把內天地與外天地合而為一,把外天地能量為你所用。那就不一樣,那真的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超於象外,得其環中。」那真的是,那也是境界,不是一個說法。所以我對於有些純學者,來解我們先秦的一些經子之書,我以為他們缺少生命實修,缺少性命的功夫,即便大學者,大儒也如此,他不懂得這一部分,也沒辦法,即便先賢也有不懂得的。所以顏回性功修得很好,然而命功不懂,三十多歲就夭折了。閔子騫也是,這都是孔子的高徒啊!那王陽明也是,那朱熹也是,朱熹七十歲也算不錯,下壽,但他也不懂。南懷瑾先生說過,王陽明五十八歲,他們都沒有懂得命功。我們現在看,台灣是一個宗教氣氛非常濃厚的地方,幾次來都會見到高僧、名僧,他們大多在命功上不夠,所以身體很孱弱,或者面色非常的瘺頓,或者是氣力若遊絲。這不是他修行的高,這是他修行欠缺某部功夫。
至於有人說了,說面色紅光滿面,對不起,依我所學,紅光滿面並不是理想狀態。實際上他必須是潤澤的,每個人的遺傳皮膚顏色不一樣,皮膚厚薄不一樣,走的臟腑氣,露在面上的不一樣,有的人露的是肝氣,有的人露的是肺氣,有的人露的是脾氣,有的人露的是心氣。所有紅光滿面這種,他露的是心氣,這種東西他大概血液方面、血壓這方面都有這方面的問題,所以不要以為紅光滿面的就是最健康的,那可不是。而且這樣的體質如果還偏胖,一般痰濕體質,痰火,最後一定是中風。真的,每個生命他有他的類型,這個先天遺傳DNA,加上你自己所秉受的氣,父精母血,這個時候是天地賦予你的氣。所以大家知道,我的第一個老師告訴我,他說真正武功好的人像書生,甚至看起來還有點像病夫,他說往往這樣的人功夫特深湛,但是外面人看不出來。當然這是很深奧了,中國文化實在深奧也在這些地方,表面上看不出來。所以他說越看著外面壯這種人,外強中乾,其實內里不夠,所以內氣不夠充盈,他沒能夠潛氣內轉,沒能結丹。但是有標準的,他一定兩眼有神,如果兩眼像豬眼一樣,那不行。如果面色萎黃兩眼就像豬眼一樣無神,那就廢了。那不是高功夫啊!所以練氣,李經梧老師這個秘譜里說,「不使氣,流行於氣」。後來我注意到這個,好像也是田兆霖、陳炎林所謂的「上行氣下行氣」,當然武禹襄、李亦畬也知道,兩膊相系,是上行氣下行氣,其實練功夫健身,要讓中間這個氣達於四梢,要在用功夫與人對待之際,要讓四梢的氣能夠回到你的丹田,凝聚、收斂,這個時候用於那個需要交兵的那個前線、接觸點上,就對了。所以,用內勁贏人的人,看起來他沒用勁兒,實際他是把身上所有的氣都集中到這兒了,你再有勁兒的一個臂力也不行。所以這個內氣,它的鍛煉實際是,假若意要是陰的話,氣就是陽;假若意要是陽的話,氣就是陰。無氣純剛,這個無可不是真無啊!不要以為無氣的純剛,那可不是說你真的沒有,沒有,你要是真無氣,你就廢了。你已經就廢了!是吧!所以一定要有。
[本文來自《武當》2016年6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表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丙申猴年六月二十五666期
推薦閱讀:
※在這個時代,演講與表達,是成功者的核心競爭力!
※聽段子手將美妝,我們是認真的!
※如何用30秒的電梯遊說改變你的人生
※看了李彥宏在《開講啦》中的演講,有什麼感想和領悟?
※劉有生演講錄:崇儉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