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大中小架區別與聯繫
[page]
楊氏拳小架圈小勁堅、剛猛霸道,動作秀美高難,健候長子少候先生獨得其全,清末民初時成為該拳系的代表人物。少候性情孤僻暴燥,選擇傳人條件極為苛刻:「一不教看著不順眼的,二不教不是學拳料的,三不教經不起打罵的」,是個有名的三不教。小架「陽春白雪」拳中極品,學練難度較大,加之少候宗師教學循規蹈矩、死板刻薄,嘗言「祖宗的東西是不能改變的,我怎麼學的就怎麼教…」學員難以耐受他那種殘酷的訓導方式多敬而遠之,因此,非有特殊機遇、緣分者不能得之,筆者以為這是楊氏拳小架缺少傳人的主要原因。
1925年陳微明著《太極拳術》載「少候傳田兆麟、尤志學等,許禹生亦從少候學 1937年吳圖南著《國術概論》載「少候傳東潤芳、馬潤之、尤志學、田兆麟、烏拉布」;見著於媒體報導的少候傳人有田兆麟、吳圖南、顧履平、張虎臣,與2006年永年官方撰《永年太極拳志》所載相仿。從有關資料分析,諸前輩所練楊氏拳小架均與澄甫宗師定型架的動作名稱、動作順序基本一致(筆者按:此反而可證大架源於小、中架,本文「3張虎臣先生傳教的三個套路一趟拳」還將對此展開論述),所不同者在於拳勢複雜、拳速奇快、身法變化相異,風格不同而已…愚以為前輩大家拳勢風格相異屬於正常現象,正如同父母的弟兄,雖有相同血緣,長相卻各具特點。大架如此、小架亦如此。一種事物,自始至終總是維持著原始(來)的樣子,不可能進步、更談不上發展。近期在網上看到田嘉穎先生一篇文章,言其父田兆麟前輩小架練法,有攬雀尾三道圈,雲手有一開一合、兩開兩合、三開三合之說…這與吾師張虎臣先生所傳拳架練法極為相似。筆者願向少候拳系各支派傳人學習,以祈相互砌磋交流,將少候師祖拳藝發楊光大。
楊氏拳中架螺旋摺疊、亂環迷眼、動作優雅細膩,健候先生是該拳系代表人物。健候性情祥和,民國初期太極拳面臨發展機遇時年事已高,大部分弟子遵囑轉到其子楊澄甫名下,2006年永年官方撰《永年太極拳志》173頁載,健候傳人除長子少候、次子兆元(早死無傳)、季子澄甫外,門下只列許禹生一人。健候拳架是何等樣式,從1921年許禹生所著《太極拳勢圖解》觀覽,書中圖片,雖有中架粗框,卻非中架原樣,反而與楊澄甫1919年拳照(詳見陳微明著《太極拳術》)無大區別。由此可證許禹生亦對楊健候所傳之太極拳做了改革,且改革的思路與楊澄甫基本相同(筆者按:清末民初,冷兵器時代結束,是中國武術各種派別圖生存、謀發展而互融藉助、兼包並蓄的時期、故有識之士,特別是太極拳的主要傳人們,如楊澄甫、許禹生、吳鑒泉,王茂齋等,不約而同的在探索太極拳發展方向,從而掀起了太極拳改革浪潮),而且改革的思路基本相同。吾師言,健候架和緩暢舒,不快不慢、不剛不烈,拳勢如長蛇盤旋飛舞,練之極長功力,是楊氏拳快架、用架的基礎架,在楊拳體系中占極其重要地位。只是許禹生在民國初期為(北京)武術界領軍人物,在北平體育研究社、講習所、行健會、國術館任副社長、副所長、副會長、副館長(筆者按:正職多由北平市長兼任。許雖為副職,卻是上述機構的實際負責人),工作極忙,社會活動極多,直接從事太極拳教學機會極少,其傳人除山西王新午、北京張虎臣外,不見有其他傳人的信息披露。 若議楊氏拳大、中、小架間有何聯繫?筆者以為三種架別練法不一,功能有別,其實質均為楊氏拳技,只不過各有側重面而已:小架致用、偏於技擊,中架主功、偏於增長勁力,大架體用兼備、利在普及。大中小架三者交相輝映,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從而組成了完整的楊氏太極拳體系。 小架高難、中架複雜,非悟性風慧者不能學;大架脫胎於中、小架,易於普及人皆可練。大、中、小架恰如三層梯階,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不難登堂入室。依筆者教學經驗而論,三年大架後再學中架,中架一年後再學小架,效果較好。 小架拳速迅捷,動作高難,難在快而不亂,中架拳路過長,拳勢繁複,難在緩而不斷,體力不足者難以支撐,二者均不易普及。我師張虎臣先生生前曾言,他年輕時在用架、練架上下過苦功,晚年後練的最多的還是預架(筆者門內稱大架為預架,下同)。筆者對此深有感觸。愚已年近古稀,(除特殊需要)最喜歡的、練的最多的是預架,原因在於中、小架過於累人,不如大架清心安神、自在舒服、安逸也。
推薦閱讀:
※房屋朝向風水與屬相之間有什麼聯繫
※30.《實用周易指南—易傳》——洛書的數字排列和八卦有內在聯繫
※桃花運與你的婚姻的聯繫
※歸秀法:談命和運的區別和聯繫
※一個表看懂MES與ERP的區別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