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三一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三一集) 2011/8/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3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七十八面,最後一行看起: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義寂云:生死為大命,窮逼為小命。悔懼者,望西云:悔懼等者,命欲終時,獄火來現,見此相時,生懼生悔,悔懼俱臨,故云交至。這是愚痴蒙昧,不知不覺有意無意造作三途的罪業。大命是命終的時候,這個時候後悔害怕,來不及了。義寂師告訴我們,生死這叫大命,窮逼是小命,貧窮、苦、病老這是小命。悔懼者,望西雲「悔懼等者」,這一類是「命欲終時,獄火來現」,就是地獄相現前,你看到地獄了,看到地獄的時候,沒有不恐怖的。這樁事情,我們學佛的人心裡要清楚,《地藏經》上講得很明白,地獄的境界只有兩種人能看到,一種是菩薩,他到地獄裡去教化眾生,他看到;另外一種就是地獄業熟了,他要到地獄去受報,他看到。除了這兩種人之外,地獄在面前也看不到。就像當年章太炎先生,東嶽大帝派了兩個小鬼帶他去看炮烙地獄,他到那個地方,小鬼指著它已經到了,他看不到,才恍然大悟,全是業力變現出來的。造業的時候不知道,果報現前,又恐怖、又害怕、又後悔,這時候全來不及,你必須要承當。
獄火,這是指一個總相,別相差別就很多,總相都是一片火海。所以叫五惡,你是在造惡、造因,五痛是現世的果報,五燒是來世的地獄果報,給你說這個「燒」字就是地獄,不是餓鬼、畜生,它就是地獄。這樁事情,這個經後面會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叫我們不要去造地獄業。積功累德大家都希求,但是你自己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總的原因就是經上講的,你心不清凈,你心不平等,你想修一切善都修不成功。為什麼?你修的善裡面都夾雜著惡在裡頭,不是純善。什麼人能修純善?心地清凈的人善就純了,心到平等的時候,那善是最平的、最純的,真善。清凈平等心沒有,你所修的善業全都有夾雜,果報還是離不開三途,念佛不能往生。這種念佛的時候,只給你阿賴耶識里種下阿彌陀佛的種子。什麼時候成熟?那是來生後世的事情。你要問什麼時候成熟?你什麼時候用真心,用清凈平等心,那個時候就成熟。所以叫你改過,改什麼?叫你懺悔,懺什麼?把不清凈不平等的懺除掉,你就成功了,這一生才有指望。
我教人,我自己也是這樣做法。我知道這個人對我有意見、有惡念,不能包容我,我都供他的長生牌位,以自己修學講經功德天天給他迴向,希望把這個怨結解開。他要跟我見面,我會跟他頂禮,我能夠容他,是他不能容我。佛菩薩在經教裡頭,時時刻刻勸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你怎樣能夠把冤家變成親家、把惡人變成好人?這是你的功德,真實功德,這個功德可以幫助你往生,幫助你增高品位。這個對我不好,我對他有意見,我不害他,但是我遠遠的排斥他,我不跟他接近。在世法講算是不錯了,你沒有害他之心,可是你把他的法身慧命斷掉了;你能包容他,是長養他的法身慧命,這個功德不得了。幾個人會算這個帳?所以把在一生當中,自己可以能夠修到的無上功德,都自己給自己糟蹋掉,不肯去做。還認為自己不錯了,我的度量很大,我不記他的仇了,可是法身慧命有機會不給他。總不能把冤親債主看作自己最親的,像父母一樣。他雖然不願意學佛,念念不忘幫助他學佛、幫助他覺悟,這個心是菩提心。
我們都念這個,都知道,什麼條件往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們的菩提心就發不出來,自己以為是菩提心,其實錯了。菩提心,我們說得很清楚,清凈平等覺。心就是不清凈,怨恨惱怒煩沒去掉,不能夠像《還源觀》上所說的,《還源觀》上是性德,沒有這個心量,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含容空有是心量,心多大?能包虛空,這是含,含空;能容萬法,沒有一樣不能容,含空容有。為什麼要做這個?這是你的真心,你本來是這個樣子的,現在變得這麼一點小心量,一個人都不能夠容他。心量愈小,你就愈苦,心量小到極處就是阿鼻地獄。鬼的心量比地獄大,畜生的心量又比鬼大。照理說人的心量應當比三惡道的眾生都要大,現在我們的心量不如三惡道,所以三惡道的眾生他往生了、他出離了。我們這一批人呢?將來死了以後去填他們的位子,都到三惡道去了。阿彌陀佛的種子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看是哪一生、哪一世再遇到這個緣,接著再修,這一生去不了。這一生想去,一定把心量拓開,一定要發菩提心,千萬不要疏忽這一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還是去不了。菩提心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沒有不能包容的,沒有不歡喜的,造作五逆十惡罪業的眾生都能包容。為什麼?他本性本善,他本來是佛,只是一時糊塗,你能不原諒他嗎?佛原諒他,菩薩原諒他,連阿羅漢也原諒他,我們不能原諒他。
祖師講的這幾句話都是現前的,都是許許多多人會入這個境界,自己不願意入這個境界,可是自己的行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知道,這就是前面講的愚痴蒙昧,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幹傻事。你的心量要記住,你的心量跟佛一樣大,你本來是佛,今天墮落這個樣子,就是心量太小了。這心量小是假的,心量大是真的,是你的自性,是你的真心。心量小是什麼?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是這個東西把你心量變小了。你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的心量就是虛空法界。諸位想想,我們要不學經教,怎麼會懂得?我們就由此可知,心量小的人肯定是聞經教少,他煩惱的那個力量很大,佛法的力量很小,佛法敵不過他的煩惱,他的煩惱是超過了佛法,所以煩惱當家做主。你自己學佛,聽到自己也覺悟,好像閃光一樣,閃一下馬上就完了,還是煩惱當家。只有常常聽經,經教薰習時間久了,他覺悟了,警覺性高了,時時刻刻能提得起來,管用!提不起來,不管用。就像古大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煩惱習氣一起來的時候,立刻就警覺到,警覺到就沒有事情,煩惱就害不了你,為什麼?煩惱就沒有了。
我們從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從那裡得到正確的信息,證明佛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換句話說,世間所有一切法純凈純善,不凈不善是我們自己,這個一定要肯定,你才有成佛的指望,你才有往生的指望。為什麼?我們的善念能把外面境界變善,可見得外面的境界不是主,它是賓。一切法從心想生,從我的心想生,我的心想善,沒有一樣不善;我的心想不善,沒有一樣是善。你怪誰?怪罪別人,錯了,你錯到底了,這個獄火來現你會看到,不是別人錯誤,是你自己錯。別人沒錯,別人怎麼沒錯?只要我不錯,他就不錯;我錯,他也錯。我不錯我轉他,我錯了他轉我,就這麼回事情。誰當家,誰做主。我不被外面境界所轉,我就當家做主;我被外面境界所轉,我就做不了主,我就得聽別人擺布,一般人講聽命運擺布。你做得了主,命運聽你的,你就改造了命運。
我們的佛經沒有白學,天天在學習經教功不唐捐,經上講的惠以真實利益,不錯,這句話是真話不是假話,可是我們聽不懂,我們煩惱習氣太重,障住了智慧。聽的時候,好像是一念放光,覺得點頭,對,心裡也有懺悔的意思,但聽完之後就沒有了。日常生活當中依舊是煩惱當家,依舊是災難現前。臨命終時頭一個看到的就是阿鼻地獄,這個時候悔懼俱臨,所以叫交至。「獄火逼身,是為燒也。」地獄有多少?給你說真話,地獄無量無邊,不可計算。為什麼?地獄是從我們自己惡念生的。你看惡念有多少?違背性德就是惡念,這樁事情連佛菩薩都嘆息。佛菩薩教化眾生苦口婆心,眾生不聽,眾生聽不懂,眾生回不了頭,太可憐!
下面這是念老勸我們,「人若不於有生之年預先修善,至命終時方始悔恨,但為時已晚,後悔莫及」。這個「豫」就是預先的意思,真的要預先修善。我們這一口氣還沒斷,就有機會修善,修善裡面最大的善,轉惡為善。先從自己把惡念轉過來,惡念沒有了,都是善念,然後再轉境界,境界裡面頭一個冤親債主,把冤親債主轉過來。這樁事情是非常不容易,別人毀謗我們、侮辱我們、陷害我們,做了十多年,我們在十多年當中,對他沒有一句毀謗,沒有一句惡言,他知不知道?相信他知道。他也有時候會良心發現,但是為什麼還不接受?我們想跟他懺悔,他為什麼不接受?這就所謂是面子問題,他就障礙在這個地方,面子問題。他很要面子,我們不要面子,面子是外表,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是真誠心,我們在等,他什麼時候接受,我什麼時候就道歉,什麼時候就磕頭。言歸和好,再回頭就跟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互助合作,這真正能夠把冤家變成親家,把惡人變成善人,這在佛法叫無量功德,這個功德大。如果永遠對立,這就是愚痴蒙昧。
感化別人,實際上是什麼?是感化自己,自己被佛感化了,你才有這種行動去感化別人。自己沒有被佛菩薩感化,你麻木不仁,你不可能,你做不到。所以學佛在哪裡學?要從這個地方學起,這是真學佛。我們常聽古人說,「仁者無敵」。無敵是什麼意思?不是說他很強大,任何人都不能戰勝他,不是這個意思。無敵是什麼?沒有冤家對頭,沒有對敵的。仁者是什麼?仁者是菩薩,菩薩沒有一個冤家、沒有一個對頭,我們要學。可是他跟我做對頭,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他對我有分別、有執著,我對他沒分別、沒執著。換句話說,你走的是菩薩道,他走的是六道輪迴,那不一樣!他如果哪一天覺悟、明白了,也跟著你學,他回頭就走菩薩道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搞懂,要不然你的佛就白學了。菩薩快樂!快樂的原因就是菩薩沒有對立,這最快樂的。跟任何人不對立,跟任何人都和睦,都是自己的親人,跟一切物不對立,這就是邊見破了。人只要有對立,他活得就很辛苦,天天在計算,死了以後都是三途,就跟此地講的是一樣,你每天在計算。
宇宙之間的真相,只有大乘經講得清楚、講得透徹,我們看到今天許許多多尖端的科學報告,看了很歡喜。為什麼歡喜?他們研究的結論跟佛講的是相同的,把佛所講的完全證明了,讓一般人不相信的人也相信了,這個好處,這是一樁好事。我們對於諸佛如來格外的增長信心,增長了我們嚮往學習的信力,對佛菩薩佩服到極處。它什麼道理?佛菩薩見性了,沒有別的。科學家還沒有見性,這個要知道。他們的報告,最高的境界達到阿賴耶,他沒有辦法超越,佛菩薩境界超越了。他為什麼不能超越?因為他有分別執著,科學家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成佛了,他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他就差這招。這一段我們就學到此地。現在我們看下面經文: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這是一小段。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
今天地球上的居民,行惡行善,佛都曉得。
【教語開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到這裡是一大段。這個裡面就講得很清楚,造作惡業是自然三途。這三途不是人為的,不是佛菩薩造的,也不是天地鬼神造的,與誰都不相干,是自己業力變現的,所以叫自然三途,三途就是地獄、餓鬼、畜生。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段」,剛才念的這段,總結前面所講的「五惡、五痛、五燒」,這我們在前面學過了,現在看總結。頭一句話,『天地之間,五道分明』,五道就是六道,說五道就不說阿修羅。佛在《楞嚴經》裡面告訴我們,阿修羅除了地獄沒有,地獄沒有阿修羅,其他的四道都有阿修羅,天上有阿修羅,人道有阿修羅,鬼道有阿修羅,畜生道也有阿修羅。通常講阿修羅道是專講天。說五道,阿修羅在哪一道就歸哪一道,在天就歸天道,在人就歸人道。阿修羅福報很大,心行不善,過去生中他也修五戒十善,所以他才有那麼大的福報。他也修三種布施,所以他的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他都得到。怎麼會變成阿修羅?貪瞋痴的念頭沒斷,也就是貪瞋痴慢疑沒斷,帶著貪瞋痴慢疑去修福,修五戒十善,他修這個,他真肯干,所以他的福報比天人還大,在人間比人王還大。他的福報通常是一生享盡,為什麼?享福他造惡,他不善,貢高我慢,他造作嚴重的惡業,所以死了以後他墮地獄。所以佛在經上講三善道,三善道是指天阿修羅;講五道,善道就是人、天這兩道,餓鬼、地獄、畜生,這是三惡道。善道少,惡道多,說明人行善難,造惡容易。
下面,「《會疏》曰:天地則所依器界」,講天、講地,是我們所依靠生存的物質環境。「總標三界」,三界都有物質環境,是我們生存所依靠的。五道是能依的有情,三界是物質環境,居住在三界裡面,這就是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這有情裡頭有善有惡通舉了。這說明依正莊嚴,依是我們依靠生活的環境,這環境里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全算是依報。正報呢?正報是自己身體,自身是正報。如果正報沒有了,我的依報也同時沒有了,確實跟作夢一樣。夢中有自己的身體,正報,夢中有很多境界,那全是依報,有人事的境界,有物質的境界,統是依報。夢中時間短,醒過來,覺得做了一場夢。其實,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也是一場夢,生到這個世間來,一生過去了,死亡那一天覺悟了,一場夢,這個境界沒有了。道理,佛說清楚了,心現識變。能生能現是自性,在六道裡頭千變萬化,真的是念念不停,念念不一樣。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念頭,念念不一樣,前念滅後念生,念念不可得。所以我們前面讀到,這祖師說的,真相是什麼?不斷之無,確實是無,《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這叫做無。但是這個現象它相續,雖相續,每一個相不相同,《還源觀》上講的出生無盡。我們用萬花筒做比喻,諸位就能夠體會到。萬花筒確實裡頭東西不動,可是它一變化無量無邊,我們把它轉一萬次,找不到兩個相同的。就跟我們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像萬花筒,裡面東西並不多,可是一轉變,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不可思議。
「苦樂因果,人人常見」,所以說五道分明,清清楚楚,只要我們冷靜一點,心浮氣躁的人見不到,稍微冷靜一點的人,他就很清楚、就很明了。下面,義寂大師說:「天地之間,五道生死,因果分明」。「表因必有果。如是業因,如是果報,一絲不爽」。人真的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我相信他不會得罪一個人,為什麼?後頭有果報。我瞪他一眼,他明天可能會瞪我兩眼;我對他一個微笑,跟他見面他就常常對我微笑,這不就是因果嗎?我尊敬他,我愛護他,我幫助他;他尊敬我,他愛護我,他幫助我,有過之而無不及,關鍵就在那個真心,真心能感動人,惡人都被你感動,那就是你的功德,你把他度化了。他本來不善,他看到你對他那麼善,良心發現,他變成善人了。你在這個世間真正度一個人,這個人得度了。先幫他斷惡修善,然後再進一步幫助他學佛,最後幫助他往生成佛。菩薩的心,抓住緣,自己一定肯干,不捨棄一個眾生。幫助一個眾生回頭向善,幫助他將來能夠學佛往生,這個功德多大!世出世間沒有超過這個功德的。
度人靠嘴不行,他不相信,要靠行為。這個行為最重要就是真誠的愛心,真誠、清凈、平等、正覺裡頭生的愛心,那個愛心叫慈悲。這個慈悲心的裡面是什麼?裡面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那是他內涵,表現在外面慈悲。點點滴滴的慈悲、分分慈悲,裡面統統含著真誠、清凈、平等、正覺,你說他能不感人嗎?這感動人。我們一般人的愛心是什麼?裡頭沒有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所以那個愛心不能感動人,別人是感受一下很歡喜,歡喜完就忘掉了。如果你是用這種心對待人,縱然跟他見一次面,他一生不會忘掉。那個人真是好人,那個人對我真好,縱然只有一次,他阿賴耶印象很深,他還希望有第二次,還希望有第三次,最好能夠常住在一起共同學習。
人業習不一樣,遇到傳統文化,遇到真正佛菩薩教誨,還是不能親近,那是什麼原因?他自己本身有一些毛病習氣,不能跟大眾相處,這是他本身的問題。而道場負責人他沒有成佛,他也有業障習氣,他不喜歡你,你就沒有辦法學習。除非真正把這個道理懂得了,自己在家裡可以真修,修成功之後你就放光,像劉素雲這樣的人。由此可知,能不能成功,自己要佔百分之九十,外面緣頂多百分之十而已。所以外緣的障礙,不但不能夠怨恨,要感恩,這是真的,他障礙我,我還是能成就。我只要有一個得力的人幫助我,我這一生就是這樣的,真的只有一個韓館長三十年始終護持,我們根基才扎穩。我們不是上根利智,上根利智的人十年就夠了,你看我需要三十年,這下根人,中根人二十年,下根人三十年。她三十年幫助我,我這個根基才扎牢,不受外面環境影響,能夠隨緣。善緣能隨,惡緣也能隨,我沒有障礙,我就看得非常清楚。看什麼?看一切眾生造業不同、受報不同,業因果報絲毫不爽。義寂師在此地說的,「天地之間,五道生死,因果分明」,一點都不錯。每一個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在造業因,那都是業因,有因必定有果,這個果報一絲不爽。
任何一個人,一生的際遇全是業報,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修善的時候也是有業障,遇到正法信心不容易生起來,這個原因我們很清楚。小時候接受聖賢教誨的這個緣沒有,就像《三字經》上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沒有聖賢教誨,他的習性跟他的本性,習性是不善,本性是善,習性跟本性距離就愈來愈遠了,遠到後來本性不起作用,起作用全是習性。習性是什麼?貪瞋痴慢疑,習性的造作是殺盜淫妄酒。本性是善的,它不起作用了。這個道理我們懂,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天天都看到,對自己來說是一種高度的警覺心。那我們要做出來,表演給大家看,這是行菩薩道。表演什麼?表演能夠忍受,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順逆境界都一樣,順境裡頭沒有貪戀,清凈平等覺能保得住,不會被迷住;逆境裡面不起怨恨惱怒煩。順境逆境只有一種心,感恩的心,報恩的心。
要知道,別人對我不善,我也要報恩。什麼恩?我在這個境界裡面平安通過,我沒有起怨恨,等於說他來考試,不通過這個考試,我怎麼知道自己忍辱的功夫?我怎麼知道自己有智慧?這一考試就考出來,我沒有迷惑,我有智慧,我沒有怨恨,我感激,感激他這一次考試,讓我知道我的境界提升了。你要不知這個恩,你就不會感恩,知恩報恩。所以一切逆緣,一切逆境,對修行人全是幫助。他要不覺悟,這處處都是障礙,他退心,那就錯了。不能怪別人,怪自己,境界永遠是中立的,沒有善惡。善惡在哪裡?善惡是在你自己的感受,你自己的反應。這個人毀謗我,無緣無故胡造謠言毀謗來傷害我,我如果覺悟,這好事情,消我的業障,不通過這個際遇,業障怎麼能消得了?他造罪業消我的業障,我能不感恩嗎?我能沒有報答嗎?我怎麼報答?我把我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他,他將來墮落在惡道裡面,他受罪就很輕,他不會受那麼苦。
提婆達多處處是處心積慮來破壞釋迦牟尼佛,想害他,想破壞他的僧團。釋迦佛能忍受,表現給我們看。沒有提婆達多的行為,我們怎麼能看得出釋迦佛的德行?對釋迦牟尼佛的那種恭敬心,你怎麼會生得起來?所以在釋迦牟尼佛的心目當中,提婆達多不是壞人。提婆達多墮地獄,釋迦牟尼佛說,他在地獄的享受跟忉利天一樣,快樂!為什麼?成就釋迦牟尼佛的功德,讓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沒有怨恨他。由此可知,善惡因果全在自己的一念,與外頭境界不相干。我意念善,害我的人他得到善報,墮地獄他不受苦,這個道理很深很深,要細心去參究,你才能懂得。懂得之後,你能夠換一種心情來處事待人接物,那你就快樂無比。有對立,就有煩惱,就有痛苦,就有苦報。把對立化解了,別人對我對立沒關係,對立再多,我這裡全部化解,沒有了,得大自在。
『善惡報應』,「報應者,《箋注》謂」,箋注是丁福保的註解,「有施必報,有感必應也」,著重在這個「必」字,必定!有感必定有應。「故現前所得之禍福,皆是宿因之報應」,我們現在這一生所遇到的這是果,果必有因,我們前世造的是什麼因?這一生當中所受的就是。現在我們覺悟了,我們所受的是凈業,為什麼?我們的心凈化了,不迷了。順境裡面歡喜,沒有貪戀;逆境裡面,惡緣裡面,心清凈,沒有瞋恚。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一個感恩的心,念念都是有個報恩的心,這個與法相應,與性德相應。《會疏》云:「善惡」是從因上講的,約因,「報應」是從果上講的,「因有善惡」,果就有苦樂。「形聲影響,亳厘不差」,形聲就是迴音,我們在山谷長嘯一聲,立刻就迴音過來,用這個來形容感應絲毫不爽。我們的念頭善,就沒有一樣不善;我們念頭要是惡,沒有一樣不惡。善惡是自己負責任,與外頭境界不相干,全是自作自受,要懂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明白之後,你才真正能夠離苦得樂,你才能夠真正享受到這一生圓滿幸福的生活,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最高的享受,不是沒有順逆,不是沒有善惡,順逆善惡統統都有,它對你不產生影響,這就是最高享受。你永遠清凈、永遠平等、永遠快樂,法喜充滿,你能轉境界,不被境界轉,這就是最高享受。念頭一轉,惡人變成善人,他那種惡的行為對我有好處、對我有利益,來考驗我,我這一關又通過了,我又提升了,他沒有傷害我。今天傷害的,障礙你的名聞利養,名聞利養我都丟掉,我不要了,他就傷害不到了。真正學佛的人所修的是提升自己境界,每一次來考試,一次考試提升一次,一次考試提升一次,這多好!不拒絕,歡迎。真的是不是這樣?真是這樣的,跟在我身邊的人都看到了。只要我們的心正,心地純凈純善,心目當中真正相信佛的教誨,人性本善,要肯定這個。再惡的人,他的本性本善,我們尊重他的本善,不善是習性,不必放在心上。佛教導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對一切眾生的看法就像看佛一樣,這是佛教導我們的。我們要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真的在學佛,否則的話那個學佛是假的。對不善有惡念,對善人生歡喜,這都錯了,為什麼?你被境界轉了,你是凡夫,你還有嚴重的分別、嚴重的執著,你在佛法里毫無進步。既然明了,所有的報應,福也好,禍也好,都是過去今生所種的因,有因它就有果。「影必隨形,迴響隨聲,一絲不爽。業因果報亦復如是。」影隨形,我們站在太陽底下就有個影子,人走到哪裡,影子就跟到哪裡,用形來代表因,影子代表果報,因果決定不會離開。迴響隨聲,這就是山谷裡頭,在這個大禮堂當中也有迴音,你長嘯一聲它就有迴音,所以業因果報跟這個比喻完全相同。
『禍福相承』,承是承受。「蓋宿世業因,善惡夾雜。故後世受報,或先樂後苦,或先苦後樂。苦樂相繼,禍福相倚,故云禍福相承」。「作善得福,造惡得禍,皆是自作自受」,故云『身自當之,無誰代者』。這個苦樂別人代替不得的,到底是先樂後苦還是先苦後樂?這是遇緣不同。因,阿賴耶裡面統統有,這個業習種子都有,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緣很複雜,自己要清楚。先樂後苦,那結果還是苦。先苦後樂,好!為什麼?現在年輕,年輕苦一點沒有感覺到,年老苦,那叫真苦。少壯的時候把苦都吃盡,老來享福叫真有福報。縱然老了,老如果沒有衰,還可以工作,那不要忘記修福,永遠在修福。
我們看到日本一個企業家稻盛和夫,我看他這個光碟。他是日航的董事長,出門坐飛機坐普通艙,坐飛機那個錢公司的,希望公司少負擔一點。出門的時候,他自己都帶一個好像公事包一樣,他有隨從,為什麼不給別人?他就說,我還能拿得動,好像我手上空空的,感覺到我對不起神,對不起上天。自己一定要拿一點行李,不讓自己空手,這就是老了不衰沒忘記修福。福不能享盡,福享盡人就衰了,衰到真的不能拿了,甚至不能走了,要坐輪椅,別人來推你,那是什麼?福報享盡了。釋迦牟尼佛一生惜福,到老死還是惜福,這是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雖然有人照顧你,他也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的,我也能做,我可以不需要他照顧的,我盡量不需要他。這愛人!這是德行,除非不得已。我在台中,李老師給我們做榜樣,他九十五歲才接受兩個同學照顧他,九十五歲,換句話說,九十五歲以前,自己照顧自己。同學很多都想幫助他、都想照顧他,不必要,自己還能動,燒飯洗衣服自己還行,這都是做最好的榜樣給我們後人看。福不能享盡,享盡之後你就沒福了,處處想到節儉。我們看到稻盛和夫的節儉、客氣,所以他的事業有成就,一生立於不敗之地。嚴守道德的規律,不義之財他決定不做,不勞而獲的事情他不幹。所以金融多少次的危機,跟他一點影響都沒有,決定不做投機、不勞而獲的這種生意,這他不幹的。所以禍福是自作自受,如果是怨天尤人,你就罪又加了一等,那你是大錯特錯了。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下面,從「善人行善」到「從冥入冥」,這個六句,『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後面說,這個事情誰知道?只有佛知道。綜合《會疏》及義寂師的意思,解釋說,「善人者,種善因之人,來世生尊貴家,身形端正,緣境和美,身心適悅,是為樂」,這三善報。一個種善因的人,心善行善一生都能夠守住,他要出不了三界,來生一定是生尊貴之家,他不失人身。如果行的是大善,這個世間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他就到天上去了,四王天、忉利天這種人很多。身形端正是說他的身體好,我們今天講身心健康,精神飽滿。緣境和美,緣是人事環境,境是物質環境,人緣、物質環境都好,人很柔和,境非常優美。身心適悅,他的生活快樂。
「復又明達,樂善好施,是為明」。明是什麼?他有智慧,他聰明,喜歡善行善事,喜歡布施,喜歡幫助別人。他家富有,別人家庭貧苦有缺乏的,他常常布施人家、幫助人家,這是聰明,這是智慧。「若更多作善業,勤修福慧,乃得生天。」這剛才講過,他的善業太大、善福太大,人間沒這麼大的福報,他就到天上去了,天人的福報比人間大。所以十善業佛說得很清楚,中品十善是不失人身,來生還到這人間來,就前面講的生尊貴家,他一生享福;如果是上品十善,這就生天;還有一個下品十善,到哪裡去?到阿修羅,羅剎去了。什麼叫下品十善?實際上下品十善他們所修的十善真的是上品,上品為什麼叫它做下品?因為他有驕傲、傲慢、好勝、好強,他有這個習氣,也就是今天講的他滿懷著競爭,不肯在人家下面,一定要出人頭地。這個念頭不好,這個念頭與性德相違背。所以他也能夠生天,生天變成阿修羅。阿修羅有天人的福報,沒有天人的德行,天人慈悲善良,他沒有,他很兇惡,他好強好勝,這樣的心所修的善就變成修羅道。
福報最大的天阿修羅,福報其次的人阿修羅,再其次的鬼、畜生阿修羅。在畜生裡面那就是毒蛇猛獸,在鬼道裡面那也是有福報的鬼,鬼王。這鬼王非常兇惡,他沒有善心待人,他有這個惡的習氣。所以樂善好施,好!喜歡幫助別人,喜歡成就別人,喜歡提拔別人,這個功德都非常非常大。人能夠幫助別人,就有別人來幫助你,你能成就別人,就有別人來成就你。如果處處是障礙、是挑剔、是阻撓,那我們自己將來得的這個果報就是愚痴,為什麼?斷人法身慧命。縱然修福,有福沒有智慧,果報絲毫不爽,我們要記住這四個字。你要真正明了這個事情,我們人生苦短,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好事?何必要處處去障礙別人?做好事肯定有好報。
下面說,「其更善者,則念佛生西等等」,這是最善,沒有比這個更善。幫助人念佛,幫助人聞佛法,成就一個人往生極樂世界作佛,這個福報大了。世間有沒有?有。幫助這個人成就了,但是他自己沒有智慧,他只修了福,沒有修智慧。怎麼沒有智慧?自己自私自利沒放下、名聞利養沒放下,自己還是搞自己的名聞利養,雖然做了很多不善的事情,福報很大。那什麼原因?他護持佛法,那福報在保佑他,但是要知道,福報享盡了,麻煩就來了。福享盡了,你這個惡業報就現前,我們在旁邊看得清清楚楚,他自己不知道。像梁武帝在中國歷史上,這是最有名的佛門的大護法,修福不修慧,修福德不修功德,沒有功德。實際上說聽經太少,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福德都搞不清楚,以為自己修這個福就是功德,佛菩薩將來就保佑你生天,錯了,福德出不了六道輪迴,功德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功德差別在哪裡?福德著相,功德不著相。同樣是一樁事情,你用清凈平等心去修,做這個事情是功德;裡面還有私心在裡面,這是福德。一樣的事情,兩種果報,用心不同。
所以更善,更善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雖然菩提心發不出來,為什麼?有我,把菩提心障礙住,有我就有私心。菩提心是什麼心?清凈、平等、覺。有我有私心就有染污,清凈心沒有了;有高下,我喜歡你,我討厭你,平等心沒有了,連菩提心也沒有了。不曉得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的關係,大乘佛法這講絕了,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是真正的真心,天堂地獄都是這個心變現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離開自性,佛說得很好,「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才分自分他,才喜歡這個討厭那個,這就叫什麼?這叫習相遠,你這個妄心跟你的真心愈去愈遠,真心不知道,迷了,完全用妄心。用妄心都是搞六道,用妄心作不了佛,《楞嚴經》上所說的,用妄心修行有如「蒸沙作飯」。你把沙放到鍋里想把它煮成飯,煮一輩子它還是沙,它不能變成飯。這是什麼?因不對,米才能煮成飯,沙怎麼能煮成飯?把米當作真心,把沙當作妄心,你是妄心成不了佛,這《楞嚴》上講得好、講得透徹。
學佛要學著用真心,釋迦牟尼佛一生真心待人接物,他做出來了。釋迦佛討厭一個人嗎?沒有,連提婆達多天天找麻煩,他都不討厭他。提婆達多做了重業,知道釋迦牟尼佛每天出去托缽,他習慣走哪一條路,那個路上有一個地方是懸崖,一個峭壁,他就在上面放一塊大石頭,佛從下面走去托缽,石頭推下去想把他砸死,這個惡行。佛的福報大,有護法神保佑,韋馱菩薩在空中用降魔杵把石頭攔住,石頭就碎了。碎的時候,碎片把佛的腳砸破了流血,這叫出佛身血,它有典故的。這個罪是阿鼻地獄,他有沒有墮阿鼻地獄?墮阿鼻地獄了,佛說他在阿鼻地獄就像忉利天一樣快樂,這是什麼?佛以自己修持功德加持他,減輕他的苦報,沒有怨恨。
佛對一切人慈悲平等,提婆達多跟佛有緣,堂兄弟,就是嫉妒心太重了,不是別的。提婆達多想把釋迦牟尼佛害死,他作佛,就是僧團裡面他做老大,大家聽他的。他謗佛,所以有一部分人聽到他的話,對釋迦牟尼佛懷疑,就跟他,所以他也有不少弟子。最後實在惡事做得太多,墮地獄,於是他的那些弟子覺悟了,再回頭了。這些都是佛菩薩表演給我們看的。我們每個人過去生中跟多少眾生結怨,結緣、結怨統統有。我們這一生學佛了,如何把這個事情擺平?冤親平等,這是一樁大好事,讓大家統統覺悟,回頭是岸,一心向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就個個都成就了嗎?不能再顧著面子,這個面子害死人,面子是嚴重的業障,必須把它放下,不放下就大錯特錯。所以佛表現的,尤其是開悟之後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給我們所表現的,我們真的要向他學習。
「又惡人造惡業,種惡因,得惡果,故生卑賤之家,形容枯槁,饑寒交迫,逼惱身心,是為苦。」這種果報,我們看現在地球上非洲這些貧窮落後國家,你看看這些小孩每一天餓死多少?饑寒交迫,有的凍死的、有的餓死的,沒有衣服穿,小孩沒有,大人也沒有。為什麼到人間活得這麼苦?果必有因,過去生中造作惡業,種惡因得惡的果報。為什麼到人間來?過去生中肯定修過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引業,引導你到哪一道去受報。人道肯定是五戒十善;餓鬼道肯定是貪婪、貪心,貪心是餓鬼道,這是引業,引導你到餓鬼道去;瞋恚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愚痴多!自己不知道,自己以為自己很聰明,實際上就是經上講的愚痴蒙昧,對於事實真相不知道。他知道他就不敢幹了,知道,你看他的行為,一定把它改變了。真正知道的人,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常說的,他是報恩的心,他沒有貪戀,他沒有怨恨,心確確實實是清凈平等的。覺不敢講,覺那就成佛了。心不清凈,心不平等,那就是愚痴。
底下說,「愚昧無知,不信正法,不行善事,是為冥」,冥就是糊塗。「倘更多作惡業,死墮惡道」,那就三惡道去了。這個不信正法,不行善事,這兩句的意思非常之深,為什麼?什麼叫正法,什麼叫善事?知道的人不多。學佛的人知不知道?不知道,自以為是正法,自以為是善事,實際上呢?實際上在造業。為什麼?為名、為利、為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掛著正法的招牌,打著善事的幌子,災難來臨的時候,這些人先去。到哪裡去?幾乎都到地獄。你要問為什麼?灌頂法師講得很清楚,慈雲灌頂法師,我們把他念佛一百種果報,把它節錄下來印成一張,這可以流通,讓大家都看看,提高警覺。我們念佛人,在一百種果報裡面將來是屬於哪一種,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頭一條念佛墮阿鼻地獄,什麼原因?為五欲,貪圖五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為這個而念佛、而修凈土,果報在地獄。念佛口善,心行不善,你的心、你的身不善,而是打著佛的招牌,打著阿彌陀佛的招牌,乾的事情跟阿彌陀佛相違背,這個還得了嗎?真叫糊塗,真叫愚痴。所以底下講,「倘更多作惡業,死墮惡道,故云:從苦入苦,從冥入冥也」。現在時間到了,這個幾句我們底下一堂課再學習。
推薦閱讀: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八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九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十七集)
※人生:一半紅塵,一半凈土;一半前世,一半來生;走過一半,剩下一半;暮然一驚,人生已過一半!
※凈土法門: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236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