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走不進近現代科學?

中國人為什麼走不進近現代科學?

許錫良

1、中國人開始認識牛頓,都是從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的角度來認識的,至今介紹牛頓的文字還常常是這樣表述:「艾薩克·牛頓爵士是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同時也是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晚年醉心於鍊金術和神學。」

其實牛頓真正的身份就是神學家,所謂科學家、數學家與天文學家的身份都是從屬於他的神學家的身份的。可以說,神學才是他的真正專業,而物理學、數學與天文學都是他的業餘愛好,神學是目的,物理學、數學與天文學都是他用以證明上帝在宇宙中存在的手段。牛頓為自己的科學研究作出過這樣的結論:「我願以自然哲學的研究來證明上帝的存在,以便更好地事奉上帝。」他還說:「生來瞎眼的人不了解光,如同我們無法明白神的智慧和全能。神的形象沒有人看到、聽到和接觸到,我們只能在他所創造的萬物中了解他。神仍在掌權,我們都在他的掌管之下。」(摘自《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他從求學到工作的單位——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本質上就是一個神學院。三一學院本來就是取名於基督教里的:「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意思。

2、其實牛頓只是將科學與宗教融合為一體的特別典型的代表。在歐洲科學、哲學、數學研究從來都是與宗教密切結合在一起的。宗教哲學家奧古斯汀、托馬斯.阿奎那,將亞里斯多德的邏輯理性引進神學研究,企圖將信仰建立在邏輯理性的基礎上。笛卡爾主張懷疑一切,那只是從人的感覺角度來看,他懷疑的只是人的認知結果,將人的認知還原為「我思故我在」,卻從來不懷疑這宇宙中確實存在著一個上帝。伽利略證明了地球在圍繞太陽運動,而且遠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並沒有證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他所受的迫害只是與當時的教會勢力相衝突的結果,而不是從根本上否認這宇宙中存在著一個上帝。

3、宗教之所以與科學密切相聯,其實他們的存在是有因果關係的。宗教,嚴格來說就是基督教,他們要追問的是世界發源的時空問題,世界本源於哪裡,人起源於什麼,我們看到的世界之外,是否還存在著一個我們所不知道的世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我們才有了研究的動力。中國無真正意義上的宗教,因此,對追問這些問題也就沒有多少興趣,更不會在工具、方法與實驗的層面上去證明。因此,中國產生不了近現代的科學,這也是在邏輯之中的事情。

4、中國人很難真正認識科學這個概念,常常將科學認定為知識與技術,而不是從一種精神信仰的高度加以認識,那是有原因的。因為,影響中國最為廣泛而深遠的儒文化,天然就是一個唯物論的文化。孔子自己不談「怪、力、亂、神」,也禁止自己的學生作這些方面的探索。終於使中國人一生的追求只局限於一些動物的本能——對食物與性慾的貪婪上,而且實現這種貪婪的方式就是「升官發財」四個字。更要命的是,中國式的唯物論的文化,又不是世界科學世界裡的那種唯物,而是唯世俗實用的那種物。比如,歐洲科學將動植物按照他們的屬性分類,但是,中國人對動植物的分類,常常用「吃」與「藥用」或者「家用」的標準來分類。植物可以分為可以結果的與不會結果的,可以結果的,又分為結的果可以吃的與不可以吃的,有藥用價值的與沒有藥用價值的。貓可以分成家貓與野貓,家貓又可以分成會打破花瓶的與不會打破花瓶的。一切的標準都是世俗的。很難引起深入而成體系的探討。

5、英國著名科學史家W.C丹皮爾的《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版。)用無數的案例證明了科學與宗教和哲學之間的密切關係。讀完此書就會明白,科學的探索最好的文化環境是宗教,特別是基督教。沒有這種文化環境,一切的科學研究都將流於皮毛與末節,而不能夠深入到問題的核心。因為基督教讓人有種探索的心境與精神,而且更主要的是那些關於宇宙的奧秘問題,世代相傳,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天才去探索。科學需要一個探索的環境,一個科學家的高度及其研究的成果,常常取決於那個時代所能夠帶給他的問題。世界上真正的高峰從來都不會是孤峰,而是群峰里的一個個高峰。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最高峰,而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擁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而中國人自古迷信的最高峰——山東的泰山——被孔子稱譽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五嶽之首,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的泰山,其實只有海拔1532米高,泰山之所以長期被認為是世界最高峰,天下第一山,是因為泰山是孤峰,泰山的周邊是平原。同樣,中國人二千多年裡崇拜孔子為「萬世師表」,天下至聖,也是因為中國人很晚才知道世界上有一個蘇格拉底和一個耶穌。其實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思想境界之間的高度差,和泰山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有得一比。同樣科學研究也是科學家、思想家群的方式出現。我們只要看一看與牛頓、愛因斯坦同時代或者前後時代的那些著名科學家、思想家群落,就不難明白,牛頓、愛因斯坦在那個環境中,那樣一個時代出現絕不會是偶然的。

6、人是文化的產物,從生理和智力的角度來看,世界上各色人種與各個民族差別並不大。中國人如果接受基督文明、接受他們的宗教信仰與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其實也完全能夠融入他們的問題中。甚至也能夠探索到他們的前沿問題,拿到科學成就的最高獎——諾貝爾獎。但是,自小在儒文化中長大的中國人,其眼界自小就被局限在「升官發財」的文化氛圍中。因此,農村的窮孩子的人生宿命就是放羊——掙錢——娶媳婦——生娃——放羊。城市裡的官宦富家子弟的宿命就是讀書——做官——發財——做更大的官——發更大的財。如此循環往複,沒有止境。

作為中國人,無論做什麼,都不要指望有什麼世界級的成就,因為文化的宿命就擺在那裡,這種文化有一種極其強大的淘汰功能。任何敢於奇思異想的人,都會在第一時間裡淘汰出局。不可想像,如果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孩子出生在中國,其結局會怎樣?牛頓、愛因斯坦小時候都是學習並不出眾,表現並不特別好的醜小鴨式的孩子,但是,天才人物在小時候,常常是以醜小鴨的形象出現的。歐洲有那樣的寬容環境,而中國自古以就沒有。在中國很少有人知道,牛頓當年是在家鄉無法勝任任何世俗的工作,而且行為極其古怪的情況下,被家鄉的父老鄉親們送到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送去那裡的唯一理由就是,劍橋大學那是個怪人成堆的地方,牛頓以其怪異而得到了這樣的機會,不是今天的中國人想像的牛頓是以優異的高考成績進的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

今天的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認真閱讀一下西方的科學史、宗教史與神學史,將自己的教育工作放置到一種文化背景上去認識,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意義。

2012年11月6日星期二

推薦閱讀:

從科學的角度談及糖(一)
科學告訴你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對嗎?
她沒有子女卻被稱為世間偉大的母親,為中國婦產科事業貢獻一生

TAG:中國 | 科學 | 中國人 | 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