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想健身到殘廢,就分清這2者的區別

研究健身8年了,可以說,時間越長,在健身的時候就越「怕死」。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掌握健身知識越多的人,就越能知道一個小小損傷的累積,在以後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有關數據顯示,因為健身受傷,造成暫時性或永久性傷害而放棄運動的人,有40%是因為分不清2個癥狀的區別。

這2個癥狀分別是什麼?我們下文揭曉,先看看文章目錄:

一、何為延遲性肌肉酸痛

鑒於有些人對延遲性肌肉酸痛的正確概念都不理解,所以有必要進行一個官方的解釋。

延遲性肌肉酸痛,一般為健身訓練後24小時出現的一種肌肉酸痛癥狀,這種癥狀的表現除了酸痛,還有肌肉僵硬,壓疼,甚至是肌肉腫脹。

目前對於肌肉酸痛造成的原因,有多種多樣的說法,但依舊沒有一個官方且唯一的說法。能明確的是,延遲性肌肉酸痛在訓練後的24—72小時內,酸痛感會達到頂峰,然後在5—7天後很快消失。

二、誤解肌肉酸痛造成的傷害

解釋完肌肉酸痛,咱們繼續來說說,對於健身族,特別是健身新手來說,容易造成的一個致命誤會:那就是將運動損傷與肌肉酸痛混為一談。

有些沒經驗的人,當出現肌肉酸痛後,會擔驚受怕,長達一周不敢再進行訓練,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好事。

但另外一種情況就有著極大的隱患,即將訓練損傷,誤解為肌肉酸痛。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在有一定健身經驗,卻自以為是的人身上。

有可能因為過度的訓練,已造成肌肉或者骨骼方面的損傷,但這種損傷出現的疼痛與延遲性肌酸痛特別相似,因此造成誤解,認為這就是普通的肌肉酸痛。

一旦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就容易在疼痛感不是很強烈,能發力訓練的情況下進行持續訓練。不斷的訓練,不斷產生隱隱的疼痛,讓人感覺似乎一直保持著延遲性肌肉酸痛,貌似「超量恢復」的效果會更好(最簡單的解釋:即在延遲性肌肉酸痛後,增肌效果會更顯著)。

卻不知道,因為你對訓練損傷的誤解,正慢慢對身體造成永久性傷害,甚至會造成晚年殘廢。

可能說到殘廢,你會覺得我在危言聳聽,但不知道你是否有聽過很多專業運動員,在退役之後的老年時期,長期飽受病魔折磨;也有很多拳擊選手,在年老之後,拿起東西時雙手是顫抖的,走路離不開拐杖。

而造成以上情況的原因,都是因為小傷小痛的不斷積累,最後在晚年時期爆發。

三、如何正確辨別兩者

我寫文章的一向宗旨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下面就分享3個方法,讓你能輕易辨別什麼是延遲性肌肉酸痛,什麼是運動損傷。

1、從按壓的痛感來判斷

延遲性肌肉酸痛,一般都是區域性疼痛,所以在你按壓疼痛部位的時候,通常能感覺到區域性的痛感。

具體講明,當你感覺到一個部位疼痛時,試著感受一個疼痛區域,然後在這個區域周邊進行按壓,如何周邊每個地方的疼痛感都差不多,那很大可能只是延遲性肌肉酸痛。

另一方面,訓練造成的損傷,要麼是肌肉拉傷,要麼是關節扭傷,這種疼痛一般都集中於一點或者一線,所以在按壓時,如果你能明顯感覺到,是一個點或者一條線在痛,那就是受傷,而不是酸痛。

二、從疼痛的對稱性來判斷

這個方式也是準確率很高的一種辨別方法,因為延遲性肌肉酸痛,往往都是對稱型疼痛。

舉幾個例子:當你做完「硬拉」,隔天早上醒過來,發現下背部特別疼痛,不知道到底是受傷了,還是肌肉酸痛,你的一個辨別方式,就是感受一下,疼痛感是否來自脊椎兩側的肌肉線條。

如果是來自對稱兩邊的肌肉線,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這往往只是延遲性肌肉酸痛。

還有一個,比如你進行深蹲訓練,一樣的隔天腿部疼痛,如果確定了兩隻腳都在痛,那一般也是延遲性肌肉酸痛無疑。

另外其他的訓練動作,都可以用同樣的辨別方式,比如胸肌鍛煉、肩部鍛煉等等。

三、從持續時間判斷

前面在講解「延遲性肌肉酸痛」的概念時,已經有強調過,這種肌肉酸痛一般發生在訓練後24小時後,24—72小時疼痛達到頂峰,最多7天後就能消退。

但如果是肌肉或者關節損傷,就不僅僅能7天了事了,在一些關鍵部位,比如腰椎、肩部和膝蓋等,恢復時間要以月作為單位。

所以一旦發現,在1周過後,疼痛感沒有消失,就應該馬上進行就醫治療。

下期文章預告:《健身後恢復速度快3倍,就是這麼簡單》

另外,如果需要教授整理的23部專業健身教程,歡迎關註:

微信公眾號:健身教授carl;


推薦閱讀:

許願與發願的區別
細說男人女人區別[1]
劉軍寧與柏克的區別 | 郭學明
聲聞僧與菩薩僧的區別
小葉紫檀手串,是該上油還是該上蠟,兩者的作用和區別是什麼?

TAG:健身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