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和學會珍愛自己的妻子

今天,說一個輕鬆的話題。

昨天晚上,與幾位朋友「共進晚餐」。酒過三巡。一個個話就多起來了。

說起網上的口水仗,張三感喟:「文章總是自己的好,老婆總是人家的好。」

這後一句話,使李四立馬來了興緻,他很快接過來,借題發揮了:「老婆人家的好,言之有理啊。難怪古人有言: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著不如偷不著。」

哈哈哈,滿座嘩然。

只有王二微笑不語。半晌,他終於石破天驚:「你們說的都是大謬之言也!依我看來,還是自己的老婆好!」

「你家老媽子,臉上都老皮一沓,像堆了一層百頁結了;腰裡小肚腩鼓鼓的,像箍了幾圈破輪胎,還好?」趙大出來打諢,沖著王二一頓搶白。

「非也,非也,」王二慢條斯理,「我家老婆可是『六心級』的哦:看看噁心,想想傷心,可丟在家裡放心,用起來稱心,對自己貼心,真正是自己的小甜心!」

哈哈哈哈,一個個由衷而笑。

張三問我意下何如,我撫掌笑曰:「我投王二兄一票!鞋子總是舊的穿了跟腳。糟糠妻,不可欺。千好萬好,老婆還是自家的好!」

回到家來,跟老妻說這個事,老妻擰了我一把:「跟你說了多少次了,不要到處誇自己的老媽子。有的人就是那個德性,喜歡『老牛吃嫩草』,你管他們做什?」

「文章總是自己的好,老婆總是人家的好。」我記得這句話好像是林語堂先生在哪裡說過的,立馬找資料。一查,終於查明,恰是他老先生的名言。

林語堂老先生是在《生活的藝術》一文中說的,原話是:「一位現代中國大學教授說過一句詼諧語:『老婆別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在這種意義上說來,世間沒有一個人會感到絕對的滿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個人,只要這另一個人不是他現在的現在。」

我想起,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林語堂這個老傢伙,是個愛妻的典範。

林語堂的妻子廖翠鳳是個富家女子,當年她看上了林語堂,而且不顧母親的反對,嫁給了家境貧寒的林先生。林先生很為感動。1919年他與廖結婚時,就將結婚證書燒掉了,以表示他們永遠相愛、白頭偕老的決心。林先生對愛妻說:「結婚證書只有離婚才用得上」。

婚後不久,林語堂和廖翠鳳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一度窮困潦倒,廖翠鳳只得變賣首飾以維持生活。

林語堂曾經說過:「只有苦中作樂的回憶,才是最甜蜜的回憶。」他們即使窮得沒有錢去看一場電影,也可以去圖書館借回一疊書,倆人守住一盞燈相對夜讀,其樂不改。林語堂說,窮,並不等於「苦」,他從來沒有「苦」的感覺;世俗所謂的「貧窮夫妻百事哀」的邏輯,完全被他推翻了。

林語堂在多篇文章里,詼諧地說到他與老妻相處與廝守終身之道。比如,他在《人生不過如此》、《論解嘲》等文章里,就風趣地說過很多有哲理的話——

 

人生有時頗感寂寞,或遇到危難之境,人之心靈,卻能發出妙用,一笑置之,於是又輕鬆下來。這是好的,也可以看出人之度量。古代名人,常有這樣的度量,所以成其偉大。

古希臘大哲人蘇格拉底,娶了珊蒂柏,她是有名的悍婦,常作河東獅吼。傳說蘇氏未娶之前,已經聞悍婦之名,然而蘇氏還是娶她。他有解嘲方法,說娶老婆有如御馬,御馬沒有什麼科學,娶個悍婦,於修身養性的工夫大有幫助。有一天家裡吵鬧不休,蘇氏忍無可忍,只好出門。正到門口,他太太由屋頂倒一盆水下來,正正淋在他的頭上。蘇氏說:「我早曉得,雷霆之後必有甘霖。」真虧得這位哲學家雍容自若的態度。

  林肯的老婆也是有名的,很潑辣,喜歡破口罵人。有一天一個送報的小孩子,十二三歲,不識道送報太遲,或有什麼過失,遭到林肯太太百般惡罵,詈不絕口。小孩向報館老闆哭訴,說她不該罵人過甚,以後他不肯到那家送報了。這是一個小城,於是老闆向林肯提起這件小事。林肯說:「算了吧!我能忍她十多年。這小孩偶然挨罵一兩頓,算什麼?」這是林肯的解嘲。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林肯以後成為總統,據他小城的律師同事寫的傳記,說是歸功於這位太太。書中說道,林肯怪可憐的,每星期六半夜,大家由酒吧要回家時,獨林肯一人不大願意回家。所以林肯那副出人頭地,簡練機警,應對如流的口才,全是在酒吧中學來的。又蘇格拉底也是家裡不得安靜看書,因此成一習慣,天天到市場去,站在街上談天說理。因此乃開始「遊行派的哲學家」的風氣。他們講學,不在書院,就在街頭逢人問難駁詰。這一派哲學家的養成,也應歸功於蘇婆。

  關於這類的故事很多,尤其關於幾個名人臨終時的雅謔。這種修鍊工夫,常人是學不來的。蘇格拉底之死,由柏拉圖寫來是最動人的故事。是政府說他巧辯惑眾,貽誤青年子弟,賜他服毒自盡。那夜他慷慨服毒,門人忍痛陪著,蘇氏卻從容闡發真理。最後他的名言是:「想起來,我欠某人一隻雄雞未還。」叫他門人送去,不可忘記。這是他斷氣以前最後的一句話。金聖嘆判死刑,獄中發出的信,也是這一派。「花生米與豆腐乾同嚼,大有火腿滋味」。歷史上從容就義的人很多,不必列舉。

  西班牙有一傳說:一個守禮甚謹的伯爵將死,一位朋友去看他。伯爵已經氣喘不過來,但是那位訪客還是喋喋不休長談下去。伯爵只好忍著靜聽,到了最後關頭,伯爵不耐煩對來客說:「對不起,求先生原諒,讓我此刻斷氣。」他翻身朝壁,就此善終。

  我嘗讀耶穌最後一夜對他門徒的長談,覺得這段動人的議論,尤勝過蘇氏臨終之言,而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死之言:「上帝啊,寬恕他們,因為他們所為,出於不知。」這是耶穌的偉大,出於人情所不能及。這與他一貫的作風相同:「施之者比受之者有福。」可惜我們常人能知不能行,常做不到。

林語堂妙語如珠。他說的,都是一些醒世悟道之言。而且,他說的與自己做的都十分相像。

他以此為道,與妻子和睦相處相守終身,留下了許多令人稱道的佳話。

如果廖翠鳳在生氣,林語堂連話也不說一句,保持沉默。倘若真的吵架了,也是吵過就算了,他的絕招是「少說一句,比多說一句好;有一個人不說,那就更好了。」他認為夫妻吵嘴,無非是意見不同,在氣頭上多說一句都是廢話,徒然增添摩擦,毫無益處。他說:「怎樣做個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歡的時候,你跟著她喜歡,可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她生氣。」廖女士最忌諱別人說她胖,最喜歡人家讚美她又尖又挺直的鼻子;所以林語堂每逢太太不開心的時候,就去捏她的鼻子,太太自然就會笑起來了。

1969年1月9日,林語堂夫婦悄悄慶祝結婚五十周年。林語堂把一枚金質胸針獻給廖翠鳳,上面鑄了「金玉緣」三字,並刻了詹姆斯?惠特坎?李萊的不朽名詩《老情人》。林語堂將其譯成中文五言詩:

  

同心相牽掛 一縷情依依

  歲月如梭逝 銀絲鬢已稀

  幽冥倘異路 仙府應凄凄

  若欲開口笑 除非相見時

這首詩他翻譯得多好啊!

林語堂認為廖翠鳳屬於接納萬物、造福人類的「水」,而自己卻是鑿穿萬物的「金」。

  林語堂認為婚姻並不是以善變的愛情為基礎的,而是愛情在婚姻中滋長,男女互補所造成的幸福,是可以與日俱增的。

  有人問他們半個世紀「金玉緣」的秘訣。老夫婦搶著說,只有兩個字,「給」與「受」。在過去的一萬八千多天里,他們相互之間,盡量多地給予對方,而不計較接受對方的多少。林語堂說:「婚姻猶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樣去欣賞它,又怎樣去駕馭它。」

  1976年3月26日,林語堂逝世於香港,靈柩運回台北,埋葬於陽明山麓林家庭院後園,廖翠鳳仍與他終日廝守。

  

上面把這些東西告訴大家,為的是自勉自勵,也為的是啟發眾者,特別是告誡那些動不動要鬧騰著要「吹」的年青人。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一夜夫妻百日恩。

共守的姻緣,來之不易。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珠一樣,好好珍惜。

妻子是人生的伴侶,是家庭的支柱,是生命的鑰匙。她用瘦削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為了丈夫,為了孩子,為了父母,為了家庭,她飽經滄桑,含辛茹苦,作出多麼巨大的犧牲啊!多少風霜雨雪,不能把她壓倒;多少坎坷曲折,不能使她屈服。夫妻一起,相濡以沫,風雨同舟,患難與共,比翼雙飛,渡過了多少艱難的歲月,牽著手共同向著幸福的明天邁進,這是多麼值得永遠珍藏的幸福啊!妻子,是最知熱知痛最疼愛丈夫的人,是人世間最值得丈夫珍愛的人。

夫妻在一起要相處好,是一門學問和藝術。常言道,牙齒和舌頭也有相碰的時候,再好的夫妻也有紅臉的日子。由於各人的性格、興趣和遭遇等等不一樣,在相處中出現一些矛盾是在所難免的。遇到這些情況,要學會恩愛,像林語堂先生那樣,淡然處之,多一些寬容和溫存,多一些退讓和自責,多想對方的好處和恩情,要從家庭、孩子和老人的大局多多思考,不要一句話不投機就立馬翻臉,就綳就吹,就說傷害彼此感情的話,就做冷淡了彼此恩愛的事。

親愛的朋友,像林語堂那樣,愛自己的妻子吧!

2011年10月13日


推薦閱讀:

【圖集】20之後女人必須學會的事
學會這幾招專治聊天聊到死的尷尬症
十八招,教你學會看風水(三)
學會說話
學會這篇文章的知識,餐後血糖一定會有改善!

TAG:愛自己 | 自己 | 妻子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