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9%受訪者期待VR&AR等新科技對生活的改變|AR|新科技
新科技
虛擬現實(簡稱VR技術,指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編者注)、增強現實(簡稱AR技術,指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並加上相應圖像的技術,這種技術的目標是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並進行互動——編者注)等層出不窮的新科技正逐漸進入人們視野。據媒體報道,中國VR的潛在用戶規模已經達2.86億。對於這些即將根本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新科技,你是否關注?你認為它們會帶來哪些改變?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76.8%的受訪者關注VR&AR等技術。過半受訪者期待VR&AR技術與購物、旅遊、教育等領域相結合。
受訪群體中,90後佔21.8%,80後佔53.2%,70後佔18.6%,6.4%的受訪者為60後及以上。
84.9%受訪者期待新科技對生活的改變
虛擬現實技術(VR)和增強現實技術(AR)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但從技術上來說,二者差別很大。據從事計算機視覺行業的知乎用戶劉釗介紹,「VR就是雙目渲染,嚴格來說,屬於計算機圖形學範疇。可以簡單的認為,VR=雙目渲染+硬體顯示設備;而AR是三維環境識別,屬於機器視覺範疇,典型的AR場景是通過顯示設備在現實世界中看到虛擬物體,所以,可以認為AR=攝像頭+視覺演算法+顯示設備。」
劉釗認為,VR的重點在於突破硬體及附帶解決方案的瓶頸,而AR的難點不僅在硬體,更多是演算法的穩定性和準確性。
來自北京的嚴慶(化名)十分關注VR&AR技術的發展,他還特意買了一副「暴風魔鏡」用來體驗「聽起來很酷」的虛擬現實情境。雖然「魔鏡」的功能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麼強大,但嚴慶還是堅信在不久的將來,虛擬現實帶給人的感受會更加舒適、逼真。
調查顯示,像嚴慶這樣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76.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很關注VR&AR技術,而78.5%的受訪者表示會主動嘗試虛擬現實技術相關的新產品。
大家對虛擬現實的期待也五花八門:65.6%的人期待VR&AR技術能與旅行、購物結合;61.6%的人期待與教育結合;49.6%的人期待與娛樂結合;44.6%的人期待與傳媒結合;30.5%的人期待與醫療結合;29.3%的人期待與軍事結合。
除了VR&AR,無人駕駛、機器人等新興科學技術也正在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時代節奏的加快,意味著技術向現實轉化的路徑和成本的縮減,尤其對於眾多年輕人來說,新科技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和更廣泛的前景。
調查顯示,有80.0%的受訪者關注這些新科技的進展。84.9%的受訪者期待新科技對生活的改變。通過交互分析發現,越是年輕人,如80後、90後,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如大學本科、研究生等,對新科技越關注、越充滿期待。
過半受訪者擔心新科技給生活帶來風險
在對新科技充滿期待的同時,人們也擔心它們帶來的潛在風險。其中,69.5%的受訪者擔心網路安全風險;56.3%的人擔心因技術不成熟、或因人們不了解技術造成使用中的風險;50.8%的人擔心人工智慧這樣的高科技可能對人類帶來威脅;33.0%的人擔心人們會沉溺於新科技中。只有2.0%的人不擔心新科技可能帶來的風險。
北師大新聞專業碩士生楊可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一名不太關心科技的文科生,她在老師的課堂上聽說了VR&AR技術,了解、體驗了一些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並由此產生了很高的興趣。但是,楊可也一直在反思:「虛擬現實會不會讓我們難以區分現實與虛擬世界?虛擬現實中的情境如果有一天到了可以亂真的程度,會不會有人沉迷於那個世界而不能自拔?」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張洪忠認為,首先要認識到技術革新的貢獻,它給生活和認知世界帶來了巨大便利。同時,任何一種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使用不當都會帶來風險。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例,要想避免沉迷狀況的出現,必須教會青少年如何使用新興科技、如何判斷新興科技中內容的真實性。張洪忠表示,北師大正在針對「青少年的新媒介素養」開展大量工作,以彌補青少年新媒介素養教育的空白。
74.2%受訪者提議增加科學課程和科研訓練
儘管年輕人對新科技產品十分感興趣,但真正投入研究新科技的人並不像想像中得多。嚴慶表示,玩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很有趣、也很容易,但研究卻很難。「要懂計算機、懂數學,如果搞VR&AR與教育結合的研究,還得懂教育學和心理學」。
楊可也表示,自己對於新科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這其中蘊藏著大量的機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將成為主流」。
在北京工作的設計師張靈(化名)認為,AR的市場更廣闊,但要進入人們生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對外展示的真機,主要還是技術問題,比如演算法、場景採集等,估計最頂尖的研發機構還需要2~3年才能成功。因此,從實驗室到市場,肯定需要更多人投入」。
調查顯示,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青年對新興科技的興趣和了解,74.2%的人支持在教育中增加科學課程比重,鼓勵科研訓練;61.2%的人認為要多報道、介紹國內外前沿科學研究成果;52.3%的人認為要扶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副院長張志禎比較樂觀。他認為,比起其他年齡段的人,「年輕人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更感興趣,學習能力也更強。所以,社會最需要做的,是創造寬鬆的環境,允許年輕人去探索,要努力消除阻礙學習、鑽研的制度與文化。」
公眾和專家都相信,新科技的發展給年輕人帶來了許多機遇,尤其是商業機遇。84.7%的受訪者支持在「雙創」中,增加對創業人員的扶持力量。張洪忠教授則勉勵年輕人擁抱新技術:「每一次新技術的發生,其機遇都是留給年輕人的。」
受訪者中,研究生以上學歷者佔5.9%,61.6%的人為大學本科,24.5%的人為大學專科,7.0%的人為高中或中專學歷,0.9%的人學歷在初中及以下。
推薦閱讀:
※跨地域,跨學科,跨行業,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頭腦之一
※怎麼看待知乎上許多特別扯的問題都有人會回答一大串出來?
※技術大停滯——範式春夢中的地球工業文明1.1|資水東流
※虎爪寵物:寵物醫生在線和大病互助服務平台
※如何評價飛艇airla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