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十四章:練習和複習(全書完)

 在這一章里,我們將把前邊講的所有內容歸納起來。我們會再列一個批判性問題清單作為開始。你可以一直把這個清單當作指導手冊使用,直到你真正掌握了這些批判性問題。當你遇到和某個問題相關的文章、講座、數據、著作、商函、網路信息或者其他任何相關材料,而你認為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這時,你會發現這個問題清單非常有用,你可以通過詢問上面的問題來檢查那些材料。    接下來,我們用這些批判性問題來評價某個爭議問題中某一方的立場。這個討論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連續使用批判性思維的實際例子。    我們建議你對這個討論要樹立幾個目標,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對前面章節學習程度的檢查。你會問同樣的問題嗎?你能夠形成類似的答案嗎?你覺得是否能夠更好地評價別人推理的價值?  批判牲問題清單1.什麼是論題?什麼是結論?2.理由是什麼?3.哪些詞句有歧義?4.什麼是價值觀衝突?什麼是價值觀假設?5.什麼是描述性假設?6.推理中存在謬誤嗎?7.這些證據的可信度有多大?8.你發現干擾性原因了嗎?9.統計數據是否具有欺騙性?10.哪些重要信息被遺漏了?11.什麼結論可能是合理的?    詢問正確間題:一個包括全部問題的實例    首先,我們提供了一段總結了各種立場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未成年人流產是否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這一部分是一個長長的討論,討論中涉及11個批判性思維問題。    青少年面臨著極度複雜的社會和情感問題。這些危機是無法逃避的,但大多數青少年並沒有做好準備去理性地應對它們。因為他們準備不充分,所以,父母與孩子之間進行有效的、坦誠的交流就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父母在學習和生活中積累起來的智慧能夠引導孩子更好地做決定。然而,這種交流的迫切需要由於青少年個人權利的擴張而削弱了。    青少年權利過度擴張的一個例子,就是聯邦法律允許未成年人可以不徵得父母的同意而自行墮胎。隱藏在法律背後的推理是,假如她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給父母,那麼,她就不大可能實現自己墮胎的願望了。支持者想到的僅僅是未成年人想墮胎,而不是她們是否應該墮胎!想一下,你希望你的女兒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做出衝動的決定嗎?在更多青少年的生命被傷害前,需要修改這項法律。請對比一下這種情況,一個年幼的孩子被人家欺負,遭到了嚴重的嘲弄。這個孩子可能想用身體攻擊或骯髒的語言來反擊對方。只有在與父母商討後,孩子才能認識到對抗會使問題惡化,甚至可能造成身體傷害。    與之類似,當一個女孩發現自己懷孕後,將會有一些不適應情緒,如懊悔、慌亂、罪惡感、失望、害怕等。伴隨這些壞情緒的增加,她可能做出衝動的行為。因此,她需要父母提供給她成熟而合理的指導,以避免做出衝動的決定。    支持者也認為,如果徵得父母的同意,就會導致衝突和壓力增加,並破壞親子關係。然而,反過來也會這樣。當父母發現女兒未經他們同意就墮胎時,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災難性的情形;而如果要求父母的許可,就能避免這種重大損害的發生。當然,如果女兒告訴父母自己懷孕,就會導致親子關係緊張,但這種緊張狀態是暫時的,他們會進行開誠布公的、誠實的交流。實施不經父母同意就可以墮胎的法規,阻止了孩子向如此關心她們的父母尋求建議的行為。    這種反對父母同意的法律來源於對未成年人權利的考慮,但是是否考慮到了父母的權利?法律應該要求未成年人進行任何醫療都要得到父母的許可。除非情況緊急,否則未經父母同意,未成年人都可以拒絕醫療關注。這條法律甚至可以應用到穿耳孔當中!在這些情況下,法律要保障父母了解孩子健康狀況的權利。因此允許未成年人未經父母許可就進行墮胎,是對父母這項權利的否定。如果政府非常重視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那麼,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應該保護他們的安全。    而且,父母需要知道孩子是否做了墮胎手術,以免她經歷幾乎無法避免的身體或情緒上的傷害。對婦科醫生的調查表明,91%的醫生治療過由合法墮胎引起的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包括不可控的流血、大出血、心臟病或中風發作、感染、腹痛、子宮糜爛。墮胎還會引起心理創傷,如對創傷性壓力失調以及抑鬱症等。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十幾歲時有過墮胎經歷的女孩,有情緒抑鬱體驗的比率大大高於沒有墮過胎的人。也許最嚇人的一項研究是,發現經歷過墮胎創傷的女性中60%的人有自殺念頭。    如果父母不知道他們的女兒墮過胎,那麼,讓他們如何關注女兒的自殺跡象或其他行為失常的預示信號呢?他們不能!如果父母不能及時關注並採取合理的應對措施,那麼,這些傷害就會更嚴重地損害孩子的健康。    那些不同意墮胎必須得到父母許可的人,經常引用一些知名組織的觀點來作證,例如,「做父母計劃」組織就是她們經常引用的。但該組織拒絕父母許可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而不是觀念差異的考慮。如果該組織要求未成年人墮胎需徵得父母同意,那麼,他們在處理未成年人懷孕方面的工作量就會減少85%。工作量的減少就意味著資金投入的減少。顯而易見,「做父母計劃」組織不會支持一個不利於自己的行動。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被這些組織所宣稱的支持所矇騙。在幾個民意測驗中,被調查者中超過70%的人支持父母知情的法律。許多宗教組織也堅決支持這項法律。然而,不嚴肅的法庭和不負責的政府卻不顧及公眾的願望。法庭和政府沒有想到的是,當今父母與子女之間對敏感問題的交流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什麼是論題  什麼是結論    前段中的論題是個說明性的論題:未成年人墮胎需要徵得父母同意嗎?我們知道它是論題,是因為作者一直在努力證明它。作者的理由都支持「需要徵得父母同意」這個結論。這些理由都突出了當今法律的問題以及廢止它的好處,並且第10句,通過使用「需要……」這個標誌詞明確提出了結論。    理由是什麼    針對「未成年人墮胎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這個問題,讓我們重新表述一下推出結論的那些理由。    1.有效溝通的需要比什麼都重要,該法律破壞了這種溝通。支持理由:大多數未成年人還不能自行解決複雜的社會和情緒問題。    2.未成年人做這樣的決定,未免太衝動和情緒化,墮胎是因為他們想要墮胎,並不意味著她們應該這樣做。支持理由:墮胎決定好像是對待欺負的反應,情緒作用大於理性作用。    3.允許自行墮胎的法律不會激化衝突,增加壓力,反對它才是正確的。    4.這樣的法律否定了父母許可未成年人接受醫療的權利。    5.父母關於墮胎方面的知識將減少幾乎不可避免的對身體和情緒的傷害。    支持理由1:91%的婦科專家治療過墮胎引發的併發症,如不可控流血、大出血等。    支持理由2:研究發現,墮胎和抑鬱相關。    6.我們不應該贊同「做父母計劃」組織的觀點,因為它維護這條法律可以獲得經濟利益。    7.美國人支持保障父母知情權的法律。    支持理由:有調查表明,70%的人支持這項法律。    8.宗教組織支持父母有知情權的法律。    .些詞句有歧義    我們先看看作者提供的主要理由中,存在哪些可能削弱結論的歧義詞句。一個重要的歧義遍布整個論證,那就是「父母同意」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這個短語也許看起來很清楚:父母必須說允許未成年的孩子墮胎,但這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解釋。實際上,不同的州對「父母同意」的解釋也不一樣。請注意,你選擇下面對「父母同意」的哪條定義,會影響你對要求父母知情這項法律所做出的反應。    A.許可來自父母中的任何一方。    B.除非父母離婚,否則必須父母雙方許可。如果父母離婚,就需要徵得監護方的同意。    C.無論如何,必須徵得父母雙方的許可。    假如,你認為徵得父母雙方同意會帶來許多家庭壓力,要是作者使用的是上面第三個定義的話,你會減少對該結論的支持力度。    另外,這段文章未確切說明誰可被看作合法父母。現在很多祖父母在撫養孫輩。如果孩子跟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的同意合理嗎?    顯然,我們會根據「父母同意」的含義來決定是贊成還是反對這個結論,因此,這個詞是一個重要的歧義詞。    第二個重要的歧義詞就是「情緒上的傷害」,儘管作者引用了關於情緒傷害的兩個事例,但我們判斷這個理由是否能夠有力地支持結論,還要取決於這種傷害的頻率、強度及影響的持久性。    什麼是價值觀衝突什麼是價值觀假設    該文章提供了一個對價值觀衝突所進行的很有意思的研究。要判斷這些價值觀衝突,你首先要揭示這個主題必需的價值觀假設。在爭論父母是否需要同意才能墮胎這個問題之前,你必須先贊成可以墮胎的觀點。維護墮胎的人會先提到正面選擇,即選擇是否墮胎是個人的權利。因此,文章的作者在某種程度上看重個體自己的選擇權。    然而,個體的選擇權與另一個潛在價值觀存在衝突,即集體責任。對父母同意需要的整個論證是建立在這樣一個觀點上的:成人群體有控制未成年人某種權利的集體責任。因此,對集體責任的偏向很明顯地影響了作者對理由和結論的選擇。    把第一、三個理由和結論聯結起來就能發現另一個價值觀偏向。作者更支持公開誠信,而不是保密和自我管理。徵得父母同意是把個人一些可能的行為坦誠公開。然而,坦誠、公開與女兒保護個人隱私的權利有衝突,與女兒對自己身體問題的自我決定權也有衝突。    什麼是描述牲假設    如果第一、第三和第五條理由是正確的,它們所支持的結論也是正確的,那麼就有必要假設「父母會採取合理的行動,會最大限度地照顧到孩子的利益」。這個描述性假設是有問題的。很可能許多父母知道他們的孩子懷孕後會心煩意亂,這樣煩亂會對家庭成員的交流和決策產生負面作用。這段里暗含這樣一種假設,那就是父母都是知識淵博、明智、通情達理的。如果我們認為實際上父母並沒有那麼好,我們就可能質疑這些理由的真實性。    隱藏在第一個理由中的另外一個明顯的描述性假設,就是未成年人權利的擴展將削弱親子之間的信息交流。之所以使用術語「削弱」是因為作者認為,當前父母和懷孕的十幾歲女兒之間的溝通存在問題。然而,作者使用「削弱」這個詞就表明他認為現在懷孕的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良好的溝通交流。然而,普遍認可的是,父母與處於青春期的子女交流比較困難。    許多未成年人與父母關係疏遠,如果讓她們與父母討論一些諸如性行為和墮胎等個人問題,她們會感到尷尬。改變這項法律可能實際上會破壞親子溝通,也可能會導致決定的延遲,從而危害女兒的身體健康。因此,這個有問題的假設使我們對理由的正確性產生質疑。把所有的支持性理由連結起來的相關假設是,父母是未成年懷孕者最好的諮詢師,而其他成人,如學校諮詢員或親戚朋友,因感情捲入程度低,也許會提供更大的幫助。另外一個對該文非常重要的描述性假設與第五個理由有關。該理由的真實性取決於如下這個假設:未經父母許可就自行墮胎的未成年人事後也不會透露她的這個決定。因為墮胎是個私人決定,也許女兒想在墮胎之後再告訴父母,這樣她們就可以從父母那裡得知一些可能存在的傷害的信息。如果我們認為大多數女兒墮胎後很快就會告訴父母,那麼,我們將懷疑這個理由的正確性。    推理中存在謬誤嗎?    幾個推理錯誤嚴重地影響了這個論證。首先,作者通過使用情緒性的語言把我們的注意力從真正的問題上轉移開了。諸如「危機」、「衝動的決定」、「生命被傷害」這些詞語,引導讀者對當前的法律產生了消極的情感。並且,像「交流的迫切需要」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敏感問題」之類似乎積極的詞語,為作者的立場創造了積極性的色彩。    當作者批評「做父母計劃」組織時,又轉移了我們的注意力。她通過攻擊該組織而不是它的觀點而犯了一個人身攻擊謬誤。該組織也許傾向於反對父母許可這條法律,但他們也有充足的理由反對它。作者應該幫助讀者更多關注該組織的理由,而不是關注其財政問題。這些策略轉移了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離開了大的論題而去關注一些具體的理由,比如,引導我們去關注父母許可法的利弊。    與第二個理由有關的錯誤就是以假定作為結論。第二段里有如下兩個描述:「你希望你的女兒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做出衝動的決定嗎?"「在更多青少年的生命被傷害前,需要修改這項法律。」這兩個假設性的觀念都需要進行證明。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墮胎的決定是衝動,也沒有證據證明她們的生命正遭受傷害。另外,最後的兩個論證都存在推理錯誤。首先,倒數第二個理由通過引用大多數人的觀點而犯了訴諸公眾謬誤。它通過使用這樣一個錯誤的假設把理由和結論聯結在了一起,這個錯誤假設是:大多數人喜歡的就是正確的。其次,最後一個理由中引用宗教組織的支持是一個訴諸權威謬誤。我們想問問,支持這個觀點的理由和證據是什麼?    這些證據的可信度有多大    首先,我們需要問一個問題,這個聲明有什麼證據嗎?如果有,那麼,我又該問,作者提供的是哪種證據?作者引用了三個研究、兩個類比以及一項權威的觀點作為證據。讓我們仔細看看這些證據是不是好證據。    在第二段中提供了一個欺侮類比作為證據,即未成年人需要父母控制她(他)的衝動行為。一個年幼的小孩被欺負和女孩決定是否墮胎之間存在相似之處,如不能做出衝動性行為。而且在這兩種情況下,一個錯誤也許會導致可怕的結果。然而,它們之間存在差別,這些差別使我們質疑這種類比作為證據是否有價值。其中一個差異是,年齡和兒童的成熟程度,年長的孩子顯然比年幼的孩子更成熟;另一個主要差異是,父母對這兩件事的可以預期的反應有差異。與欺侮相比,父母對孩子墮胎的情感反應更強烈,而且會產生道德判斷。第三個差別是保密的角色不同。考慮讓某人的胎兒流產比考慮怎麼對待別人的欺凌更私密。第二個類比是用來支持第四個理由的,那裡提到不管未成年人何時接受醫療都應該徵得父母的許可,穿耳朵眼也不例外。相似之處是,墮胎行為也是一次醫療。然而,這個推理與第一個推理出現的問題是一樣的,即可預見的父母行為以及採取流產行為的私密性。    第五個理由引用了對婦科醫生的調查作為證據,這個證據表明:女孩流產導致併發症的幾率很高。然而,這個證據是很微弱的,這個調查缺乏相關的信息,一些重要的問題沒有回答。有多少婦科醫生參加了調查?這個調查是全國取樣、全州取樣還是僅在當地取樣?是隨機取樣嗎?被調查者從事該職業的時間?不同問題出現的頻數?這些都是重要問題,文中都沒有提到。如果不能對該調查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它就不能被作為有用的證據。在總結性段落中引用的調查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也沒有給出關於這個調查的取樣廣度。請想想這樣兩個樣本之間的差別,其中一個樣本是25歲的人,他們來自一個比較開放的州如加利福尼亞州,而另一個樣本是50歲的人,他們來自一個比較保守的州如田納西州,這兩個群體的觀點會有什麼差別?    你發現干擾性原因了嗎    對第五個理由的支持是建立在一個研究的基礎上,這個研究發現墮胎經歷和抑鬱症之間存在相關,這表明墮胎是導致抑鬱症的原因。但相關並不證明因果關係存在,還有其他原因能夠解釋它們之間的關係。例如,有抑鬱傾向的人更可能懷孕,更可能考慮墮胎。自尊程度也會影響個體懷孕和患抑鬱症的可能性,它也可能是聯繫產生的依據。並且,對他人的依賴性也可能影響懷孕和抑鬱的傾向性。    統計數據是否具有欺騙牲    一些統計數據證明了這個方面,卻得出了另外的結論,並藉此欺騙我們。例如,文章的作者描述了墮胎可能導致的可怕的身體和情緒危險,以鼓勵我們支持父母許可這項法律。統計表明,91%的婦科醫生治療過由於合法墮胎所導致的併發症,然而,這個數據僅僅證明大多數婦科專家遇到過這樣的患者。它的確不能證明91%的病人摧患這樣的併發症。實際上,統計數據並未告訴我們墮胎帶來併發症的可能性有多大。    並且,數據表明,60%有過墮胎創傷的女性有自殺念頭(引用於第9段),這明顯說明墮胎的女孩面臨著嚴重的危險。其實,這僅僅說明有過墮胎創傷的人可能有自殺的念頭,並不能說明墮過胎的未成年人就有自殺念頭。所遺漏的重要信息是,在墮胎的未成年人中有多少人患了墮胎壓力綜合征,也許僅僅是千分之一。    .些重要信息被遺漏了    因為這個論證像所有論證一樣推理不完整,所以信息遺漏量是巨大的。通過對文中未回答問題的分選,你就能夠注意到遺漏掉的重要信息。    首先,我們應該問是否有正面或反面觀點的缺失。例如,根據作者所提供的對「做父母計劃」組織的觀點,我們是否能夠對作者的推理產生不同的反應?    另一個遺漏的重要信息就是支持作者的假設的證據,作者的假設是未成年人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合理地處理像墮胎這樣複雜的事情。也許它可能證明了,在青春期人們的理性以及判斷能力很弱,或者證明了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齡其認知水平是不同的,但是作者並沒有給出證據來支持或者哪怕是建議這種觀點。作者希望你僅僅把年齡和成熟水平等同起來。    並且,作者忘了考慮允許父母許可法律所可能存在的消極影響。一個可能的消極影響就是強制父母許可會給女孩的身體健康帶來危險。出於尷尬或害怕遭到拒絕,她可能會延遲請求父母對墮胎的許可。懷孕時間愈長,墮胎手術會越危險。因此,這些法律可能阻止了那些必須墮胎的人儘早地去實施手術。另一個消極影響是,這會增加私人墮胎的數量、嬰兒的出生率、棄嬰事件的發生率、青少年尋求用不合法的其他方式進行墮胎的可能性。提供墮胎所帶來的身體和情感消極影響的頻率以及強度的信息,對第五個理由是有幫助的。並且,如果對執行和沒有執行父母許可法的州的未成年人進行訪談,就可以給出青少年的觀點,即青少年對不告知父母就墮胎從長遠看會有什麼影響的觀點。另一個潛在的消極影響是長期的,這些法律的執行也許就打開了更多侵害青少年權利的大門。這是個經典爭論:如果可以在這個方面控制他們的權利,為什麼不能在那個方面進行控制?不管如何,爭論的共同點不應該阻止我們考慮答案的效度。如果父母許可法律的推理是可以接受的,那麼相似的推理也應該適用於其他問題,如父母離婚後,孩子有權選擇跟誰生活,這個推理在這種情境中也可能被接受。在成為任何觀點的支持者之前,你要仔細思考你的行為可能產生的長期影響。    什麼結論可能是台理的    我們首先列出來批評最少的理由―因為我們認識到所有理由都有缺點。下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確定與這些理由一致的各種結論。    1.未成年人太衝動、太情緒化,所以不能對墮胎作出合理的決定。    2.父母有關墮胎的知識將會減少他們身體和情緒上受到的傷害。    請記住,我們正在尋找與理由最一致的結論而不是作者提供的結論。    一個是與這兩個有力的理由相一致的結論,即社會使青少年討論他們的處境更容易,不管是墮胎前還是墮胎後,他們都很容易與父母之外的其他人,如學校諮詢員、牧師、醫務室人員等進行交流,另一個合理的論點是,鼓勵父母與子女進行更多溝通。這種努力可能會增加未成年人主動向父母請教的幾率,從而減少採用情緒化的方式作決定的幾率。    另一個可能性的結論是通過電視和雜誌教育父母,要警惕孩子的抑鬱症徵兆以及其他情緒反應。    如果能夠證明稍大點的未成年人比稍小點的更成熟,那麼,另一個可能合理的結論是,當低於14歲的女孩要墮胎時,就必須徵得父母的許可。    我們的批判性問題僅僅只對「未成年人墮胎是否該徵得父母同意」這個論題的某些方面,你可以關注這個問題的其他一些方面。總體上說,如果你關注這個問題,你就必須決定支持哪種立場。批判性思維只能教你做到這裡,最後的工作是你自己的。你根據我們提供的問題清單對一個論證進行了批判性提問,對作者推理的質量形成了你自己的合理觀點,這時候,你會感到非常自信。要想對這個問題形成你自己的觀點,我們建議你找出更多相關的信息,找出那些與你知道的和你關心的問題最一致的理由和價值觀。    後記    批判性思維是個工具,它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在實現這個功能的過程中,你也許做得很好,也許不那麼好。我們想提醒你要抱著積極的態度,對你付出這麼大的努力學習的批判性思維技術能積極地使用。我們也以此作為這本書的結束。    你的批判牲思維的風格    作為一個批判性思維者,你有能力像個麻煩不斷的武士那樣,穿越荊棘密布的叢林,不斷尋找出路並消滅那些在推理中迷途的羔羊。但是學習是個重要的社會活動。我們希望大家獲得發展,我們希望大家相互分享各種觀點甚至爭論。沒有人聰明到如此境地,能夠獨自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    因此,批判性思維者需要思考:當你使用批判性思維的時候,能夠發出什麼信息?當你使用批判性思維時,你正在根據你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向別人發出某種信.息。如果一個孩子具有最優秀的科學家那樣的質疑天性,而又非常謙虛,恰好他對某個問題又非常感興趣、非常好奇,那麼,這種信息對這個孩子來說就特    別有用。那麼,你的批判性思維就正出現在通向最佳結論的大道上。你尋找最佳結論不是為了拿自己和那些具有其他結論的人進行比較,而是帶領大家朝著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方向前進。批評是個狡猾的傢伙。很多學校和家庭都認為反對是無意義的。在這些機構中,大家喜愛的角色就是微笑著對別人提供的任何推理表示贊同。作為一個批判性思維者,在這種情境中,你必須考慮一下你的批判性問題的合理性,要自覺地工作,使你的批判性思維得到別人的認可。    你最好的策略就是把自己表現成這個樣子:你首先得出了自己的觀點,但是仍然在不斷地衝破羈絆,去尋找最後的結論。誰先找到最好的結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尋找最佳結論的過程。如果你能給那些試圖說服你的人一個信號,表明在這個探索過程中你是他們的夥伴,這個探索過程對你們雙方都有益,也許他們就會把你的批判性問題看作是對雙方都不可缺少的工具。    批判性思維的有效策略    你如何告訴別人你的批判性思維是個友善的工具,利用它可以改善聽眾和演講者、讀者和作者的生活?像其他批判性思維者一樣,我們經常要回答這類問題。    讓我們用以下一些我們要使用的技術來作為本書的總結:    1一定要表現出你確實想抓住所說的內容。要問那些可以體現你希望抓住和接受新結論的問題。    2.重新表述你所聽到的或看到的內容,並詢問你對這個論證的理解與作者或演講者所說的是否一致。    3.以表現你好奇的方式說出你的批判性問題。如果你能有效地使用批判性問題,那麼就沒有什麼比你說「哈,我抓住了你的一個錯誤」更好的了。    4.要求提供一些新理由,這些理由也許會讓人們做出一個比先前更好的論證。    5.努力讓對話持續下去。如果批判性思維像個炸彈一樣亂投放,依靠它就會使要探討的問題夭折。    6.請求別人允許你指出推理中的任何不足。使用這種策略的想法會激勵他人和你一起考察這個論證。    7.要讓別人形成這樣一個印象―你和他是合作者,你們的工作目標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提高結論的合理性。我們期望任何發展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維策略的人給我們寫信,和我們交流。
推薦閱讀:

足弓痛/跟痛症/跖腱膜炎/跟骨滑囊炎康復練習法
三角式練習的成長曰記
練習瑜伽 可給脊柱放鬆
【簡單可操作】練習貓步的三個要點
練習 | 每日一練

TAG:練習 | 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