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課 培養鋼琴學生駕馭大型樂曲的能力 - jiaoliancnn3的日誌 - 網易博客
默認分類 2010-03-08 15:16:26 閱讀27 評論1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培養piano學生駕馭大型樂曲的能力
演奏大型作品(協奏曲、奏鳴曲、組曲等)的狀況最能反映出piano學生的整體演奏水平和表現能力。當演奏大型piano樂曲時,我們常會見到演奏者處於信心不足、心中無數、甚至失控的狀態之中,完美地再現音樂作品的良好願望因之而化為泡影。我們把這種演奏狀態稱為「駕馭大型樂曲的能力較差。」的確有不少演奏者在樂曲的某個樂句、某些段落、甚至某個樂章都能演奏得很精彩,但是聽其全部的三四個樂章,就能較明顯地感覺到整個作品的演奏缺乏理性的布局,完整性差,使人聽起來有缺少結構美感、風格表現不統一、組織散亂、甚至支離破碎之感。怎樣才能在演奏中突出作品的整體感、完整性,準確地表現出音樂作品深刻的內涵,並牢牢地把聽眾抓住呢?
筆者以為,大型鋼琴作品演奏的成功,演奏者至少要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對作品的較為深刻的分析理解能力;二是對作品風格準確的把握和表現能力;三是堅實的鋼琴演奏基本功和高超自如的演奏技巧;四是適應大型作品臨場演出的生理心理、素質條件及經驗。
一、提高對大型鋼琴作品的分析能力
作品分析能力是學生駕馭大型樂曲的第一能力。作品分析應當在音樂形態分析和音樂風格分析兩個層次展開。音樂形態分析包括曲式分析和諸如音樂表現手段的分析這兩個方面。
1.曲式分析
大型樂器之王作品大都採用多樂章套曲的形式。樂器之王奏鳴曲是一種常見的樂器之王演奏的套曲,它是歐洲古典音樂中常用的一種大型作品結構形式。這種樂曲形式經過200年歷史的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結構。在海頓、莫扎特時代,樂器之王奏鳴曲往往由3至4個樂章組成,樂章布局大體上是:第l樂章——快板,第2樂章——慢板,第3樂章——快板,共3個樂章,或是第3樂章——小步舞曲,第4樂章——快板,共4個樂章)。常規上第1樂章多用奏鳴曲式,鋼琴課。而貝多芬的32首樂器之王奏鳴曲通常第1樂章是奏鳴曲式,快板;第2樂章是復三部曲式或迴旋曲式或變奏曲式,慢板;第3樂章多採用奏鳴曲式或迴旋奏鳴曲式,快板。但也有例外,如「月光」奏嗚曲一反q陝——慢——快」的傳統套曲布局,第1樂章採用慢板,第2章是小快板,第3章為快板;且第1樂章也沒有採用通常的奏鳴曲式。
在掌握了作品整體曲式布局特點之後,對每個樂章的曲式還要做較細的分析,尤其是奏鳴曲式的第1樂章,要認真指明引子、主部、副部、連接部、結束部(以上為呈示部),展開部(包括插部)、再現部、結尾所處位置,讓學生對音樂結構布局做到心中有數。大型作品雖然篇幅較長,但作品規範在一定的曲式結構內,音樂材料在對立統一規律基礎上有著內在的聯繫。詳盡準確的分析,使學生不僅整體把握作品,也便於記憶音樂主題材料。
2.音樂表現手段的分析唯
音樂表現手段包括旋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音區、音色、和聲、復調、調式、調性等,其中旋律、節奏、和聲在鋼琴作品中尤為重要。
旋律有3種:一是歌唱性旋律,它擅於抒發情感和表現人的內心世界。奏鳴曲套曲中第1樂章的副部主題、第2樂章慢板主題,常採用歌唱性旋律。它或優美(如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2樂章主題),或壯麗(如柴科夫斯基《降b小調樂器之王協奏曲》第1樂章引子主題),或直接採用民間音樂材料(如海頓的許多奏鳴曲),這些都構成樂器之王作品的重要藝術特點。二是敘述性旋律,它便於直接表達人的感受,述說事物,宣洩情緒。許多奏嗚曲式樂章的主部主題採用敘述性旋律,如肖邦《g小調敘事曲》的主部主題。三是技巧性旋律,它完全適應樂器之王演奏的技術技巧,即器樂化的旋律,在許多奏鳴曲式樂章的主部主題(如貝多芬《熱情》奏鳴曲第3樂章主部)中,或在作品的華彩樂段中採用。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節奏在鋼琴作品中的重要性表現在:一是構成主題的獨有特徵,比如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l樂章引子,採用附點節奏配以級進上行的哀求音調和陰森的和弦。二是在主調音樂織體作品中,節奏構成伴奏織體。尤其在有舞曲性質的樂章,通常採用一種特定的節奏音型,因此對它的認識是把握作品特點的關鍵。此外,節奏還是作曲家將一個主題進行變奏的重要手段,注意作品中的節奏變化,可以把作曲家的構思充分地體現出來。
和聲是piano比起其他樂器更有表現力的手段,piano就是和聲樂器。古典主義時期和聲布局清晰明確,易於分析;浪漫主義時期的和聲較為複雜,和聲中出現了各種色彩的變化;印象主義作品中常採用九和弦、十一和弦,造成調性模糊的效果,風格更加獨特;在20世紀的現代和聲技法中出現多樣化的和弦結構,音響常常是不協和的。如果能對這些和聲進行必要的分析,對理解、把握他們作品的結構與風格是極為重要的。
二、把握大型鋼琴樂器作品風格
別林斯基說:「沒有風格,就像沒有劍的劍鞘,空空如也的漂亮的箱子。」音樂風格的形成,是音樂家思想藝術臻於成熟的標誌,也是衡量審美價值的試金石。
整個西洋音樂發展史就是一部音樂風格的演變歷史,其中大型作品集中代表了各個時期、各種流派的風格特點。相比較而言,古典主義的音樂結構對稱均衡;而浪漫主義的音樂更強調色彩和感情,結構較為自由,注重個人主觀意識和鮮明的民族性,並帶有標題性。古典音樂往往超民族、超個性,著重抽象的觀念,追求「完美的典範」;浪漫主義音樂則自由奔放,以新穎獨特為目的。在古典樂派中,海頓和莫扎特出生雖相差24年,但他們的作品由於作曲上的「共同手法」有時竟相似得難以區別;而浪漫樂派中的兩位大師肖邦和李斯特,雖是同時代的鋼琴家,只要聽任何幾小節,就可以明確辨認他們的差別。鋼琴奏鳴曲發展到浪漫主義時期,雖與古典傳統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但在風格上則有明顯的改變,如重視感情表達,北京鋼琴家教,旋律優美,和聲風格色彩濃郁,節奏富於變化,演奏技巧有重大發展等。肖邦的3首鋼琴奏鳴曲,勃拉姆斯的3首鋼琴奏鳴曲都充分發揮了古典奏鳴曲嚴密的形式感與浪漫主義音樂情思奔放的特點。李斯特在他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中,將多樂章套曲結構的特徵,濃縮到單樂章中,並通過主題貫穿的手法,開創了大型單樂章奏鳴曲的先河。20世紀鋼琴作品在反傳統思潮影響下,出現了多元、多軌、多向的特點。斯克里亞賓的中晚期鋼琴奏鳴曲,和聲、曲式均有創新,同時表現出神秘主義特色。巴托克的鋼琴奏鳴曲、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奏鳴曲繼承了古典樂派和浪漫樂派的傳統,融匯民族樂派與現代的種種作曲手法,賦予作品鮮明的個性。
三、強化大型鋼琴作品整體貫穿性的練習
有人戲稱鋼琴演奏為「半體力勞動」。的確,沒有一定數量的整首樂曲連續演奏的反覆練習,在舞台上就不能瀟洒自如地一氣呵成,就是從體力上也會有力不從心之感。在台上演奏數分鐘,在台下至少要能連續演奏台上數倍於此的時間。當然,耐力的鍛煉僅僅是一個方面。更重要是在連續演奏時演奏者清醒的頭腦、全神貫注和激情投人。分析、理解過的東西要完全融匯在實際演奏中,平日精雕細刻練習過的每個地方都要盡量發揮出來。不能因為是連續演奏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主線的貫穿,是整首樂曲演奏的關鍵。主線——就是音樂作品的總體情緒、形象、風格、精神在演奏者頭腦中的集中反映。這條主線貫穿得是否流暢、自然,直接影響著演奏效果的好壞。演奏者就是在這條主線的強烈驅動之下,把自己的感情完全投入並融合到音樂當中的。這條主線就是「音樂在我心中」。演奏者如果有強烈的表現慾望,肯定會牢牢把握住作品和自己的精神。
各樂章不同的曲式、速度的對比,風格上的差異,在貫穿演奏時體現得尤為突出。整首樂曲風格的把握是建立在各樂章風格的鮮明對比之上的。因此,突出各樂章獨特的音樂風格、節奏特點,掌握好對比的尺度,是成功演奏整首樂曲的必要前題。這種整體貫穿性練習,次數越多,對作品整體把握水平越高。
四、苦練大型鋼琴作品的高難技巧
大型樂器之王作品總是有若干處難度頗大、展示技巧的段落,它往往體現著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和特色,也是我們樂器之王演奏的難點。學生進入大型作品演奏課以前,大都具有紮實的演奏基礎和掌握較高難技巧的能力。有了技術上的準備和能力,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對大型作品的高難度技巧部分掉以輕心。因為這些部分的演奏失誤往往會破壞作品全局,而如果演奏得精彩,則會為作品增添光彩。苦練太型樂器之王作品冉5L.
技術難點仍是教學—主喲重要的內容,學生要反覆練習,準確達到技術、甚術上的要求,從而為作品整體貫穿性練習掃清技術障礙,鋪墊藝術基礎。老師在教學中也應有意識地通過在小型樂曲中磨練駕馭大型樂曲的能力,在「五臟俱全」的小型樂曲中「以小見大」,不斷總結和積累駕馭大型樂曲所需要的切身體會和寶貴經驗,為演奏大型作品作思想和技術上的準備。
分析透徹、思路清晰、感情投入、演奏準確,每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人認為自己把曲式、結構等都搞清楚就行了,但不願耐心地在每個細節上都反覆推敲、下足功夫;也有人認為自己基礎紮實、技術熟練、高難技巧不成問題,而對作品的曲式、風格等諸方面不屑_顧;這兩種看法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是極其有害的。我們不能「說得頭頭是道,彈得亂七八糟」,也不能「作品練了很久,一問什麼都不知道」,必須腦、手一起提高,做到「胸有成竹,腳踏實地」。從整體布局著眼,於細微處下功夫,才能提高自己駕馭大作品的實際演奏能力。
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素質條件選用不同的作品,以及各有側重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並在教學中與學生教學相長,及時總結教學的經驗,從而使這一重要鋼琴教學課題取得更大的成果。
鋼琴的發明者是巴爾托洛奧.克里斯托福里,他是義大利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一位樂器製作師。1709年,他以撥弦古鋼琴為原形,製作出一架被稱為具有「強弱音變化的古鋼琴」他在鋼琴上採用了以弦槌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代替了過去撥弦古鋼琴用動物羽管波動琴弦發音的機械裝置。 評論這張
轉發至微博
推薦閱讀:
※青少年自殺危機的認識、預防和干預流程
※中國留學生赴俄羅斯留學須知【圖文】
※應試教育下學生難以承受的壓力之重 [鄔錦暉]
※家長的煩惱 ——來自學生家長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