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要用減法和除法,只有有所不為才能大有所為
講者:褚宏啟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本文根據褚宏啟在第十六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暨2017中國教育論壇演講整理核心素養是不是過時了?首先我想探討一個問題,核心素養是不是過時了?我們國家今年9月份頒布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文件(即《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在整個文件當中,核心素養一個字都沒提,提的是關鍵能力。所以有很多校長老師說核心素養過時了。這個文件進一步指出,關鍵能力有四個: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相關的,而和基礎教育相關的是認知、合作、創新能力。我想問各位,核心素養是不是真的過時了?其實,關鍵能力就是核心素養,只不過翻譯的方法不一樣,英文詞完全是一個詞,都是「key compentencies」,也可以翻譯為「關鍵勝任力」。這些不同的叫法,實際都是一個意思。核心素養並沒有過時,但是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核心素養,是需要思考的。核心素養在數量上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當然是越少越好。核心素養不是中國人先提出的,是外國人先提出的。為什麼提出核心素養這個概念呢?因為他們敏銳地認識到21世紀到來了,世道變了,教育又和社會密切相關,所以教育必須發生變化。21世紀有什麼特點?21世紀是知識經濟、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經濟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基礎上。比如蘋果公司靠產品不斷的更新換代來賺錢,這就需要不斷地研發,所以知識經濟的本質是創新經濟。知識經濟到來了,意味著整個社會都要發生深刻的變革。所以我想問大家,我們的教育能適應這種變革嗎?我們所培養的人才,我們的教育模式能適應嗎?可能適應不了。大家看一個數據,2015年全球各國創新能力排名,韓國第一,日本第二,中國排第22位。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排22位說不過去,起碼要進前10。大家再看一個案例,諾貝爾的自然科學獎最能代表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日本人到2016年10月,共有22個科學家獲得自然科學諾貝爾獎。而中國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個。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日本獲得自然科學諾貝爾獎是中國的20多倍,這是一個巨大的差距。
21世紀發生很大變化,可以說是複雜、多變、不確定。應試教育,最核心的東西是記憶能力,我問各位記憶能力有國際競爭力嗎?我們與美國競爭憑的是記憶嗎?記憶只能記過去已經有的東西,而我們與美國拼的是沒有的東西,比如說誰先把人送到火星上去,這種知識是沒有的。面對21世紀,面對知識經濟、創新經濟,我們的教育已經滯後了,我們不能再把孩子培養成知識的存儲器。在信息化時代,一個人記得再多,回憶得再快,他能比得過百度嗎?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知識的梳理器,要重視解決複雜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在這種背景下開始研究到底哪些思維在21世紀最重要。這就是核心素養提出的背景。我們國家提出核心素養之後,有些校長是有看法的。有的校長說了,中國人就喜歡玩概念,洋人提出一個概念我們跟著提。
還有的校長說,既然有了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三維目標、綜合素質,再提核心素養有必要嗎?能超越這些東西嗎?有的還說,素養這個新說法與素質這個老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叫素養還是叫素質,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是21世紀到來了,世道變了,狼來了,我們中國孩子的看家本領到底應該是什麼?我們都知道孩子們要會考試,除了這一條之外還有什麼最重要,我們可能不是很清楚,我們要找到這個東西。核心素養要解決的不是全面發展什麼的問題,而是重點發展什麼的問題。全面發展仍然正確,但我們要清楚全面發展的各個維度當中,哪個最重要,否則做工作沒有重點。現在我們的教育改革,越改事越多,大家越忙越累。改革可不能這麼搞,不能老是用加法和乘法,不能老是坐下來討論,還要幹什麼,還要幹什麼事。我們可能要坐下來好好討論討論,哪些事可以不用做,哪些事可以少做。教育改革一定要用減法和除法,只有有所不為才能大有所為,必須抓住重點。而現在除了考試作為重點以外,其他重點並不明確。
如何確定核心素養的框架?如何確定核心素養的框架?首先要準確理解什麼叫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21世紀素養,是為了應對21世紀挑戰的素養。核心素養並不只是針對小孩的,是針對全體國民的,被稱為「國民核心素養」。既然叫核心素養就不能是一大片,必須是關鍵少數素養,同時是高級素養不是基礎素養。何為基礎素養?基本的讀寫算,不隨地吐痰,聽報告的時候不大聲喧嘩,這些都是基礎素養。身體素質也屬於基礎素養,不屬於核心素養。因為身體健康反映不出21世紀獨特的挑戰, 21世紀需要健康,但是19世紀、20世紀不需要健康嗎?都需要。21世紀的挑戰主要是對腦力的挑戰,不是對體力的。比如說全國13億人各個都是李連杰,很能打,體力很棒,如果我們創新能力不行,打起仗來必然一敗塗地。所以21世紀的國際競爭力主要是創新能力的競爭。應試教育培養應試技能,實際上屬於低級素養,因應試技能的核心是記憶能力,記憶能力沒有核心競爭力。那一個人活一輩子,到底該具備什麼素養?首先,大家活著就要吃飯,要吃飯就要有飯,飯碗就是職業。因為社會分工導致職業的差別,從而導致職業素養的差別。除此以外,不論從事什麼行當,都必須具備共同素養,而共同素養是分層次的,首先是基礎素養,21世紀只具備基礎素養不夠,必須具備高級素養,而這些高級素養就是核心素養。到這裡,就可以正式提及核心素養了。我們綜合世界上幾十個國家的框架,也充分吸收了我們國家的框架。
我理解的核心素養是這六條,分別為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公民素養、合作與交流素養、自主發展素養、信息素養。前兩個是高級認知能力,第三個、第四個講人和人怎麼相處,第五個講的是自我怎麼相處,最後一個是信息素養。大家可能平常有誤解,認為只要是重要的就是核心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必須是重要的而且是高級的才是核心。核心素養不是單一的知識記憶,是一種行為素養、行為能力。簡單說核心素養指的是會做事。而我們現在培養的孩子,很多時候只會做題,只會紙上談兵。把孩子放在真實的情景中解決一件事,他會說我做不了。中國教育要改革,就必須從會做題轉向會做事。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核心素養不是單一的知識記憶,而是一種行為能力。「」當一個人把一件事做成的時候,裡面既有知識、技能,又有態度,但同時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超越。三個要素當中,我們太重視知識了,對技能和態度嚴重不夠。但態度很重要,態度有時甚至決定一切。如果兩個校長他們知識和技能都是一樣的,但是一個特別想幹事一個特別不想幹事,結果差異很大,態度是非智力因素。下面我重點講講這六個方面。首先,創新能力。「創新主要體現4個方面,提出新想法,交流新想法,完善新想法,並且還要實踐,才能改進實踐。創新能力要從「外在行為表現行為」來描述,才能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才能可教、可學、可評估。」第二,批判性思維,它是科學理性精神的體現。「1,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問題。2,找到幫助你解決問題的知識和信息。3,得出結論做出決策,不能情緒化,不能隨意性,不能有權就任性,而要基於證據和數據。4,學會運用歸納演繹系統思維。5,要學會反思。反思我們的流程,校長做管理,老師教書都是流程,任何流程都是可以改進的,但是前提是要有批判性的反思。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是抓住要領,善於旨意辨析,基於嚴格推斷,富於機智靈氣,清晰敏捷的思維。」第三,公民素養。「公民是有責任感的人,必要的時候站出來敢發言,敢說話,有公心。中國上下歷史五千年,其中有幾千年是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在政治上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專治,一個是人治。我們要建設一個現代化國家,必須與封建殘餘做鬥爭,我們必須培養孩子的民主精神與法制精神,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第四,合作與交流能力。「大家可能都遇到過很難溝通、交流、合作的人,這類人往往缺乏換位思考。有了換位思考,沒有處不好的人際關係。如果我們的校長能換位思考,可能會發現冤枉老師了;如果我們老師換位思考,可能會發現老師把孩子冤枉了。尊重別人,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寬容別人,因為我們自身也有缺點,在底線和原則之上對別人不要過於苛刻。」第五,自主發展素養。「即主體性的外在行為表現,自尊自信,相信天生有才必有用,我命由我不由天。相信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不論多麼卑微,都會對社會有所貢獻。為什麼有人發展得快,靠什麼?靠的就是自尊、自信、自強,能正確認識自己和環境,靠適應性、靈活性、主動性,靠應對壓力和挫折的能力。知識和聽話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這些東西才是對孩子的發展更為重要。」第六,信息素養,信息時代必須有信息素養。「人活著無非做事和做人,在21世紀做事必須有新意,否則你不會有出息。你給別人打工,要有新意必須進行創新和批判性思維。不論做人做事都不能單打獨鬥,要善於交流合作,更重要的自己要爭氣,要自足、自立自強,善用信息技術。」教育現代化本質是把孩子培養成具有這些精神,能做出這些行為的人。
如何處理核心素養之間的關係?我們把六小條進一步聚焦,歸結為兩個核心素養: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體現聰明的腦,合作能力體現溫暖的心。再進一步聚焦合為創新能力。這個問題我們討論很多次,大家意見不一致,我談談我的觀點。即使現在13億中國人,非常和睦,但是如果創新不行,最終的結局是我們只能成為一隻團結一致、任人宰割的羔羊。
創新能力是核心素養的核心,不僅對國家重要,對個人也是如此。我們講創新能力是高級認知能力,而記憶是低級認知能力。而現在太看重低級的能力,我們教育需要實現工作重心轉移,需要轉向創新為王。如何培養創新能力?「第一,課程要變,現在課程太多,很多課程和超級素養的培養沒有直接聯繫。」「第二,教學要變,老師要變,評價要變。我們主張倡導、啟發、探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學會發現學習合作學生和自主學習。核心素養要落地,怎麼落?很多人認為要落到知識點上,落到課程教材上,我認為是有偏差的。核心素養真正落地的話必須落到教法上,涉及到老師跟孩子的每次溝通和接觸。」「第三,要改變管理和評價,指揮棒不變,老師是變不過來的。首先看看評價,我們評價孩子有一個基本的標準是,成績好、聽話。但成績好、聽話的孩子未必將來最有出息,除此之外要加上能創新,善合作,有聰明的腦,溫暖的心,只有這樣才能迎接21世紀挑戰。」
創新究竟從何而來?我認為自由是創新的基礎,教育中要有更多的自由。現在大家都是戴著鐐銬在跳舞,我們需要給孩子學習自由,給老師教學的自由,給校長管理的自由。自由來自何處,自由來自民主。這個民主並不只是管理的民主,也包括教研、教學、班級的民主,後兩種可能比前兩種更重要,後兩種涉及到小孩在學校每時每刻的感受。再問各位,為什麼個別學校那麼多老師對孩子不友好、不和諧、不民主,很可能和我們管理團隊對老師不友好、不和諧、不民主有關係。當一個老師從領導層,從管理層獲得更多尊重的時候,他會更多尊重孩子,所以我們要在學校全面推進民主建設。
作者:褚宏啟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算作是「英語好」?
※如何健身才能塑造出完美的臀形?
※客廳里魚缸如何擺放才能旺財
※善於稱呼,才能讓人喜歡你
※愛,是以心依賴,只有懂得才能自然而然地去愛;情,是與共取暖,只有陪伴才能見證真摯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