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語知道(五)

第27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2)  比如頭痛,按經絡圖查找,如果疼痛部位在膽經上,那就要考慮疏肝利膽。  有腳氣的朋友查看經絡圖時,如果發現炎症部位正是胃經末端,那就說明您胃經氣血濕濁多,滲出來滋生了病菌,因此健脾胃、除濕濁可作為治療的思路。  推腹時,您如果發現痛點在脾經上,那麼在耐心推腹、揉散痛點的同時,您還應該按摩腿上的脾經,幫助打通瘀滯。  再比如,天氣一冷就感冒,說明您陽虛不能禦寒,養血氣是關鍵;咳嗽氣短,是因為肺熱及腎不納氣,泄肺補腎就是治療思路。  至於鼻炎,如中里巴人老師所說,「不能怪鼻子」,跳開鼻子看問題就容易找到答案。比如您還怕冷,說明體內寒氣重,蘊積在肺,所以總流鼻涕。而《黃帝內經》上說「諸寒收引,皆屬於腎」,因此肺部有寒氣也只是表象,這種怕冷型鼻炎的真正根源在於腎氣不足。  除了有不適的感覺,身體還會提供大量的信號給您,把它們聯繫起來,就能找到調治方法。  3.養血清血法  如果用了以上兩個方案,您仍然無法找到調養的思路,那麼還有這最保險的一招——養血清血法。踏踏實實把血氣養足,同時利用推腹法、膀胱經刮痧和取嚏法等排除三濁,就能使血氣變得清潔。  從內部的五臟六腑和骨髓經脈,到外部的皮膚、毛髮和角質、指甲,它們都依賴於血氣的潤養。有了乾淨充足的血氣,身體這架智慧的機器自然會修補從前的漏洞,而且非常聰明地按著由內而外、由重要到次要的順序進行。  如果有些新的癥狀在您調養休息一段時間後還會出現,不要擔心,這是血氣增長以後的排病反應,是身體在自我修復,償還以前欠的賬。  血氣有沒有增長,可以通過精力是否提升、頭腦是否更清晰,牙齦和嘴唇的血色、指甲月牙、毛髮光澤度、耳廓圓潤度、面色進行判斷。  得了不熟悉的疾病或者有不適的感覺,就像一個廚師要用陌生的食材來烹飪,心裡有些茫然是正常的。這時您不要慌,細心觀察,思路自然就會漸漸清晰了。  每類食物都有各自的做法。先看食材是肉類、禽類、水產還是蔬菜;再看它的纖維粗細,以考慮火候長短;最後看它氣味是否腥臊,決定是否用酒和辣椒,是清蒸還是紅燒……  治病調養也是這樣。如果想得太複雜,我們常常會頭昏腦脹,迷失在散亂的表面現象里,不知所措。要是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化繁為簡,就能跳出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易傳》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相信指標,更相信身體的真情訴說  如果我們只是針對指標治療,而不管導致指標失常的深層原因,不調整人體內部的整體環境,那很可能按下葫蘆起了瓢,顧此失彼。雖救得一時之急,卻阻擋不了更猛烈的暴風雨!第28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3)  醫療儀器檢測出來的指標雖然有它的參考價值,但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可在現實之中,我們卻常常只聽命於冰冷的機器,忘記了自己是個鮮活立體的生命,全然不顧身體發出的信號。即使身體很不舒服,可如果體檢的指標正常,我們就經常掩耳盜鈴地欺騙自己說:一切正常,忍忍就過去了。  等到有一天,儀器檢測出的指標真的不正常了,我們或許會被告知得了不能治癒的疾病,只能靠終生服藥來控制病情!我們頓時像個闖了禍的孩子,驚慌失措,只好老老實實服藥,這個不敢吃,那個不敢喝,走路吃飯、睡覺做夢都惦記著指標的波動,唯恐病情進一步發展,生活一片陰霾。  可是,如果不是外傷和急性傳染病的話,那些個不正常的指標難道像孫猴子一樣,是從石頭縫裡憑空蹦出來的嗎?《易經》上說:「履霜,堅冰至。其所由來者漸矣。」意思是說,早上起來見到地上有霜,說明寒冬就快來了。冰凍三尺,是漸漸形成的。樹葉的枯落,大雁的南飛,昆蟲的消失,黃昏的提前……每個人都能讀懂大自然的語言,感受到天地之氣的運轉流變。  然而,對於自己,我們卻總是糾結於幾個枯燥的體檢指標。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聽聽身體的訴說吧,每時每刻它都在向您吐露真情:  1.時常口苦。那是肝氣鬱結,致使膽經瘀塞、膽汁外溢造成的。  2.覺得口乾,咽喉干,喝了水還是干。一般人情緒激動,動了肝火,心火盛,就會口乾舌燥。您不激動也覺得干,說明您肝火旺,心火盛,或者是腎虛。因為腎主水,腎氣不足,無力推動水液上行到咽喉和口腔,所以口會覺得干。而且心腎不交、心火盛和腎虛常常互為因果。  3.喜歡熬夜、脾氣暴躁。說明肝火旺。  4.生悶氣、情緒壓抑,容易導致肝氣鬱結。  5.皮膚乾燥不潤。煙癮大的人,通常皮膚乾枯,這好理解。您不抽煙皮膚也不好,說明您肺熱而焦,運水到皮膚的能力差。這通常又是肝火旺、心火盛,(肝)木(心)火刑(肺)金的結果。「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詩,算是木火刑金的最好註解了。愛美的女士們可要注意啊!  6.尿頻、尿急、小便難。腎主水,開竅於二陰,腎氣不足,所以水道失常。  7.四川人喜歡吃辣,是因為那裡氣候悶熱潮濕,汗黏在身上發不出來,無法排出血液里的濕濁,所以多食辛辣,藉以發汗除濕。現在川菜風行全國,連我所在的上海(這裡的人從前很少吃辣),火鍋、麻辣燙也到處都是,並且生意紅火。這是不是說明現代人躲在空調房裡反季節生活,該出汗時不出汗,血氣濕濁盛,而身體渴望通過食用辛辣來發汗除濕呢?第29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4)  8.現代人口味較重,也有報告稱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普遍偏多。中醫認為,鹹味入腎。這是不是說明有的人腎氣不足,所以身體喜歡鹹味以自補腎氣呢?  9.虛胖的人往往贅肉、肥肉多,肌肉卻越來越少,脾虛應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為脾主肉。  10.貪食冷飲等寒涼食物,一方面表明人們虛火旺,燥熱難擋,身體渴望降溫。另一方面又會導致體內寒濕加重。  11.常看色情電影,有手淫的習慣,或者性生活過度,容易導致腎虛。  12.飯後容易腹脹,或者大便不成形,常常拉稀,這是脾虛的緣故。  13.心事重,思慮多,導致心包經不通暢,知識分子心腦血管病發病率高正和此有關。  14.吃了不潔的食品,別人拉肚子,您卻沒有,說明您的脾胃要麼極好,要麼差到已經麻木了的地步。  15.嘴唇白淡,說明血氣不足。嘴唇或牙齦顏色深而暗,說明血氣渾濁。  16.頭髮乾枯無光。腎之華在發,說明腎氣不足,所以頭髮乾枯沒有光澤。  17.牙釉容易掉落,露出內部深色部分。腎主骨,齒乃骨之餘。腎氣不足,牙齒滋養不夠,所以變脆易落。  18.傷口不容易癒合,說明血氣營養差,無法很快修復創口。脾胃是營養化生之源,說明脾胃不好。  19.身體僵硬,不能做大幅度彎曲。肝主筋,肝的疏泄功能不好,筋沒得到充分的潤養,所以筋的柔韌度變差。  20.血管脆,容易破裂,說明血液營養差,血管滋養不足。進一步來說,心主血脈,心包經瘀塞,心臟推動血液運轉的效率降低,新鮮血液更換率低,導致血管潤養不足。  21.聲音嘶啞,說明聲帶缺少水分潤澤。肺主布水,肺熱而焦,使肺臟布水的能力降低;或者腎氣虛,水液升騰不利,到達聲帶的水量不足。  22.聲音厚而不清,表明聲帶沉澱了雜質,是三濁堆積、血氣渾濁的原因。  23.臉上痘痘不斷,下面的腿腳卻總冰涼。這是上熱下寒,血氣瘀滯難下,虛火旺於上,真陽虛於下,應該引血氣下行,引火歸元。  24.總是打嗝,卻很少放屁。這說明一方面脾胃不好,消化不充分;另一方面腸道三濁堆積,氣路不通。  25.一喝酒就醉,胡言亂語。酒性熱散,刺激心臟加速搏動。心主神,舌為心之苗,說明心臟機能較弱或心包經不暢,一有負擔就心亂神昏,舌頭不再靈活。  26.怕冷顯然是血氣不足,難以禦寒;怕熱表明虛火旺,身體能量加速燃燒,所以熱;又怕冷又怕熱,說明血氣既不足,虛火又旺。真正血氣豐盈的人是不怕冷也不怕熱的。  身體的信號還不夠多嗎?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膚毛髮、甚至一顰一笑都在透露著身體當前的狀況,就看您是否樂於傾聽,善於解讀了。第30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5)  如果我們只是針對指標治療,而不管導致指標失常的深層原因,不調整人體內部的整體環境,那很可能按下葫蘆起了瓢,顧此失彼。雖救得一時之急,卻阻擋不了更猛烈的暴風雨!  如果您不再困惑於表面癥狀和指標數值,而是透過表象找到它們在五臟六腑和血氣經絡的深層次原因,那麼您離真正的「求醫不如求己」就不遠了。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打開中醫的百寶箱,把眾多的寶貝分分類,肝鬱的咱們就疏肝,腎虛的咱們就補腎,三濁堆積咱們就除三濁。有的放矢,標本兼治,身心同調,何愁不能走上健康的大道呢?  打開中醫的百寶箱——對治方法精粹  大醫曰:「舉手投足皆治病。」斯言妙矣。明白了疾病的來路,掌握了得心應手的工具,知己知彼,主次分明,治標以救急,治本以除根,心中洞曉玄機,雙拳嘯出劍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信可樂也!  病症不會憑空產生,一定有它的來路。如果您能了解這一點,再辨明疾病的根源是五臟失調、經絡瘀塞、血氣虛弱,還是三濁堆積。接下來自然就能找到得心應手的工具,兵來將擋,水來土囤,外治其標,內治其本了。  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倚天劍和屠龍刀。  現在,就讓我們就打開中醫的百寶箱分分類、找找看:  調情志、靜心安神類  《黃帝內經》上說:心就像一國之主,如果昏庸無道,底下的大臣(其他臟腑)再賢明,國家(身體)也治理不好,必然危機四伏,乃至喪邦滅國。可見,有一個健康平和的心態多麼重要!而我把「調情志、靜心安神類」列為第一,用意正在於此。  調情志、靜心安神的方法有鼻端調息法、打坐法、金雞獨立、聽古琴曲、引氣血下行等。  疏肝類(肝膽類)  1.推腹法  沿兩肋下往下推,側面腰腹部向肚臍方向推,有很好的疏肝作用。  2.推腰法  雙手反掐腰,然後提到接近腋下的位置,順著腰腹部向下直著推摩,推到臀部側面就可以了。肝經是屬陰的經絡,因此除腿上的部分以外,大部分線路都在身體的較深層循行。膽經是肝火沖發的通道,離體表較近,所以,通過膽經疏泄肝火是很好的選擇。對照經絡圖就會發現,推腰法所過之處正好覆蓋了膽經在腰腹部的循行路線,能夠降膽經之火(肝火的外現形式),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3.把指甲削平,掐按太沖穴,把痛點轉移到行間穴  這是疏泄肝火最直接的方法(偏重左腳)。太沖穴是肝經原穴,是疏泄肝火極重要的埠。為什麼要把太沖穴的痛點按摩轉移到行間穴呢?第31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6)  《黃帝內經》上說:肝氣鬱結不舒的人,常常兩肋隱隱作痛,針刺行間穴就可以疏解這種鬱結。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針刺療法比較專業,自己不容易操作。用按摩的方式把太沖穴的痛點轉移到行間穴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且易於操作,所以適合推廣。  身體健康的朋友掐按太沖穴時,應該是有酸痛感的。如果您掐按太沖穴完全沒感覺,就是此處肝經阻塞到了麻木的程度,可以向上順著肝經尋找敏感穴位,然後重點按揉。也可以推揉腿上的整條肝經,以打通經絡。您覺得哪個好用就可以選哪個。  4.金雞獨立法、轉腳腕法、熱水泡腳(最好用桶泡,水線高些)  這些方法都可以引血下行,進而疏泄肝火。這是因為肝火旺會導致血氣逆行上沖,引氣血下行的各種功法恰能反其道而行之,非常對症。  5.敲膽經+撥陽陵泉穴  前面已經講過,肝膽相照,肝經膽經互為表裡,膽經是肝火的出氣筒,因此疏通膽經可解肝之鬱氣,降肝之燥火。另外,按摩三焦經手臂上的敏感穴位或者循經刮痧,都有很好的降肝火效果。3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大多三焦經瘀塞嚴重。您現在就可以沿三焦經按摩一下,看看堵得厲不歷害!  三焦經與膽經同為少陽經,只不過一個在腿上,一個在手臂上。二者內有通路,同是肝火的出氣筒,因此疏通三焦經與疏通膽經作用相同。  6.健脾胃、固腎強腎都有助於疏肝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餘下的殘渣就會進入氣血,大幅度加重肝臟解毒代謝的負擔,可見脾胃好壞與肝臟關係密切。  腎氣虛的話,腎臟分清泌濁的功能減弱,濁物通過小便排出體外的機會減少,滯留體內,會增加肝臟的解毒壓力。另外,腎為伎巧之官,它決定了五臟六腑是否能高效並充滿技巧地運轉,當然也包括肝臟。  健脾胃類  1.推腹法  能直接促進腸胃蠕動,還能按摩經過腹部的脾經和胃經,除三濁、通腸道,一舉多得。  2.按摩小腿脾經(血海穴以下)上的太白、公孫、三陰交、陰陵泉  這些穴位用處多多,能直接溫脾補氣血,提高脾的運化能力。  3.按摩胃經上的穴位  能增加腸胃的氣血供應,促進消化吸收。足三里是養生大穴,對調理胃病非常有效。但要注意一點,胃經氣血是從頭流向腳的,所以按摩足三里要從上往下推揉,這樣的效果才好。  按摩足三里,加中脘穴拔罐,再加按摩脾經公孫穴,可以調理脾胃問題,效果也很不錯。  胃經的上巨虛穴可調理大腸,胃經的下巨虛穴可調理小腸,再配合按揉足三里,整條腸道都能得到很好的調理。第32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7)  4.溫灸中脘穴和足三里  對於胃寒、脾胃虛弱的人來說,溫灸中脘穴和足三里,健脾胃的效果非常好。胃熱的朋友灸中脘可能會感覺不適,這種情況可以用在中脘拔罐或按摩的方式來替代。  5.小米粥和牛肉湯  粥類(小米粥最佳)、湯類食物滋養脾胃,牛肉湯補虛損、健脾胃,又容易消化,是養脾胃的佳品。肉塊、乾飯和乾果不容易消化,易傷脾胃。  6.疏肝即能健脾  因為肝是個大血庫,如果肝火旺或肝氣鬱結,就意味著肝血被透支上逆。這一方面會導致脾臟供血減少,另一方面由於血液回歸肝臟,肝的解毒幾率減少,供給脾臟的血液就會渾濁不清。雙方作用下,脾臟的運化能力必然下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一生氣(肝火旺)就吃不下飯(脾虛),甚至胃痛的原因(脾虛運化不利,導致食物積存在胃,化腐化熱灼傷胃壁)。  現實生活中,肝旺脾虛的人相當多(尤其是女士),所以疏肝和健脾要兩手抓,配合進行,效果最好。  7.腎虛脾也不會強  《黃帝內經》里講:「腎為做強之官,伎巧出焉。」意思是說,腎氣的充足與否,決定了五臟六腑能不能高效並充滿技巧的地轉,當然也包括脾臟。脾腎雙虛是很多男士的體質特點,尤其是胃寒、大便不成形的人,必須健脾與補腎同步進行。  固腎強腎類  腎(氣)為先天之本,就像樹種里蘊含的生命力,如果它飽滿,樹就長得筆直高大;如果它乾癟,樹就可能長得矮小彎曲。  孔子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就是告誡我們,如果年少之時只圖一時之快,放縱不加節制,到了壯年就會未老先衰,百病叢生。  所以補腎固腎的前提是節制。比如,不看色情圖片或電影、戒除手淫、性生活適度等。這就像一個漏水的池子,如果不先減少漏損,注入再多的水也只是浪費資源而已。  另外,我再給大家介紹幾個補腎的方法。  1.金雞獨立法  能靜心補腎,身心同治。練習時,聽古琴曲等寧靜的音樂,收心補腎的效果更佳。  2.墜足法、「引血下行三部曲」、熱水泡腳、馬步站樁  這些方法補腎的效果都不錯。引血下行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補腎和降肝火。而在中醫看來,肝腎同源,肝火之根就在腎,肝火旺常常是由於腎的收藏能力下降導致的。腎陽不固,因此容易搖動外泄。  腎又主管腰部以下的氣血循環,所以腎虛的人常常感覺腰膝酸軟、下肢清冷,引氣血下行剛好能引來新鮮氣血,培補腎元。  3.溫灸關元穴  現代人多是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體質。其中虛火旺於上,腎陽耗於下。溫灸關元穴,正好收上炎之虛火,補腎中之真陽,引火歸元,破腎中的寒邪,壯全身的元氣。第33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8)  4.在後背腎俞穴拔罐(隔一段時間拔一次),同時按摩復溜穴和太溪穴  膀胱經縱貫整個後身,是人體排毒的大通道,因此刮痧、拔罐等排毒之法總是首選膀胱經。膀胱經上的各種俞穴,比如腎俞、心俞、脾俞、胃俞等,實為各臟器在膀胱經上的排毒口,所以在俞穴上拔罐或刮痧,就是在幫助各臟器排毒,腎俞自然也不例外。而按摩腎經上的太溪、復溜兩個補腎大穴,更是引導血氣補腎的好方法。這邊廂拔除內藏之邪毒,那邊廂補以新鮮之血氣,新舊更替,營入濁消,實乃妙招也。  另外,單獨按摩復溜穴和太溪穴也可以補腎。用溫灸法灸太溪穴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5.打坐  靜心、疏肝、補腎。腰為腎之府,盤膝打坐可使氣血自然匯聚到腰腹部,因此能夠補腎。腎主收藏,疏泄過旺的肝火、平靜散亂的心神,都有利於減少耗損,加強身體能量的收藏和潤養。  6.黑芝麻、黑豆等食物可以補腎  養血氣類  1.早睡覺、敲膽經、按摩心包經  這些養血氣的方法自出現以後,已經過很多人的實踐。尤其是早睡覺,順應自然生息的法則,讓身體自我修補、增長血氣,可以說達到了「無為而治」「無為自化」的最高境界。  脾胃乃後天之本,是血氣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再補的食物也無法轉變成足夠的血氣,反而容易成為消化不完全的垃圾,在體內到處為患。所以調理脾胃是養血氣的重中之重。  2.健脾胃  脾胃乃後天之本,是血氣化生之源。脾胃不好,再補的食物也無法轉變成足夠的血氣,反而容易成為消化不完全的垃圾,在體內到處為患。所以調理脾胃是養血氣的重中之重。  3.生薑大棗紅糖水  生薑六七片,大棗四五枚,紅糖一湯勺,加水煮開成一杯即可。這個食療方能溫胃散寒、溫經補血,對於脾胃虛寒的人非常合適。強調一下,此方一定要早晨或中午之前喝,因為過了中午,人體的血氣就趨於收藏(下降)了,與本方溫通之意相違。經常腹脹的人煮湯時可不加紅棗。  4.牛肉湯或清燉牛肉  《黃帝內經》說:「脾之畜為牛。」也就是說,牛是與脾臟最相配的牲畜,牛肉是脾臟喜歡的肉類。  《本草綱目》認為,(黃)牛肉性溫味甘,安中益氣,養脾胃。中醫認為,牛肉還可治虛損羸瘦,脾弱不運等症。將牛肉燉爛(三小時以上,這樣容易吸收),去除浮油,喝湯食肉,能大補虛損。  如果您脾胃很虛,牛肉就讓家人去吃吧。畢竟,牛肉的纖維比較粗,對於您那很虛的脾胃來說,實在是不小的負擔。您只需去掉浮油,喝湯就可以了。因為經過長時間的燉煮,牛肉的營養基本上都在湯里了。第34節:第五章 養生有術,心想事成(9)  5.小米粥  小米,古時稱稷(粟)。《黃帝內經》說:「脾臟對應的穀物是稷。」也就是說,小米是脾喜歡的穀物,有開腸胃、補虛損、益丹田的作用。適合氣血虧損、體質虛弱、胃納欠佳者進補。《本草綱目》還記載,有個非常虛弱的人,沒有用藥,只是每天吃小米粥,結果不久後身體都恢復了。小米粥之功,可見一斑。  有朋友說,小米是偏涼性的吧,會不會傷到脾胃的陽氣?沒錯,小米性涼,不過做成粥以後就屬於溫性的了,且味道平和清淡,易於吸收。  6.當歸、大棗和阿膠能補血,黃芪和党參可以補氣,灸甘草有補脾益氣、調和臟腑的功效  以上食材,大家可根據自身狀況,在燉湯、做菜時適量放入。  保護心臟類(含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1.按摩心包經(偏重左側)能排除心包積液  如果您覺得這個方法太麻煩,還有一個簡化版,就是先按摩膀胱經上的崑崙穴,再按揉任脈上的膻中穴。  另外,心包積液,其實就是濁氣久聚心臟的產物,而崑崙穴是火穴(心屬火),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按摩崑崙穴可清心中之濁氣。  2.按順序依次在後背的厥陰俞(心包的俞穴)、手臂上的心包經和任脈的膻中穴刮痧  在這些部位刮痧,就是用物理的方法把沉澱在相關血管壁上的瘀血濁物「刮」出來。而有些擴張血管的藥物,它們往往為了疏通個別部位,藥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擴張全身血管,得不償失。刮痧的方法不僅效率高,更有針對性,而且比較安全,副作用小得多。  要注意的是,刮痧也會消耗一些血氣,所以對於血氣很虛的人或老人來說,要準備些人蔘生脈飲備用,以防「暈刮」。  3.金雞獨立等引血氣下行之法  上實下虛的體質,往往是上半身血氣偏於雍滯黏稠,下半身則虛衰不足。引血氣下行,正好泄有餘補不足,能增加上半身尤其是心腦血管血液的更換率,減少血管的瘀堵。  4.固腎補腎  如果腎氣虛,心火就會虛旺,出現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多夢失眠等情況。腎氣充足的話,心臟跳動就會舒爽,不急不緩,心腎相交,氣定神閑。補腎靜心是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的關係,應配合進行。  5.疏肝即能保護心臟  因為肝經和心包經同為厥陰經,肝經在腿上,心包經在手臂上,就像一條路的兩端。肝經暢通平和,心包經也會安定,不易堵塞。  疏通經絡類  按摩、刮痧、拔罐、形體導引和意念導引均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前面各類都已提及,此處就不重複了。我要特彆強調的是,前面介紹的瑜伽「拜日式」功法,具有綜合性疏通經絡的功能,簡單高效,一舉多得。  大醫曰:「舉手投足皆治病。」斯言妙矣。明白了疾病的來路,掌握了得心應手的工具,知己知彼,主次分明,治標以救急,治本以除根。心中洞曉玄機,雙拳嘯出劍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信可樂也!第35節:第六章 見微知著,何其快哉(1)  第六章 見微知著,何其快哉  為什麼細菌病毒喜歡在您身體里「安居樂業」  「大家知道,夏天拉肚子吃點藿香正氣就好了。這是因為身體處於寒濕狀態會使人拉肚子,藿香正氣是散寒祛濕的藥物。但在實驗室里,把大腸桿菌放進煮好的藿香正氣水裡,卻一個都殺不死。相反,藿香正氣水是大腸桿菌的培養基。但是,人喝到肚子里就能解決問題。為什麼?因為藿香正氣的作用本來就不是殺死大腸桿菌而是調整您體內狀態的。」  ——中醫教授樊正倫  一頭健壯的牛,身上是不會長瘡腐爛的。但等它衰老生病了,就很容易這裡長個瘡,那裡爛塊皮,傷口也不易癒合。如果趕在夏天死去的話,幾小時後就會開始腐爛變臭,發霉生蛆。  蛆蟲也好,細菌病毒之類的微生物也好,本來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地孕育的萬類之一。它們的繁衍生息也是有促進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同樣遵循著相生相剋的規律。細菌病毒之所以泛濫成災,是因為它們得到了適合的生存條件,找到了「安居樂業」的棲息地。  大家都知道,向陽的的牆上是不會長苔蘚的,而陰濕的角落卻常常「苔痕上階綠」;清澈的太湖水是不會暴發藍藻災難的,但污染了的太湖即使不暴發藍藻,也會暴發紅藻、綠藻或黑藻。  民不聊生的國家,常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起義遍地,即使殘酷鎮壓,也往往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國富民強的國家,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即使有野心家蠱惑人心,煽動造反,也只能是光桿司令,孤掌難鳴。  恩愛的夫妻是不會讓「小三」得逞的。即使有妖艷的美女,一時迷惑了丈夫的心,即使採花大盜甜言蜜語,千般逢迎,軟化了妻子的防線。可是,每當回到家裡,往日的點點滴滴,溫存關愛,都會讓出軌者心有愧疚,深感不安,最後總能反思自我,重歸於好。  同理,如果您血氣豐盈,內心平和,體內環境很好,病菌病毒是不會泛濫成災的。《易傳》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就是說,事物的發展總是遵循同氣相求、異味相殊的規律的。如果您的正氣強盛,病菌病毒之類的邪氣自然就會受到抑制。  和睦的家庭也會有爭吵,但那只是生活的點綴、親情的調味品;從前的太湖也不是沒有藍藻,但那更像是優美風景的一處點綴。同樣,健康的人體也不是沒有細菌,但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雖大風苛毒,弗能害也」。抵抗力強,病菌病毒之類的邪氣就難成氣候。第36節:第六章 見微知著,何其快哉(2)  總想著用藥物把病菌病毒趕盡殺絕,結果卻常常事與願違:病菌反覆發作,到後來甚至有了抗藥性,一發而不可收拾。是葯三分毒,過度用藥還會損傷肝腎等器官。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全球死亡病人中竟有1/3死於不合理用藥。另外,像大家熟悉的聾啞人節目「千手觀音」,21名演員中有18人因藥物致聾,其中絕大多數又都是在兩歲前後,因為發燒時使用抗生素導致的。  藥物並沒有錯,錯在我們過度依賴藥物,忽視了身體本有的調整和修復能力。更令人擔心的是,醫學工作者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而一代耐葯菌的產生只要兩年時間,抗生素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葯菌的繁殖速度。  不去傾聽身體的苦衷,不去改善體內的環境,一味地喊打喊殺,與病菌病毒血拚到底,就像一個本已衰敗的國家,不知道休養生息,反而好戰殺伐,四處用兵,結果必然是民生凋敝,生靈塗炭,動亂四起。所以《道德經》說:「大兵之後,必有凶年。」  我們可以用刀颳去苔蘚,可是只要陰濕的環境存在,它們終究還會再長出來。不如引一束溫暖的陽光過來,陰濕消除,苔蘚自退,或許還會招來向日葵,茁壯繁茂,向陽綻放。  不戰而屈人之兵——如何防流感、急性傳染病、瘟疫  中醫在開藥方時會告訴您,這味葯是溫熱的,那個是寒涼的,這個能除濕,那個能潤燥,目的就是把人體的失衡糾正過來。人體系統運行正常了,體內環境改善了,正氣提升了,病邪自然也就退卻了。這是一種剷除敵人生存的土壤、斷其糧道水源、掐斷補給線的策略,正是兵法上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道家有句話叫「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說的是當世人巧遇神仙,只與他們呆上一會兒,再返回時,人間卻早已過了千百年。  如果把病毒病菌比作人的話,那我們自己就是神仙了。  一般的細菌繁殖一代只需要20分鐘左右,病毒複製的周期也非常短,而人類從出生到繁衍下一代卻需要近20年的時間。我們人類的一天,相當於細菌的上千年。相對於單個細菌和病毒的生命周期,我們人類的確是像神仙一樣「壽與天齊」了。  幾千年來發生在人類身上的變化,換成病毒病菌,可能也就是十天半個月的事。如果條件適宜的話,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或一天的時間甚至更短。所以,我們時常會聽到「XX病毒發生了變異」這樣的消息。有一些變異後的病毒危害巨大,還會造成全球恐慌,比如,一般性的肺炎病毒變異出「非典型性肺炎」病毒。  由此可以看到,病毒病菌之類的微生物繁衍變異的頻率和速度非常快。但歸根結底,無論是變異還是繁衍,較穩定還是受抑制,都取決於其生存環境,比如溫度、濕度等等。就像俗話說的那樣,「給點陽光,它就容易燦爛」。但是,我要再加一句「給點嚴寒,它就容易枯萎」。  為什麼流感、瘟疫和急性傳染病等容易發生在季節變換和氣候反常的時候呢?  因為,氣候變化導致人和動物體內環境發生了變化,也就造就了適宜病菌病毒產生或變異的體內環境,於是流感、瘟疫、急性傳染之類的病便發生了。  比如,天氣潮濕悶熱,人的汗黏在身上,出不透,三濁外排受阻,體內便產生濕濁。天氣驟然變冷,會造成風寒襲(體)表,而肺主皮毛,肺氣要與寒氣對峙相搏,就會導致肺熱。天氣久熱不雨,人體氣血會向體表和上半身流動,內臟供血必然減少,就會導致中氣虛衰。所以,夏天容易拉肚子、得腸胃疾病。  人們常說「大災之後有大疫」。一方面天災人禍使生存環境發生劇變,一方面人們因為失去家園和親人而痛苦驚恐,精神遭受打擊造成正氣薄弱,病菌病毒於是趁虛而入。  氣候變化在中醫里叫「六氣」,也就是《黃帝內經》提到的「風、寒、暑、濕、燥、火」。中醫看待流行性感冒、傳染病、瘟疫時並不是從病菌病毒的角度,而是從其產生和泛濫的根源——氣候變化或氣候異常的角度入手的,因此我們會聽到「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暑溫」和「濕溫」之類的中醫名詞。  在中醫看來,病邪(含病毒病菌)盛衰的背後其實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節的,那就是天地的變動(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天地之氣的變動會影響人體發生失衡。  因此,中醫在開藥方時會告訴您,這味葯是溫熱的,那個是寒涼的,這個能除濕,那個能潤燥,目的就是把人體這個小天地的失衡糾正過來。人體系統運行正常了,體內環境改善了,正氣提升了,病邪自然也就退卻了。這是一種剷除敵人的生存土壤、斷其糧道水源、掐斷補給線的策略,正是兵法上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我推測,先賢們應該是通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的方式,找出了病邪(含病菌病毒)與天地運轉間的深刻聯繫的,並創立了「天人相應」的中醫體系。這個體系很好地避免了病毒變異和抗藥性帶來的困擾,並可以從問題的原點著手,以至簡應對紛繁,八面玲瓏,條理清晰。也許只有明代大醫張景岳的話,才能道出這深邃智慧背後的秘密吧。他說:「必有真人,而後有真知,而後有真醫。醫之為道,豈易言哉!」本書精華已為您連載完畢,簡單閱讀,同樣精彩,謝謝!
推薦閱讀:

衣櫥的加減法,你知道嗎?
又一波明星黑照,看完你就知道減肥到底有多重要!!!
想買一件好襯衫,你必須知道的3個知識點 | 基本款
男人的痣相!妻子知道多少?你又知道多少?
騙人的八大愛情定律,你知道嗎?

TAG: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