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多動症和感統失調的關係

感覺統合(sensoryintegration)是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愛爾絲博士(Dr Jean.res)在1969年提出的一個研究觀點,涉及了腦功能及發展、學習及學習障礙和治療三方面的內容。感覺統合是指進入大腦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在中樞神經系統形成有效的組合。這一過程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在同一時間內多種感覺刺激信息傳入中樞,由大腦進行統一加工處理,再協調相應的器官或組織做出適當的反應。其二,在接受新的信息的同時大腦要找出貯存於記憶中的經驗信息,將新的感覺與以往的經驗進行比較並使之協調,進一步指揮身體對環境做出適當的反應。

感覺統合理論認為,身體對環境所做的任何反應都是以感覺輸入為前提,而反應的形式、程度等則與大腦的統合作用有關。從這一觀點出發認為,感覺統合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有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無法發展。任何原因使感覺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則整個身體不能和諧有效地運作就稱為「感覺統合失調」(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SID)。

感覺統合失調包括前庭平衡障礙、觸覺防禦障礙、身體運動協調障礙、結構和空間知覺障礙、聽覺語言障礙。分別表現如下:

1、視覺統合失調的兒童由於眼球運動困難,手眼協調性差,經常將文字、數字、偏旁部首看錯。學習時,會出現閱讀困難(漏字竄行,翻錯頁碼)計算粗心、寫字時常大、小、重、輕不一,產生出圈出格等視覺上的錯誤。

2、聽覺統合失調的兒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與他講話時似聽非聽、記憶力差。

3、觸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因過於敏感或者過於遲鈍,洗頭髮、洗澡、抓痒痒、剪指甲、換衣服等都不能忍受,轉圈時不會暈,是因觸覺神經和外界環境協調不佳,影響大腦對外界的認知與應變。表現為觸覺過敏(防禦過強),外界適應性差,對新的學習會加以排斥,不喜歡他人觸摸,人際關係冷漠常陷於孤獨之中;或表現為觸覺遲鈍(防禦過弱)一對外界環境反應慢,動作不靈活,笨手笨腳,腦分辨能力弱,缺少自我意識,學習積極性低下常伴學習困難。

4.前庭平衡失調的兒童,身體平衡、協調能力差,觀測距離不準確,手腳笨拙易碰撞或跌倒,騎自行車困難。神經系統軟體征如:翻手、對指、指鼻試驗陽性,足跟對足尖直線運動步態不穩。

5.本體感失調的兒童,體育活動中不協調,動作笨拙(不會跳繩、拍球);極端害怕,討厭搖晃、不敢爬高,無法順利下樓梯,不敢去遊樂園玩,怕旋轉木馬;發音不準(走調或五音不全)與人交談或上課發言時會口吃。

感覺統合失調兒童的某些行為表現與多動症極為相似,主要有: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寫字筆畫或部首顛倒;計算粗心,學習成績不好;做事或寫作業磨蹭;動作不協調,姿勢不良;手腳笨拙,容易碰撞、跌倒;膽小害羞,社會交往能力缺乏,容易受挫,缺乏自信;脾氣急躁,愛哭鬧粘人;偏食、飲食習慣不佳;怕人碰,攻擊性強,喜歡招惹別人;習慣性啃咬手指甲或腳趾甲;語言發育遲緩等。

感覺統合失調孩子的智力一般在平均或平均水平以上,由於以上現象他們的智力水平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造成學習或運動方面的障礙,學習成績低落,可謂「高智商,低成就」,感覺統合明顯異常的孩子,不僅影響學習,而且易繼發一系列心理行為問題,乃至社會問題。

一些兒童心理和教育專家認為,感覺統合失調是一種兒童行為發育問題,是發育的不平衡現象。國內學者研究發現,有61. 7%~84. 3%的多動症兒童伴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失調是否屬於多動症的發病機制之一,還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兒童多動症不是由單一因素所造成的疾病。目前認為該症是由多種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會問題等單獨或協同作用的一種綜合征。針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如神經系統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神經生物化學、分子遺傳學以及神經心理學等基礎理論,將是今後的研究方向。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研究將對兒童多動症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

推薦閱讀:

說說法令紋和命運的關係(下)
大陸遊客如何搞砸兩岸關係
情人關係,是靠這三種接觸建立起來了,尤其是最後那個!
二十四節氣與農曆是什麼關係?
張偉平:從未挑撥張藝謀與鞏俐關係|張偉平|張藝謀

TAG:關係 | 多動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