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轉載]運氣學說的科學內涵

  什麼叫運氣學說,僅解釋為五運六氣,這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為它並沒有解說清楚運氣的實質。假使再問什麼叫五運六氣?又僅以風木、君火、相火、濕土、燥金、寒水來回答,還是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麼,究竟什麼叫運氣呢?應該說:運氣學說,是中醫學在古代探討氣象運動規律的一門科學。  在古代關於研究氣象運動的知識,涉及的面是比較廣泛的,諸如曆法、天文、氣候、物候等,經常都是混在一起的。由於氣象學是人類在生產鬥爭中最迫切、最需要、最基木的一種知識,所以人類在很早的時候,就在留心它,研究它了。人們若不能把握寒暑陰晴的變化規律,無論衣食住行都會發生問題。故遠在三千年以前,殷墟甲骨文中,許多卜辭,都為要知道陰晴雨雪而留傳下來。積了多年的經驗,到周代前半期,我們的祖先已經搜集了許多氣象學的經驗,播為詩歌,使婦孺都可以傳誦。如《詩經·小雅·頍弁章》說:  「如彼雨雪,先集維霰。」箋云:「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溫氣而摶,謂之霰。久而寒盛,則大雪炎。」  也就是冬天要下大雪之前,必定先飛雪珠。又《國風·鄘·蝃蛛章》說:  「朝濟於西,崇朝其雨」。箋云:「朝有升氣於西方,終其朝,則雨氣應自然』,。  意思是說早晨太陽東升時,西方看見有虹,不久就要下雨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鐵漸漸普遍應用,生產技術和交通工具大有改進,我們的天文學和氣象學知識也大大提高,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二十四節氣的確定

  四季的遞嬗,我國知道極早,二分二至,已見於《尚書堯典》,它說:  「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注云:「日中,謂春分之日。鳥,南方朱雀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昏,鳥星畢見,以正仲春之氣節,轉以推季孟則可知。永,長也,謂夏至之日。火,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見可知,以正仲夏之氣節,季孟亦可知。宵,夜也,春吉日,秋言夜,互相備。虛,玄武之中星,亦言七星皆以秋分日見,以正三秋。日短,冬至之日。易,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並見,以正冬之三節。」  猶言春分之日而見朱雀七宿,說明時當二月中的仲春,夏至之日而見蒼龍七宿,則時當五月中的仲夏,秋分之日而見玄武七宿,則時當八月中的仲秋,冬至之日而見白虎七宿,則時當十一月中的仲冬。堯在歷史上屬於原始公社時期,說明春夏秋冬四季以及二分二至的認識,早在原始公社時期便已經有了。降及戰國秦漢之間,遂有二十四節氣的名目,《大戴禮·夏小正》《管子》等雖有記載,究不全備。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  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記載完全而又較早者,當以《淮南子·天文》篇為最。立春到立夏為春季,自立夏到立秋為夏季,從立秋到立冬為秋季,自立冬到立春為冬季。每季分三氣三節,每月定一氣一節,凡在月首者為節氣,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是也。凡在月中者為中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是也。這樣四季的安排,曆法上應是最好的。所以氣象學家肖納伯亦曾經提倡過歐美採用中國這種曆法。

  2、陰陽曆調整的成功

  陽曆和陰曆調合的困難,在於月亮繞地球和地球繞日兩個周期的不能配合。月亮繞地球一周所需時間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地球繞太陽一周所需時間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兩個周期不能相互除盡。古代農曆把陰陽兩歷調和得相當成功。陰曆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一年十二個月只354天,要比陽曆少十一天有餘。每隔三年插入一個閏月,卻尚多了幾天。但若十九個陰曆年,加了七個閏月,便和十九個陽曆年幾乎相等。我國在春秋中葉,已知道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尚書,堯典》說:「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所謂「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就是陽曆年,「以閏月定四時成歲」,乃陰陽曆並用。西洋在巴比倫時代或希臘羅馬時代,也夾用陰陽兩歷,和中國原是一樣。不過同一時代我們的曆法要比希臘、羅馬來得進步。《孟子·離妻》說:「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古人稱冬至、夏至為日至,象孟子所說,在戰國時代我們測定陽曆年的長短,已極有把握。西洋到了我們西漢末年的時候,曆法還是非常紊亂的。

  3、重要天象的詳實記錄

  我國古代可靠的重要天象記錄,也多在世界各國之先,不但時間早,而且也詳盡。其中日食是最受人注意的,大白青天,太陽忽然不見,出現滿天星斗,這在當時是一件驚心動魄的事。為了要明白這道理,我們的祖先三千年前就不斷地在記錄和觀測,殷墟甲骨文有記載,《尚書》有記載,《詩經》有記載,因為年代不詳,姑置勿論。單是《春秋》一書242年中便記有三十六次日食。其中三十二個已證明是可靠的。最早是魯隱公三年二月朔的日食,即在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比西方最早可靠的記錄,即希臘人泰耳所記的日食要早135年。又如太陽黑斑,是太陽上的一種風暴,因為風暴的溫度,要比太陽旁的部分溫度來的低,所以它的光芒也比較幽暗些。我國歷史上從漢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起,即有記載,一直繼續到明代,清代。由於太陽黑子數所決定的太陽活動性,在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初期的七十年間,因為缺少記載,而定為太陽活動的衰落期,天文學稱之為蒙德極小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徐振韜夫婦在十九種地方志查出二十三條關於十七世紀的黑子紀錄,其中六條在蒙德極小期中,經分析後,證明十七世紀太陽活動一直是正常的。所謂蒙德極小期,是資料不足的假象。這足以說明我國的天象記錄是相當完整的。在西洋直至公元1610年以前,尚不知道日中有黑斑。著名天文學家刻卜勒在1607年5月間看到了日中黑斑,尚以為是水星凌日。不久以後伽利略用天文鏡來看太陽,才知道太陽里有黑斑。  僅從以上所舉這幾個例子來看,古人在這方面的成就是很不平凡的。對於氣象學、天文學都做出了偉大的貢獻。特別是二十四節氣和陰陽合曆的確定,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了無窮的方便,這些曆法、天文知識的豐碩成果,也給運氣學說奠定了科學基礎。

    (周易文摘博客,作者:張永紅)


推薦閱讀:

八字斷流年運氣
有時運氣不佳?試試挪下你的床,好運即來!
5月運氣回歸,越來越了不起的3大生肖!
愛情需要好運氣
2016年吉凶運氣解析

TAG:科學 | 運氣 | 轉載 | 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