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胃痛主在理氣和胃 胃痛可用膏方調理

胃痛又稱胃脘痛,有脹痛、刺痛、隱痛、劇痛等不同表現。中醫認為,胃氣以下降為順,若胃失和降,不通則痛,常伴隨有打嗝、脹氣、胸悶、噁心、嘔吐等癥狀。現代醫學所說的急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者,都屬於中醫胃痛的範疇。

發病原因:1.感受寒邪,內客於胃,寒主收凝,致胃脘氣機阻滯,不通則痛;2.感受熱邪,胃熱熾盛,消爍津液,胃失和降,出現疼痛;3.飲食傷胃,飲食不節,過飢過飽,積滯停留,損傷脾胃,胃氣壅滯,不通則痛;4.情志不暢,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致胃失和降,發為胃痛;5.素體脾虛,運化失職,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陽而發胃痛。此外亦有因濕阻、血瘀所致者。

表現特點:1.胃寒痛,喜溫喜按,得溫則減,遇寒加重,喜熱飲,痛時持續,伴吐清水,胃中寒冷,手足不溫;2.胃氣痛,多因飲食所傷,或肝氣鬱滯,胃脘脹痛,胸悶痞塞,得噯氣則舒,或伴腹脹,大便困難;3.胃虛痛,空腹痛,得食或得溫則緩解,伴泛酸,畏寒喜暖。胃痛早期多為實證,後期常為脾胃虛弱,但往往虛實夾雜,或兼瘀,或兼濕。

治療胃痛,總的治療以理氣和胃為大法。筆者通過多年臨床實踐,總結了一個治療胃痛的驗方,命名為延胡止痛湯,適用於各個證型胃痛,可以做成膏劑:党參15克,茯苓15克,白朮15克,扁豆15克,陳皮15克,山藥15克,蓮子15克,砂仁6克,大棗15克,薏苡仁30克,白芍15克,延胡索15克,炒二芽各15克,甘草10克。

此方實乃參苓白朮散去桔梗加延胡索、白芍、炒二芽而成。如胃痛久不愈,需要更長一段時間用藥則改為膏劑。若辨證為胃寒,在原方基礎上加乾薑、高良姜,亦可改用紅豆蔻;伴有四肢不溫者,加用桂枝;若胃熱加麥冬、南沙參;若胃酸過多加瓦楞子,筆者認為瓦楞子能活血化瘀,較海螵蛸、牡蠣更適合胃痛患者;若飲食減少加神曲、雞內金;若胃脘脹痛、肝氣不舒者加香附、佛手、玫瑰花、甘松;血瘀者加三棱、莪術;血瘀而胃酸不多者可以加生山楂;若身體虛弱者,將党參改為生曬參;若是小兒則改用太子參,再加仙鶴草,大棗配伍仙鶴草具有補益正氣的作用。熬制膏劑時應以飴糖收膏,效果更好。

胃痛在預防上要重視精神與飲食的調攝,注意有規律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忌暴飲暴食。胃痛持續不已者,應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忌粗糙多纖維飲食,盡量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進食宜細嚼慢咽,飲食要注意溫和,過燙、過冷的食物要注意忌口。同時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與緊張。

編輯:凡聞

推薦閱讀:

胃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治療急性胃痛的首選穴 中醫健康|胃痛|治療急性胃痛
喜歡的男生胃痛,我該不該去照顧他?
經常胃疼該怎辦?3個穴位按摩輕鬆搞定胃痛

TAG:治療 | 調理 | 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