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澄甫太極十要的理解
楊澄浦口授、陳微明筆錄的《太極拳術十要》,論述言簡意賅,解釋清楚易懂。無論是太極拳初學者,還是經年習拳者,都將它作為必讀的學習指南。即使是功夫已有所成的拳家,也把這「十要」作為評判拳架是否工整,拳藝是否成熟的重要標準,可見其在拳論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逐條談談對「十要」的一些個人理解,僅供參考。「虛靈頂勁」,說的是頭部的要領和狀態。張三丰《太極拳經》開篇便講「順項貫頂兩膀松」。所謂「順項貫頂」,指的就是「虛靈頂勁」。將「虛靈頂勁」作為「十要」的首句,可見其在太極拳修鍊中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太極拳是武術,武術就是技擊,技擊首先就要提起精神,而頭部姿勢對技擊時的精神狀態具有重要影響。以自然界的動物相搏為例,貓捕老鼠時,在將捕未捕之際,它四肢是屈的,身是俯的,頭是伸的,眼是專註的,全身勁勢專註一方。這種頭部狀態和神態,就似「虛靈頂勁」。人在相搏技擊時,也要遵循這樣的規則。行功走架雖不是直接搏擊,但它的技擊內涵卻始終存在。因此,練拳時「虛靈頂勁」這一要領是首要的,也是必須貫穿於始終的。楊澄甫對「虛靈頂勁」這一要領解釋說:「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這就明確指出了這一要領的具體做法是:喉頭微後收,下頜微收提,同時頭頂(百會穴)上提,使頸椎拔起,頭部自然端正,隨即便產生周身虛活、精神凝提的感覺。它的功用是主精神,生氣勢,提攜周身,以達「滿身輕利」、「勁力專註一方」之功效。我認為,要做到「虛靈頂勁」,首先要做到「頂勁」,「虛靈」是對做到「頂勁」後的進一步要求或做到「頂勁」後所達到的理想狀態。「頂勁」是將頸椎骨節上拔,使其與胸椎、腰椎、尾椎各骨節連成一體而節節拔開,周身一體,形成一股整勁。我們老家有句土話,把「頂勁」形象地比作「馬梗子」,是說馬在拉車的時候,特別是在將重車拉動的那一瞬間,馬頭、馬脖子一定要向前「頂」,加上它的四肢配合用力,使周身形成一股整勁兒向前拉動。在勁上頂時,脖子容易「僵」,所以在「頂勁」的同時,還要做到「虛靈」,即楊澄甫後面接著講的——「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比如做「雲手」動作,兩手左右雲轉,頭部也要自然地隨手、隨身向左右轉動,不能光動眼睛、頭不轉,而失去協調性。「項強」是脖子用力的表現,容易使骨間肌肉自鎖,不僅影響氣血勁力的順達,也易失去自身平衡。但另一方面,脖子也不能軟,軟則無力,就談不上領起精神。比如做向前按的動作時,要注意頭部不要主動前伸,向前則力瀉,也容易使勁力前仆。所以,楊澄甫最後說:「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怎樣通過「頂勁」體會到「虛靈」的感覺呢?我認為可將這四個字歸納為一個字——「懸」,即「頂頭懸」。「頂勁」有頸椎主動向上挺的意思,反過來也可理解為頭頂主動向上領起,也就是說,在意識上要讓頭主動「懸」起,使頸椎骨節間拔開且松、豎,從而產生「虛靈」之感,此謂之「頂頭懸」。它就好像掛衣服的架子,鉤子掛在上邊,衣服才能下墜,一派自然。當然,在行功走架時,頭部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勁力與動作的開合,項上骨間亦有張弛之感。這樣,「虛靈」與「頂勁」同時存在,以「懸」當頭,以自然為要,不失靈和活,精神自有。[page]
楊澄甫對「含胸拔背」的表述是:「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涌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這段要領,首先從正反兩方面闡明了「含胸拔背」的重要性。只有「含胸」才能「使氣沉于丹田」,且「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反之,「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涌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從而導致自立不穩,反為人所制。「使氣沉于丹田」是此段的關鍵句。因為丹田為人體之「中」,周身四肢運動,腰為主宰,實則以丹田為核心。太極拳經論中常有「拿住丹田煉內功」,「拿住丹田之氣」,氣要「意守丹田」等說法,都強調了氣沉丹田是運動的前提和基礎。這段要領還指出了「含胸拔背」的正確做法。這就是:「含胸者,胸略內涵」;「拔背者,氣貼於背」。這裡的「涵」、「貼」兩個字,用得非常形象。先說「涵」。「涵」有涵養、包容之意,多指人心胸的寬廣。楊澄甫將其引申到胸部的形體動作要求中,是說在含胸時,胸不挺,要松空海涵,有胸中寬廣、海納百川之意。當然,「含」得多了也不行,否則就會走向另一極端——窩心,導致氣不順暢。再說「貼」。這個字運用得也十分巧妙,一個「貼」字將「氣貼於背」的量說得恰到好處,拿得起放得下,其意是指:氣貼於背,粘而輕,動而隨,守於形而存於無,有無之間純以意行。氣貼於背,意在蓄神,不在聚氣,聚氣則僵滯,但也不能無氣,無氣則散漫。只有「氣貼於背」,才能外示安逸而內固精神,動靜開合無所不在。也只有「氣貼於背」,才能將氣斂人脊骨,守之能蓄,發之能放,無往不利。而要達到這一境界,就必須將背拔直,使胸椎襯平,骨節有拔長松豎之意,是謂「拔背」。拔背要以脊不前頂,背部平直或微後撐為宜,絕不是將背拔成拱形,這樣就不是「拔背」而是「拱背」了,會導致勁力不暢,也就無從做到使「氣貼於背」,粘而輕,動而隨了。總之,「含胸拔背」的功用是避免氣與力上浮,使氣下沉才能使腰胯松沉,腳下有力有根,並在應用中能夠蓄勢而發、勁力飽滿。腰在太極拳要領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腰的功用和做法,不僅在古典拳經中多有論述,也是現代太極拳家們談論較多的話題。「腰為一身之主宰」,楊澄甫道出了「腰」在人體中和拳術中的統領地位。不過,首先要弄清楚太極拳的「腰」在哪裡,才好討論腰如何來「主宰」。通俗地講,腰是指系皮帶的那一圈,醫家多指兩腎(腎俞)之間的命門部位。太極拳家所說的腰,應包括人體軀幹肋下胯上的部位。腰必須靈活,才能發揮出主宰全身的功能。要靈活就要「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就是說,要使兩足有力、下盤穩固,就要先能「松腰」,然後才能使腰更好地「主宰」全身上下、左右、前後。在太極拳經論中,身體各部位的要領都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一個方面做得不到位就會影響到整體的運動質量。反過來,一個方面做到位了,其他方面也會自然做到位。「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就是相互貫穿而使勁勢形成一個整體的典型經論。在這裡,「松腰」的作用尤顯重要。如何做到「松腰」?形象地說,它就好像撒解(即大小便)之後放鬆、長舒一口氣的感覺。具體做法是:先頂頭懸,接著配合呼氣,沉肩胛,松落胸背肌肉,松腹,使氣落丹田,沉於骶髖,再貫於兩腳腳心。其間脊椎拔長,腰部松活,從而使兩足有力,下盤穩固,併產生腰腿之力相連之感。[page]楊澄甫還進一步強調了用腰的重要性,他說:「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日:『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這段話至關重要,它強調了在行功走架、前進後退、高低起落、虛實轉換時處處要用腰,並且只要出現「不得力」(勁不順、不得勁、不舒服)的現象時,就一定與腰腿配合不當有關係。至於如何用腰,楊澄甫僅簡要地提到「腰轉動」,而沒有深談。我認為,有必要在這裡專門強調一下「轉腰」的問題。一般習拳者都知道,練拳時要轉腰,但容易忽略轉腰實際上是轉兩胯。「腰轉動」是在兩胯轉動之下形成的,以此起到腰頂、腰撐、腰拉的用腰效果。腰、胯聯動才能產生「腰脊為第一主宰」的完整作用。在動作中只轉腰不轉胯,這種動作叫「扭腰」、「扭身」,不僅形象不好看,勁勢不順,也容易將腰扭傷。這是用腰應注意的一個方面。其實,「轉腰胯」只是用腰的一個方面,是一種平面轉腰的方法,在進退和虛實的轉換中,還包括腰脊處的豎向屈卷開合。腰脊處的豎向屈卷開合,是指命門向後頂和尾間向前收的一種有意識的運動狀態,使人體脊椎的s形曲線在自然狀態下得到適當的彈性開合,就像一張弓的中間部位一樣,能前後開合伸收。這種調整腰脊的動作叫「腰頂」,是太極拳用腰動作中的重要概念。總之,兩胯與腰脊處(命門至尾閭間)的平面和豎向的立體聯動運用,才基本上是完整的用腰方法;若兩腰眼再能主動進行摺疊抽換的運用,則用腰效果會更佳。因此,「轉腰」、「腰頂」和腰胯間的摺疊抽換,統稱為「用腰」。用腰的質量,對行功走架時保持和協調身形勁勢的靈活性、穩定性、整體性具有重要影響,並決定了勁力的方向、大小和速度等方面的運動質量。楊澄甫在「十要」中所說的「命意源頭在腰隙」和「有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指的就是這個方面。關於「分虛實」,楊澄甫說:「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要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同樣,全身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他進而說道:「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這段話的意思從字面上好理解,是說在前進後退的動作中,如果虛實分不清,動作就會僵硬滯笨;能分得清,轉動變化就能輕靈圓活而不易為人所制。要做到「分虛實」,不僅是步法和身法的問題,也是勁法和技法的要求。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就指出:「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這裡有「雙重」一詞,說「雙重」是病,那麼何謂「雙重」?我認為「雙重」在拳術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練習功架中的「雙重」。就是說,在練習拳架時虛實變換得不徹底,拖泥帶水,該實的一側未能做到十分的松實,還帶有強實的感覺;該虛的一側不能做到全虛而帶有強虛的感覺。這樣身體某部位就會產生多餘的力,使局部關節肌肉僵滯,以致影響自身整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和穩定性。如「倒攆猴」,撤退之步未落地,身體重心就過早後移;如蹬腳分腿的動作,腰胯不收住就出腿,使身體後仰、出腿無力;又如推出去的掌不松凈,肩起、肘抬、腰塌、胯凸等,均屬於「雙重」之病。這些都應在練習拳架時注意體察並糾正。二是推手技擊中的「雙重」。比如推手,對方推你時,你不可出現滯笨的頂勁,若勁出在人後卻反被人所制,就叫「雙重」之病,這也是虛實不能分、不能自變之故。何為分?何為變?拳論中這樣啟發我們:「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能何為?!」只有「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沾粘靈活,甚至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境界,才能不易為人所牽動。總之,所謂「雙重」,是指在行拳架或與對方推手時,身體或身體的某一部分不松,不自然,不能隨機變化地協調順達身形勁勢,從而產生多餘的力,這種多餘的力就叫「雙重」。克服了「雙重」的毛病,就做到了「分虛實」。而要克服「雙重」的毛病,就要從各種基本功法訓練和體用實踐中去體察並糾正。推薦下面太極拳理論知識文章精彩內容與大家共享「松」字裡面有玄機 (推薦此文)淺談太極拳松沉、技巧、功力三者的關係 傳統楊氏大架太極拳115式的鍛煉方法太極拳的六松一位隱於世的大師太極心得(推薦此文)太極拳的練習狀態(推薦此文)太極拳的松沉勁怎樣才能練出來?關於太極拳樁功中『松』的一點體會 怎樣正確鍛煉太極拳架怎樣學練太極推手有為、無為、無不為,有意、無意、真意析李亦畲「撒放秘訣」吳式方架太極拳的鍛煉方法:太極拳走架的誤區太極拳與激光太極拳推手規則之我見如何掌握太極拳推手中的「聽勁」怎樣理解太極拳的「輕」「重」「浮」「沉」拳無拳、意無意太極拳入門功夫的六個階段平衡是太極修為的目標白話說太極《太 極 之 圓 點》徐忠琦太極拳及太極拳文化思想摘錄(轉載)如何正確理解內功心法的修鍊勢斷意不斷,藕斷絲相連(推薦此文章)怎樣做到「用意不用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一個傳統楊氏太極拳愛好者的練拳心得---「內舒適」推薦下面更多精彩內容與大家共享最全的太極拳明師論文總匯最全的太極拳教學視頻總匯最全的名師演練太極拳視頻總匯最全的攝影技術知識大彙集最全的攝影技巧視頻教程大彙集photoshop視頻教程大彙集最全的photoshop文字教程專輯光影魔術手視頻教程總匯會聲會影視頻教程總匯博客技巧總匯博客代碼總匯電腦技術總匯相學占卜大全健康養生視頻講座大彙集健康養生保健知識總匯沙畫藝術集錦電子圖書珍藏交誼舞蹈教程音畫作品欣賞美圖動圖欣賞音樂素材總匯flash時鐘日曆大彙集百家講壇視頻總匯竹簡字畫總匯古玩字畫總匯收集最全的動畫歌曲總匯美食/烹飪專輯花卉知識課堂極品音畫總匯
推薦閱讀:
※(39)[轉載]4.趙幼斌老師教授85式楊式太極拳學習筆記47
※皇太極死後,豪格作為皇長子為什麼沒有取得帝位
※太極拳平衡動作的修鍊
※孝庄的秘密之為何不與皇太極合葬
※三個要點助你練習太極拳時分清「虛實」變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