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傳·繫辭譯文(下)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八卦對待成列,卦的圖案的現象包含在其中;三畫卦重疊起來,爻的變化就在其中。陰陽兩爻遞相推移,宇宙間的千變萬化都在其中了。各卦及各爻都用文字解釋卦象並找到關鍵命名,於是人間所有變動的道理都在其中。人事之間所有吉、凶、悔、吝的產生,是由於運動變化的結果;陽剛與陰柔是設立卦象(以推演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根本;變化與會通趨向於隨著時機而變化的。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處在吉利或兇險時,人心正才可穩操勝算;宇宙天地的道理和法則,需要真正的觀察後才可了解;日月的道理,需要光明(使萬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天下一切的變動行為,都是歸於端正專一(才能有成就)。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tuí)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乾卦的法則,很確定的昭示眾人是簡化的「三易」之道。坤卦的法則(是順應乾道而開務成物),自然地昭示眾人非常簡易的道理。卦爻的變動,是效法天地的變動法則。卦象的設立,是與自然界的現象相似;卦爻、卦象在內部的變化,(依象釋理)而吉凶之真象就在外表現出。建功立業則體現在知道方法來應變,聖人崇德廣業、仁民愛物的言行在卦辭、爻辭中記載得很清楚。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天地的偉大功德在於使萬物生生不息;聖人最寶貴的在於時位(機會)。如何守住時位呢?那就要靠仁愛、誠懇;如何聚集人才呢?那就要有財物(指散財);管理好經濟(物質文明),端正言行舉止(精神文明),禁止老百姓為非作歹(法制社會),那就是道義所能做的。

第二章(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人類文化的起源)

古者包(pào)羲氏之王(wàng,同旺)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古時伏羲氏治理天下,上則觀察天上日月星辰的現象(天文),下則觀察大地各種變化規律,觀察動物世界鳥獸羽毛的文采和適宜地面上生長的動植物(地域生長差異);縮小到從人身體生命開始,再擴大觀察天地萬物;於是創作出八卦(歸納成為文化精神的結晶),用以融會貫通了解宇宙的神秘,比較同類性的萬物的情狀。

作結繩而為罔罟(gǔ),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編繩結網,人類慢慢地知道了用網捕魚,用罟行獵(這種現象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開始),這種智慧是從「離」卦的啟示而來(離中虛,像孔眼,又離為目,有網罟的象徵)。

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斫(zhuó)木為耜(sì),揉木為耒(lěi),耒耨(nòu)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伏羲氏死後,神農氏(發明農業)開始,砍削樹木做成犁頭,曲轉木材為犁柄,以便耕種和除草,創作許多耕作器具教導人民,大概是取象於益卦(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震,震為雷艮,艮為山;合併為風雷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shì)嗑(hé)。

規定中午為買賣時間,招來天下的人們,聚集天下的貨物,互相交換所需要的貨物離開,滿足各人的需要,其取象於噬嗑卦(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震,震為雷;合併為火雷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神農氏死後,黃帝、堯、舜氏開始,隨著時代變化而使社會的結構不斷改變,使百姓生活不會產生厭倦。將神秘簡化,使每一個老百姓都能適應這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易學的道理,事物發展到一個階段就會變化,變化則通達,能通達則能恆久。(能循此變通的原則)如大有卦上九爻辭所注的「有如天助一般,當然吉而無不利了」。黃帝、堯、舜氏改進服飾(百官分職)並設立禮儀制度,終致天下太平以至於垂拱而治、無為而成,大概是取象於乾、坤兩卦的現象。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將木材中間鑿空成為舟(水上交通的開始),削銳木頭做為船槳,船和槳的作用是使江河兩岸的人能互相往來,並可航行至更遠的地方而便利天下人,是取象於渙卦(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坎,坎為水;合併為風水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訓服了牛耕地,乘著馬,用牛、馬來拖載重物賓士遠地利於世人,是取象於隨卦(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震,震為雷;合併為澤雷隨)。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設置幾道門,擊打木梆巡夜,以防禦盜賊的侵入,大概是取象於豫卦(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坤,坤為地;合併為雷地豫)的現象。

斷木為杵(chǔ),掘地為臼(jiù),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鋸木作杵,挖地作臼,發明杵、臼(把稻子去殼)的利用使萬民受益,大概是取象於小過卦(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艮,艮為山;合併為雷山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kuí)。

用弦把木拉曲成弓,把木材削尖成箭,弓箭的利益就是用來威服天下,這是取象於睽卦(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兌,兌為澤;合併為火澤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上古時候,藏身洞穴(冬天)或在野外居住(夏天);後世聖人改為教民建築宮室(防止洪水猛獸的侵襲);上有棟樑,下有檐宇,以防禦風雨,這大概是取象於大壯卦(上卦為震,震為雷;下卦為乾,乾為天;合併為雷天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古時候的喪葬,拿條樹枝包得緊緊地,把墓穴挖得深深地,埋在荒野中,不設立界限造墳碑,也不做標記,居喪沒有一定的期限。後世聖人改換用棺槨制定喪禮,大概是取象於大過卦(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巽,巽為風;合併為澤風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guaì)。

上古用結繩的方法來記事,後世聖人發明文書契據,百官也利於治理,萬民也賴於書契有所稽察(不致於誤事),這大概是取象於夬卦(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乾,乾為天;合併為澤天夬)。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所以《易經》的每個卦代表一個現象,卦象就代表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實體的形象。

彖(tuàn)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彖是孔子對卦所下的斷語,是根據卦象的材料準確解釋全卦的意義和結構;每卦六個爻位的演變,都是仿效天下萬事萬物錯綜複雜的動態而產生的。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因此(事物變動的得失產生的)吉凶就發生了,繼而煩惱及憂慮、困擾就由此而顯現出來了。

第四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

陽卦多陰爻,陰卦多陽爻。這是什麼原因呢?(陰極就陽生,陽極就陰生;所以陽以陰為用,陰以陽為用)陽卦的畫數為奇數,陰卦的畫數為偶數。

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陰陽兩卦的性質和作用又是什麼呢?(譬如坎卦,中間一陽爻,上下兩陰爻,陽爻剛好在中間,得中正之位)陽卦象徵著眾多的臣民擁護一位人君(團結一致),這是正人君子的大道;而陰卦象徵著君多民少,就會互相傾軋而以致天下大亂了,這是小人之道。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咸卦九四爻辭說:「思慮不能專一,往來不定的存有各種思慮,你的朋黨也將隨從你的思想一樣不安(思想隨時因客觀環境而變化)。」孔子說:「天下的事物有何足以困擾和憂慮的呢?天下同歸於一個目標,所走的途徑有不同;有百種不同的思慮最終同歸於一個好的理想,天下的事物有何足以困擾和憂慮的呢?」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huò)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太陽下去,月亮上來;月亮下去,太陽出來(宇宙自然的運行循環不息)。日月往來交替,因而有光明的出現。寒去則暑來,暑去則寒至,春夏秋冬四時的推移形成了歲月。已往的事情已經收縮,將來的事情即將伸展,屈縮、伸張互相交感和影響而使利害關係的產生。爬行的時候把身子收縮起來(正是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的來臨)為了伸展行進的準備;龍蛇之類在嚴冬酷寒的時候冬眠,以保全它們的軀體(迎接新的機會)。專精地研究精粹、微妙的義理,到達神而化之的境界,是為了可以學以致用了;適應和利用這些義理可使自己身心安定,獲得更多的成果。超過以上所述,也許還存在一些不知道的;研究透徹宇宙無窮的奧妙,了解萬事萬物變化的原理,這是最高的成果。

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

(澤水)困卦六三爻辭說:「受困于堅硬的巨石,又依據於多刺的蒺藜上面(異常痛苦),即使返家(如此的進退失據,沒有歸宿)又見不到自己的妻子,是多麼不利。」孔子說:「不是自己所應經歷的困境,卻為了慾望而受困,必遭致聲名俱裂的惡果。不是自己所應有立足點,卻以此安身,必遭致身家危殆的惡果。名辱身危是已步入死亡之境地,妻子那裡能見到呢?」

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易經》(雷水)解卦上六的爻辭說:「領袖登在高台上瞄射鷹隼,一箭命中則象徵著無往不利。」孔子說:「隼是鷹鳥(有目標),弓矢是打獵的利器(有本錢),能執弓而射中禽獸的是人(有人才)。君子深藏不露著具大的器具在身上(自身有本事),等待時機的來臨而有所動,還有什麼不利的呢?有所行動時不全面,如同出外而沒有收穫。表明已經蘊蓄了具大的才器後再有所行動(條件成熟後才行動)。」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

孔子說:「普通人不被羞辱則不知改過,因不懼怕則不講仁義,無利益可得則不知道受人勸導,不用刑罰來恫嚇則不知戒懼。能在犯小過之初就受到懲罰,不至於釀成滔天大禍,實在是他們的幸運了。《易經》(火雷)噬嗑卦初九爻辭上說:『(最初犯有輕微刑法的人)腳上的刑具使腳趾斷了,(能從此改過自新)沒有什麼麻煩,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了。』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佛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善行不積累,就不足以成名於天下;罪惡不累積,也不足以自滅其身。小人認為做小小善事不會得到什麼好處,便索性不去做;認為犯些小的差錯無傷大體便不改過。因此日積月累的小錯盈滿天下以致無法掩蓋,罪大惡極到無法解救的地步。《易經》噬嗑卦上九爻辭上說:『(罪惡深重)刑具已負荷在頭部,兩耳都磨沒了,這是凶害達到了極點。』」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孔子說:「凡是獲得危險的人都是因為他安逸於他的職位上;滅亡是因為自以為可以長存;禍亂是因為自以為已經治理好(而忽略、荒殆)。所以君子必須在安定時不要忘記危險(居安思危);擁有時不要忘記會失去;社會安定時不忘隨時產生禍亂。(以如此的謹慎之心)自身安定且國家可以常保。《易經》否卦九五爻辭上說:『危亡了,危亡了!國家的命運就好像好象一大團的草窠吊在很細的桑樹枝上,(風一吹搖搖晃晃的)細枝一斷便完了(象徵著生命的朝不保夕)。』」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孔子說:「道德與學問淺薄而身居尊位,才智低下而圖謀大事,力量微弱卻擔當天下的重任,很少有不發生災禍的。《易經》(風火)鼎卦九四爻辭上說:『鼎(家庭用的飯鍋)足折斷,傾覆了公爵的美食(象徵著傾覆家園,做事一塌胡塗),樣子很難看的,是非常凶害的。』這是說才力不足以勝任的危險啊!」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孔子說:「能預先知道事物幾微變化的原理,則將達到神妙的境界了呀!君子對上決不諂媚阿諛,對部下絕不傲慢(這樣不致於受到危害的牽連),難道不是位神機妙算的人嗎?「幾」是指事物微妙的變化,具有先見之明的人則會大吉。君子能夠把握時機的來臨而有所行動,不必等待以後。

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易經》(雷地)豫卦六二爻辭上說:『像塊大石卓然獨立一樣安穩和清白的站立(指特立獨行),不用一天(指晝夜把握自己,隨時頂天立地,四面凌空都要看清楚),這是大吉大利的。』 一個人頂天立地像玉石一樣站在那裡,哪裡需要永遠如此?就可知道結果了!別人看不見而君子有先見之明,別人看得見的又比人知道得更清楚;知道柔弱的一面,也明白剛強的一面;(能通達而應變自如)這是萬眾所景仰的人物了。」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只悔,元吉。

孔子說:「顏家的這位子弟,難道不是少有的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君子嗎?有了過失沒有自己不知道的,發覺以後立即改正並從此不再犯了。《易經》(地雷)復掛初九爻辭上說:『走到不遠的地方能即時回來(指一起心動念立刻就知道了並馬上平息了),就永遠不會後悔的,(經此警覺)根本上是大吉大利。』」

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如同天地二氣纏綿交密,萬物感應而開始。如同雌雄男女形體交融、陰陽相感,萬物得以生生不息。《易經》(山澤)損卦六三爻辭上說:『三人同行,(因各有主張而行動難以統一)必減損一人的成見;一人獨行,反而容易得到志同道合的友伴。』只有陰陽相合才可歸於一致。」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孔子說:「君子必先安定其身(有目標),然後才可以有所作為;朋友之間彼此交換心後,才可以談論知心話;朋友之間確定了友情以後才可以對人有所要求。君子能修正此三項基本修養,人生才可能全始全終。冒險的行動(只顧及自己的理想,沒有顧到環境的需要),人們不會服從或擁護的;用言語去威懼,人們不會去響應的;誠信和恩惠尚未施於人民,竟要對人民有所要求,則人民不會誠懇擁護的。若無人支持,則隨時會受到傷害的。《易經》(雷風)益卦上九爻辭上說:『沒有得人助益,卻時常遭人攻擊,動機不堅定恆久的人,有凶。』」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

孔子說:「(易理的變化是從乾、坤兩卦開始)乾坤難道不是易理所從而出的兩扇門嗎?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乾代表陽性的東西,坤代表陰性的東西。陰、陽相對的矛盾組合的中和,而且陽剛陰柔是有一定的體制,用以體會天地間一切的造就,從而得到如神明一樣最高、最不可知的成果。《易經》的用字遣辭準確,廣泛而不超過範圍,寫同類的文章時,似是而非的關鍵之處能辨別、剖析(引用資料正確),是否為亂世的時代所創的意象呢?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易經》是彰明過往的事迹,以觀察未來事態的演變;而使細微的理則顯著,以闡發宇宙的奧秘。翻開《易經》來看,就可以看到每個卦爻有適當的名稱,明辨天下事物的道理(不至於混淆不清);正確地闡明變化的道理,明確地推斷文辭,這可說是完備無缺的文章了!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易經》文辭中所指物名多似細小,但探取其中的涵意卻很廣大;它的思想理論非常深遠(不受時間的限制),它的文辭又非常文雅;它的言辭委婉周全、旁推側引、無不中理;它所敘述的事物非常地直截了當,但它的道理卻又深藏於其中;就因天地間相反相生(或行善而吉,或作惡而凶;即要主、客觀全面考慮)的道理,用以教導人們的行為,以明辨得失的因果關係。」

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易經》的興盛,大概是在中古時代吧(殷商革命這個衰世時代)!《易經》的作者,是在人生的痛苦中懂得《易經》的道理!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所以履卦教人有立腳點(人生觀),這是建立德根本的基礎;謙卦教人謙遜,是德的把柄;復卦教人除去物慾,教人從善,恢復到德的根本;恆卦是教人持之以恆,是成功的根本;損卦教人遇到挫折時更應修身而進步;益卦教人遷善改過,使德性日益寬大;困卦教人窮困不亂,堅守正道,是道德的分辨標準;井卦教人德澤似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德的標準;巽卦是教人因勢利導,是德的制度。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卦,處世和睦是立身行事所因應有的準則;謙虛待人,自然受到尊敬而自身光輝;復卦(微小的一陽位於群陰之下,但不為五陰所掩沒),能於迷途未遠旋即回復;恆卦,在事物與環境過於複雜時而不厭倦(困難時惟有恆心才能克服一切);損卦,(有損害時)開始是很艱難的,以後便容易了;益卦,長久的增裕自身的德行而無須設防;困卦,在困境中雖窮但足以磨練身心,最終能通達;井卦,雖有固定範圍,但泉涌流通不息,日月遷徙而彌長新。巽卦,因勢利導,不知不覺中已成功。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履卦是教人相合相處之道去行事;謙卦是教人以禮自製;復卦是教人反求諸己,回復自然本性;恆卦是教人始終如一的堅持;損卦是教人摒除私慾,以修德遠害;益卦是教人增長善行而廣興福利;困卦是教人艱苦奮鬥,少怨天尤人;井卦是教人規範自我而能辨識義理。巽卦是教人順合時宜,能行使權變當機立斷。

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易經》是一部經世致用的學問的書啊!人生不可須臾疏遠的;(《易經》揭示出)宇宙的運行法則隨時都在變化,變動沒有固定的法則;事實上無所在,無所不在充滿法界;上下沒有常規;陽剛陰柔互相變易,變化是沒有典章可循的,唯有觀其變化的所往才能適變。

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易經》至理啟示我們出入進退,內外往來都要合於法度,外卦、內卦、外在、內在都要知道才知道要戒懼、謹慎(以免除災禍),同時又明白憂患發生的原因。沒有人隨時隨地可以保護和指導你,就像隨時隨地都在父母的身邊(那樣的恭敬、戒慎)。最初了解卦辭、象辭、爻辭就可揣度其研究方向所在,就會發現經常出現的變化的規律。(易學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如不是一個這樣有智慧的人,則道也不會憑虛而行的。

第九章(各爻的作用及精神)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易經》是一部追索萬事萬物的始終以成其根本的一本書,(它並不虛假)可以研究與求證的;六爻(一卦分為六爻)隨時在錯綜複雜中起變化,(觀察爻位)只有把握適當的時位,便可決定吉凶(轉禍為福);(卜卦的時候)初爻是很難斷定它的發展變化方向,上爻完成後就可明白其卦象的涵義(因初爻為根本,卦的形體尚未形成;而上爻為卦末,全卦形體已經具備了,涵義自然顯露而容易領會),這是本與末的關係;初爻的文辭比擬事物的開始(初爻的文辭已定,則順此立二三四五及上爻的文辭,順爻位的次序由下而上,全卦六爻的文辭就逐漸形成),到上爻是卦義的終結(最後可斷它的結果)。

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闡述卜卦錯綜複雜的事物的結果,辨別是與非(不是初爻和上爻二者所能概括),如果沒有觀察二、三、四、五中爻的變化,它的涵義就不可能完備而無遺。啊!大概清楚存亡吉凶的原理,雖平居在家也可以知道了。真正有智慧的人看懂彖辭,則卦義多半可知了。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六爻中的第二爻與第四爻(同屬於陰柔的性質,二與四互成一卦可知道存亡吉凶的道理),它們的功能相同的,而位置不同,因此其時位的善惡結果就不同。二爻居下卦中位(遠應九五之尊,得位又得時)得到讚賞較多;四爻居上卦之下位多惶恐不安,接近五爻的君位(常處在危機之中,雖旦夕侍在君側,但言行必須謹慎,動輒得咎)。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

陰柔之道(柔順的人自立不易,需親附於他人)不利於遠者(攻擊性不遠),目的只求沒有咎害;使用陰柔之道,要使柔居中位(即不失中庸之道),方能有利(像六二處內卦之中,以陰居陰位,多能獲得吉利)。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六爻中的第三爻與第五爻(同屬陽剛的部位),它們的功能相同但位置是不同的;三爻(居下卦之極,內卦的最上爻,在臣下之位)多凶害;五爻居上卦之中(為君上之位,象徵高明中正)多功;這是爻位等級有尊卑貴賤之差異的關係。並非屬於陰柔的必定是危殆,屬於陽剛的一定優勝。(這要看各爻的尊卑貴賤及時位,而並不一定陽剛就吉,陰柔就凶的)

第十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易經》這部書可謂廣大完備:凡天道、人道、地道無所不包。易學以三劃象徵天、人、地的三個位置,(易理是相生相對)卦爻兩兩成列,所以合兩個三爻的卦而為一個六爻的卦。六爻而成一卦,皆是代表天、地、人三才的一陰一陽之道(兼兩爻為一位,五為陽,上為陰,陰陽成象,故五與上為天位,三與四為人位,初與二為地位,為剛柔為形體)。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宇宙的法則是萬物永無休止的交互地變,錯綜地變,所以稱之為爻。爻的變化之中分出了等級,所以稱為物(乾為陽物,坤為陰物)。陰陽萬物變動交相錯雜而產生人類文明與文化,所以稱為文。對文化的掌握和控制使用不當,於是吉凶之象就產生了。

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耶? 

易學的興盛,應是在商代的末期、周文王德業方盛的時期呀!是不是周文王(坐牢)和紂王時代的事情呢?

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始終,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所以所系的文辭皆含有警戒、畏懼之意。常常居安思危、警慎恐懼必能化險為夷;變動中(得意忘形、驕傲自恃,因之安逸懈怠的)容易遭致傾覆;可見易學蘊含的道理是如此廣大,所有事物都不能違背此原則(一切萬物之間互相都有一種關係存在),時時戒懼並始終不懈,其主旨在無咎,這就是易學的道理。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wěi)者。

乾象(也就是宇宙的功能)啊!代表天下最剛健的,其所代表的道理是非常平易的,但平易之中隨時也會有危險發生。坤象啊!代表天下最為柔順,其所代表的道理是非常簡單,但隨時有艱難險阻出現。(易學的道理)能使人身心和悅(心服口服),能專心地研究別人的思慮,能斷定天下吉凶悔吝的事理,能成就天下偉大的事業。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所以萬事萬物的變化原理、言行舉止(「變」是原則,「化」是影響,「雲」是說話,「為」是行為),吉利的事情必有祥瑞的徵兆,觀察現象的原理就知道製作各種器皿,占卜可知尚未顯現的事機的吉凶。天地間萬事萬物皆有它一定的法則和位置,聖人能夠以他的智慧和能力(使萬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成就其功能。人的智慧的謀劃,對看不見、不可知的鬼神的智慧的占卜,任何一個平凡的人都能知道。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八卦是以卦象告訴人們,爻辭和彖辭是以語言表達陰陽變化的道理和事物消長的情態;剛柔兩爻互相錯雜的變化(時位也因此會有當與不當),因此吉凶之徵兆便可以見到了。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剛柔兩爻的變動是因人們自身利害與需要有關;吉凶的推定是根據個人心理情緒的需要而定的;所以貪愛和憎惡兩種不同的情感互相交攻,於是有吉凶的產生;爻位之間有遠有近,不得其道而任意取捨就會有悔恨、困吝的事情跟著產生;真實性與虛偽的互相感應則產生利害關係。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易理所闡述的人情世故,(是使兩相接近事物能互相交感以生利)如果越親近卻不能互相協調(合作),是最兇險的,甚至有自外來的傷害而蒙受悔恨和羞辱。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將要陰謀背叛的人,其言行都有虧歉之意;心中有疑惑的人,(因心神不定)其言行毫無系統,像樹枝一樣的雜亂;成功的人沉默寡言(因言辭簡單明了);浮躁的人喜歡多說話;陷害善良的人(因心中不安,故言不由衷)的說辭便浮游不定;放棄其立場(職守)的人,言辭多屈而不伸。


推薦閱讀:

《千字文》原文、譯文
《那先比丘經》——譯文
長干行二首譯文及注釋
《朱子家訓》譯文5
敵戒[文言文翻譯-原文,譯文,注釋

TAG: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