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太極拳的入門真義

太極拳的入門真義

陳雄

立身中正——「立身中正」的「立身」不是人的某個姿式、動作、造型,而是一種行為,是指練太極拳時,如何處理協調好意形諸方面的矛盾衝突。「立身中正」的「中正」內涵是指身體內部的對稱、平衡、沉穩,非簡單的形態之謂。「立身中正」的練法是要正確協調形、氣、勁、神之間的和諧統一,「立身須中正安舒」的內容,體現了練拳求「中」,其目的是為「八面支撐」服務。「中正」可分靜態拳式和動態拳勢,「立身中正」在靜態拳勢的技術要求是下盤穩固,虛實分清;身正腳穩是立身中正的實質,立身中正的最終目的是落地有根的穩固。「立身中正」在動態拳勢的主要技術要求是虛實轉換、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的不失中定,關鍵是分清虛實的變換功夫。「中正」不是固定不變的,它要隨技法的需要而變化,它也可隨功夫的變化而變動。

含胸拔背——含胸拔背不是彎胸駝背,而是在脊椎伸直的狀態之下去含胸拔背;胸椎稍彎是化勁與發勁的需要,是彈性的過渡動作,不是定勢。

松肩——松肩是手段,目的是使肩關節和肩胛骨既靈活又有沉勢。對松功的較高層次而言,松肩的靈活,亦稱空肩;松肩的沉下之勢亦稱沉肩,宜與腳底上下貫通,意想把肩下放到地面。

墜肘——肘之墜是肩沉所催動,肘一是有墜落的感覺;肘二是適當外撐,意想肩井穴與肘尖穴貫通;肘三是與腳底上下貫通,意想肘落地。

松肩垂手——將肩自然松落,似乎肩骨掉下那樣,肘被肩掉催動跟隨往下掉去,手腕隨著胳膊的掉勢塌落,手掌也隨著掉勢松掌舒指。從肩到手指是節節貫串的鬆開拉長,手下有沉甸甸的感覺。胳膊拎著手是松肩垂手的拳病。

虛領頂勁——「虛領頂勁」的「頂勁」源於沉頂對拔的態勢,精準的說,先有沉肩墜肘或松肩垂手、含胸拔背、松腰塌胯、氣沉丹田,後有虛領頂勁,是沉中頂,是沉推動了頂;不是邊沉邊頂,更不是先頂後沉,虛領頂勁不是伸脖子。「虛領頂勁」的「虛領」是不可用力,追求神貫於頂,領起精神。倘若頭頸部梗起、強直,必然影響肩、背、胸等部位的舒松、自然,引起內氣上浮,重心上升,也會制約肢體的輕靈活潑。

松腰——鬆開腰椎和放鬆腰背皮膚、肌肉是手段,松腰目的是這樣:一是填平凹腰,對此亦稱填腰;二是塌落之勢,對此亦稱塌腰;三是轉動靈活,不能扭腰;四是出於開合、剛柔、化勁發勁的需要而有彈性,不能懈軟,不能硬緊;五是腰背組織協助拳勢轉換虛實;六是作用於肢體運動的上下相隨。鬆開腰椎塌落時,腰背皮膚、肌肉是跟隨腰椎往下塌落的,所以松腰亦稱塌腰。如果松腰沒有塌落之勢的,那是要麼腰假松,要麼腰松不到位。腰松與腹松是有關聯的,所以松腰要同時松腹。對於松功的較高層次而言,松腰的靈活,亦稱空腰。

松胯——把胯鬆開是手段,松胯目的是這樣:一是靈活;二是沉下之勢;三是與腰背組織一起協助拳勢轉換虛實;四是與腰一起帶動四肢。對此亦稱沉胯。前腿落胯、後腿塌胯的松沉,不說也知道這個沉下之勢。值得注意的是:開胯要沉中開,轉胯要沉中轉,托胯腰沉中托,扣胯要沉中扣,挺胯要沉中挺,坐胯要沉中坐。腰與胯在生理上是有關聯的,如先松腰再松胯就有可能引起腰塌壓死胯。

氣沉丹田——從「下守重心」的實用觀點來看,丹田不是一個點,也不是一個面,而是小腹內的一個圓形腔體。氣沉丹田的作用:一是能降低身體重心,有利於下盤的穩固;二是能使兩腿前節有力,腿肚子很沉,雙腳有入地的感覺,不論走架快慢,都可保持氣沉而不浮,步穩而不亂,動作發勁,整而不散;三是「根在丹田」,對太極拳功夫而言,「根在腳」和「根在丹田」是兩種不同層次的練法,如說「根在腳」是練入門功夫,那麼「根在丹田」則是練進階功夫了;四是運丹田內氣與拳勢內勁整合,提高「化勁」和「發勁」的功效。

尾閭下垂——尾閭鬆了下垂,一是有調整身體重心和拳勢中心的作用;二是有利於脊椎為虛態勢的伸直和為實態勢的挺直;三是有利於後胯鬆開,可看作塌胯沉勢的延伸,「垂」的意念加重一點就變成「墜」,故有尾閭下墜的說法;四是百會穴和尾閭連成中正垂線的需要,天(百會穴)地(尾閭)到位了才能中脈貫通;五是尾閭鬆動後則氣機易於流通。

圓襠——襠貴圓、貴虛,不虛一定不圓。圓襠的練法是:將兩胯放鬆撐開略成拱形,雙膝展開而稍彎屈,放鬆兩胯下沉的同時虛領會陰穴。馬步開橫襠,弓箭步開直襠。襠不圓,則腿無勁,樁就不穩。圓襠目的一是為了讓下盤符合力學的拱弧結構;二是太極拳活的「天機」,玄機關竅的意思,倘若襠不活,動作必然獃滯;三是胯活和以腰胯帶動四肢的延伸,所以有襠胯活的說法和「運襠」的練法。「尖襠」(雙膝不微屈)、「盪襠」(襠的高度低於膝蓋)、「夾襠」(足尖向內撇)是開胯圓襠的拳病。

松膝——首先要搞清楚膝部的虛實,膝蓋是虛,不能用力或盡量少用力;膝腘是實,吃勁受力就在膝腘位置,這是勁力走陰面的需要;膝關節可虛可實或實中虛、虛中實。松膝目的是這樣:一是為塌腰沉胯的往下移動讓出空間位置;二是接從上過來的勁力傳到腳底;三是保障下盤的穩固;四是支持勁力發於腳跟。欲達二至四點目的,就得挺膝使膝既堅實又有彈力,成為「一身備五弓」中的「腿弓」。跪膝是懈軟的拳病,撐膝是硬緊的拳病。

腳底的重心——俗稱腳底的重心,就是腳下承重的部位,亦稱吃勁受力點。出於勁力走陰面和塌腰、沉胯、圓膝、松踝的需要,多數定勢和過渡動作的腳下吃勁受力點是腳跟承重大約七成,腳掌承重大約三成,這樣也符合「立柱頂千斤」的力學道理。少數定勢和過渡動作的腳下吃勁受力點是腳掌承重六至八成,腳跟承重二至四成,這是出於拳勢動作的實際需要而自然形成。腳跟為實時與地心吸力相接,腳掌為虛時貼地是要保持敏銳的知覺,處於支持轉換重心的待命狀態。如在特殊的轉換重心,短時間內腳掌可以由虛變實,意念湧泉穴與地心吸力相接;腳跟由實變虛,處於支持轉換重心的待命狀態。

2016年11月15日

推薦閱讀:

太極拳真味第一篇:雲手基本功
洪均生公洪式太極拳基本規律——纏法答問
生於1885年前後的四位太極拳名家
陳式太極拳師舊事之二

TAG:太極拳 | 轉載 | 太極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