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如何判定陰虛和陽虛及調理
陰虛和陽虛是人體四虛之二,另外兩個是血虛和氣虛,其中血虛已經總結過了,今天只談陰陽二虛,值得提醒的是,陰陽虛並不是特指腎陰虛,腎陽虛,不少朋友可能有誤解,很容易對號入座,其實陰陽存在於整個人體中,在現實里只是腎虛比較常見!當然也會談談這個。
陰虛
陰虛指人體體液虧損。體液不足,機體就失去相應的濡潤滋養,具體比如精血或津液虧損,以陰虛內熱為主要特徵體質狀態。
典型癥狀有陰津不足,咽干舌燥,口渴喜飲,五心煩熱,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小便次多量少、夜間盜汗、手足心發熱、雙目乾澀、耳鳴等。
陰虛體質的人表現出一派乾燥不潤的症象,比如消瘦,面色偏紅,口乾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雖然形體消瘦,但是胃火旺,消谷善飢,能吃,而且吃嘛嘛香,卻又不胖。五心煩熱,手心,腳心,胸中煩熱,有時熱的心中不安,煩躁失眠,影響工作。常常喜歡光腳踩在涼涼的地板上,覺得這樣比較「好受」。突出的感受是口燥咽干、鼻干。如同土地一樣,乾涸,不滋潤。此外還有便秘等。陰虛體質的人怕熱怕燥,喜歡冬天不喜歡夏天。
陰虛體質的人如果恣意食用生痰上火或利水的飲食,如蔥、姜、蒜、辣椒,或誤用茶葉降火,或誤食紅小豆、薏苡仁等利水食物,都會加重體內陰液的耗傷。燥傷不同的臟腑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1)損傷腎陰時,會出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或耳聾,遺精,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潮熱或低熱,盜汗、顴紅,尿黃便結。
2)損傷肺陰,證狀較輕時反應為唇乾、咽燥、口若,聲音嘶啞,若調製不及時就會出現乾咳無痰或痰少,嚴重時出現痰中帶血。.傷及心陰:就會心煩、心悸、失眠;
3)傷及脾陰則不思食,或者是食後腹脹難耐;
4)傷及胃陰則表現為腹中飢餓但沒有食慾,這一現象古人稱之為飢不欲食。有時也表現為乾嘔呃逆。.
5)肝陰受損,就會出現兩眼乾澀、視物模糊的癥狀反應。
陰虛體質的人常有虛火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人體陰陽失衡,體內的陰氣不能制約陽熱,導致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產生內熱,所以出現虛火產生造擾不寧的癥候。如果嚴重的話,會出現炎症,如火氣在肺會出現咽炎、扁桃體炎、甚至肺炎,若火氣在肝就會出現結膜炎等等。
便於理解,用通俗的話講:陰虛就是體內「水」不足了,乾燥有熱 。
圖1
成因
1)先天不足引起,如孕期母親體質虛弱,或母親是高齡受孕,以及早產等。
2)後天失養引起的,如縱慾耗精、積勞成疾、飲食不節、強紫外線輻射、環境乾燥等,生活節奏快,精神消耗過大,體力透支明顯,加上經常熬夜、睡眠不足,嗜食辛辣刺激口味,這些都是耗損陰液很厲害的,時間一長也可能導致陰虛。要調理的話,首先要把這些壞習慣改掉,不然難以從根本上改善。
3) 與食用利尿葯也有直接的關係。如:紅小豆,薏苡、茶葉、荷葉、冬瓜皮等都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所以陰虛體質的人不宜吃。有很多人喜歡用這一類利水藥物減肥,它們也的確也能通過減少體內的水分的原理使體重減輕,但是,用這類食物減肥,在減下肥來的同時身體也容易出現上述陰虛的癥狀反應。
4)在面對生活和工作時,壓力過大,精力透支明顯,時間久了鬱結化火,陰精暗耗,就會導致陰虛。
調理原則
陰虛應補其不足,在滋補的過程中遵循「滋陰潛陽」的原則,倘若胡亂進食補陽的食物會令陽火過旺,使身體機能處於一種過度興奮的狀態,消耗體內津液,加重口乾喉痛、手足心熱及心煩失眠等癥狀。陰虛者平時宜吃具有甘涼滋潤、生津養陰作用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煎、炸、炒、爆及性熱上火的食物。
可常吃:
枸杞子、黑芝麻、桑椹在藥理學中也歸於補陰葯。其它常見的沙參、玉竹、百合、黃精、女貞子、龜甲、鱉甲、土茯苓、石斛等也都是補陰類的中藥。另外,我們常吃的銀耳、海參、豬皮也具有很好的滋陰效果。其他的還有百合、藕、蓮子肉、枸杞子、番茄、綠豆、木耳、香菇、梨、綠茶、橙子、香蕉、蜂蜜、菊花、芹菜、甲魚、鴨、牛乳、貝類、銀魚等食物宜常吃。
不宜吃溫燥,辛辣,濃香發散的食物。
例如紅參、鹿茸、桂圓、核桃、辣椒,花椒,胡椒,八角,茴香,韭菜,香菜,蔥,姜,蒜,酒,咖啡,狗肉,羊肉,油炸,煎炒等食品正常人吃多了都容易生痰上火,陰虛火旺的人吃它更是火上澆油。
陽虛
陽虛是指陽氣虛衰的病理現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徵象。
其他癥狀有精神疲憊,大便溏薄,小便清長,口淡無味,面色發白,四肢不溫,乏力短氣,虛汗自出,舌質淡嫩,舌體胖大且有齒痕,苔白滑潤,脈細弱無力等。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是陽虛者最主要癥狀,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別怕冷,一到冬天就手冷過肘、足冷過膝。女性陽虛者可見白帶偏多、清稀透明,每當受寒或疲勞時白帶就增多。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陽氣不足,則內環境就會處於一種「寒冷」狀態。
陽虛者還會經常腹瀉,尤其是清晨起床時最為明顯,陽氣虛沒有火力勁,水谷轉化不徹底,就會經常拉肚子,而且完谷不化,吃進去的東西根本沒有消化又出去了,小便又稀又長。
在飲食上喜熱飲,惡寒涼,胃得熱則舒。
陽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於悲哀,因此必須加強精神調養。
圖2
成因
1)先天因素:孕婦生活及飲食習慣影響胎兒體質。
2)長期居住在地下室等潮濕環境里或工作在冷庫房裡的工人;常喝菊花茶、苦丁茶或經常服用清熱解毒藥、抗生素等藥品的人群易患陽虛體質;
3)經常吃一些高油、高糖的食物,產生了胃火,用苦寒的食物藥物消火,極易傷脾胃,長此以往也變成了陽虛體質。
調理
1)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驅散憂思,謹防驚恐和大害大悲等不良情緒的影響。陽虛體質者應特別重視環境調攝,提高身體抵抗力,冬季要避寒就溫,春夏要培補陽氣,多曬太陽可大大提高耐寒能力。
2)陽虛者宜吃具有溫陽散寒作用的食物。
鹿肉、羊肉、狗肉、牛肉、牛奶、羊奶、童子雞、鵝肉,麻雀、蝦、鰻魚、魚鰾、辣椒、韭菜、大蒜、生薑、糯米、黑米、薏米、甘薯、山藥、芡實、扁豆、麥芽糖、桂圓、紅棗、栗子、銀杏、胡桃、荔枝、菠蘿、桃、杏、櫻桃、楊梅、黑砂糖、桂皮、胡椒等。
3)忌吃性寒生冷食物。
綠豆、百合、苦瓜、甲魚、梨、藕、香蕉、柿子、栗、蟹等食物忌吃。
陰陽兩虛
既有陰虛又有陽虛,其主要表現為既怕冷又怕熱,冬天特別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
中醫說「陰」,是身體的物質基礎,「陽」是這個物質基礎產生的功能。
我們身體的維持需要活力,中醫稱之為「陽氣」,但「陽氣」的產生基礎是「陰」。所以「陰」的強弱決定了「陽氣」的格局大小,「陰虛」了,這人的活力就不可能真的旺盛,就算是怕熱,也不是身體壯實表現,而是「陽氣」的「虛假繁榮」。
中醫的「陰」是有限度的,比如我們出生就確定了的脂肪細胞數量,甚至每個細胞的質量都是有定數的。如果「陰」本身就薄弱,出生時候身體就不好,後天再失去調養,「物質基礎」就可能過早被消耗,人就會「陰虛」。「陰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代謝率過高,人因此感到熱,過高的代謝反過來會加重物質基礎的消耗,加重「陰虛」,等到「陰」的格局被消耗小了,由它產生的功能也就會受損,陽就不足了,這個時候,這個人就會由「陰虛」時候的怕熱,變成了「陽虛」時候的怕冷,而且這種怕冷和怕熱交替出現,也就是陰不斷被消耗,陽不斷變弱的過程。
很多人問自己到底是腎陽虛還是陰虛呢?
其實這兩個是互相轉化的,如上面所說,無論你是其中哪一個,如果持續虛下去最後必然會向著相反的方向轉化,也就是虛中帶陽,陽中帶虛,那在調理的時候,也包括開方吃藥的時候,一般也會多多少少的都顧忌下,雖然可能會有所偏重,這正是中醫的精髓之一:系統性整體性調理。
推薦閱讀:
※野生麻黃去節後直接使用效果顯著
※中醫育兒大全 1—10
※砒霜能治白血病,但跟中醫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你想不到的痔瘡背後的健康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