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萬姓同根四

中華民族萬姓同根 (2004-10-17 淮陽縣委 楊復竣)


第四章 尋根問祖

中華民族始祖的定位是研究中華姓氏的首要問題。

歷代典籍考證,太昊伏羲氏結束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開創了父系社會的先河,在黃淮大平原上,創造了昊昊王業與燦爛的民族文化,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在仰韶文化時期(距今7000年至5000年),是哪一位中國先王開創了中華民族的遠古文明呢?這個問題,要在中華民族的遠祖三皇五帝中尋找、確定。

在沒有確定是哪位始祖之前,首先要確定時代的紀年。說到時代紀年,就要牽涉到「甲歷」了。

在中國遠古的始祖中,有史記載作甲歷的有兩位帝王,一位是太昊伏羲氏,一位是軒轅黃帝氏。除此之外,再沒有任何人作過甲歷。

在典籍中,有下列各典記載太昊伏羲氏作了甲歷:

《周髀算經》記載:「伏犧作歷度。」

《管子》記載:「慮戲造六釜,以迎陰陽,立九九之數,以合天道。」

《太平御覽》引《春秋內事》記載:「伏羲氏以木德王......始畫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陰陽之數,推列三光,建分八節,以爻應氣,凡二十四,消息禍福。」

《竹書記年·前編》記載:太昊庖羲氏「作甲歷,咨於四方,上下無差。」

《爾雅》曰:「太歲在甲曰閼,逢在寅曰攝提格。邢丙疏曰:甲在癸,為十日。日為陽,寅至日為十二時辰,辰為陰。」

據《漢書·律曆志》記載:「三統曆曰,人統寅,木也,太簇,律長八寸象八卦。慮戲氏之所以順天地,通神明,類萬物也。以是知伏羲已用寅正,夏後氏因之用之。賈公彥謂連山作於伏羲,因於夏後此之謂也。蓋夏正建寅,艮居東北為寅,春為寅。連山首艮其義也。《外紀》曰:伏羲作甲歷,起於甲寅,支幹相配為十二時辰,六甲而天道周矣。歲以是紀而年不亂,月以是紀而時不易,東西南北以是紀而方不惑矣。」

《資治通鑒·太昊伏羲氏》記載:「伏羲作甲歷,天干地支相配,六甲為一轉,天度一周,年以是紀功成為六甲,是六乘六十而為三百六十,以配周天三百六十度,與歲實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一九九天,故十九年必置七個閏月,與自然天象相合,對農作物的播種收割不失時效,而顯其重要。」

《綱鑒易知錄·太昊伏羲氏》記載:

[綱]:作甲歷,定四時。

[紀]:起於甲寅,支幹相配,為十二時辰,六甲而天道周矣。歲以是紀而年不亂,月以是紀而時不易,晝夜以是紀而人知度,東西南北以是而方不亂。

同書又記載:

[綱]:以龍紀官。

[紀]:……命朱襄為飛龍氏,昊英為潛龍氏,造甲歷。」

在古籍里,伏羲、伏戲、伏犧、慮戲、庖羲等,所指的都是太昊伏羲氏。兩千多年來,各典都說到了太昊伏羲氏「作甲歷」的事實。太昊伏羲氏仰觀伏察而知天道大律,以天干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十進位,與地甲的子、丑、寅、卯、辰、巳、戊、未、申、酉、戌、亥十二進位相配合,作六十周期為一元(俗稱花甲)的甲歷,三元甲子為180年,每當三元甲子的結束與開始的時間,這就是日、月、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成一條直線排列。這就是《尚書》所說的「以齊七政」,《漢書·律曆志》所載的「七曜會聚」。

我們從這裡所列舉的十二種典籍可以看出,太昊伏羲氏曾作甲歷,而且,有這樣幾個突出貢獻:

一、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配合為六十周期,發現了自然規律;

二、一天十二個時辰的敲定;

三、一月三十天;

四、十二個月寒署溫涼循環一次為一年,天道一周一年360天;

五、天道一周的時間是365.14199天;

六、十九年置一個閏月;

七、三元甲子為180年,每當三元甲子的結束與開始的時間,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成一條直線排列,「七曜會聚」。

甲歷非同小可,關係天下,這是人類認識宇宙大自然的結晶,是人類文明的標誌。同時,也是人類認識大自然為人類服務的重要發現,更重要的是太昊伏羲氏以降,歷史有年可紀了。

在中國的遠古帝王中,另一個作甲歷的帝王就是黃帝軒轅氏。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命大橈作甲歷。」

黃帝軒轅氏把「七政」會合的時間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每隔三元甲子便再會合一次。

在中國歷史上,有了這兩位老祖宗作甲歷,中國的紀元與紀年就清楚了。

關於太昊伏羲氏作甲歷的年代始於何時,黃帝軒轅氏作甲曆始於何時,在中國典籍中大致有一個統一的說法。這個說法與美國華裔美國易經學會會長應鼎成,在《哲學與科學的伏羲歷和普遍的世界文字》中所說相同,一般地也都這樣認為:

太昊伏羲始作甲曆始於甲寅,為太昊伏羲曆元年。黃帝軒轅氏作甲曆始於甲子,距伏羲作甲歷的時間為30個甲子,共1800年。黃帝軒轅氏作甲歷在西元前2697年(癸亥年)。太昊伏羲氏在早於耶穌記年4497年已經作甲歷了。今年是西元公元2004年,如果用太昊伏羲曆法紀年,今年是太昊伏羲曆紀年6501年了。這就是中華文明6000年說的習慣說法。

把中華文明6000年弄清楚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研究「姓」與「氏」。然後再具體地研究一下中華民族的大祖譜。

為什麼研究姓氏要說這個問題,因為在上述的典籍中,大多認為:「姓」源於祖;或者,「姓,女子之所出」;或者,「姓統其上」;或者,「氏」也是祖;或者,「氏是宗祖」,是流,是支,是「別其下」。研究姓氏,一個關鍵問題是始祖問題。因此說,關於中華民族始祖的定位是研究姓氏的首要問題。

我們已經粗略畫出了一個仰韶文化的界線,在這個歷史時期,是哪一位中華民族的遠祖創造了中華「古文明」呢?

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歷史典籍中來說明。

首先說在先秦時代。先秦時代是從遠古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止。在這段歷史時期最有權威的典籍是《五經》,即《易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春秋》。

中華文明六千年來,《易經》被稱為「 群經之首」。成書於戰國前後的《易經·繫辭下》記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伏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庖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 、舜氏作。」

《易經·繫辭》相傳是孔子所作。這位儒家的創始人,並沒有談到諸子百家所列及的很多古帝王,卻拿頂顯赫的神農、黃帝、唐堯、虞舜開場,且事迹中絲毫不含神話。儘管有「 以通神明之德」一句話,但讀遍中外古代大英雄、大哲人的傳記,沒有一個不同神或多或少相聯繫。伏羲不僅能「仰觀伏察」,而且又能「制器尚象」,真是一位曠古無與倫比的大英雄。自此以後,太昊伏羲氏居於中華民族祖先之首的地位安若磐石。這不僅僅是前人尊重《易經·繫辭》的作者是孔子,更重要的是尊重孔子對歷史的論斷。

《左傳》被史家稱為「編年體史傳文學」,紀述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255年的史實。不僅包括了春秋時期的政治、軍事、社會 、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史實,並引用了一部分西周與以前的重大事件與傳說,因此,又被稱為《左傳春秋》。

《左傳·昭公十七年》 記載:「秋,郯子來朝,昭子問焉,曰:『少皋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吾知之矣。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曰云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以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以水師而水名。太皋氏以龍紀,故以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皋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師而鳥名。』」

郯子據少皋受黃帝,黃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皋,故先言黃帝,上及太皋。炮犧、黃帝、神農相繼之世可知。

古書中的太昊、太皋與太 白皋都是指的一個人,像伏羲、庖犧、伏戲、炮犧、宓羲、慮戲、伏犧、慮犧等一樣,其音相通相假。「太昊」者,太,極也,大也;昊,光明也,博大也。太昊伏羲者,是說伏羲氏為人類創造了浩浩王業與燦爛的民族文化。 

《尚書》最早稱《書》。尚,通上,指上代、上古。書,古代指書於竹帛簡冊的政事記載。因而,《尚書》即是上古之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史書。它是部分上古歷史文件和追溯上古史跡的原始資料,是了解和研究上古歷史的必讀書。周代史官有左史與右史之分,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記言的為《尚書》,記事的為《春秋》。《尚書》與《春秋》列於經部之書。《漢書·律曆志》引《尚書·虞書》記載:「虞書曰: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齊遠近立民信也。自伏戲畫卦,由數起,至黃、堯、舜而大備。三代稽古,法度章焉。」《尚書·序》記載:「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藉生焉。伏羲、黃帝、炎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今存《三墳書》,分山墳、氣墳與形墳,以《連山易》為伏羲所作,《歸藏易》為炎帝所作,《乾坤易》為黃帝所作。歷史到了周朝,伏羲已位居炎帝與黃帝之前了。 帝少昊、帝顓頊、帝高辛、帝唐堯、帝虞舜已在伏羲、炎帝、黃帝之後,其書「五典」即「五常」。所謂「五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孔子家語》是孔子弟子集孔子之言的語錄,其中《五帝篇》記載:「季康子問於孔子,曰:『舊聞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實,請問何為五帝?』孔子曰:『古之王者,易代而改號,取法五行,是以太皋配木,炎帝配火,黃帝配土,少昊配金,顓頊配水。』康子曰:『太皋始於木,何也?』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於木。木東方也,萬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則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則以所生之行轉相承也。』」孔子在這裡把太皋排位居於「五帝」之首。

從遠古到春秋戰國這一歷史時期,太昊伏羲氏已位居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堯陶唐氏與帝舜有虞氏之前,位居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地位了。

到了漢代,漢代大歷史學家司馬遷寫《史記》,其中有兩處提到伏羲:

一是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余聞先人曰,伏羲至純厚,始作八卦。」

太史公在談到先王的時候,首先說到伏羲。他讚揚伏羲像昊天之博大光明,像大地之包容純厚,創畫了構築中華民族文化大廈主要框架的八卦。大抵因為太史公對「傳說」另有他見吧,他沒有涉及到太昊伏羲氏的其他功德。

二是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 :「昔者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伏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云云;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云云;湯封泰山,禪云云。」

古來帝王自以為受命於天,貴為「天子」。他們王天下以後,都要到泰山封禪。天子登上泰山之巔,以為這兒離天堂最近,可以與上帝對話,能得到上帝的符瑞。司馬遷作為對封禪古帝王的排列,把太昊伏羲氏列為第一。

司馬遷雖沒有為太昊伏羲氏寫列傳,但兩處提到伏羲。重要的是他在《封禪書》中列出了中國遠古王的座次,這就是:伏羲、神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等。 

劉歆在《漢書》引《世經》記載:「《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來朝。傳曰:昭子問少昊氏鳥名官何故?對曰:『吾祖也,吾知之矣。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以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以水師而水名。太皋氏以龍紀,故以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皋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師而鳥名。』言郯子據少昊受黃帝,黃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黃帝,上及太昊,稽之於《易》,炮犧、黃帝、神農相繼之世可知。太昊帝《易》曰炮犧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犧氏繼天而王,為百王先,首德始於木,故為帝太昊,作網罟,以佃漁,取犧牲,故天下號曰炮犧氏。」

接著,劉歆比附《易經》,排出了中華民族祖譜大系列的座次,即: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伯禹夏後氏。

其它典籍,諸如《列子·黃帝篇》記載:「庖犧氏、女媧氏、神農氏……有百非人之狀,大聖之德。」

《莊子·繕性篇》記載:「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黃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

《帝王世記·太昊伏羲氏》記載:「太昊伏羲氏首德於木,為百王先。」

《白虎通德論·太昊伏羲氏》記載:「三皇可謂也,謂伏羲、神農、燧人也。」

《呂氏春秋·孝行篇》記載:「夫孝三皇(高誘註:三皇,伏羲、神農、女媧也。)五帝之本務,面萬事之危也。」

《風俗通義·三皇篇》引《春秋運斗樞》記載:「伏羲、女媧、神農,是三皇也。」

《淮南子·原道訓》記載:「泰古二皇(高誘註:伏羲、神農也)得道 之柄,立於中央,神於化游,以撫四方。」

《竹書記年·前編》記載:「則三皇為伏羲、神農、黃帝,斷乎其無疑矣。」

各典記載,伏羲居五帝之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實在連篇累牘。從漢以後,劉歆所排出的中華民族祖譜大系列: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等,兩千年來史成定論。劉歆的觀點,其實並非他一個人的觀點,是他總攬各典,綜合曆代各史家之見,得出了一個符合歷史、符合天下大統一大勢、符合各民族願望、符合中華民族共同意志的「歷史結論」。劉歆的結論一個重要來源與依據,就是孔子在《易經·繫辭下》中關於太昊伏羲氏的論述,起了重要作用。太昊伏羲氏不僅是中華民族的人類始祖,而且又是一個創造中華文化的大英雄。太昊伏羲氏對中華民族所做的貢獻,在中國遠古三皇五帝中,沒有一個能夠超過。對漢代的統治階級來說,不僅需要江山的大一統,民族的大一統,思想支柱的大一統,而且還需要中華民族始祖的大一統。這些都是一個泱泱大國的政治需要。對於一個多民族的王國,不能允許一個民族一個祖先的「多中心祖先說」,這樣會不利於國家的統治。這就需要請出一位中華民族大一統的祖先,來支柱中華民族大一統的需要。因此,大歷史學家劉歆所提出為太昊伏羲氏「百王先」,是再合適不過了。他所列出的中華民族祖先祖譜大系列,一符合各民族和願望,二符合民族大一統的願望,三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

從漢代以降,太昊伏羲氏被譽為「百王先」「上上聖人」,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以後被歷朝各代統治階級所接受並沿襲,太昊伏羲氏在中華民族中的始祖地位可以說安若磐石。我們再看從漢代以後,直至唐、宋、明、清各代的典籍記載,對中華民族遠祖祖譜大系列的順序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何位?

唐代《三皇本紀》記載:「太皋庖犧氏,代燧人氏繼天而王 」。

明代《史綱評要·太昊伏羲氏》,清代《綱鑒易知錄·太昊伏羲氏》,沿襲漢代都作了大同小異的記載,而且,太昊伏羲的功德記載越來越多、越詳細了。不妨我們綜合記述下列:

一、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

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渚,生帝於成紀(今甘肅天水)。以木德王,自姓為風。有聖德,像日月之明,故曰太昊。

二、太昊伏羲氏都於宛丘。

太昊伏羲氏元年即位,都於宛丘(今河南省淮陽)。

三、創網罟,佃漁畜牧。

人心機智日開,鳥獸爪牙日甚。人生之始,茹毛飲血而衣皮革,太昊伏羲始作網罟,以佃以漁,以贍民用,故曰伏羲氏。養六畜以充庖廚,且以為犧牲,故又曰伏犧氏。

四、始作八卦,造書契。

太昊伏羲氏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龍馬負圖。於是,仰則觀於天,伏則觀法於地,中觀萬物之宜,始作八卦。卦有三爻,因而重之,為卦六十有四,以通神明之德。作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書制有六,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會意;五曰轉注;六曰諧聲。使天下之義必歸文字,天下文字必歸六書。

五、甲歷,定四時。

太昊伏羲氏甲曆始於甲寅,支幹相配,為十二時辰,六甲天道旋轉一周。歲以是紀年而不亂,月以是紀而時不易,晝夜以是紀而人知度,東西南北以是紀而方不惑。

六、正姓氏。

太昊伏羲氏自姓為風,天下姓氏方始。

七、制嫁娶。

上古男女無別,亂婚群婚,太昊伏羲氏始制嫁娶,以偶數獸皮為婚禮,通媒妁,以重人倫之本。

八、以龍紀官。

太昊伏羲因龍馬負圖出河之瑞,以龍紀官,分理宇內而政化大治。

九、造琴瑟。

太昊伏羲氏作荒樂,歌扶萊,誦網罟,以鎮天下之人,命曰立基。斫桐為琴,繩絲為弦。弦有二十有七,命之為離徵,以通神明之貺,以合天人之和。桑為三十六弦之瑟,以修身養性,反其天真,而音樂自是興焉。

十、太昊伏羲葬於陳。

帝崩,在位一百一十五年,葬於陳。神農氏踐位。

從這兒我們看到,隨著歷史的發展,多次民族大融合後形成的中華民族,以歷史的觀點,均認可了太昊伏羲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地位,並認可了太昊伏羲氏在黃淮大平原上,所創造的昊昊王業與燦爛的民族文化。太昊伏羲氏不僅是中華民族人類的始祖,同時也是中華文化的始祖。太昊伏羲氏被譽為「三皇之首」「百王先」「上上聖人」「人祖爺」「龍的鼻祖」,堂而皇之地坐在了「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尊座上。

在中華民族的心目中,這位老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創始人,是中華燦爛民族文化的創始人,是中華民族的龍的傳人。其生地、都地、王業、葬地也都是確定無疑,各典籍也都有了固定的說法與記載。

《歷代陵寢備考》記載:「太昊伏羲氏,風姓……都陳,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陵在河南陳州城北三里淮寧縣界,國朝載入會典。恭遇國家大慶,遣官致祭。」

我們從這段文字,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一、太昊伏羲氏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已受到官方的認可 。

二、太昊伏羲氏已受到「國朝」「國家大慶」。

三、太昊伏羲氏的「國朝」已載入了「國典」。

下面,我們看一看對太昊伏羲「國朝」「國典」及「遣官致祭」。

關於太昊伏羲氏的葬地及陵寢,各家史書記載無異。太昊伏羲陵位居河南省淮陽。

太昊伏羲氏之陵在春秋以前已有,高達二十餘米。太昊伏羲氏之陵廟,十門九進,有午朝門、兩儀門、先天門、太極門、神龕門、太始門、陵垣門等十門相照。以八卦中心布陣,規模宏大,面積達875畝;古建雄偉,統天殿、顯仁殿、寑殿巍峨屹立;蒼松翠柏,壯麗輝煌。

官方對太昊伏羲氏的祭祀,據載,秦漢之際歷有祀祭。

隋唐五代均以「三皇之首」祀之,以三牲「太牢」大禮祭祀。

趙宋以來更加豐隆,宋太祖在太昊伏羲陵的《修陵奉祀昭》記載:「歷代帝王,或功濟生民,或道光史冊,重於祀典,厥惟舊章……其太昊、女媧、炎帝、黃帝、顓頊、高辛、唐堯、虞舜、夏禹、成湯、周文王、周武王、後漢世祖、太宗十六帝,各給守陵五戶,長史春秋奉祀。」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在宋代,太昊伏羲氏在中國三皇五帝中的地位,仍舊位居堅若盤石的「百王先」的地位。

明太祖朱元璋親臨致祭太昊伏陵致祭,祭昭記載:「惟太昊伏羲氏畫八卦以明天道,造書契以開人文;惟炎帝神農氏制耒耜以教農耕,嘗百草以為醫藥;暹黃帝軒轅氏作民居、宜衣服以法易象,創律歷、官制以宣政治,皆繼天開物成霧,古有功於生民後世也。元璋以菲德荷天佑人助君,臨天下繼承中國帝王正統,伏念三聖去世悠遠,神靈在天,萬世長存……」

在中國各朝歷代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對太昊伏羲氏貢獻最大的一位帝王。這位古帝王不僅親臨致祭,而且又投以巨資建築了規模宏大的太昊伏羲陵園。可以說,在宏揚中華民族文化方面,明太祖朱元璋是古帝王中傑出的一位。他為後世帝王光大中華民族文化做出了典範。

清滅明而王,清代帝王雖然說是「旗人」,他們各代帝王為了安定人心,一統天下,無不宏揚中華民族文化,尊重中華文化,發展中華文化。《陳州府志》記載,清各帝如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靖、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直至宣統,派欽差大臣來太昊伏羲陵祭祖,多達四十五次。

中國多民族經過歷史上多次大融合,形成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太昊伏羲氏這位中華民族的祖先,是中華65個民族的集中代表,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是中華民族共同認可的民族文化英雄,從沒有文字記載的古史傳說,到有古文記載,從有記載到中華各族共同認可,也就是說經歷了從遠古到三代,從三代到漢代,從漢代到明清,遙遙六千年。在這條歷史長河中,太昊伏羲氏的歷史地位與文化地位,經歷了中國的古史傳說時代口傳心授長達兩千餘年的考驗,經歷了從三代歷春秋戰國,到漢代長達千餘年的論證比較。像中國屹立於世界各國之林一樣,太昊伏羲氏以無與倫比的昊昊王業與燦爛民族文化貢獻冠於「三皇五帝」之首。這是中華六千年文明的最佳選擇,龍則冠冕堂皇地成為中華民族的族徽,中華兒女不論在黃河上下,不論在大江南北,不論在長城內外,不論在天涯海角,無不以「龍的子孫」而稱謂,無不以龍裔而「親親」,無不以龍土而自衛。歷朝各代帝王,歷朝各代龍的子孫,無不捍衛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典。優秀文化是一個優秀民族的精典。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在人類歷史上,中華民族是任何一個民族所不可能比擬的偉大民族,是任何一個民族所不能比擬的優秀民族。之所以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而優秀的民族,不僅僅說這個民族有六千年的悠久歷史,不僅僅說這個民族有十幾億人口,不僅僅說這個民族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是說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而是說中華民族有一個對人類文化、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祖先太昊伏羲氏。

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被譽為「大聖人」的孔夫子,是中國民族文化史上一塊重要里程碑。這位「大聖人」,首先從《易經》入手,確立了伏羲的文化地位,確立了太昊伏羲氏的「王天下」的地位。孔夫子是儒家的創始人,他所開創的儒術,被漢武帝「罷黜百家」而「獨尊」。自漢代以降至明清各代,《易經》獨佔「群經之首」的鰲頭。太史公司馬遷《史記》從中國遠古寫起,雖然沒有給伏羲寫列傳,從黃帝寫起,但兩處提到太昊伏羲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漢大史學家劉歆,他在《漢書》太昊伏羲氏為首的中華民族族譜大系列的定位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司馬貞補寫了以太昊伏羲氏為三皇之首的《三皇本記》;明代史學家李贄的《史綱評要》,清代史學家吳秉權的《綱鑒易知錄》,都對太昊伏羲氏作了歷史性、肯定性、發揮性、宏揚性的記載。這就是說,從先秦以降至明清各代的典籍記載,兩千餘年來,無不以太昊伏羲氏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被譽為「繼天而王」、「百王先」、「五帝之首」、「三皇之首」、「人祖爺」、「龍的鼻祖」,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從發生、發展到形成,是千古民族大融合的結果。就太昊伏羲氏本身來說,也應當是這樣。這一點正是史家歷來爭論的原因。中華民族需要一個共同的祖先,這是中國大統一的需要。

明白了中華民族的始祖,我們再來探討太昊伏羲氏的圖騰崇拜主義。


推薦閱讀:

走毛澤東詩詞創作之路,發展民族的、時代的新體軍旅詩歌
蠻族入侵和五胡南下有什麼相同?
為什麼世界很多國家都在搞合作甚至一體化,卻幾乎沒有國家合併?
你怎麼看藏族人?藏族人給你的印象?

TAG:民族 | 中華 | 中華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