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梅洛-龐蒂的「曖昧哲學」

梅洛-龐蒂的「曖昧哲學」梅洛-龐蒂哲學思想的核心就是這樣的一個謎團——知覺。知覺的神秘之處在於它揭示了整個世界,一個我們可以思考、期盼、記憶其神秘的世界。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的前言中說:「現象學的任務是揭示世界和理性的神秘。」好的曖昧和壞的曖昧1961年5月3日,年僅53歲的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在他最富於創造力的鼎盛時期因中風而猝然離世,身後留下了幾千頁手稿。這些手稿記錄了14年來梅洛-龐蒂一直在構思的一部著作的過程,這部著作本來應該成為他的重要作品。法國哲學家克勞德?勒福爾編輯出版了幾本高質量的梅洛-龐蒂遺著,如《可見的和不可見的》、《世界的散文》,這些是梅洛-龐蒂晚年沒有寫完的著作。一部沒有寫完的作品該不該出版?美國評論家薩姆?安德森說,未完成的作品在歷史上比比皆是:托馬斯?阿奎那隻寫好了《神學大全》的前兩部分,就因為騎驢時頭撞到樹上,幾周後便離世了;福樓拜因為患病沒有寫完《布瓦爾與佩居謝》;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在完成《法蘭西組曲》前被殺害。這個名單幾乎沒有盡頭。「幸運的是,人類大腦有一個絕招,它可以自動填滿沒有完成的東西。這叫完形心理學。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不完整的圓,我們的大腦會填滿它。如果我們看到不完成的詞,我們的大腦會填上『丟失的字母』(MssngLttrs)。類似的情況也會出現在未完成的小說上,我們會自覺不自覺地用一些東西來填滿它。畢竟,這是偉大作家的工作之一:他訓練我們不僅接受他的想像,而且對它加以擴展,用他的眼光來看世界。他幾乎像宗教一樣影響世界。」梅洛-龐蒂雖然沒有完成他的新存在論,但其基本脈絡還是很清楚的。巴黎高師研究員埃瑪紐埃爾?奧貝爾在《存在與肉的共同深度——根據未刊稿重讀梅洛-龐蒂》一文中寫道:「如果說梅洛-龐蒂已經和薩特、萊維納斯一起躋身最重要的法語現象學家之列,那麼,從他文筆的細膩、思想的敏銳,以及根據他所處的複雜思想情境來看,他可能也是最困難的現象學家之一。他不僅與蒙田、帕斯卡、笛卡兒等古典遺產緊密相連,而且也參與法國存在主義思潮、人文科學的發展以及結構主義的萌芽和各種社會政治問題。梅洛-龐蒂哲學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對各種不同研究領域的現代進展給予了明顯的關注,這些領域包括: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神經病學、自然科學、語言學、社會學。此外,他還從不掩飾自己對文學和藝術的興趣。」1952年,梅洛-龐蒂被任命為法蘭西學院的哲學教授,這是亨利?伯格森曾經擔任過的職位,也是後來羅蘭?巴特和福柯擔任過的職位。1953年1月15日,梅洛-龐蒂在法蘭西學院發表了他的就職演講《哲學讚詞》。他在演講中探討了什麼是哲學,哲學家應該是怎樣的人。在他看來,哲學家首先應該生活在生活和歷史中,而不是生活在書本中,真理就在生命與歷史中,而不是在虛無縹緲的超驗彼岸,哲學家應該和人類共命運。「書本中的哲學停止了對人類進行拷問。哲學中存在著的那些非同尋常的和幾乎難以忍受的東西被掩藏在宏大體系的審慎的生命中。」梅洛-龐蒂的哲學被人稱為「曖昧的哲學」,曖昧是梅洛-龐蒂哲學的一個鮮明特徵。在這裡,曖昧不是一個貶義詞,曖昧指的是異質性東西相反相成,指的是矛盾存在的合理性、事物的辯證關係、世界及其事物的不確定性。從最簡單的現象知覺到人類歷史,都有明顯的曖昧性。在《知覺現象學》中,梅洛-龐蒂指出,知覺是模稜兩可即曖昧的、荒謬的體驗和絕對明證的體驗相互蘊含,是難以分辨的。歷史更是如此:「歷史的意義每一步都受到步入歧途的威脅,不斷需要重新解釋。主流絕不是沒有逆流或混亂,它甚至從未被定位一個事實。它只是通過不對稱、殘餘、轉向和倒退來揭示自己……歷史沒什麼意義,更多的是消除無意義。」梅洛-龐蒂進一步指出,要區分好的曖昧和壞的曖昧(歧義)。壞的曖昧是對事物認識不清楚,或混淆有限性和普遍性、內在和外在,是應該加以消除的。而好的曖昧不是偶然的認識不清,而是知識積極的不可消除的特徵,也是存在本身的特徵。從知覺結構的建構,到身體運動機能的多面性,從性慾的微妙到感情世界的曖昧,從體驗的時間性到行為處境的統攬,無不體現了這種存在的曖昧。在意識的實際生活中,是有意義的。意義是開放的,不確定的,因而是多義的。身體、眼睛與心靈梅洛-龐蒂主要的著作包括《行為的結構》、《知覺現象學》、《人道主義和恐怖》、《符號》、《辯證法的冒險》。梅洛-龐蒂的思想深受三位名字首字母是H的哲學家:黑格爾、胡塞爾和海德格爾影響。美國哲學家丹尼爾?普里莫茲克說:「引他駐足的倒不是其中哪一位思想家,而是他們各自的哲學努力所蘊含的歷史性本身。他的引述呈現出一定的偏好:他選擇了講開放辯證法而非持系統辯證論的黑格爾,傾向於晚期的胡塞爾甚於早期的胡塞爾,鍾情於那個還不曾放棄存在本身與實際存在的結合問題的海德格爾。他還將他們塑造成了他自己的思想所等待的那樣。」梅洛-龐蒂認為,問題和謎團不同。對於問題,可以加以陳述、分析、回答或拒斥。不能被充分地加以闡述的問題是偽問題。哲學家們一直把他們的任務看做闡述、考察和解決問題。他們有時會把一些問題看做假問題。謎團跟問題不同,它們通常以經典問題的形式出現,但只用一些詞來表達它們更合適:存在,時間,真理,知識,愛,死。對問題可以加以陳述,而謎團只能被命名、指示、思考。對謎團的哲學探尋只能是蘇格拉底式的,正義是什麼?正義、美、時間、意識或真理、死亡的存在令人難以置信,雖然很難說為什麼它們不該存在。這些現象的本質就是令人感到驚奇。最極端的是,為何有「有」而非「無」。哲學問題或謎團跟技術和科學問題不同的是,它們帶有神秘的氣息。梅洛-龐蒂哲學思想的核心就是這樣的一個謎團——知覺。知覺的神秘之處在於它揭示了整個世界,一個我們可以思考、期盼、記憶其神秘的世界。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的前言中說:「現象學的任務是揭示世界和理性的神秘。」什麼是現象學?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一書的開頭就這樣設問,他回答說,現象學是關於本質的研究,但它也將本質重新放回存在,它試圖直接描述我們的體驗。身體是使世界向我們的意識開放的原初條件。我們的肉身是身體和心靈不可改變地結合在一起,交織成我們的存在,我們由此和世界相互作用。梅洛-龐蒂非常青睞畫家保羅?塞尚,還專門寫過一篇《塞尚的懷疑》。他說:「從作家和哲學家那裡,我們想要的是觀點和建議,我們不會允許他們把世界懸置起來。我們要他們採取立場,他們不能拋棄責任。音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遠遠地超出了世界,它可以做別的事情,但卻不能描繪存在的輪廓:存在的生長,存在的動蕩,存在的盛衰消長。只有畫家才能不許評判地觀察他所看到的一切……除了他的眼睛和雙手在觀看和描繪時所發現的東西沒有別的。他堅持從這一世界獲取他的畫,從世界歷史的光輝和恥辱的喧囂之中獲取他的畫。」塞尚在落筆前常常要考慮很久,因為每一筆都要考慮很久,每一筆都要同時包含氛圍、光線、事物、構想、性格、輪廓和風格。畫家思慮的是在手邊尋找合適的表達過程。他想要抓住的不僅僅是一個瞬間或一個被割斷了與其環境聯繫的對象,而是正在萌生中的世界,是正在我們眼前逐漸顯現成形的事物。他如何能夠一下子就把這一切都表現在眼前的畫布上?梅洛-龐蒂這樣總結塞尚的困境:「塞尚的困難是說出第一句話的困難。他認為自己無能為力,因為他並非萬能的,他不是上帝,卻又想畫出世界,想要把世界完全變成風景,讓人們看到,這個世界是如何觸動我們的。」由於他是一個想要創造世界的凡人,所以他的一生總是處於一種兩難的境況之中,總是即將接近終點,卻又總還有一段距離。梅洛-龐蒂關注塞尚,是因為他描繪了他的現象學經驗,他試圖捕捉我們和世界的關聯的神秘和模糊,顯示事物怎樣從看起來是模糊的形狀和混沌的顏色之中顯露出來。「畫家帶著自己的身體。我們不能設想一個心靈怎樣能夠繪畫。由於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了世界,藝術家才能把世界變成許多的畫。這種身體不是空間的或功能的身體,而是觀看和運動纏繞在一起的身體。由於它自己運動並觀看著,它把事物置於自己的四周,所以事物也進入到身體之中,成了身體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

如何分析《中國黑客傳說:遊走在黑暗中的精靈》文章內容的真實性?
【黃老哲學】曠世奇文:賣柑者言
第一章 一次審判 第一節 源代碼
百釋因緣:道理在矛盾,實踐分真偽。
《斐多》讀書筆記(1)——諸神的關照

TAG:哲學 | 曖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