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守著賭場,澳門本地人為什麼不去賭?
可能有人會好奇:澳門本地人會不會去賭場?
走在澳門街頭,
常常不經意一抬頭,
就從樓宇間的天際線瞥見,
新葡京那金燦燦、龐大的身軀。
從澳門半島到氹仔半島,
博彩業的影子,無處不在。
150多年前香港開埠,
澳門幾百年的遠東貿易地位,
開始逐步失落,
而合法化的賭博、紅燈區,
成了新的救命稻草。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澳門成了世界四大賭場之一,
「賭博」成了它最顯著的標籤,
所有外地遊客到來,都會去賭場轉轉。
求仁得仁,澳門博彩收人最高時,
曾占這個地區GDP的80%。
賭場生意直接養活了多數澳門人。
賭權還沒開放的時候,
比如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
在賭場工作,風光堪比打政府工。
那時在賭場做清潔工,
月薪是普通打工仔的三倍。
「賭王」何鴻燊曾說:
「賭場員工家家有汽車,
可見賭場對澳門居民的好處。」
相比起同樣曾是殖民地、
位置鄰近的香港,
澳門近年越發以社會福利令人艷羨。
近年政府連連派錢(「現金分享」福利)
這背後,都來自龐大的博彩業稅收。
然而,在當我們問澳門當地人:
「你們平時去賭場嗎?」
往往得到否定的答案。
還有人直接說出了真相:
「不會啊,
因為我們都知道,
澳門社會福利是從哪來的」
如今在澳門,
據說每三個人里就有一個
從事博彩業(包括非博彩元素如酒店、餐飲等)。
澳門人不愛進賭場,
或許正源於他們對賭場的看透。
「澳門這一百幾十年來,
有貿易港、賭場、紅燈區,
可以說是一個靠黃賭毒起家的地方。」
一位在賭場工作的年輕人說。
賭博引發諸如家庭破碎等社會問題,
對本地人而言,毫不陌生。
甚至有個誇張的說法;
輸得跳海、
跑路的澳門人,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
也有年輕人留學歸來,
對博彩業在社會的負面影響,
不能釋懷:
「很多人變得一切向錢看,
變得勢利、膚淺、物慾,
而在學識修養方面,則是完全空白。」
其實,澳門賭場里也有本地人,
但多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
本著「小賭怡情」的精神玩一把,
贏了,就算賺了買菜錢。
港澳地區看著洋氣、骨子裡傳統,
「賭錢是偏門」、「十賭九輸」的觀念,
從來根深蒂固。
加上對賭場「莊家通吃」規則的看透,
不少人對遊戲分寸的拿捏,
早已十分精準。
有人分享過「贏家心得」:
起步下注額儘可能小;
贏五把就走;
無論輸贏,
半小時內走人。
——這會不會也成了,
部分澳門人的人生觀?
過度依賴博彩業的澳門,
如今賭場遊客量下滑,
賭場收入已經連跌26個月,
本地GDP自然備受影響。
而產業結構的相對單一,
也導致人才外流。
它開始調整航向,
旅遊、購物、休閑、文創產業,
都是未來可能的方向。
而同為世界賭場的拉斯維加斯,
或許是個好榜樣。
後者已轉型為家庭旅遊、會議展覽,
以及著名結婚勝地。
150多年來,
澳門是個把命運押在賭檯上的城市。
現在,又一次到了命運悠關的時刻,
它正嘗試著再賭一把,
這次它會贏嗎?
推薦閱讀:
※拉斯維加斯賭場妖艷陪賭女郎
※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御用編劇筆下的疊碼仔究竟是一種什麼職業?
※世界四大賭場,比比誰更壕
※我們談一談「情場失意,賭場得意」
※上海灘真正的賭王,一生縱橫賭場,臨終前告誡後人不賭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