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創新型產品經理,必備這14個腦洞工具

這世界上有一種詞叫「創新」,如果你拿她去問我們的創業者、投資人、學校、政府:「創新重不重要!」他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重要,創新是生命力,這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可如果你仔細檢視他們的所做所為,卻發現真正了不起的創新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多的反而是面對創新時的保守、懷疑和猶豫:「靠譜嗎?」

於是創新成了一個政治口號一般的存在,猶如男人對女人說「我要愛你愛到地久天長、海枯石爛」,只聞其聲不見其行。

實際上,中國創業者們當下流行的創新其實就是三種創新:

一是本地化的創新,美國有什麼火了,我趕緊拿來主義這邊炒一個,但是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啊,所以我根據這個國情做了一些調整改良,便是創新了,於是你發現今天應用市場里各種應用,幾乎每一個都能在大洋彼岸找到「母本」——但是人們是不會承認這是模仿的:「這叫借鑒,不叫抄!」

二是增量式的創新,又叫微創新,看到別人什麼火了,我抄過來然後在細節上優化,做的比他好不少,這一點被曾經的山寨帝國騰訊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在今天常常被很多創業者把經念歪,以為自己的APP只要同時來個微信+陌陌+淘寶的優點就能勝出,結果湊出個四不像。

三是跨界型的創新,就是看別人在某個領域通過某種模式火了,就想把這個模式套用到自己的領域裡試一試,比如匿名聊天火了,那我匿名購物呢,滴滴打車火了,那我滴滴打人呢,tinder翻牌子火了,那我職場社交翻牌子呢。

有沒有發現,上面每一條都有個前提:別人有什麼先火了。說好的從0到1的創新呢,怎麼都是照搬照套呢?

事實上,這和中國社會的現狀不無關係。

一來中國的教育向來強調「非黑即白、標準答案」,這就很容易出現保守的定勢思維,而完全的獨立思考自由思想似乎是離經叛道的存在,放在這裡一個直接影響是,大家創業首先想的不是市場不是客戶,而是有沒有成功的模式,因為成功的模式在這裡彷彿就是一個標準答案一般的存在,成了不假思索的常識,你看Facebook做關係鏈火了對吧,那關係鏈就是未來、我的產品也得有。

二來中國人的思維非常講求效率、套路和捷徑,不論你怎麼看,一個模式火了也就意味著他「經過了驗證」(也許只是在美國市場、特定領域的驗證),從一個經過驗證的模式出發,總比完全沒有探索的區域風險低、成功率高呀!

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按照這個思路,美國今天所有主流的互聯網公司,谷歌、蘋果、臉書、特斯拉……都可以被歸結為「不靠譜公司」了。

在《玩產品的你要注意,就是這六個大坑,把「偉大的創新」秒成了渣》一文中,菜狗已經列數了驗證創新靠譜與否的六大標準。那麼今天不妨換個思路,我們來探討一些真正厲害的創新究竟應該如何產生。當然,儘管菜狗有很多瘋狂的點子,但在產品面世前絕對不敢自詡擅長創新,所以這裡的探討權當開腦洞,「我所說的都是錯的」。需要註明的是,本文所言的創新多半是「應用層的」創新,和基礎科學的底層突破並無關係。

一創新是可預測的

依然是那個虛擬角色「阿飛」,他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朋友(包括菜狗自己)的縮影。假設時間是2019年,虛擬現實技術VR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同時傳播「觸覺、嗅覺」等各種感覺信號的感測衣已經成熟,這些設備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已經像今天的手機一樣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但是,與設備有關的應用寥寥無幾,現在這些平台開放了,阿飛躍躍欲試,決定成為第一批開發者。

阿飛想要成立一個像facebook那樣了不起的公司,你覺得他該從何入手呢?這天晚上,天空中繁星燦爛,不時有小型無人機略過,阿飛望著遠處天宮X的方向漸漸出神,思維像脫韁的野馬一樣任意馳騁。VR與手機一個巨大的不同是,它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具有強大的親臨現實感和參與感,所以很難想像我們用生活化的碎片時間來VR,更多有可能是基於整段時間(工作、生活)的連續應用……(特別聲明:菜狗不懂VR,下面均是胡扯,主要是演示一種思維方式)

在這個時代,任何一種偉大的創新,從微觀來看常常源自於產品經理們對某個生活場景、日常細節、體驗痛點的瞬間洞察,但是放到更宏大的背景上,一定是應用科技重大突破和當下社會宏觀趨勢互相交合的產物,由此釋放出強大的需求勢能。那麼現在科技突破已經擺在那了,該如何尋找社會趨勢和需求勢能呢?阿飛想了想,打開了已經略顯陳舊的手機,幾個相識已久的應用相繼印入眼帘:微信、支付寶、美團、手機百度……任何一種產品的流行,其本質一定是對應了人們某種普遍而穩定的需求,那麼從流行產品的演變更迭中去尋找線索,或許是一個辦法。

1、流行產品的升級

PC時代每一個流行軟體,幾乎都能在手機上找到對應的APP,只不過由於交互習慣和使用場景的不同,他們大多已經高度精簡甚至面目全非。那麼,當下一個常用終端到來的時候,在新的終端上會出現這些流行產品的升級版嗎?如果出現,它在新的終端上又將是怎樣的?阿飛開始琢磨,VR上的淘寶應該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們可以享受虛擬的體驗式購物了,戴上VR眼鏡轉眼進入一個超級巨大的商城,每一件衣服都別想用淘女郎的特效照片忽悠我哦,我會虛擬試衣!

不行,這樣腦洞還不夠大,VR時代的商城不僅會賣現實中的商品,而且會賣很多虛擬商品,比如虛擬寵物、虛擬裝扮、虛擬城堡、虛擬戒指特別款,這些虛擬物品的核心價值在於獨有的不可模仿的設計和視覺體驗,他們將使我們在虛擬世界中也和屌絲形成區分,擁有獨特的身份證明哦。

不行,腦洞還不夠大,VR時代的商城可能不僅是賣商品,更會賣消費體驗,今天我要住凱賓斯基的總統套房哦,明天我要到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深處遨遊哦。阿飛不僅暗暗捏了把汗,VR時代的交易商品比過去豐富了很多倍,從實體商品到虛擬商品,從購買商品到購買體驗,這麼龐大的商城怎麼轉得過來呢?再往下看。

2、流行產品的配套

我們常說,一個地方發現了金子,淘金者紛紛湧入,但淘金者最終發財的沒幾個,給淘金者賣水的卻發財了,講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流行趨勢的出現,勢必帶動配套的「基礎設施」的繁榮,特別是那些對流行趨勢有一定製約作用的難點,一經解決往往爆發。比如微信的公眾號火了,微盟、微店這樣的微信第三方開發工具就會火起來;APP的社交化逐步成為常態,則環信、融雲之類的IM SDK肯定火起來。

於是阿飛想,當VR火起來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能讓人人都輕鬆自如地創作出VR場景呢,因為只有人人都有條件生產VR場景,虛擬商品、虛擬體驗、實物的虛擬化才能興盛,於是VR掃描儀、VR攝像機、VR快速建模工具一定會火。神說要有光,於是光來了,快速搭建VR場景的UGC將如2016年發自拍一樣正常。更可怕的是,將出現一種縮微的VR攝像飛行器,像2016年的wifi熱點一樣密布全球,你想看任何地方的景觀,只要直接接上就可以了,以後「鄉愁」不存在了,大家隨時隨地回老家,人們徹底擺脫了時空限制、走路不再是必選項。

阿飛又想,當那麼多的虛擬場景被創作出來以後,用戶如何在這浩如煙海的虛擬宇宙中自由切換、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呢?如果按照現有的模型就是搞一個巨大的虛擬應用商店,然後自己挑?肯定不行,根本看花眼啊。所以這個時候有兩個東西一定會起來,一是基於語音輸入和語義識別的搜索器,二是記錄用戶興趣、並能按興趣進行個性化推薦、猜你喜歡的「虎VR」、「VR頭條」、「一點VR」。想到這裡,阿飛有一些靈感了。

3、流行產品的負面

一種產品的流行,勢必帶來效率的巨大提升,但也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而問題也就意味著機會。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黑客、病毒、木馬的技術也一日千里,這時候就需要360這樣完全免費、一鍵解決的安全專家。

阿飛接著想,VR的快速發展一定帶來三個問題:

一是VR網內安全的問題,如果有病毒能像貞子鬼魅一樣在VR世界橫行,甚至可以連接到你的感測衣上,那實在太可怕了,出現數據損壞問題是小,如果把人嚇出毛病了問題就大了。

二是長期使用VR勢必對人的視覺感官等健康產生影響,那麼有效監測這種影響、隨時預警的程序就很重要。

三是現實世界的事務提醒,因為VR是真正的沉浸體驗,往往會使人們忽略現實中正在發生的事情,那麼在AR爆發之前、如何連接VR與現實事務、以免誤了大事就顯得特別重要,千萬別窗外颱風地震,我自VR痛快。

4、流行產品的相對面

某種產品爆發之後,人們的某一類需求被高度滿足,但是漸漸的這種興奮逐步蛻變為一種麻木、習慣和依賴,於是另一些反其道而行的、不被關注的需求開始被激發出來。當微博爆發的時候,無處不在的語言暴力帶給人們空前的壓力,於是人們又開始關注個人空間、隱私和安全,於是更加個人化的微信爆發了;當社交網路開始流行的時候,人們沉溺其中,社交壓力越來越大,於是無秘這樣可以暫時摘掉面具、卸下偽裝的應用短時間內火了。

於是阿飛認為,一旦VR火了,甚至人們以後不必面對現實世界也能在VR中生存,那麼現實體驗就變得稀缺了,一些特別的現實體驗經過包裝「改頭換面」,反而可以變成奢侈品一樣的存在。比如「斷開電子設備30天,像過去的貴族一樣生活」,這裡的現實生活不再因為生活必須而存在,而是因為獨有稀缺的體驗價值而變成商品。

5、流行產品的高頻面

剛剛進入手機時代的很多大佬,依然是PC時代的門戶思維,喜歡大而全的產品,然而手機屏幕不支持複雜的交互,於是針對其中一個高頻面做到極致的應用火了。比如說電腦上有PS,但到了手機上修圖最高頻的需求是自拍美顏,於是美圖火了。那麼VR時代,是更加專註細分高頻的應用會火,還是更加綜合富媒體的形式會火呢?阿飛陷入了深思。

6、流行產品的下一步

人們常說,飽暖思淫慾,人們又說,倉廩實而知禮節,其實講的都是一個事情,那就是需求的相繼爆發。一旦某一類需求被高度滿足之後,建構在這一需求基礎上的新需求就會爆發起來。

比如現在常說的消費升級,過去人們買東西更多是看牌子和性價比,而當追求個性且家境良好的95後網路原住民到來時,他們開始重視商品的差異化品質、個性價值、感性價值和獨有的亞文化群體身份價值。阿飛不由想到,那麼VR的流行,是否會遵循從硬體設備,到操作系統,到連接體系,到分發系統,到場景生產,到安全體系的……順序一一爆發呢?遊戲和色情會不會是第一引爆點呢?

7、社會環境的變化

關鍵技術的發展,商業模式的創新,產業格局的變化,政府調控的手段,及至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問題,都蘊含著巨大的機會,這就好像人們傳說因為非典疫情無法外出、電商一夜之間火了。技術更可怕的力量不僅僅是解決人與自然的問題、人與內心的問題、人與其他技術副作用的問題,更包括直接介入到社會系統中,解決人與人的問題。所謂人生的痛苦,除了自然的先天、無常的命運,其餘大體都是源自人與人、群體與群體的關係,所謂稀缺和不公,所謂得不到和已失去,技術在這裡的作用是通過「效率倍增」來迅速改善群體之間的力量平衡和利益結構。

比如說,微博的發展不僅是提升了消息傳播的效率,更是釋放了中國人壓抑已久的話語權利,一開始人們覺得終於找到了一個途徑去發聲,去表明態度、參與到宏大的公共事件中(失敗在於後來也釋放了謠言和殭屍號),而政府的力量第一次遇到了制衡力;再比如,滴滴的出現解決了普通人打車難的問題,也解決了計程車司機載客生意時間不均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帶來了互相的評價機制,這迅速提升了司機的服務,也改善了乘客和司機一直緊張的關係。

所以,這種技術的發展,同時會順帶推銷一套社會組織和連接的新模型,這就使人類社會最為關鍵的資源「錢、影響力、人脈、信息」得到了重新的分配,這種力量比任何意識形態的宣傳、道德的自律、政府的強力都摧枯拉朽。

於是阿飛想,儘管今天產品經理們彷彿已經找不到多少「顯而易見的痛點」了,但其實人們的生活並不自由自信輕鬆愉快,每天依然有那麼多的鬱悶不安空虛悲傷,這就說明這個世界上仍有很多隱秘的痛點等著我們去解決。

舉一個例子,所謂「約炮」文化的橫行,大多數人的角度是,開發一個更好的工具去方便人們約,但是往深層次看,這種文化的根源其實是今天的人們正在對正常的兩性交往失去信心和耐心,私生活極其空虛,同時價值信仰的缺失導致自律體系的瓦解,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是不是會更加根本的解決問題呢?換一個角度說,2020年時中國男性將比女性多出5000萬人,這看著非常可怕,但是如果VR技術和感測衣的高速發展,使男性在一個層面不再需要女性了呢?……咕嚕一聲,腦洞開得有點大,阿飛的肚子餓了。

這一代技術商人們一定能在技術和商業之外得到一些更大的力量,進而帶來一些遠比技術商業大得多的成就,他們不僅要迎合人性的弱點,更要聚焦點滴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同時順帶把錢賺了。

二創新的方法論

現在,阿飛已經能夠朦朧籠統地看到未來的趨勢了,但這些東西並不能幫助他做出一款產品,充其量只能讓他變成一個瘋瘋癲癲的評論家。

那麼創新的方法論有哪些呢?其實,任何一種厲害的創新,本質上都是「腦洞無限大,眼光准狠深」的結合,關鍵詞永遠是兩個:洞悉和發散。所謂「洞悉」就是要不斷挖掘本質,找到現象背後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東西;而發散則是要我們忘記一切常識和條條框框,無所不用其極地開腦洞,從而用開創性的方案解決洞悉中發現的本質問題。洞悉是要提出正確的問題,而發散是不考慮任何已知正確結論的想答案。阿飛總結了下,有這樣七種方法:

1、問題特性法

創新的產生,時常是通過把「並不相關」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比如iPhone是把電腦、手機和MP3聯繫到一起。不相關的事物如何連接呢?這就需要不斷深挖「問題」和「特性」。

A、挖問題。亨利福特說:「如果我問人們想要什麼,他們會說想要一匹更快的馬。」這裡是說,用戶反饋的訴求「更快的馬」常常不是他們的真實需求「快」,更不是這需求背後的行業問題「人們缺乏一種快速穩定的交通工具,現有的工具無法滿足工業化大生產的要求」。所以說,我們不是不要問用戶的意見,只是不要把他的訴求當需求,更不能當做是深層次的行業問題。

B、挖特性。有一個著名的登克爾蠟燭問題,一盒火柴、一根蠟燭、一枚圖釘、一面牆,如何把蠟燭固定到牆上點燃、同時蠟油不會滴到地面上(先自己想,想不出來百度答案,後面要劇透啊)?人們在這裡的思維誤區,多半是因為對於「一盒火柴」這個條件,只看到了可以點燃的火柴,而忘記了盒子。所以挖特性就是要越過產品的功能和應用,去找背後構成這一功能應用的特性,同時更要找其他未被應用的特性(盒子)。

挖到了問題,找到了特性,才能把看起來不相關的東西連接起來呀。於是阿飛開腦洞了,正常情況下誰都不會認為微信和百度是競爭關係,但是仔細一想呢。在公眾號不斷強化的時代,微信做的就是內容和連接。那麼往深層次看,百度其實就是PC時代搜索(連接)各種網頁(內容)的工具。但是到了手機時代,人們更習慣於移動場景中對碎片化信息的獲取,所以用百度去浩如煙海的網頁世界中去搜索越來越少,而直接在微信上訂閱和閱讀各種公眾號(新一代的網站,特性是符合碎片化閱讀習慣)信息越來越多。按照這一點推下去,兩者雖不是直接競爭,但是微信用的越多,手機百度被喚起的一定越來越少。

2、隨意關聯法

挖到了問題和特性,該如何放開腦洞來聯繫呢?這一點在韋恩·羅特林頓 《打開創意的腦》一書中講的非常清晰:三個I,不合法、不道德、不可能;隨機詞和隨機句;與最熱的東西連接;假設我是其他行業的專家來連接;假設與其他產業的成功方案連接;提出一些繞彎兒的問題;極度誇張或極度抽離;矛盾的概念……

3、結構手術法

任何一個產品,都可以由表及裡被拆解為應用場景、視覺交互、功能特性、媒體介質、邏輯模式5個層面,每一層又分別對應人們的需求、心理習慣,以及這個公司面對競爭態勢的差異化玩法。那麼我們對以上8個要素隨意做做手術,都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產品出來。而陳雷的「減分並重附」創新法,則幫助我們去做更多的手術。比如,如果把Facebook的雙向好友關係邏輯改為單向,把每條信息限制在140個字呢(符合早期手機習慣),你懂的那就是推特;如果把Facebook的媒體介質統一為精美的照片呢,你懂的instagram開始出現了。

4、不可能倒推法

假設微信是可以被擊敗或者分流的,那麼這個挑戰者會是什麼樣的?不要覺得這個想法很瘋狂,在PC時代我們同樣曾認為QQ是不可戰勝的,在微信之前我們以往微博將勢不可擋,在更早的時間裡我們以為天涯就是整個網路世界。那麼現在,樹立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開始不斷倒推,做各種假設推演。即便最終不可能的目標真的就是不可能,你所獲得的成果也遠比一般人多得多。

5、去除定勢法

我們每得出一個結論,或者設計出一個產品,都把整個過程理一遍,去看看其中有多少「不假思索的常識」。其實,很多常識只是某段時間內人們通用的做法,而不是權威的真理,而如果我們假設他並不成立、有更多的可能,甚至反其道而行,則往往會發現新的機會。

現在我們看所有的社交產品,基本都會做基於好友關係的news feed(動態系統),但是在扎克伯格第一次推出這個系統的時候,它幾乎立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因為似乎違反了常識、干擾了私生活。那麼放到現在呢,產品里放new feed似乎成了公理一般的存在。但是換個角度,是不是一定要有這樣的系統,是不是一定要基於關係去分發呢?這只是現階段的最優方案,恰恰也是諸多信息過載的根源(關係分發時常不靠譜),那麼有沒有更優方案呢?

再比如,聊天時傳照片天經地義吧,社交網路的通行做法是讓人們沉澱很多東西上去,但是如果今天有人讓照片一會兒就消失,所有發布的信息也紛紛會24小時消失呢?——你知道的,這是snapchat。再譬如,微信朋友圈中對於好友的信息,只能看到「共同好友」的點贊和評論,這在過去也是不可想像的,肯定應該看到所有點贊和評論呀。可見,思維惰性無處不在,人們無時不刻不在「理所當然、不假思索」的枷鎖中。

6、忘記分類法

與五相對的,我們還要忘記各種各樣的產品分類,比如我就是要做社交,要做垂直社交、旅遊社交、瞬時社交……分類往往是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的,別忙著分類,因為一旦分類你就會按照既有產品的條條框框去套。但是以後的互聯網產品,一定是不斷打破分類的,只要能用最低的成本短時間聚集流量、不惜一切代價黏住流量、換著法子從流量中賺錢,類別並不重要,以後的產品會越來越不好分類,社交粘性和內容媒體相連,社群渠道和商業交易連接,遊戲屬性和工具特性交匯,到最後你也不知道他是什麼。

7、常規方法

這便是文初提到的方法,也是我們最常看見的:發現一個痛點,解決一個問題;發現競品的弱點,予以改良;發現流行品的優點,套用到我的領域;找到國外的流行品,本地化;搭積木,虎頭、豬肚、豹尾、四不像……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在強調「定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缺乏差異化、無法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很難搶佔用戶心智,你做一個某某版微信,並不能讓用戶買單。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創新不是政治任務,也不是吸引眼球製造噱頭、炒作概念忽悠融資的手段,創新的核心往小一點說是幫助企業找到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從而生存下去,往大一點說是用開創性的方案解決某個領域深層的問題,並且這個方案比其他方案好上十倍,從而創造了巨大的用戶價值和商業利潤。

所以,作為吃不了皇糧的我們,首先是要想辦法讓企業活下去,此時此刻只有符合這個要求的創新實施起來才有意義;如果腦子裡總是idea爆棚、且有很多切實可行,那就找個雲筆記工具做個點子庫把他們存起來、等到時機成熟、資源豐富了再做也不遲。

創新就是提出正確的問題,找到關鍵的問題,用巧妙的辦法解決問題,注意看,這三個「問題」各有內涵。如果你的點子已經成熟,並經過了《玩產品的你要注意,就是這六個大坑,把「偉大的創新」秒成了渣》一文的考核,那麼就趕緊開動吧,至少用一個MVP測測市場需求呀。如果結論與預計不符,那麼有可能是你的結論錯了(遺漏了重要的條件),要麼可能是用戶引導沒做好、沒有達到你預期效果賴以成立的理想狀態。

天馬行空的腦洞,狠毒的眼光,嚴謹的論證,接地氣的引導,敢想敢幹深挖死磕……阿飛的創新之旅已經開啟,現在讓我們開始打造一個全新的了不起的產品吧。

#專欄作家#

張俊,上海帥醒科技創始人兼CE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斯恩斯研究院創始人,微信號:biohazard2010。野路子產品菜狗一枚、創業在上海,測試新一代興趣APP中,歡迎勾兌,吵架不回。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產品天天問

優化完標題,又修改了keyword,

推薦閱讀:

【造數新功能】更精準的高級模式來了
你都使用什麼工具進行寫作、寫博客?
FireEye推出了一款Mac下系統監控工具Monitor
這把尺子不僅顏值超高,還能測量不規則的物體

TAG:創新 | 產品 | 產品經理 | 工具 | 腦洞 | 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