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念佛怎麼念不到清凈心呢

「我念佛怎麼念不到清凈心呢?我念佛怎麼還會有煩惱?有的法師強調念佛以般若為導,要用佛號伏住妄想,如果修不到清凈心,喊破喉嚨也枉然……散亂心、妄心念佛能否往生?」

這樣的觀點不是善導大師的思想,善導大師的思想很簡單:專修念佛,順彼佛本願,一定往生。

本來念佛法門是攝受沒有智慧的人、根機淺陋的人。如果一定要有般若智慧,那都已經開悟了,只有少數人才能達到。

念佛法門是不管有智無智,心中信知:我稱念名號,彼佛本願不虛,不會欺騙我,一定往生。而這樣地把心定下來念佛,這就符合凈土宗。

至於說把念佛作為一種方法,伏煩惱,或者用其它種種手段來調整,其引導方向就和我們凈土宗不一樣了。凈土宗唯一的目的是往生極樂。

我跟大家講一個例子。我有一位俗家親戚,念佛念得很苦惱,打電話給我,提了很多問題。

我說:「你這麼多問題,只允許你問一個,你問一個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她說:「我最關心的是怎樣念佛有清凈心,有清凈心就好了。」

我說:「你這個問題我就不好回答了。第一點,我還沒有得到清凈心,我當然不能告訴你。第二點,你想得到清凈心,跟佛的願望並不一致啊,阿彌陀佛最關心你什麼呢?阿彌陀佛最關心你能不能往生,他並不關心你有沒有清凈心,你有清凈心也好,沒有清凈心也好,他最關心的是你能不能往生。那你念佛不是求生極樂世界,是求清凈心,豈不是跟佛心隔了一層了?」我跟他這麼一講,她腦子當下就開竅了,「原來我的方向搞錯了。」

「念佛一定要有清凈心,然後才能去往生」,這個概念可能是我們從書本上讀來,或者其它蓮友、師父傳給我們的,這個概念並不正確。念佛,沒有說一定要有清凈心才能去往生,念佛就能去往生,不管你有清凈心、沒有清凈心。念佛有妄想、有妄念,這是很正常的,非常正常。

如果總是從清凈不清凈去考慮,這個很困難。因為我們念佛是完全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去往生的,不在於我們的心清凈還是不清凈,也可以講,正是因為我們的心不清凈,才要念佛。

比如說我們從蚌埠到北京來,如果靠自己走路,你想一想,即使是認識路,有很好的身體,可是老是打瞌睡,糊裡糊塗的,那就很難走到北京來,對不對?如果坐上火車,那就不用擔心了,你瞌睡再大,睡好了,關鍵要上火車。

你不要說「我清凈不清凈」,雖不清凈,是念佛往生啊,佛號「自然之所牽」,牽引你到極樂世界去。不清凈正是我們腦子的狀態,就像比喻里說的迷迷糊糊打瞌睡一樣,正因這樣才需要坐火車,如果自己走路,肯定就迷失掉了。我們正因為不清凈,必須要藉助佛號才能往生。既然已經信受佛號,就不需要擔心自己了,我們念佛,是佛的願力讓我們到西方去,不要從自己的角度考慮,不清凈沒關係,只管念佛。

阿彌陀佛要度十方眾生,不會提一個要求:你一定要念到如何才救度你。正是考慮到眾生有煩惱、有罪業,所以才完全不靠眾生念的如何。

我們念佛還會有煩惱,其實剛好是凈土法門的根機。怎麼這樣講呢?如果沒有煩惱,我們就起了傲慢心了,「你看,我能修行了。」你能修行,就不靠阿彌陀佛了。為什麼念佛的時候起了妄想、雜念,甚至惡的念頭?這個時候,可以說不是你自己的力量,這是阿彌陀佛的調攝,是阿彌陀佛讓你覺醒,覺醒什麼?覺醒你是一個不能修行的人,覺醒你是一個靠自己沒法出離生死的人,讓你來信受佛力。這不是剛好符合阿彌陀佛本願嗎?

比如說一個小孩子,自己沒有力量,非要逞能完成什麼任務,「我要把這副擔子挑起來!」他挑不動啊!父母就告訴他:你挑不動,父母來挑。

阿彌陀佛教育我們說:「你自己了生死了不了,你靠我來了!」如果你執意要靠自己的力量出離,就要去六道輪迴。

就像走路一樣,我們到遠地方去,走得越遠腿越累,就越辛苦,這個時候,就希望「最好後面來輛車,能搭上車就好了。」如果腿不累,你還覺得自己很有本事呢,還要自己往前走,那不知走到什麼時候才能走得到。正在你腿累的時候,車就開來了,你就搭上車了,阿彌陀佛在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你如果覺得自己能修,跟你講,你今天就不會來;你如果腦子裡沒有妄想、雜念,今天會來聽法嗎?你決定在家裡面,腿盤得大大的,「我去聽那位師父講?他不一定比我修得好呢。」肯定就不來了。你今天能來,就是阿彌陀佛叫你來的,怎麼叫你來得?平時就告訴你了:「你有妄念,你有惡念,靠你自己是不能成就的,你一定要靠我的願力來往生。」

平常生活當中有煩惱,那是正常的,凡夫就是這樣的特性。祖師講得好:凡夫是一向妄念之凡夫,妄念是凡夫的本質。有這樣那樣的想法,你的本質就是這樣的,你做不到內心清凈,而阿彌陀佛就是要救像你這樣的人,不然怎麼體現阿彌陀佛的慈悲呀?煩惱妄念沒有障礙,就像曇鸞大師所講,「不斷煩惱得涅槃」,不需要去斷,就這樣就能往生。就像我們搭船一樣,你身體不好,就用不好的身體坐上船,就能到對岸,不是說坐上船身體就好了,但是,肯定能到彼岸。我們以前不信佛,有煩惱,現在信了佛了,可能還有煩惱,就是這樣有煩惱也能去往生,這才叫不可思議。並不是說「我信了阿彌陀佛,我應該沒有煩惱了」,不是這樣子的。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救度,是原原本本的救度,你是這個樣子,就是讓你去往生(那真是不可思議),原原本本就把你救度起來了。

所以,我們越是有煩惱,就越想念阿彌陀佛,「哎呀,南無阿彌陀佛!」煩惱一起來,如果只憑自己,那不是要墮入地獄嗎?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救度我了,那不是很安全了嗎?「南無阿彌陀佛!」這時候的念佛,是時時刻刻從心裏面發出來的。

……(往生)和你有煩惱沒煩惱沒有什麼關係啊,因為阿彌陀佛並不看你煩惱的多少來往生的,甚至可以說:煩惱越多,越能來往生。因為凈土法門是他力救度的法門,佛在《涅槃經》里說:「譬如父母,而有七子,父母之心,非不平等,於其病者,特加憐愍。如來亦爾,於諸眾生,非不平等,於其苦者,倍加憐愛。」父母都是平等的,但是如果哪個小孩生了病,不是格外照顧他嗎?佛也一樣,慈悲心比父母還超出無量倍,對一切眾生不是不平等,但是也有所選擇,哪個眾生越是煩惱重、越是不能修行、越害怕下地獄,佛對他就越是特別加以憐愛,特別加以救度,這才是佛的慈悲呀。「你越差,我越不管你」,那叫慈悲嗎? 「你越差,越要管你」才叫慈悲。佛的救度是從慈悲心出發的,「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在這娑婆世界,越是煩惱的眾生,越被彌陀所關愛。你就不要擔心了。

阿彌陀佛成佛的目的就是為了救度罪苦眾生,凈土法門不是要救度五濁惡世凡夫眾生嗎?五濁惡世眾生的特點就是煩惱熾盛,「劫濁、見濁、煩惱濁」,煩惱就像渾濁的河流一樣,洗也洗不清。就是這樣,被阿彌陀佛剛好救度。因為是來救人的。

比如說,有兄弟三個人掉到一片大水裡邊,一個不會游泳,眼看就有沒頂之災;另一個雖然不會游泳,但抱著一塊木頭;還有一個會游泳,在那裡游泳。可是這片水太大了,一望無邊,從長遠來看,沒有一個人能游得出去。這時,三兄弟的爸爸開著船來了──如果你是這位爸爸,你會先救哪一個?如果說先救那個會游泳的,這不可能的;那個不會游泳的淹得要死的兒子,就要先救他,對不對?一把先救起來。這是來救人,哪個最危急,先救哪一個。你看救災的時候,總是婦女兒童先救,婦女兒童最沒力量,要先救。

阿彌陀佛從極樂世界來到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無量的業海當中,有三種眾生:第一種,眼看就有沒頂之災的那個,代表不能修行的、煩惱重的、只會造業、要沉地獄的人;第二種,抱著一塊木頭、暫時還不會淹死的那個,代表能修人間善法、世間福報,下輩子還可以投胎做人的人,雖不能出離生死,還不至於馬上沉下去(木頭就代表他行的世間善法,雖然不堅固,還能抱一陣子);第三種,能夠游泳的那個,代表能夠持戒、修定的人,但是他也沒有力量超越生死,因為生死業海太廣泛了。阿彌陀佛就是那位父親,他來了,先救誰呢?先救那個最不幸的,對不對?所以說,凈土法門到末法年代會大張天下,為什麼?末法年代,沒一個人能修聖道法門了,沒一個人能修才剛好啊,機與法就相應了,眾生的根機與彌陀救度之法徹底契合了。所以,你煩惱越重,剛好,被阿彌陀佛優先考慮,第一個把先救起來。你擔什麼心呢?你沒煩惱就麻煩了,你還在那裡「我能游泳」,那是假的,凡夫眾生誰沒煩惱?不過你自己認為自己沒有煩惱,你不知道什麼叫煩惱相,「我現在沒煩惱了,兒子的事情已經解決了。」那叫沒煩惱了嗎?凡夫眾生起心動念都是煩惱,所謂煩惱,就是我執我障,沒有達到無我、沒有開悟,都是煩惱;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才叫沒煩惱,你都是有人、有我,哪個沒煩惱?細微的煩惱大家體會不到,覺得好像是「我煩惱輕一點」,其實大家都一樣,無量無邊,都在生死輪迴。

……煩惱消不掉就剛好去,煩惱消得掉你就危險了,怎麼這樣講呢?煩惱消不掉,才知道我們沒有力量,我們沒有力量,才會去仰仗佛的力量,我們自己有本事,就不會去靠佛了。靠佛的力量,不光是一個概念,而是自己心裡邊確確實實發生這樣的轉換,我們的心能夠真正憑靠佛,如果腦子裡面認為自己還能修行的話,你雖然懂得很多道理,知道是靠佛的力量,你決定靠不上,因為你自己還在執著「我這樣修那樣修……」只有痛徹地認識到自己是一行也修不成之人,地獄是一定的家鄉,這時候,不允許你有任何的選擇,只有這條道路,沒有別的辦法,你不靠也靠上了。很多人之所以沒有信靠阿彌陀佛,他是被自我驕慢的心所障蔽,認為自己有能力、有所修行,那樣跟阿彌陀佛就無法相應了。我們有煩惱,說明我們不能修行,我們有什麼修行啊?念佛沒念一會兒,妄念就進來了。有位居士講:「我念佛念得不清凈了,就回頭念,一串念珠,就前面三顆最亮。」還沒念到第四顆,腦子裡雜念就出來了,回頭再念這三顆。那就說明我們不行啊,阿彌陀佛不是靠我們這麼去念、那麼去念去往生的。第十八願講「十方眾生」,「十方眾生」包括煩惱很重的人,煩惱多的人多,煩惱少的人少,現在這樣的末法年代,社會這麼複雜,還要過日子,有各種物質需求,過去還有業緣,煩惱多得不得了,沒辦法了,最後才抱住阿彌陀佛的大腿──其實阿彌陀佛早就把你抱到手上了。(《北京座談》)

我們過去說:「我要修行得沒有妄念了,才去往生成佛。」

阿彌陀佛說:「你沒有妄念,自己就可以成佛了,不要到我極樂世界來往生了。我修的這個極樂世界,正是為那些還沒有修行、還妄念紛飛的人,我主要是救度那些人的。」

如果你本來是近視眼,現在就戴上近視眼鏡。你說了:「我現在去做一個什麼按摩操,等我眼睛不近視了,再戴眼鏡。」那近視眼鏡就沒必要造了。

等你修得沒有妄念了,再去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為什麼?

就是妄念紛飛稱佛名!這樣念佛就能往生!這太好啦,這樣念佛就好!(凈宗法師《煙台講話》1998)

關於煩惱,如果不按照佛法細細領會,那容易誤解。「這件事把我氣壞了,我又煩惱了。」第二天說:「煩惱過去了,今天兒女回來了,很歡喜,沒有煩惱了。」這是根本不懂得煩惱相。可以講,凡夫眾生沒有一念離開過煩惱。

煩惱是各種各樣的,有粗顯煩惱,有微細煩惱,無量無邊,喜怒哀樂通通是煩惱。煩惱的根源就在於我執我見,我執沒破就是煩惱。你說「今天早晨打打太極拳,很舒服,內心清凈了」,那個不叫清凈,那是粗顯煩惱暫時隱了一點點而已,微細煩惱多得不得了。用過功夫的人他就知道,一般人觀察都觀察不到,不要講伏煩惱、斷煩惱了,根本沒份。簡單地說,睡眠就是個煩惱,你說沒煩惱了,你不要睡覺了?誰可以不睡覺?「我現在可以不睡覺了,我沒煩惱了。」你是我見,我見還是煩惱。(《蚌埠座談》)

人一生下來,有很多事情是定下來的,比如說生下來是男的,那這一生就是男的,成不了女的,這是過去業力的牽引。為什麼叫凡夫眾生?就是說你沒有辦法改變這些東西,煩惱不自在。凡夫有什麼特點?善導大師稱為「罪惡生死凡夫」,又叫「煩惱業障凡夫」,又叫「亂想凡夫」,「凡夫」前面加了這麼多修飾語,通通是點醒我們:我們的特色,就是這些。源信大師有這麼一段話:妄念就是凡夫的本體,是凡夫的本質,除了妄念,別無心也。你想在妄念之外找出清凈心來,這個是一個根本的虛妄,因為凡夫除了妄念之外沒有心了。你妄念消滅了,就不是凡夫了,就是聖人了,那你不要學凈土法門了。

如果只有妄念,那你就隨業流轉去;雖然妄念重重,但是能夠稱念佛的不可思議名號,「妄念之中,稱出佛名,猶如蓮花,出於污泥。定得往生,不可有疑!」妄念之中稱出佛號,決定能夠往生!為什麼呢?因為是靠蓮花的清潔香美(稱念佛號)去往生的,不是靠你的妄念去往生的。你如果老是擔心自己的妄念,說明你不在念佛,是在念你的妄念。

比如說,很多人習慣在煩惱的時候到公園走一走,鳥語花香,春光明媚,心情自然就開朗了,大家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如果你不去欣賞大好春光,老在心裡想:我很煩惱啊,我多麼憂愁啊!你在公園裡散步一個小時,回來之後仍然是煩惱重重,對不對?

我們念佛也一樣,念佛是看佛號,佛號能讓你解脫,不是看自己內心的污染。

如果不去看阿彌陀佛的光明救度,只想自己的那一套,這根佛就不相應了。(《聚龍寺佛七開示》)

念佛號不是為了伏住內心的妄想,念佛號是為了往生。「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也有人講到「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兩句話你們都聽到過了吧?你們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喊破喉嚨的?在座的哪一位是心不散亂的?你又沒有達到心不散亂,喉嚨又沒喊破,我看各位都完蛋了!這句話有多方面的意思,一個是鼓勵你精進念佛,再鼓勵你相續念佛,另外,我想這不是專門弘揚凈土宗的大德所講的話,印光大師沒講過這樣的話,善導大師也不會講這個話,阿彌陀佛本願裡面更沒有講這個話,他說「乃至十念,你不往生,我不成佛」,那依哪個為標準呢?學凈土宗,要依經典和傳承。這句話又可以怎麼解釋呢?如果你念佛,心裡邊搞雜行雜修,這就叫散亂啦,這個搞一搞,哪個搞一搞,如果這樣的話,那可能有危險,口念彌陀:「南無阿彌陀佛」,心散亂:東顧西盼,不能夠專一,那就「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我還不敢講「也枉然」,也還有點希望,這樣的人不能說一個也不能往生,比較難一些,迴向定散二善,也可以求往生。所以,話不能講得那麼死。這句話有多方面的含義,鼓勵大家多念佛的意思。重點在於念佛要有信願之心。

有些人念佛不是為了往生凈土,是為了求功夫,這句話乍一看是修功夫的人講的話,也許他有他的境界,有他的體驗,但是,那是他的根機,作為個人的體驗是可以的,如果要推廣給一切大眾,那就不適合了。佛法不是這樣,佛法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乃至十念」,任何人都可以得救。個人是個人的體會,你跟他學,學得來嗎?他做到了,你又沒做到。我們就專依佛經、祖語來安心。

明遍僧都問法然上人:「雖念佛,心散亂,將如何?」

法然上人回答:「凡夫之心何能無散亂?生於欲界散地之人,皆是散心,所謂舍掉散心而往生者,無有是理。唯有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可貴之本願。」

散心念佛人的往生,這才是尊貴的本願啊!才是阿彌陀佛的慈悲呀!散心人念佛往生,所以才叫做易行。

我們個個都是散心念佛,散心念佛,決定往生。

關於這個問題,古代有人問,現在還有人問,將來可能還有人問,祖師在古代都解決過了。比如,善導大師在《觀經疏》里講的「水火二河中之白道」,這說明散心、妄想、貪瞋妄想沒有障礙,又說「稱我名號,下至十聲」,發出聲音來念佛就可以了,沒有說要怎樣念佛,沒說用什麼樣的心,只要念佛,通通可以往生,為什麼?「乘我願力」!念佛是乘佛的願力。佛沒有說「你要拋棄散亂心,才能乘我的願力。」口稱佛的名號,就是乘佛的願力,自然就能往生了。

我們各位,往往在生活當中很聰明,在佛法當中就顯得不太聰明。我們再三用龍樹菩薩的乘船的比喻,你們也乘過船,請問用散亂心乘船,能到彼岸嗎?如果你上船之前,船長跟你打招呼:「某某,坐我這條船,一定要一心不亂,一點也不能起妄念,如果起了一點妄念,就會從船上掉到海里去了。」這個船你敢不敢上?

如果說念六字名號,起了一個妄念,就會掉到生死大海當中,不能到極樂彼岸的話,誰還敢念名號啊?

我們乘上船,雖然有時候看看大海的風景,看看海鷗,看看海浪,看看落日,我們的心好像是這樣的散亂,但是內心的根本是安定的,我們知道:可以到彼岸。如果你也不看海鷗,也不看海浪,也不看落日,你就使勁抓住船上的欄杆,想著:我要過海,過海……你好像是一心不亂,其實心裡邊很亂,因為你害怕、慌亂。

我們念佛人就是這樣子,在社會上做事,好像有散亂的心,但是內心知道:稱佛名號,決定往生!內心有一種安慰感,「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你坐車、坐船都沒有想過「我是不是散亂心」,為什麼對佛的信靠還比不上對駕駛員的相信呢?坐上佛的大願船,還怕不能往生凈土嗎?

所以,只管念佛,不管散亂不散亂,不管清凈不清凈,再簡單不過了。法然上人說:「不顧妄念余念,不畏散亂不凈,唯口稱名號。若常稱名者,以佛名之德,妄念自止,散亂自靜,三業自調,願心自發。故願生心少時亦南無阿彌陀佛,散心增時亦南無阿彌陀佛,妄念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善心生時亦南無阿彌陀佛,不凈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清凈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三心欠缺時亦南無阿彌陀佛,三心具足時亦南無阿彌陀佛,三心現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三心成就時亦南無阿彌陀佛,此即決定往生之方便也,納於心腑莫忘失。」

什麼叫「三心具足時」?「聽了師父這樣講,我很歡喜,信心百倍,肯定可以往生了!」當然是念佛;什麼叫「三心欠缺時」?「我念佛到底能不能往生?」欠缺信心,當然還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總是「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決定往生之方便」,放在心裡邊,不要忘記了!不要東扯葫蘆西扯瓢,一邊念著佛,一邊想「這樣行不行?那樣行不行?」

一切不論,走路搭車,總是「南無阿彌陀佛」,想起來就念。那你說「想起來就念,想不起來就不念?」想不起來,你想念也念不出來,沒想起來嘛。不過,我們念佛的人,應該多多地想起來。

念佛也是一個習慣,如果習慣於妄想紛飛,就總是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有的人思想比較複雜,有的人就比較單純。思想複雜的人也是一個慣性,業力所牽,他有一點小事,牽腸掛肚好幾天,晚上一想就不能睡覺;有的人思想就比較單純,過了就過了。思想單純的人有福報,思想複雜的人就沒有福報。像我,思想就比較複雜,不過,很好,因為遇到了阿彌陀佛的本願,所以,雖然有些想法,也都是圍繞著佛法而想,佛的慈悲也就更加顯現出來了。

我們念佛,就總是念「南無阿彌陀佛」,管他什麼樣的心!形成習慣之後,行住坐卧總是在念佛。

有些老太婆,真的很佩服她,她真的做到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她沒有什麼講的,「我又不識字,我這麼大年紀,還圖個啥呢?我就是念佛。」好了,她也不會跟人計較你高我低,好像被社會的舞台排擠到旁邊去了,「萬念俱灰」了,「我就想到凈土去,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看到這樣的念佛人,我都想給她頂禮。確實很難得。

這麼容易的行法,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啊,如果我們做不到,說明我們條件比她差,有家庭、有兒女、有工作,煩惱得不得了,那就更要念佛。(《念佛感應錄序言講解》2001於大連)

我們念佛是專門為了一個目的:往生極樂凈土,而知道「我念佛一定往生!」這就是念佛。

至於說把念佛作為手段來克服妄念,那都是順了一般聖道門修行的方法,以伏煩惱為宗旨,不是以乘佛本願往生凈土為宗旨。

我們凈土宗念佛是以乘佛願力往生凈土為宗旨。有人把這兩種修行方法混淆了,以為如果不達到清凈心,如果不能伏妄想、煩惱,可能很難往生。這是因為不了解阿彌陀佛誓願的緣故。那我們了解了,這個不成問題。(《凈土宗略要文講解》2001於龍口)


推薦閱讀:

跑步後氣喘吁吁的時候怎麼辦?
Mimi怎麼辦Vol.12:當男人不想「要」
這次有圖了!男生搭配之我見,5年的蛻變教你怎麼變帥~
女人感情線呈鎖鏈狀感情會怎麼樣?
早秋外套怎麼穿、怎麼選?

TAG: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