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聽太極智者講陳家溝那些事兒之五

聽太極智者講陳家溝那些事兒之五

聽太極智者講陳家溝那些事兒之五 (完)

通過向兩位拳師的誠懇求教,讓本人對陳氏傳統太極拳的傳統拳法大開眼界,認識加深。首先是入門問題,小架對基本功的要求很細膩、嚴謹。基本功好比金字塔的底座,越寬廣、紮實越好。基本功入手是否正確決定今後練拳的過程是否對路,而太極拳基本功的許多修鍊內容和要求,雖然本人練老架多年,卻聞所未聞。現列舉一二:  1. 站樁:站樁既是內功修鍊的基本功法、每個招式的基本要求,也是為練習套路時不斷自我糾正的方法。  2. 松腰、胯、襠的應用:陳鑫曰「來脈得勢,轉關何難。」欲得機得勢,全在腰、胯、襠的運用,小架講究襠走下弧後勁,胯要鬆開。大架講究「胸腹摺疊」,小架重在「腰胯襠勁」。曾聽一位陳氏小架的教練講,一次與人在馬路上發生爭執,對方恃身高力大,猛地從身後抱住了教練的腰,教練一個扭胯,將對方從馬路邊甩跌到八車道寬的馬路中間,卧地不起。  3. 相合:陳鑫曰「橫豎顛倒、立卧坐挺、迴旋倚側,攢躍皆中」,也就是說,不論何種身法,不知六合,滿腔是空。大架則很少有人講究這個。大家可以看看前面發的三張照片中,沒有一個知道,所以他們就沒有「內外三合」的概念了,雖是明師,空有架子。  4. 「注陰不注陽,下在上先」的理解和應用也都是小架的基本知識,一經拳師點撥,則豁然開朗,再結合到套路中,頓然效果奇異,進步神速。這些要求你聽說過嗎?

5. 腿的勁法:習拳者都知道「力發於腳,行於腿,主宰於腰」。腿上的兩股勁從何來?怎麼走?如何達到落地生根、下盤穩固的水平?本人練十多年尚不知,而拳師只給我講解示範一分鐘左右就明白了。 與村人們漸漸地熟絡後,話題就多了。曾經談到人們學拳的心理和願望的話題。除老年人外,絕大多數人都想學功夫,之所以選擇學習陳氏太極拳,也是因為太極拳的功夫太神奇了,巧妙絕倫,獨具特點。但是,真正能得到真傳功夫的,像清晨的星星一樣稀少,大多數人是失望而歸。現在的太極拳商業化了,大師滿地走,拳館到處有,都說是真傳,江湖加忽悠。有兩類人,尤其可憐。一類是太極拳的痴迷者,滿懷的功夫夢想,滿腔的熱情,慕名尋師,錢沒少花,書籍和光碟買了一大堆,架子練得煞有介事,頗能唬人,然後回家苦練,越練越感覺有好多問題和毛病,越練越迷茫,至於「功夫」二字,竟不知何物,對太極拳又愛又恨------沒學到實質的東西,實際是個紙老虎。另一類是大師的弟子們,捧上禮金,叩頭拜師,在大師的光環下自己也覺得很燦爛。初學時,大師會向你展示種種絕妙神功,讓你嘆為觀止,口水直流,求學之欲熾盛灼心,恨不得一年就成就功夫夢。跟著師傅一年又一年,花開花又落,轉眼十幾年,套路兵械,無不熟練,拳理拳論,無所不懂。可是忽然發現,師傅不再講「功夫」了,也不教技擊了,就好像爬到半山腰,當你需要上面的人拽一把,幫你跨過一道峭壁時,竟然繩子斷了。想往上走,非己力所能致,下山吧,棄之不忍,有心改道另拜明師,又怕惹惱上面的人,冷不防砸你一石頭,落個背叛師門之罪行。不上不下,苦水自咽。 拳友們啊,別對號入座呀!  難道這些太極拳師們都是銀樣蠟槍頭或是身懷真傳而保守不授?非也。作為真正的拳師,也有自己的苦衷。陳氏太極拳的好東西很多,如果老師很輕易地全面傳給你,還要先考慮你是否配得上。若是奸詐之徒,學會功夫,對社會則禍害匪淺,若是小人之輩,對師父則毀譽敗名。真正的拳師都希望能遇到品行端正,熱愛太極拳,能夠長期苦練,終成一代名家的繼承人,但這種人好找嗎?所以,不光是學生在尋老師,老師也在找學生。有一例子:一拳師,建一拳館,頗有名氣,弟子甚多。唯愛一徒,悉心傳授。該弟子功夫有成,名氣不小。遂在其師父拳館附近,另立山頭,大做宣傳,爭攬學生。同一地盤,原來師父1人吃餅,現在徒弟與師父分吃1餅,不,應該說徒弟在和師父爭吃1餅。結果,師徒反目,互相排斥。呵呵,如此武林,如此師徒!作師父的,收徒要謹慎啊,不要只顧利益而不注意擇人。 有天下午,在一老拳師(且稱其「無名大師」吧)庭院里,一壺綠茶、兩包煙,我與「無名大師」信天游起來。談到陳鑫時,「無名大師」說,若論功夫,鑫老不如他大哥「神手」陳堯,但鑫老是偉大的,他的《圖說》和《三三六拳譜》對陳氏後人和社會傳承太極拳起到指導性的貢獻,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無名大師感慨不已:「鑫老本是一個心高氣傲的君子,而晚年卻是苦寒凄涼。他是我們當代陳家拳的挽救者,可是現在人卻幾乎都把他忽視了,南頭(村南頭)故居還在,卻無人關注。我們有幾家,有個心愿,就是將鑫老的故居修葺起來,為鑫老建立紀念堂,再成立個「陳鑫拳法研修會」,將鑫老的理論、功法更好地傳給後人。」只有這樣,才不辜負鑫老的苦心,才對得起鑫老。」「鑫老的著作里並沒有提到大架、小架,他演示的拳架也沒有說就是小架。是顧留馨在他的《陳氏太極拳》一書里首次提到「大架、小架的」,他這一說不打緊,卻造成現在人們的迷惑和成見,甚至還有利益上的爭執... 臨回去的頭一天,去參觀了陳氏祠堂和博物館,未曾想一段奇遇在這裡發生。那天上午9點左右吧,大晴朗的天,零星有幾個行人。從祠堂去博物館的石鋪通道上,要穿過「招熟」、「懂勁」、「神明」三道石門。忽然發現一位精神矍鑠、氣質不凡、年約八十的老太太,獨自在石門前徘徊,她既不像是村人,又不像遊客,我的第一個反應時:這老太不是一般的人。  果然,在攀談中得知,老太太姓張,乃是陳家溝第十一代太極拳名家、全國優秀武術輔導員陳立憲的遺孀,是陳家溝陳氏三傑陳沛林、陳沛山、陳沛菊的母親!因工作關係定居在沁陽市,這天也是回鄉省親,同時來祠堂祭拜先祖。我:老太太,您把子女都培養成才,而且都事業有成,您可真偉大呀!您的子女們現在都在教拳嗎?  老太:當年孩子他爸在工作之餘,只要有空就義務教拳,把教拳看作是責任,光希望別人能夠把太極拳學到家,他的幾個弟子都學到一定水平了。孩子他姑叫陳立清,她的口號是「生命不息,教拳不止」,所以我經常要求我的孩子們把教拳當成責任、使命去完成。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但不能失傳,而且還得發揚光大。沛山在日本,工作之餘教拳,現在有幾十個教學點,在日本影響很大。沛菊在省體育局工作,我要求她每到周末就給人教拳,任務是必須培養出幾個得到真傳的人才,能教一個對的,不教100個錯的。咱不圖名不求利,只求對得起「陳氏傳人」這個名號。 和老太太的一番交談後,忽然有種很踏實的感覺。第二天,6月21日,在鄭州省武術運動中心拜見了陳沛菊老師。  初見面,不敢相信眼前的這位看似弱不禁風、沉靜儒雅的年輕女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被國家體育局書記何青龍譽為「武術靈魂充分體現」、太極拳的第一理論家、陳立憲前輩的掌上明珠陳沛菊老師,其不俗的談吐和縝密的思維,倒像是一名學者。在了解到我的來意後,陳老師問起我學拳的情況,本人倒是很自信地演練了老架二路的套路。陳老師問我練過推手沒有,我自豪地說:「練有五、六年了,自己感覺有一定功底了。」陳老師微笑,指了一下在場的一個年近30的小伙:「你們兩個切磋一下吧,我看看。」我想此人肯定有來歷,很有可能跟陳沛菊學過吧,但我還是滿有信心的,平時與拳友推手,本人常常一覷其破綻,一個發勁,就把對方撂出去了,所以心裡還是挺鎮定的。我們雙方一搭手,雙手往前一遞之際,忽的一下,勁道無影無蹤了。吃驚,再來,棚手交接之間,陡然身如駕雲,無根無主,向前傾去。那小夥子(後來知道叫劉正楷)很謙虛地拱手示謝,我則心悅誠服地感謝他的指教----大開眼界了。 陳老師很平易地給我講解了幾個方面:一、不能犯方向性的錯誤;二、練拳是練心的過程;三、運動過程中,如果松不下來,勁力就不順暢;四、內外相合與技擊的關係;五、腰襠勁的正確運動方法;六、技擊中舍己求人的特點;七、呼吸與動作的配合。 陳沛菊大師分明是在針對著我的問題進行分析評論和指導,但又不是直接說我的哪個地方不對,哪個地方不好,顯然是很注意尊重別人的面子和自尊心。我當時心裡那個感激啊:她真是太高尚了!這才是大師的風範!  當她在指出問題時,總要講出錯誤的原因,正確的理論是什麼,正確的技術方法是什麼,讓人聽了明明白白,也能立即掌握住正確的方法,你不會忘記的,誰聽了誰都不會忘記。她講的這七個方面的知識,都是我聞所未聞,珍貴難得,彷彿醍醐灌頂,恍然開竅。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孫石猴聽菩提老祖傳經授道時頓悟的情景吧,本人就是那種欣喜若狂的感受。但,本人還不至於有抓耳撓腮、樂不可支之狀,呵呵。 初次見面,陳老師就這樣誠懇實在地講了這麼多技術和理論,而且只怕我掌握不住,講解的很細緻。唉,走了這麼多年的彎路,終於遇到明師了,一位學者型的真正太極拳大師!心裡不免幾多感慨。  與陳老師商定,只要她平時周末不忙,我就從洛陽趕赴鄭州跟她學習。記憶深刻的就是第一次與陳老師認識時受她指導的內容,回去練了一周,丹田內氣充實,轉換順遂不丟勁,身體鬆柔的讓自己都不敢相信,能感覺到每一片肌肉都是活的,肌肉和骨骼就像是互相分離又是互相輔助的,每一舉動內勁暢達四梢,虛靈勁的奇妙感覺始終伴隨著。 太極拳值得學習嗎?世界上沒有哪一種健身活動在身心培養上能比太極拳更有效。太極拳神秘嗎?在三腳貓、半瓶子拳師的嘴裡,太極拳神秘得如高山仰止,在明師的指導下,你會讚歎太極拳的神奇特點和功效,但其內容其實很簡單。太極拳難學嗎?這就像求醫者看病,若遇到庸醫一樣的拳師,你練拳多年(甚至一輩子)也不能入門、練不出功夫,若有明師指導,學一年勝過其他人練十年。所謂「鬆柔」、「守中」、「合勁」等要領,陳沛菊老師都是作為新手入門的基本要領來講授的,你只要一個月就能系統掌握的,可是,就是這些練太極拳的基本功,卻是外界許多學員聞所未聞、茫不可及的「神秘」東東。學拳要有師傳,選老師是個大事兒,有「三不學」原則: (一)、拳師人品不好者不學。拳師若心不正、品不端,跟他學拳沒有意義。內行人都知道:「觀其練拳,知其為人」。這個人不地道,那麼可以斷定,他的拳也不地道。這個人心狠手辣,其招式定顯狠辣之象。你跟他練久了,你會潛移默化地被他毒化。 (二)、拳師無名家師承者不學。你尋師是想學真東西,真東西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是真理。跟明師學一年,相當於跟一般拳師學三年,甚至五年八年也不為過。拜無名之師,或被引領到錯路上越走越遠,或經歷沒少投入,金錢沒少花,功夫沒一點。 (三)、拳師貪婪者不學。人若貪婪,其欲壑難平,永不知足。遇著了這樣的拳師,他會不停地以各種理由借口向你「借」錢,若有一次你沒上貢及時,他就給你甩黑臉,像這樣的拳師,就算他真的有真傳功夫,他會爽快地給你嗎?即便你花了不少錢,他也不會。 所以,第一、三類拳師,即便他的功夫再好,不可學,不敢學。第二類拳師,不值得學,學也是徒勞,僅學個健身操而已。作為拳師,他也有三不教:品行不端、心態不正者不教;狂傲自大、懈怠不敬者不教;學拳動機不純者不教。你在選擇師傅,師傅也在選擇學生,只有雙方有共識默契,才能開心坦誠教學。有個學拳者,他師傅很有水平和修養,但就是不肯慷慨教這個學員。該學員始終功夫不上身,遂遷怒於師傅,怨言四播。其實,他應該反省,為啥師傅不肯教他?說明他自身的人品有問題。  初學者,學入門,基本功要練紮實,真東西都在基本功中,套路只是將一系列基本功串聯起來的組合動作。求師學拳,就是求學基本功。即便是成手,整天也是在練基本功。僅一個站樁,若有明師指導,就能練出功夫。意拳就是這個法門,不著招式,自成一家。又比如雲手,若將雲手練好,太極拳就屬於你的了,反過來說,你可以將陳太極的諸要領秘訣都應用在雲手這一個招式上練習,功夫依然上身。見過不少練老架的,練拳許多年了,仍然不會用腰襠勁和後背,連這樣的基本功都不會,他練一輩子仍然是花拳繡腿。-----最簡單的,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得到的。  別看有些人把陳太極一路、二路、刀劍等都學會了,耍的洋洋洒洒,那是練給別人看的,沒有用的。你若真的是想練功夫的,老老實實練一路吧,僅是一路就夠你用了。 所以,拜師學拳,就是學會在一個招式中,學到所有的技術要領和理論,還有,陳太極秘傳的一些關鍵東西。  


推薦閱讀:

陳鑫太極拳拳理精粹摘編(三)
(3)十六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有哪些特點?
陳式太極拳丹田內轉如何練?
太極鞭桿之戳

TAG:太極 | 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