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09【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悟法傳衣第一](六)[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法施需及時,良機不可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復兩日,]經過兩天。[有一童子於碓房過,]

「碓房」,走過六祖舂米的這個地方。

「碓房」就是磨米麥的地方,唱神秀大師所作的偈頌。

[唱誦其偈。][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

惠能大師一聽就知道,這個根本沒有見性。

[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

雖然沒有經過五祖的教授;我早就知道見性這個法門了。了解這個《見性的大意》。

你看他在寺里做八個月,師父不曾來跟他說話,沒有教過他一法。

你想想看。雖然不曾得到師父的教授,但是早就了解《本性的大意》。

[遂問童子曰:]就問這個童子說了。[誦者何偈。]你誦什麼偈頌?

[童子言: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

這個「大師」是指五祖。

你不知道這個五祖說「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

[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

如果了解《見性的大意》,就把這個《衣缽》傳給你,當作「第六祖」。

[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南」就是南邊。「廊」就是走廊。

在這個南邊走廊的牆壁上,叫作:「南廊壁上」。

[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此偈,][依此偈修,免墮惡道。]

[能曰:][我亦要誦此,結來生緣,]我也要誦這個偈頌,「結來生緣」。

帶髮修行的這個童子,就引到他這個偈頌的前面。

我也要「結來生緣」,[同生佛地。]共同成就佛道。

惠能也很有修養,我也要來誦此,結個好緣。

祖師都不會給人漏氣。

雖然此偈沒有見性,他也同樣要誦,知道他功力不夠,還是一樣尊重他。

所以會給人家漏氣的,都不是祖師之格。

[上人!我此踏碓八個余月,]

「上人」就是《對這個童子稱的》,叫作「上人」。

六祖惠能大師很謙虛,連一個小孩子,都不敢輕視他。稱這個《童子》稱「上人」,

表示你行。

我在這裡舂米,用腳踏這個「踏碓」,搞了八個多月。[未曾行到堂前。]

[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

「堂前」就是五祖的堂前。

不曾來到大眾出入之處,希望您引導我,走到這個偈頌的前面來禮拜。

[童子引至偈前作禮。]六祖也向它頂禮。

你看看!六祖多麼有修養,此偈雖未開悟,六祖也一樣頂禮。

[能曰:]惠能就說:[能不識字,]惠能大師就說:我不認識字。

[請上人為讀。]您幫我念一念。

[時有江州別駕姓張]

「江州」在現在的湖北舊武昌府,以及江西省的地方。

湖北以前的一個武昌府,以及江西省這個地帶,叫作「江州」。

簡單講就是:湖北跟江西這個地帶。

「別駕」,這是一個官名,州刺史的左右兩邊。

這個「別駕」的意思就是:有單獨的車子讓他乘、乘車。

就是說:這個人出去,就是專門的專車。

「別駕」就是專門的車。

「駕」就是車。

就是這個官還不小,有特別的專車。

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這個官我們現在來講就是判官。

現在的判官、法官,他有個人的專車。

「別」就是個別。

「駕」就是車子。

表示很有地位、很有身分,叫作張,[名日用,]張日用。

「張別駕」[便高聲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也就是「勿使惹塵埃」,一念,[能聞已,]怎麼樣?就知道沒有見性。

現在他也要作了,他說:我也有一個偈頌。

[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您認識字,您幫我寫一下。

[別駕言:][獦獠!汝亦作偈,]

這個「獦獠」,也是有一點看不起。你們這個蠻荒的地方,大家叫他「獦獠」!

「獦獠」!你也想要作偈頌?[其事希有。]真是「希有」難能可貴。

[能啟別駕言:]惠能大師就告訴這個「張別駕」(張日用),

就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

這一句話太重要了,你想要修學見性大法,第一個,不能起心動念,看不起任何一個

初學的人,不得了。

[下下人有上上智,]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最下的愚痴的人,往往有上上選的真實智慧,叫作:「下下人有上上智」。

最愚痴的人,偶爾他也有上選的真實智慧。

[上上人有沒意智。]

反而那一些最絕頂聰明的人,「上上人」是指世間的人。

反而那些最絕頂聰明的人,往往會埋沒自己的怎麼樣?真實的智慧,

因為有《所知障》!

你不要看不起初學,最愚痴的人,也有上上選的智慧。

上上人的人,也有被埋沒的真智慧!

[若輕人,]就是如果你以貌來輕視人家,[即有無量無邊罪。]

若是瞧不起他人者,就有「無量無邊的罪」。

[別駕言:汝但誦偈,]來!您念出來。[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

您如果得了這個祖師位,一定要先來度我。[勿忘此言。]千萬不要忘記這一句話。

惠能就念出來。[能偈曰。]偈頌就說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個偈頌傳為千古,沒有一個人看到這個偈頌不讚歎的。

我們的《清凈本性》,本來就沒有任何形狀,「無樹」。

這個就是我們的《大般若智慧心》,不是任何形狀的。

「無樹」意思就是,對稱神秀大師的「身是菩提樹」,他認為有一種依靠。

這裡完全放下,徹底的告訴你:我們的《菩提清凈自性》,是沒有任何形相。

「明鏡亦非台」,我們所謂的心,「明鏡」,猶如明鏡。它也沒有所謂的「台」。

如果有「台」的話,就變成有《能照所照》。

為什麼叫「明鏡亦非台」?

我們這個鏡子,假設說:我們這個清凈心,就像明鏡一樣,但是,這是方便。

真正的清凈心,怎麼樣?

「亦非台」,「非台」,就是沒有《能照所照》。

你有「台」,就有《能照有所照》。對不對?鏡子有台!是不是?

這台上面放鏡子!就是有《能依所依》。

眾生認為說:我有《能覺悟,有所覺悟》的。

所以,覺悟了那個《迷》,那個《覺》還是迷。

你說:今天我覺悟了!

記得!你那個《覺悟》還是迷。為什麼?

《迷跟覺》是對立的。

真正徹悟,《迷跟覺》沒有,不存在,無所謂《迷》,也沒有所謂《覺》。

《迷是對覺》講的,《覺是對迷》講的。

《迷覺、覺迷》,仍然是生滅代謝之詞。

大徹大悟的人,不會說:《我覺悟了,眾生都是迷》。是不是?

他連這個能覺悟,動一個念頭,執著說:《能覺悟的心》,都沒有。

開悟,大難大難!

沒關係,結一個法緣也不錯。

所以說:我們的《清凈自性、菩提自性》,本來就沒有形狀。

「無樹」無形,沒有《相》的東西。

我們《能照的這個清凈菩提自性》,也沒有《能跟所》的關係。

「本來無一物」,就是指《五蘊跟萬法》。

「本來無一物」,「萬法」,《色受想行識》當體即空,萬相不可得。

『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本來無一物』,為什麼呢?

《楞伽經》叫我們作如是觀察:你見到任何的相,徹底的摧毀,碎為微塵,

如是觀照。

世尊在《楞伽經》對大慧菩薩說:大慧!看到任何的相,都把它碎為微塵。

諸位你就會發現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譬如說:這個毛巾碎為微塵,毛巾的《相》沒有,沒有這個東西。

討論這個沒有意義,世間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

我們就是在本來沒有這種東西的《假相》。

《緣起無自性》的假相,一直在分別這個《是、非》。眾生就是這樣。

下決定心,取決定義:這個就是毛巾。大智慧的人看,毛巾本《空》。

因為《緣起》不可得,它是條件所構成的,所以,毛巾沒有毛巾的《相》。

桌子,徹底的摧毀,觀照,如是觀照,沒有桌子《相》。

美女,徹底的摧毀。

醜女,徹底的摧毀。

沒有美女之《相》,也沒有醜女之《相》,沒有!對不對?

如果《有相》,統統叫作《妄想、顛倒、執著》。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哪裡有《能所》呢?

哪裡可以說:沾惹到煩惱呢?沒有的!

你起心『動念即乖』,起心動念,才產生《妄想、顛倒、執著》!

「菩提本無樹」,「菩提」就是我們《清凈的本性》。本來就沒有。

所謂「樹」的這種《相》,那是你自己假設的東西。《本性是遍一切處的》。

前面那一句說:「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

六祖一語就道破了:「菩提本無樹」。《菩提清凈的本性》,豈能安立「樹」

這一《相》呢?

你立《身體是樹》,《菩提是樹》,錯誤!《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們的本性。

「菩提本來是無一物」的東西。

「明鏡」,我們《清凈的本性》。

「明鏡亦非台」,也沒有所謂「台」,用什麼架起來叫做「台」?對不對?

「本來無一物」,前面是說:「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六祖一語就駁倒了:「本來就無一物」的東西,你要在什麼地方「惹塵埃」?

《煩惱》本來就是《無》的東西,只因你自己《無明》產生。

「何處惹塵埃」?是因為你《無明》才會惹麻煩。「塵埃」就是《煩惱》。

本來沒有的東西,你惹什麼煩惱?

「何處惹塵埃」?你惹什麼煩惱?

意思就是說,煩惱本來就是《無根》的東西。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

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

希望大家發心,

成為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

將手中的法寶,一化為十,十化為百,

讓千千萬萬的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佛頂平台|祈願正法重現

微信ID:fodingpingtai
推薦閱讀:

中國歷代大儒(47位大師的簡明小傳) 十七
慧能大師直指人心的15句金言!如坐春風!
大師教你祖墳風水怎麼看
星雲大師:星雲禪話(五六)
一位沒有流派的大師

TAG: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