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鄧小平為什麼提倡不爭論

鄧小平為什麼提倡不爭論

我猜想:他老人家對中國的情況了如指掌,對什麼體制能發展生產力,心裡跟明鏡似的。只是他從不提倡爭論這事,並且說「不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豐富的革命經驗與幾十年政治鬥爭的歷練,使他很清楚:左的「革命」的那一套,什麼時候不是說起來頭頭是道,幹起來就不是哪回事嘍!正所謂說話呱呱的,尿炕嘩嘩的。你要同它爭論,不要說左禍流行20幾年,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左論」深入人心之時,就是歷史上,也沒有見過右派爭得過左派的。李立三時期右派爭過左派了嗎?王明時期右派爭過左派嗎?大躍進違背常識造成那麼大的損失,右派爭過左派了嗎?文革期間更是登峰造極,誰見過右派斗得過左派。他老人家一定想過:格老子當年「三自一包、四大自由」,農民那麼歡迎,你們硬說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今天我講「黑貓白貓,抓住老鼠才是好貓」,你們中肯定有人不服。必說黑貓不行,雜種貓更不得行。這個時候爭論「姓資姓社」,爭論改革符不符合毛主席革命路線,符不符合社會主義性質,那還改革得成!「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思想還得搞亂,我的意見是先幹起來再說,只要老百姓擁護、經濟發展了,你端著碗罵娘沒得人理你,想動搖改革的路線就沒得那麼容易嘍。

  有了這一總的方針,就為人們採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發展經濟,學習借鑒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通過實踐證明改革政策措施(從大包干到經濟特區)正確性,提供了良好的很少受意識形態干擾的思想輿論氛圍和政治環境。十幾年過去,改革事業碩果累累。不曾想,89風波一起,左輪終於有了一起開火的條件,什麼「改革開放是引進資本主義」,什麼「資產階級自由化最深刻的根源是經濟自由化」,什麼還是應該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呀,等等,一時間思想領域混亂不堪,大有動搖基本路線態勢,國際國內各種猜測紛起。鄧小平他老人家再也坐不住了,厲聲道:莫要亂說,大帽子壓人。不問姓資姓社,一切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計劃、市場都是手段,資本主義有計劃,社會主義有市場。他老人家一錘定音,市場經濟方向的改革終於確定。

  只是思想理論界平靜與明確的日子並沒有幾年。隨著近幾年腐敗問題、收入差距問題、職工下崗與農業問題的突顯,隨著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各種奇談怪論遂開始由地下轉入地上。加之思想理論界即使在形勢大好時,也沒有將市場經濟優越性與計劃經濟的病根說伸展過。以至於今天,十分令人不解的是:不就是反對腐敗、建立社會保障、解決收入差距和農民身份歧視問題嗎?難道這些問題原先沒有,只是今天才有?朝鮮沒有只是美國才有?這些問題和矛盾的產生難道與市場化、私有化、全球化有什麼直接的聯繫?當然,不應否認,今天這些問題較之以前程度更為嚴重了。過去一兩句奉承的話,幾十斤糧票就能辦成的事,現在需要一台計算機或者一輛轎車才能辦成;過去的特權是食堂吃飯不要票,表現不好照樣參軍,今天則是到夜總會吃飯不要票,表現不好照樣提干。「發達」程度隨形勢的變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性質並沒有變。談論這些問題或者解決這些問題,非要打起反對市場化、私有化、資本主義化的大旗不可?難道人類七、八十年的實踐,十幾億人付出的血與淚的代價,最早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與人口最多的社會主義國家億萬人的選擇,還不能證實市場經濟體制優於計劃經濟體制?歷史給予計劃經濟體制試驗的時間與還不夠?!試驗的條件和環境還不夠理想?!

  實際上,計劃經濟的不濟,並不是左的理論失敗所至,而是左的實踐的失敗造成的。經驗表明,一個東西,不論它聽起來多麼美妙誘人,只要它與千百萬人的實踐、感覺相悖,就值得懷疑它的合理性。還是那句老話,「左的東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可怕呀!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奇談怪論不去理他,只要我們實踐不動搖就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奇談怪論搞暈了人們的腦殼,使從事實踐的人莫衷一是,那就不得不小小的爭論一下。以搞清楚20多年以前,我們為什麼要從純之又純、乾乾淨淨的社會主義,轉變為不那麼純粹的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呢?中國經濟建設這輛獨立行駛的自行車,歷經數十年艱難困苦,已奮力登上了山頂,眼看到了勢能轉動能——只要滑下去就可以了的時候。為什麼不掛著計劃經濟的牌照飛速滑行,以顯示自己的優越性呢?而偏偏打起三自一包、市場經濟這名聲並不怎麼好聽的招牌,把個社會發展一日千里、經濟活力突顯、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粉抹到資本主義的臉蛋上呢?何苦讓市場經濟貪天之功以為己有呢!

推薦閱讀:

元清是否為中國朝代,為什麼爭論會有這麼大呢?
說鄧小平的「不爭論」
談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看法」這句話
聲律啟蒙第51講:二蕭之三 二十四橋 爭論難消

TAG:爭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