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遙望牽牛織女星
《月曼清游圖》冊·桐蔭乞巧
又是七夕。這是一個適合綿綿細雨、遙望銀河的日子。「天街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因為一個古老的傳說,兩顆相距十萬八千里的星星,從此染上了有滋有味的人間煙火,成為穿越時空里永恆的承諾。它無疑是中國傳統節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同樣傳承著數千年來中國人對宇宙認識的樸素智慧和對生活的美好追求。起源於天文崇拜與農耕文明「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有關織女星牽牛星的記載就有了。七夕的時間點在上古是根據織女星的位置確定的。我國最早的天文曆法著作《夏小正》記載:七月,「漢案戶,初昏,織女正東鄉」,意指織女星只要初昏時在正東方向出現,就標誌著進入了秋季月序,首次出現的時間是七月初一。織女星是現代星圖中天琴座的主星,是全天第五亮星。與它相對的牽牛星,相當於現代星圖中的天鷹座。這兩顆星都很亮,它們分居銀河兩岸,織女在西,牽牛在東。上古時期,每年初秋,也就是七月的時候,織女星正好升到了人們頭頂的天空,因此,人們只要看到明亮的織女星到了頭頂,就知道秋天到了,所以織女星實際上是秋天到來的標誌。《漢書·律曆志》載:「織女之紀,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曰星紀。」從星紀來說,七月初一具有星紀歲首的意義,是「星回歲終」新舊交替的時節,因此祈年、祈福、祈子嗣的習俗作為後世七夕習俗的核心內容便由此而來。河南大學教授、民俗學家高有鵬認為,七夕作為節日文化的實質是天文崇拜與農耕文明的集合。七夕之夕的原意是與天文崇拜相關,其內涵在於祈求人口生產與農作物生產的最大化。作為節日,其文化主體生成的直接起源應該與我國古代的星占習俗相關。事實上,古時的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天文崇拜的痕迹。乞巧是七夕的重要習俗當人們仰望星空,看到頭頂的織女星正好和銀河東岸的牛郎星隔河相望。牽牛織女遙相望的意象,就是這樣來的,而牛郎織女的故事就是從這種意象中發展而來的。其實,牽牛與織女的故事原不浪漫。在秦初,七夕是作為一個婚嫁的禁忌日而存在的。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按其中的《日書》記載:「戊申、己酉,牽牛以取(娶)織女,不果,三棄」,說牽牛沒有娶到織女,三次都沒有成功。因此,在早期階段,牛郎織女的故事是純粹的悲劇。北京師範大學蕭放教授介紹,七夕萌芽於春秋戰國,成形於漢魏,興盛於唐宋,明清成為一般性節日。真正將七夕視為節日的是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述了漢代宮廷七夕節俗情形,漢宮「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做于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綬。」又曰:「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巧針與開襟樓,俱以習之。」為什麼七夕的主要習俗是乞巧?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宗迪指出,因為秋天來了,天氣冷了,女人要織布準備冬衣了。《詩經》中的《豳風·七月》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授衣,則必須七月織布,八月縫衣。因此七月是女人織布的時節,是女紅開始的時候,所以女人要先乞巧,希望自己心靈手巧。五代人編輯的《開元天寶遺事》說: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都在宮中舉行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闐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人如潮湧、交通堵塞的景象充分證明乞巧節曾是古人最喜愛的節日之一。乞巧是七夕節流傳至今的重要習俗之一,咸豐年間固安謂之「丟花針」,民國年間文安謂之「投花針」。據說女人乞巧時,「以碗貯水,曝熱日中,投繡花針於水面,諦視水底,針影成雲霧花鳥之影者好;成剪刀牙齒之影者次之;如其影粗如槌,細如絲,直如矢,則以為拙」。七夕的乞巧活動很多,比如「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以巧芽取針。現在南方很多地區還保留這些習俗。愛情豐富了七夕的文化特徵著名民間文藝家馮驥才曾說過,七夕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角的節日。如果說每個節慶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徵,那麼七夕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情」字。自牛郎織女傳說融入七夕節後,這個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就成為七夕節的主要內容。從時間禁忌到愛情悲劇,從浪漫神奇到忠貞不渝。愛情極大豐富和鍛造了七夕節的文化內涵。這從歷代的文學創作中可以一一窺見——東漢古詩十九首里的柔腸婉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會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白居易《長恨歌》里的纏綿悱惻:「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秦少游《鵲橋仙》里的千古絕唱:「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以及由這個故事引發的關於愛情的想像和創作,現代人十分傾向並且樂於把七夕當做歌頌愛情的節日,儘管有的學者不以為然,有的學者對於七夕節的商業化大力抨擊,然而,絕大多數人持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節日的存廢興替應該取決於民眾的自然傳承,古老的節日需要也應該在不違背傳統的基礎上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七夕」的主題經歷了星辰祭祀、幸福乞求、人間競巧等歷史變化。流傳至今,牛郎織女的傳說之所以比較盛行,愛情之所以成為主題,這是時代變遷的結果,與社會兩性開放程度、女性地位、女性被尊重的程度有關係。」蕭放說,「無論是七夕節還是愛情節,節俗的新擴展給傳統的『七夕節』注入了新的活力。」
感謝光臨稻香居人
推薦閱讀:
※香港女人最恨的女星!袁詠儀直面鏡頭說:「我要拿刀捅死她!」
※娛樂圈走光露底的女星盤點
※女星們挖心搶鏡:高衩裙底盡露春光無限好
※這幾款包包都被女星撞爛了 請有點新意
※太豪爽 當眾換衣走光被拍的女星